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娜 夏樹平
摘要青花斗彩是中國傳統陶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內涵。其審美價值不僅體現在裝飾藝術方面,更是蘊含著深層次的文化和歷史內涵,反映了當時社會、歷史背景下人們的審美趣味和文化內涵。青花斗彩具有高超的工藝技巧和精湛的藝術表現形式,并具有深遠的藝術價值和國際影響力。因此,青花斗彩綜合裝飾在美學上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值得我們一探究竟。
關鍵詞? 青花;斗彩;綜合裝飾;審美價值
0前言
陶瓷幾千年的發展歷史顯現出極大的包容性,從原始泥質的簡易陶罐,到今天各種器型、各種色彩的交匯,以及各種工藝的雜糅,陶瓷吸收兼蓄了中國甚至西方的各種藝術成果,為自己未來的發展鳴鑼開道。這些外在的或者說是陶瓷之外的藝術成果,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構成了陶瓷藝術和文化的要素,這種動態的過程現在依舊存在著,而這種動態的過程在陶瓷藝術的內部也是如此,換句話說,陶瓷不僅包容著其他的藝術,還在自己的藝術領域中日新月異,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藝術成果。
我們傳統的對于釉上和釉下的區分是以上釉的順序來界定的,陶瓷的釉下彩是一種在陶瓷制作中非常常見的裝飾工藝,它是指在未施釉前,將彩料和油作為顏料涂刷在素坯上,再施以透明釉、半透明釉或不透明釉進行燒制的過程,這種工藝被稱為“釉下彩”,是因為色彩被覆蓋在器物坯體表層與釉層之間,通常呈現出啞光或半啞光狀態。而所謂釉上彩,顧名思義是在陶瓷制品的釉面上進行的一種裝飾工藝,它是指在已經施釉的陶瓷器物表面進行著色,形成圖案、文字或者紋飾等裝飾性效果的工藝。相較于傳統釉下彩和素面裝飾,在色澤、紋路、質感等方面都更加細膩、生動且美觀。釉上彩和釉下彩二者各自彌補了對方的不足,也擁有著各自的特點與優勢,對二者的界定和分化使得陶瓷藝術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進行選擇,對陶瓷的發展延伸了空間。
也正是因為如此,陶瓷欲求變革,釉上彩和釉下彩同作為陶瓷制作中的裝飾工藝,各自有著自己的優缺點,因而有著克服的必要。比如,在釉上彩中使用的顏料容易被釉層所吸收,顏色變得暗淡;而釉下彩由于與坯體緊密貼合,所以色澤更鮮艷持久。后來的陶瓷藝術家們領悟到可以將二者結合起來,釉上和釉下可以在陶瓷器物上兼容,不僅可以克服一些陶瓷的缺陷,而且可以創作出更有價值的作品。
青花斗彩即是在這種變革的背景下催生出的一種工藝,在明朝歷經了宋、元兩代的陶瓷藝術繁榮之后,陶瓷藝術和文化開始出現綜合融匯的局面。此時,斗彩芳容初露,釉下和釉上色彩相結合,開創了青花斗彩在陶瓷藝術史上的光彩序章。青花斗彩的產生,早期是陶瓷藝人對燒制出有瑕疵的青花瓷進行釉上加彩修復,開始是簡單的采用釉上顏料進行遮蓋黑點、針孔等瑕疵。在前文我們說,釉下彩有其缺陷,即由于釉下彩在裸坯器上繪制,而不是直接在已經完成燒制的陶器表面上作畫,因此它比較容易被劃傷或者掉落。為了克服這種缺陷,陶瓷藝術家開始著手進行變革,就這樣釉上和釉下得以有結合的空間,青花斗彩也在陶瓷藝術史中被孕育出來。
1青花斗彩的特征及裝飾應用
陶瓷青花斗彩是中國千年陶瓷藝術中的一種傳統技藝,將青花和釉下彩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器物。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技藝不斷得到發揚光大并被廣泛應用,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陶瓷青花斗彩擁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其精湛的制作工藝、優美的形態設計、絢麗多彩的色彩和深遠的歷史底蘊,讓人們感受到至美至善的情感體驗。
