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村落隨著農耕文明的傳承與改變而不斷發展與演變,時至今日,已經成為農耕文明的“活化石”。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板塊,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實施為傳統村落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既要加大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力度,又要有效利用傳統村落進行有針對性的開發,只有這樣才能在延續中華文明的同時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以傳統村落的現代價值為切入點,簡要分析了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的路徑。
關鍵詞:鄉村振興;傳統村落;傳統文化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南通傳統村落人居環境轉型發展模式研究——以通州區二甲鎮余西社區為例”(2020SJA1662)研究成果。
中國地域遼闊,擁有眾多傳統村落資源。作為村民的生產生活空間,傳統村落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形態。在現代社會,其呈現出了較高的文化價值、美學價值、經濟價值等。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及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傳統村落急劇消失,面臨著衰敗甚至消亡的風險,很多傳統村落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在這樣的狀況下,傳統村落的保護迫在眉睫。鄉村振興可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有效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增強鄉村經濟發展活力。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傳統村落的現代價值
(一)文化價值
傳統村落往往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村落文化。我國傳統村落數量較多,且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記錄著我國不同時代的發展歷程。在現代化浪潮的影響下,很多傳統村落雖然遭到了一定的破壞,但其歷史沿革和整體面貌依然被較好地保留了下來。在現代社會,很多具有濃郁特色的傳統村落中的生產生活方式已經成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具體體現。獨特的風土人情、鄉約鄉規、生產生活方式等共同賦予了傳統村落獨特的精神文化內涵。傳統村落所具有的文化屬性體現了中華文明的深厚內涵。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傳統村落的文化價值會不斷顯現與增長,保護和開發傳統村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傳承與發展傳統文化。
(二)美學價值
傳統村落是基于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人類社會聚落形態,每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傳統村落在房屋造型、整體布局、結構等方面都獨具特色。村落形態具有的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也是其非常有吸引力的地方。傳統村落是歷史文化的濃縮,是一代代能工巧匠的創造,獨特的建筑工藝在歷史的錘煉中形成了許多藝術經典,它們成了富有極高美學價值的傳統藝術作品。不同地域的泥土孕育了不同的傳統村落,而作為傳統村落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直觀的外部表現,傳統建筑具有獨特的美學意蘊。墻體厚、屋頂平、整體厚重的北方建筑與墻體透、屋頂尖、整體輕巧的南方建筑雖然呈現出了一定的差異性,但是二者都具有獨特的建筑美。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由于自然環境、生產生活方式的不同,傳統村落有各式各樣的美。
(三)經濟價值
傳統村落具有豐富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可以通過對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和利用促進傳統村落的建設和發展。一方面,傳統村落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可以深入挖掘其歷史文化內涵,并通過旅游產品開發、文創產品設計等手段將其轉化為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傳統村落的自然環境往往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優美的原生態環境通常是旅游開發的重點,通過適度開發自然資源,可以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傳統村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和自然景觀資源,通過一定的開發可以將其轉化為經濟價值,傳統村落的文化價值、美學價值等現代價值都是其經濟價值的基礎。運用多樣化的開發手段深入挖掘和提煉傳統村落的文化內涵和美學意蘊,可以促進傳統村落經濟價值的提高。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一)保護意識不強
在我國廣袤的土地上,分布范圍廣、類型多樣、歷史悠久的傳統村落成為社會發展的見證者。當前,社會對傳統村落的保護給予了更多的關注,部分傳統村落被納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但是,由于保護意識不強,一些人對傳統村落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缺乏充分的認識,很多傳統村落依然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以致部分傳統村落逐漸走向衰敗。
(二)傳統村落空心化
城鎮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使得城鄉經濟發展差距不斷增大,大量農村居民進入城市,傳統村落空心化現象嚴重。傳統村落空心化加速了傳統建筑的老化。有人居住的傳統建筑可以被及時修補和維護,而當無人居住時,其便處于無人看管和維護的狀態,原有的形態可能會逐漸消失。現階段,隨著傳統村落“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劇,傳統村落空心化趨勢也更加明顯,這極大地阻礙了鄉村經濟的良好發展。
(三)保護與開發方式單一
在現代社會,傳統村落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美學價值和經濟價值等,同時,傳統村落的歷史文化等資源的稀缺性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保護與開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近年來,雖然社會對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有了更多的重視,但是從傳統村落的發展現狀來看,保護與開發的方式較為單一。例如,在對傳統村落進行開發時,往往是利用傳統村落的文化和自然資源進行旅游開發。開發方式的單一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著傳統村落的發展。
(四)基礎設施落后
我國傳統村落數量眾多,但其中許多處于偏遠地區,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后,甚至某些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鄉村也存在這種狀況。而且傳統村落中的建筑多由土木、山石構成,有些在歲月的流逝和風雨的侵襲與沖刷下逐漸出現了墻體倒塌、屋頂漏水等情況,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遮風避雨、防寒保暖的功能逐漸減弱,需要被修繕和保護。而在改造危舊房的過程中,往往多采用拆舊建新、棄舊建新的方式,而非有針對性地進行修繕。另外,一些村民難以真正認識到傳統建筑具有的文化、美學等價值,許多傳統村落的格局、風貌發生了改變,生態環境也遭到了破壞。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路徑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傳統村落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就傳統村落的發展而言,既要做好保護工作,又要結合當地實際,進行因地制宜的適度開發,只有這樣,才能在保護傳統村落的同時提升鄉村經濟發展水平,從而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
(一)提高保護意識
