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劍霞
摘 要:初中階段課程是為開展難度系數更大的高中階段教學作鋪墊,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已出現較大差別,導致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學習成績差距較大。如何幫助學生掌握高效學習技巧、對其學習過程進行循循善誘,是學校和教師要重視的問題。因此,可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法,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知識掌握程度及個人興趣愛好進行分類,對分類后的不同層次學生采取適宜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初中數學;開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9-0127-03
我國對科技創新和教育改革的重視度較高,在傳統教育課堂中存在教學枯燥、學生學習效率較差等問題,為了轉變教學開展困難、教學質量較差的局面,我國以全新課程教學大綱制定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以創新性教學方法創設與教學相關的情景,使課堂教學氛圍生動活潑,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數學課程作為貫穿小學、中學甚至大學階段的課程是極為重要的學科,對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縝密的邏輯思維有重要作用。數學教師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結合分層教學法進行知識點講解,在開展教學過程中不斷尋找分層教學法最適合的開展途徑,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達到創設高質量教學課堂的目的。
1.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的前提條件
隨著我國課程大綱的改革,新課程標準隨之誕生,進而要求初中數學教師采用創新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并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從重視學生考試成績到重視培養生全面發展的能力、提高數學素養,并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教師從旁輔助,轉變傳統課堂中以教師講授為主要教學方式到現象,使學生能夠積極發散思維,暢所欲言。數學學科學習難度較大,公式概念抽象性較強,因此能幫助學生培養縝密的邏輯思維,且數學學科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也是文科學科無法達到的水平,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和達到全面發展的目標有重要作用。初中階段數學學習較為重要,相比小學階段而言,初中數學的難度有所提升,因此,學生因數學知識掌握程度不同和學習能力不同出現分水嶺,而且學生的個性差異較大,所能接受的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中要根據學生數學知識掌握程度、學習方法的運用能力、個性特點三個方面將其分為不同層次進行因材施教,按照認知規律和興趣愛好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稍诔踔袛祵W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分層教學法,在學生存在較多不同方面差異的基本條件下,分為不同層次的教學對象,并將教學內容由簡入難進行分層,尊重個體差異性,履行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對不同學習進展、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關懷和幫助,一視同仁,尊重理解,使學生通過完成教學任務、或在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得學習自信心,不斷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挖掘個人潛能,能夠形成縝密的邏輯思維,并在學習過程中找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充分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開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應用分層教學法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使該教學方法發揮應有教學效果。
學生在不同學校的教學理念、不同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接受小學階段內容學習所具備的學習程度和掌握學習技巧有一定差異,在接受初中階段教學中這一差異將會著重體現。 傳統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也習慣采用考試分數來評判學生的優良,導致學困生難以得到尊重和平等對待,進而對學習產生恐懼和抵觸心理,導致學習成績愈漸下降。該評價標準對成績優秀的學生來說同樣存在弊端,會導致成績優秀的學生備受關注,教師對其獲得優秀成績具有較高的期盼,可能導致學生具有較大學習壓力。綜合來說,以成績評定學生的教學標準與現行課程標準已經不符合當代的教學需求,不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因此,傳統教學方法已無法滿足新時代教育教學要求,數學課堂不應以教師講授為主,而要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為此,對于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去進行拓展,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找到不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因此,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和新課標改革的推行,教師要在開展數學教學過程中采用創新型教學方法——分層教學法,該方法能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幫助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個性特點,以學習程度不同、學習能力不同為根據進行層次的劃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內容的教學。根據每一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變化進行層次的二次劃分和調整重視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分層教學法能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大幅提升,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盡快掌握基礎知識或鞏固所學知識,擊破薄弱環節促使其培養學習自信心,實現進步和發展,培養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分層教學法的原則
(1)差異性原則
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學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和學習能力的運用、興趣愛好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指標。在對學生分層過程中,可分為靜態性和動態性兩種,根據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是否具備學習技巧和學習方法、個性特點、心理特點、家庭環境等基本情況將相似度較高的學生劃分為同一層次。動態性是指學生的學習情況在一段時間內能得到改善,主要包括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學習方法的運用能力、學習思維的形成和學習習慣的養成等。而靜態性是指學生在本學期學習過程中某些基本情況可能不會發生太大改變,主要指學生興趣愛好、基本個性、學習成績等。
(2)合理性原則
分層教學法要遵循合理性原則,也就是說教師在運用分層教學方法時要確保每一層次學生的分類合理,每一層次種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應保持相似,進而針對性采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才能有效幫助學生實現進步和學習情況的改善,并培養其全面發展的能力。分層教學還要得到學生的理解和尊重,并非直接按照成績的高低劃分,而是根據學生到各項基本情況及差異進行劃分,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鞏固基礎知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實施內容及探索過程