此“斗”雖是景德鎮的方言,然而卻有著爭奇斗艷之意,釉上和釉下的結合已經表明這種含義了。青花斗彩突破了傳統青花的刻板、色彩的束縛,質言之,傳統的青花只有青、藍二色,雖有晶瑩玉潤之質感,但作為裝飾品始終不夠富麗,而且由于生產費工、費時,容易磨損和剝落,故青花斗彩比之傳統的青花色彩要豐富得多,而且保持了青花的清新美感。
此外,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藝術家也開始將青花斗彩作為自己創作的方式,并把它與其他藝術形式結合起來,使其呈現出更加多樣化和時尚化的風貌。許多專業畫家也利用自己優秀的繪畫技能創造了更豐富、更具創意性和審美價值的青花斗彩裝飾圖案。
青花斗彩是中國瓷器制作的一種重要技法,說其重要不僅僅說是它獨創性地使釉上彩和釉下彩得以結合,而是在這種創作之中集多種技法的綜合裝飾于一爐,不同的技法造成了不同的藝術特點,就青花斗彩的造型而言,其可分為雕刻、雕塑、嵌飾和繪畫。
雕刻是指在瓷器表面刻出凹槽或浮雕,然后填入不同顏色的釉料,再經過高溫燒制而成的裝飾方式。這種技法要求雕工的技藝高超,因為釉料的填充必須要在釉料燒結前完成,而且刻槽的深度、寬度和形狀都需要非常準確。雕刻的特點是線條清晰、層次感強烈,可以創造出浮雕般的效果,雕刻常被用于制作高檔餐具、香爐等精美的器物。
雕塑是指在瓷器表面雕塑出具有立體感的圖案或形象,然后用釉料著色,最后經過高溫燒制的裝飾技法。這種技法需要雕塑師傅的藝術造詣高超,能夠把立體雕塑的效果表現得淋漓盡致。雕塑的特點是形象逼真、立體感強烈,可以展示出藝術家的技藝和創造力。雕塑常被用于制作香爐、花瓶等較大型的瓷器。
嵌飾是指把以陶瓷為基底的器物表面加工成凹凸不平的狀態,并利用絲線或細銅片等材料進行填補和嵌合,將不同顏色的釉料填充在刻出的凹槽中形成立體的彩釉圖案。嵌飾常常被用于制作花瓶、盤子等具有較大空間的瓷器,嵌飾的特點是立體感強烈、色彩鮮艷,富有質感和藝術感。
嚴格來說,雕塑、雕刻都屬于繪畫,但由于陶瓷藝術的特殊性,即其成型需要溫度的煅燒,故此處將其單獨劃分出來。繪畫是指在瓷器表面繪制圖案或圖像,然后用釉料著色,最后經過高溫燒制的裝飾技法。繪畫要求藝術家的技巧和想象力,因為瓷器表面的繪畫需要有足夠的藝術感和觀賞性。繪畫的特點是表現力強、多變性大,可以表現出各種主題和情感。繪畫常被用于制作茶具、餐具、花瓶等各種精美的瓷器。
正是在瓷器上將如此多的裝飾藝術匯聚在一起,用不同顏色的彩料填充每一部分,與青花相互襯托,再把器物送入窯中進行高溫燒制,使圖案更加生動立體,青花斗彩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
2青花斗彩的審美價值
青花斗彩裝飾技藝憑借其紛繁多姿的元素,造就了一件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在中華藝術文化漫長的歷史河流之中,由這種技藝所打造的陶瓷作品琳瑯滿目、恒河沙數,在藝術和科技蓬勃發展的今天,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財富,而這財富之中首當其沖的就是其審美價值。
首先是青花斗彩之藝術美,也即藝術所展現的外在形式之美,舉凡以線條、色彩等藝術元素所展現在器物之上的部分都屬于藝術美的內涵之中,就青花斗彩而言,其藝術美可以表現在其豐富的色彩、紛繁的技藝和突出的質感上。
青花斗彩的藝術美首先體現在其豐富的色彩表現之上,早在唐代,一抹抹顏料經過如椽之筆繪就在陶瓷之上,就創造了唐三彩這種氣韻非凡的器物。而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技藝的沉淀,顏色更加絢爛,釉料更加豐富,青、藍、白三種顏色是其主要的色調。青花斗彩在瓷器上的圖案經過精心設計,不同顏色的配合和重疊呈現出不同的層次感和藝術效果。藝術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此為基礎創作出各種豐富多彩的圖案和形象,讓人眼前一亮。
