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間美術是高校美術類專業的必修課程,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公共基礎課,另一類是專業技法課,這類課時較集中,有利于展開創作訓練實踐。在民間美術課程中融入木版年畫知識,可以豐富課程內容,提升教學質量,推動傳統木版年畫傳承與發展。基于此,從分析木版年畫藝術特色出發,探索民俗文化視域下高校民間美術課程教學實踐,研究木版年畫在高校民間美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希望能夠豐富學生的民間美術課程知識,培養學生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推動當代木版年畫發展。
關鍵詞:高校;民間美術;木版年畫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2022年度校級教研項目“關于高校《民間美術》課程教學實踐思考——以木版年畫為例”(XJ202207)研究成果。
民間美術形式多樣,類型豐富,以人們常見的形式融于生活。木版年畫是民間美術中極具代表性的一種藝術門類,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文化藝術形式。木版年畫作為民間美術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也是民間智慧的精髓所在。隨著時代的發展,民間藝術逐漸退出大眾視野,保護和傳承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勢在必行。為找到傳承發展的新路徑,高校應在教育中融入木版年畫知識,從多方面推動木版年畫發展。
木版年畫藝術是中國民間藝術之一,是繪畫藝術的一種特殊形式。開展木版年畫教學是引導學生了解民間文化的有效途徑,對高校學生自身藝術素養的發展和木版年畫傳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民間美術的典型代表,木版年畫取材于世俗社會生活,題材多樣,通過使用各種工藝,使美術作品以新的形式呈現給大眾,彰顯了獨特的色彩視覺效果,成為民間藝術體系中獨具特色的重要藝術形式。本文主要分析木版年畫藝術特色,探索民俗文化視域下高校民間美術課程教學實踐,探討木版年畫在高校民間美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希望推動當代木版年畫創作。
一、木版年畫藝術特色
(一)題材豐富
木版年畫的題材非常廣泛,可以大致分為四類:第一,人物類,如描繪仕女、娃娃的年畫;第二,戲曲、歷史故事類;第三,喜慶吉祥類,如《鯉魚躍龍門》;第四,山水花鳥與世俗生活類,如《老鼠娶親》。從以上分類可以看出,無論哪一種題材,都與人、人的活動密切相關。人們的生活習慣、休閑娛樂、風俗信仰等,都在木版年畫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因此,木版年畫成為研究民俗歷史的重要依據。這些根據主觀意識創作的藝術作品不僅具有藝術觀賞性,而且有著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傳統木版年畫由于所處地域不同而有著多樣的面貌:楊柳青木版年畫的宮廷趣味和市民趣味更濃厚;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粗獷樸實,充滿鄉土氣息;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以細致工整為特色;河南朱仙鎮木版年畫古拙質樸。這些傳統的木版年畫形式,既豐富了中國年畫的地域風格特色,又使木版年畫呈現出多樣的藝術風貌。傳統木版年畫藝術題材展現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促進了人類文明與藝術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將傳統木版年畫藝術與師范類高校美術教學有效結合,可以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品鑒能力,在之后的發展道路上更好地傳播木版年畫,推動我國傳統木版年畫藝術的繼承與保護。
(二)構圖獨特
木版年畫構圖講究飽滿勻稱,畫面和諧統一,畫面元素服務于主題,各元素有取有舍、有簡有繁,圖像位置看似隨意,實則何為重點、何為陪襯早已被精心安排。畫面中人物的造型與表情被主觀地夸張,甚至用其他藝術形式概念化地表現,從而獲得更好的視覺效果。在構圖中,主體人物占據畫面中心,其他人物及景物次之,不論是主要人物還是陪襯人物都講究全臉全身,這是我國長期形成的審美習慣。創作者通過描繪人物的大小表現主次、虛實關系。構圖學也是高校美術學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可以在教學中融入木版年畫的構圖理念,使學生深入了解木版年畫的構圖,提升學生靈活運用藝術語言進行美術創作的能力。
(三)裝飾性強
