徐平
【摘要】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優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顯得尤為重要.文章先強調優化作業設計的問題,隨后對符合“雙減”政策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包括減少作業題量、提高題目設計質量、文化滲透、融入生活元素、合理分層及設計探究性作業等方面,旨在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分析
“雙減”政策的出臺減輕了學生課外負擔,也對學校教學和作業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優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成為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環節.作業設計的目的不僅是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更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文章針對當前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提出一系列策略,并就其實施的可能性與效果進行了探討.
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在探討如何優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背景下,必須首先審視當前小學數學作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這不僅影響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而且制約了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技巧的發展.
作業的重復性是一個突出的問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遇到的是那些反復出現的題目和解題技巧,這種做法雖然可以加強其對某些基礎知識的記憶,但長此以往,學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更嚴重的是,這種重復并不能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反而可能抑制他們的創新思維和主動探索精神.在重復的練習中,學生往往缺乏面對新問題的挑戰,這也限制了他們認識數學多樣性和應用廣泛性的機會,從而影響其對數學學科本質的深入理解.此外,當前的小學數學作業往往缺乏思維性,過于側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機械訓練.這種情況下,作業內容常常顯得過于簡單,未能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思考或探索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缺少挑戰性的作業設計,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促進他們的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量大質低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在一些情況下,作業設計者可能出于提升學習效果的初衷,增加了作業的數量.但是,這種做法往往沒有考慮到作業的實質質量,導致學生面臨大量的、低質量的練習題.這種做法不僅占據了學生大量的休息和娛樂時間,而且因為缺乏針對性和挑戰性,難以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學生在完成這些作業時,往往陷入了機械計算的泥潭,無法從中獲得有效的學習收益或對數學的深入理解.
總的來說,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對于優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學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分析
(一)減少作業題量,提高題目設計質量
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首要任務是縮減作業題量,提升題目的設計質量.這一轉變要求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不僅要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而且要充分挖掘每一道題目的教育潛力,確保學生完成較少數量的題目,就能夠獲得更為深刻和全面的數學理解,以及應用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授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可以精選幾個問題,每個問題都圍繞著小數計算的核心概念和技能.例如,“小明和小華去文具店購買一些文具,小明購買了2.35元的鉛筆和3.12元的橡皮,一共花費了多少元錢?小華購買了一本5.6元的筆記本,付給店員10元錢,應找回多少元錢?”這個問題包含了加法和減法運算,同時聯系到了實際生活,增強了學習的現實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和探究來估算答案,以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然后,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分享他們的估算方法,通過對比找出最佳的解題策略.接著,教師展示標準的小數加法和減法運算過程,并解釋為什么這樣做是準確的.為了確保學生理解并掌握核心概念,教師可以設計各種類型的問題,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可以檢驗學生的計算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作業的批改過程中,教師要提供具體而及時的反饋,針對學生出現的具體錯誤給出解釋,并指導他們如何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及時的糾正和反思,促進深層次的學習.因此,“雙減”政策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要求教師減少作業題量,提高題目設計質量.設計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多樣化的、富有挑戰性的題目,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同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優化學習效果,減輕學生課外負擔的目的.
(二)進行文化滲透,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不僅僅要關注知識點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更要注重通過數學文化的滲透,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
以“認識人民幣”為例,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以“人民幣”為載體,可以提出一系列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比如,設計一項活動———“我的零花錢”,要求學生記錄一周內自己的零花錢使用情況,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類匯總.這樣的作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技能,更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了他們的財經意識和管理自己財產的能力.要完成這個作業,學生首先要收集自己一周的零花錢收支情況.教師在這一環節需引導學生自己思考怎樣分類,如何記錄.隨后,學生將自己的記錄帶回課堂,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分類方法和記錄方式.通過這一過程,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用數學工具來處理實際問題,還增進了對于金錢價值和管理的認識.在這樣的作業設計中,數學知識被巧妙地與人民幣的認識結合起來.