除此之外,各種技藝在陶瓷的表面加以施展并搭配綜合裝飾,如雕刻、繪畫、嵌飾等,不只是在陶瓷器物上的簡單疊加,而是有機地結合,而這些技法都需要工匠們的精湛技藝來完成,只有技藝精湛的工匠才能夠創造出更為精美、獨特的瓷器作品。
伴隨著技藝同步出現的是其質感的呈現,在多種技藝的張弛伸展之下,如雕塑和嵌飾等等行云流水的展現,讓瓷器表面的圖案或圖像更具有立體感和質感。青花如同雨后初晴的色彩,在視覺層次上也有突出的質感和立體感,讓瓷器作品更顯高貴、典雅。
青花斗彩綜合裝飾是中國傳統瓷器制作的重要技法之一,它集多種裝飾技法于一身,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其色彩豐富、技藝精湛、質感突出等特點都讓人為之傾倒。青花斗彩作為青花和釉上彩結合的產物,其中青花歷經漫長的歲月河流的演變,沉淀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這些文化一方面是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的東西,另一方面也是熏陶和塑造我們的文化搖籃。青花斗彩的制作涉及到瓷器工藝、文化傳承等多個方面,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價值。在制作過程中,藝術家通過傳統技法的繼承和創新,不僅僅是在表現藝術本身,更是在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每一個作品都是文化與藝術的結合體,展現出獨特的文化意蘊和歷史內涵。
我們要知道,一種作品的出現當然是除卻青花斗彩的制作需要通過瓷器工藝,將彩料和釉料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獨特質感和色彩的作品。這種過程需要藝術家對于瓷器、彩料、釉料等物質進行深入地認識和掌握,以及對于自然界的色彩和形態進行精細地觀察和表現。因此,其作品具有高度的物質性和實在性,這種實在性不僅僅體現在其形態和色彩上,更體現在其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上。藝術家通過對于物質的處理,表現出了對于精神世界的深刻認識和表達。這種物質和精神的融合,讓陶瓷綜合裝飾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哲學意義和審美價值。
3結語
青花斗彩在審美價值方面具有獨特的魅力,它不僅可以讓陶瓷制品更加美觀和耐用,還能夠傳達出一種文化和歷史的內涵。通過對青花斗彩的欣賞和探究,我們不僅能夠了解到中國傳統陶瓷工藝的發展歷程,還能夠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因此,它是一種具有高度審美價值的文化遺產,值得我們去認真欣賞和珍視。
參考文獻
[1]伍世龍.陶瓷釉下彩的現代審美觀發展與策略探究[J].大眾文藝,2020(11):252-253.
[2]伍世龍.釉下彩瓷裝飾技藝研究[J].藝術品鑒,2020(17):30-31.
[3]歐陽兆坤.陶瓷青花釉下彩的裝飾特點分析[J].藝術家,2019(02):139.
[4]潘敏.論釉下彩瓷的藝術特色[J].景德鎮陶瓷,2013(05):19.
[5]孫珊珊.斗彩的創燒和當代青花斗彩創新探索[J].陶瓷,2021(07):60-62.
[6]程麗霞.當代青花斗彩裝飾的創新應用[J].陶瓷研究,2022,37(06):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