木版年畫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我國人民的審美情趣,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很強的裝飾功能。各地方的木版年畫創作與環境因素、社會因素息息相關,特定的畫面圖案和構圖方式使其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具有明顯的裝飾意味。木版年畫中的人物造型具有身小頭大的特點,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夸張性;植物和動物形象比較靈動寫實,色彩也很豐富。這些畫面圖案使得木版年畫具有更高的識別度,增強了年畫的藝術性。木版年畫中還有魚、平安鎖、搖錢樹、蓮花、石榴等圖案紋樣,這些圖案紋樣有著美好的象征意義,合理運用到現代繪畫創作中,能夠促進木版年畫藝術的傳承與創新。
二、木版年畫在高校民間美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一)課程教學目標
美術專業教學目標是培養具備美術專業知識、人文素養,具備理論結合實踐的專業素質,能夠運用專業知識從事美術理論研究和教學等相關領域工作,具備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高校教師可以圍繞教學目標合理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由于學生對木版年畫有陌生感,所以課堂教學前期,要讓學生了解木版年畫的產生與發展及其背后的歷史文化。教師向學生展示大量的圖像,引導學生進行欣賞和分析,對比不同木版年畫作品特點,從色彩、技法、構圖等方面總結歸納出南北各地域木版年畫藝術特征,從而認識到中國木版年畫的獨特性、地域性。這樣不僅有助于民間文化在青年學生中的傳承與發展,還能提高學生對于傳統藝術的鑒賞能力,加強學生人文素養教育。此外,應合理安排木版年畫實踐課時,重視木版年畫實踐過程。在實訓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圍繞課程教學目標,對木版年畫制作材料、制作工藝進行詳細講解,讓學生掌握木版年畫的制作技法與流程。木版年畫制作過程傳授是重點,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掌握印刷技術,并更直觀地感受到民間美術的藝術魅力。
現今,木版年畫的傳承面臨其藝術價值沒有被更多人發現的問題。高校應加強對木版年畫的宣傳,引起青年一代的重視,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傳承與弘揚。教師應將木版年畫引入高校美術課堂,讓學生能夠運用美術理論賞析木版年畫,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掌握木版年畫制作技能。將木版年畫融入民間美術課程,既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又能突出教學特色,促進傳統藝術的傳播與弘揚。
(二)課程教學過程
木版年畫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題材廣泛,涉及內容很多,在課堂教學中選擇有代表性的木版年畫進行講授,從題材、構圖及寓意等方面進行重點講解。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圖像展示與教師理論講授,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木版年畫,初步了解不同木版年畫的特點、用途、構圖及制作過程,嘗試將木版年畫與現代藝術相結合。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將木版年畫融入民間美術課程,加強對木版年畫的理論講解,介紹木版年畫發展歷程。木版年畫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作為傳統民俗文化中重要的一種藝術形式,有著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門神形象在漢代已經出現,最早的門神形象是“神荼”“郁壘”。北宋時期,隨著市井文化的發展,市場買賣逐漸繁榮,促使木版年畫在市場上流通,彩色套印的木版年畫也成了民間受喜愛的節日裝飾品。到了明清時期,隨著雕版印刷技術水平的提高,民間出現了木版年畫生產基地,也使得這一時期木版年畫藝術達到鼎盛階段。清代,木版年畫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形成了四大流派:天津楊柳青、四川綿竹、江蘇桃花塢、山東楊家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年畫四大流派代表作品進行賞析,從題材、色彩、構圖、寓意等方面進行對比總結,將這些總結出的藝術特征應用到美術創作中。在課程教學中,實踐操作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從臨摹開始,轉印畫稿,年畫圖案以木版先印出外輪廓線條,再依次按顏色分層分版,版數多色彩就更豐富、更飽滿,然后再進行雕刻,雕版技術需要不斷實踐才能掌握,最后進行印刷。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欣賞與實踐能力得到培養,美術素養得以提高。