(1)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
分層教學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難度較大,該分層不僅涉及對學生的分層還涉及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的分類。而在數學課堂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都將呈現不同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分類教學法的最佳應用途徑。分層教學法呈現的課堂效果可以使在不同層次中學生的學習基本情況相似,學生之間可互幫互助,提高彼此的學習水平。在新課程大綱中,要求教師摒棄傳統教學理念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為學生創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對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充分調查,掌握每個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情況、學習方法的運用能力、智力水平之外,還需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和家庭環境,上述三方面也是影響學生成長的關鍵因素。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之后,可結合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并根據每一教學階段中每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進步情況進行層次分類的調整,并且在得到學生的支持和理解后,采用分層教學法進行分類,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數學基礎知識掌握程度較好且運用能力較好,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夠高度集中,且具有學習主動性,喜愛數學學科,具有縝密的邏輯思維,且知識接受度較高。第二層次,數學基礎知識掌握一般,能夠主動完成課后作業,但課余時間不會主動復習和預習,對數學學科興趣平平,思維能力有限,知識接受程度一般。第三層次,數學基礎知識掌握程度較差。對數學學習興趣度不足,無法按時完成作業。課堂學習過程中容易走神,學習習慣較差,必須在教師和父母的監督下才能進行學習。采取分層教學法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但基本前提是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并平等對待。
(2)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在對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分層后,教師要在備課階段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分類。備課過程中,根據新課改要求和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個性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而每個層次的教學標準需要保持不變,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可進行調整,還可對層次中的學生進行重新劃分調整。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需要幫助自己鞏固數學知識并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并增加知識拓展內容,不斷挖掘潛能和提升學習能力;對于第二層次的學生,需要幫助他們充分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并教授基本學習技巧,培養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邏輯思維的形成;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需要幫助他們梳理和總結基礎知識框架,并改掉不良的學習習慣,培養端正的學習態度。
(3)對教學過程進行分層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分層教學法。教師要保證采取的教學內容符合每一層次的教學目標,第一層次的學生要解決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的數學問題;第二層次的學生要解決難度中等的數學問題;第三層次到學生要解決基礎的、簡單的數學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要積極發散思維解決數學問題,集中注意力,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創造愉悅輕松的課堂氛圍。對于第二、第三層次的學生,教師要主動了解其學習薄弱環節和困難,并進行指導幫助其打破僵局,形成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教師可從中啟發,幫助學生形成解題思路,并學會反思,總結學習中的不足。
(4)對課堂作業進行分層
教師要布置高質量的課后作業,對于鞏固學生基礎知識和提高學習能力具有促進作用。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分層教學法,在課后作業的布置過程中的體現主要在于教師需要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內容以適用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維方式,作業難度隨等級遞減而遞減,如數學課本中的課后作業,是幫助第三層次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綜合性題目的設計是幫助第二層次的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再運用和培養邏輯思維的形成;難度較大且拓展性較強的題目是幫助第一層次的學生進行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并培養創造性思維。在解決課后作業過程中,學生要認真完成并總結解題中遇到點困難,并向教師匯報,教師可依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進步情況調整作業難度,如給第三層次的學生布置基礎綜合性題目、給第二層次的學生布置與第一層次學生作業難度相似的題目,使學習具有挑戰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4.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新課改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師應采取分層教學法進行數學課堂教學,以達到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尊重個體差異性、遵循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目標。以不同學習程度、學習方法運用能力不同、個性特點差異為根據進行層次的劃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教學內容和講授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自信心,還可促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升。此外,還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分層教學法的應用途徑和應用策略,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鞏雅楠,鄧翰香,吳立寶.初中數學教育研究熱點與展望——2019年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初中數學教與學》全文轉載論文分析[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20(06).
[2]張龍軍,熊莉莉,張景中,等.教育數學在農村初中首輪實驗的探索與思考——“重建三角”在成都市青白江區祥福中學實驗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21(05).
[3]仝玉婷,胡華,鄭太年.課程改革進程中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變與不變——基于上海市2006年和2016年優質公開課的視頻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