傳統村落是中華文明綿延賡續的重要根基,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保護傳統村落并不是將其存于屏幕和畫卷上,也不是單純地讓其文化被口口相傳,而是要在充分認識到傳統村落保護重要性的基礎上,切實提高保護意識,并采取積極有效的保護策略和措施,使傳統村落在祖國大地上煥發出新的光彩。傳統村落是不可再生的公共資源,因此,必須提高保護意識,實現傳統村落的發展。首先,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有關部門要制定科學有效的保護措施,通過加大對傳統村落保護的宣傳力度、出臺有針對性的保護政策等方式加強對傳統村落的保護。與此同時,還要以鄉村振興為重要契機,匯聚多方力量,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與開發措施,充分挖掘和利用傳統村落文化和自然資源,完善傳統村落的交通、水電、教育等方面的基礎設施,促進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應該以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為原則,以提升鄉村經濟發展水平為重要目標,始終給予傳統村落的發展足夠的重視,讓傳統村落更加光彩奪目,讓傳統村落居民能夠留得下、住得好。
(二)因地制宜,做好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規劃
在新的社會形勢下,尤其是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并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傳統村落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科學合理的保護與發展規劃可以為新時代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提供有力支撐。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相關人員應該抓住機遇,在遵循因地制宜原則的前提下,做好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規劃工作,為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提供重要引導。一方面,相關部門必須及時轉變和更新理念,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導,樹立新發展理念和建設適宜鄉村理念,同時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從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本地生態環境和社會狀況的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規劃。保護與發展規劃主要包括傳統村落的空間布局、傳統村落的文化傳承與再生產、傳統村落自然資源的利用以及傳統村落民居和公共建筑保護等內容,通過具有綜合性、前瞻性、科學性的保護與發展規劃為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指明方向,讓傳統村落在新時代可以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發展,同時讓傳統村落的居民可以生活好、發展好,從而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要做好傳統村落整體風貌和傳統建筑的修復與保護規劃。隨著歲月的流逝,傳統村落的面貌發生了變化,風雨的摧殘使許多傳統村落的建筑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做好傳統村落整體風貌和傳統建筑的修復與保護工作是新時代更好地保護與開發傳統村落的至關重要的環節,既可以促進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發展,又能夠滿足村落居民的現代生活需要。對于一些無人居住的傳統建筑,可以讓工匠采用本地材料和工藝進行修繕,最大限度還原傳統村落原有風貌。另外,在對傳統村落改造的過程中,要遵循和諧性原則,盡可能使改造后的傳統村落與自然環境有機融合、相輔相成,營造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氛圍,吸引更多外地人觀光與體驗。
(三)深入挖掘特色資源,注重特色化、多元化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是時代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鄉村發展的客觀要求,給新時代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帶來了深刻影響。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在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工作中,要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和自然資源,使傳統村落走上特色化發展道路。首先,要注重保護歷史文化,挖掘傳統村落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開發具有獨特村落文化內涵的項目和產業,從而提高村落居民的就業率,推動鄉村經濟良好發展。深厚的文化內涵是傳統村落開發的基礎,也是傳統村落保護的重要內容,應始終堅持以文化保護為基礎的資源開發,深入挖掘和利用傳統村落的歷史文化價值,推動傳統村落的文化傳承和發展。具體而言,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都是傳統村落獨特的文化資源,通過挖掘、利用具有鮮明特色的傳統村落文化資源,發展旅游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既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又有利于鄉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其次,要深入挖掘具有特色的自然資源。傳統村落往往具有自然美,獨特而優美的自然環境往往能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傳統村落與大自然相融相生,大自然賦予了傳統村落寧靜優美的環境,每一個傳統村落都是大自然在祖國大地上繪就的美麗畫卷。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在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中,要在尊重自然、尊重傳統村落原有風貌的前提下,借助獨特的自然資源進行鄉村旅游開發,通過科學合理的開發與設計,打造建筑風貌統一、錯落有致及生態環境優美、獨特的村落空間,提高傳統村落的吸引力。
(四)產業融合,拓展傳統村落發展空間
新時代,要保護與發展傳統村落,就要改變單純旅游開發的單一模式,抓住鄉村振興的契機,走產業融合的新道路。如今,“互聯網+”“旅游+”“生態+”等發展模式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中,也應緊跟時代步伐,創新和豐富發展模式,通過康養、農業、旅游、文化創意等產業的融合,優化鄉村產業結構,進一步拓展傳統村落發展空間。
四、結語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要做好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以鄉村振興為重要契機,通過科學合理的保護策略,使其在現代文明中得以持續良好發展。與此同時,還要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地對傳統村落進行適度開發,既不讓傳統村落被時代拋棄和淘汰,也盡可能避免過度開發現象的出現。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傳統村落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實現傳統村落更好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思考和探索。
參考文獻:
[1]王丹.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村落非遺文化保存與發展研究[J].肇慶學院學報,2022(1):13-17.
[2]鄭美花,邵燕燕,薛梅.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利用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1(1):69-73.
[3]馬洪偉.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傳統村落的價值審視與制度保護[J].中國農村研究,2019(1):60-73.
[4]王院成.鄉村振興戰略視野下的傳統村落保護研究[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3):37-40.
[5]劉蕊.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傳統村落文化空間重構[J].農村實用技術,2020(2):188-189.
作者簡介:
王剛,碩士,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