在木版年畫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學習簡單的手法開始,臨摹經典的年畫作品,轉印原作,模仿刀法,練習套版,了解木版年畫的特征。這一過程能讓學生掌握木版年畫制作的相關技法、畫面色彩運用方式,為高校學生獨立創作打下基礎。但完成臨摹作業不是重點,重點是在臨摹過程中感受優秀民間文化,將木版年畫元素與創作技巧進行再創新,不斷融會貫通,不僅應用于民間美術創作中,還應用于當代裝飾設計中。在木版年畫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媒體播放木版年畫制作視頻,讓學生從模仿開始,進行深入思考與觀察,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木版年畫創作手法,從而提升自身美學素養。另外,營造賞析木版年畫的良好氛圍。在實訓教室制作粘貼板,展示民間的木版年畫作品,讓學生可以直接欣賞木版年畫,近距離感受木版年畫的魅力。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木版年畫制作的課堂討論,通過講述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與教師交流解決方案,來增進學生、師生間的關系,同時將學生的優秀課堂作品通過在教室或者走廊展示板展示出來,來提高學生對于民間美術課程的學習熱情。教師應積極探索木版年畫美術課程教學路徑,在充分搜集木版年畫教學資源的基礎上,修改完善民間美術課程教學大綱,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民間美術課程教學。
木版年畫印刷技術需要進行大量實踐,才能達到熟練的程度。高校教師應根據教學時長與學情,對教學內容做出適當調整。在傳統木版年畫制作中,常采用木質細膩堅韌又不易磨損翹裂的黃楊木或者梨棗木,木板通常較厚,主要為了防止走樣和伸縮變形,而采用黃楊木或者梨棗木進行年畫繪制對于初次接觸雕刻的學生來說難度很大。針對這種情況,在課堂教學中,用合成板替代厚實的梨木板進行刻制。雕刻完成后,進入印刷步驟,套色版畫印刷講究一版一色,一幅完整的年畫通常要套印五六次顏色,套印最講究的是套版準確而不偏移,這樣印出來的作品才能與原作保持一致。因此,在套印過程中,印工采用“模版”技法,使墨線版和套色版準確無誤。民間制作木版年畫時為了套版準確會使用專門的作業臺,進行大批量的手工印刷生產。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通常會選擇用簡易的標尺手動對版套色。民間年畫使用的墨汁均為民間技師自己調制,選用上等的煙煤或者墨灰與面漿一起調勻,發酵沉淀至少一個月后才能使用,這樣的墨色才能清晰均勻、飽和適度,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的顏料大部分是便于購買的國畫顏料。畫面印刷晾掛風干后,最后一步是“開臉”,即畫眼、描眉、點唇、敷粉,教學時盡量還原傳統木刻版畫制作過程,讓美術專業學生可以更深入認識到民間藝術的魅力。
三、結語
本文從題材、構圖、裝飾性等方面分析木版年畫藝術特色,從鑒賞與實踐兩方面探討木版年畫教學,探究木版年畫在高校民間美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希望引起更多人對民間美術的關注。在民間美術課程中融入木版年畫,豐富課程內容,建設民間美術課程教學體系,制定并優化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大綱,能夠增進學生對民間美術的了解,提升學生文化素養,推動民間美術資源的開發和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在民間美術教學過程中,高校教師應加強自身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拓寬理論視野,不斷推陳出新,從傳承與發展的角度推進教學實施。
傳統木版年畫藝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題材眾多,內容豐富,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高校教師將傳統民間藝術與教學相結合,能夠使學生了解傳統木版年畫的歷史淵源與制作門類。在民間美術課程教學中融入傳統木版年畫內容,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民間美術課程教學效果,還有助于繼承和發揚傳統木版年畫藝術,提升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肩負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承擔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使命,高校應不斷提升民間美術課程教學質量,推動傳統木版年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袁曼玲.民間美術課程教學研究與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4(15):106-109.
[2]李慕南,張林,李麗麗.民間藝術[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
[3]王樹村.中國年畫發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4]陳小會.民間木版年畫藝術探微[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6(3):154.
作者簡介:
胡瀟宇,碩士,湖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版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