(三)融入生活元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首要目標是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同時保證數學學習的質量與效率.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將日常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其中,使得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加貼近生活,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以“千克和克”為例,教師可以創設一個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假設你是家里的小幫手,今天需要去超市幫媽媽購買水果和蔬菜.請你根據清單,挑選出相應重量的食材.”在這個任務中,學生需要運用千克和克的計量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隨后,教師要給出具體的作業任務.例如,清單上寫著:蘋果3.5千克、土豆2千克和番茄500克.學生需要在家長的陪同下,實際稱量這些食材.該項作業不僅僅要求學生簡單記錄下每種食材的重量,而且要求他們進行不同單位之間的換算,并反思在生活中這樣的換算為何重要.在完成稱量和換算任務之后,教師可以設計互動環節,讓學生分享他們的購物體驗.此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這次購物體驗和作業結果制作成一份報告,包括購物清單、實際稱量的重量、換算結果及購物過程的感受和體會.
(四)進行合理分層,增加數學作業梯度
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理應更加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在不犧牲教育質量的前提下,減輕課業負擔.為此,“進行合理分層,增加數學作業梯度”成為教師設計作業時的重要策略之一.
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為例,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需要根據學生的多元化需求,采取分層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程度,提供不同難度的數學問題.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為例,作業可以分為基礎層、提高層和挑戰層三個層次.在基礎層,教師可以為剛開始接觸面積概念的學生設計簡單直觀的作業.例如,給定一個長方形的長和寬,讓學生計算出面積.這一層的目標是幫助學生熟悉面積的計算公式和掌握基礎計算能力.教師可能會設計一些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已學知識的問題,如給出一個正方形的對角線長度,要求學生先計算正方形的邊長,再求出面積.挑戰層則面向那些數學思維活躍,需要更高層次挑戰的學生.針對這一層級,作業設計可以是讓學生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關系,或是通過實際操作來測量、計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這種類型的作業旨在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整個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提供明確的指導和及時的反饋.例如,針對基礎層的學生,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圖形卡片,上面標有長方形的長和寬,然后引導學生使用卡片進行面積計算.對于提高層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上的互動環節,幫助他們理解面積和對角線之間的數學聯系.對于挑戰層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任務后,組織一次分享會,讓他們介紹自己的發現和解題過程,以此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提高其深入思考的能力.所以,在“雙減”政策指導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合理分層是至關重要的.它不僅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且有助于提升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和認知水平,真正做到在減負的同時提質.
(五)設計探究作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不再單純追求題量和難度,而是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種教學理念指導下,設計探究性作業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
以“多位數乘一位數”為例,作業設計旨在通過探究學習引導學生自主發現乘法的規律,并能將其運用到實際問題中.教師首先可以布置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例如,“如果我們在超市幫助收銀員計算商品總價,當你需要計算8個同樣的物品總價時,你會怎么做?”這個問題立即將學生的思維引向實際生活場景,使得學習與現實生活相聯結.接下來,教師可以提供幾個不同的物品價格,并讓學生嘗試使用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方法來計算總價.比如,一個物品標價為25元,那么8個該物品的總價是多少元?學生可以自行選擇計算方法,例如,用加法重復相加8次,或者利用乘法公式直接計算.在學生探索過程中,教師應巡視指導,及時提供反饋.當學生完成計算后,教師可以組織全班同學分享不同的解題方法,引導學生討論各種方法的優劣,從而理解乘法不僅是加法的簡化,還有其內在的規律性和快捷性.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設計自己的問題,并且提出解決方案.例如,學生可以設定一種商品的價格,然后計算購買不同數量時的總價,甚至可以引入打折的情況,讓問題更具挑戰性.這種設計不僅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了數學技能,而且提高了他們的提問能力和創新思維,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結 語
文章對“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的作業設計策略旨在實現減負增效的目標,能夠使學生在享受學習樂趣的同時,提升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賴華金.“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優化設計[J].文理導航(下旬),2023(12):28-30.
[2]韓笑.“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J].試題與研究,2023(31):73-75.
[3]楊雪.立足“雙減”優化作業:探“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優化策略[J].小學生(下旬刊),2023(10):25-27.
[4]甘小紅.聚焦“雙減”提質增效: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3(42):70-74.
[5]姚雅.創新作業設計為數學教學提質增效[J].小學生(上旬刊),2023(1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