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莉鵑
中圖分類號:S831.4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1085(2023)03-0016-03
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多。現代養殖污染,特別是抗生素不規范添加導致抗生素耐藥性與重金屬污染等威脅食品與生物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在此背景下,種養結合的生態養殖模式應運而生。果園生態養雞就是利用果園內的閑置資源和有效空間,將放養與舍飼相結合的一種高效生態養殖模式。在保持果園生態平衡前提下,雞以掉落的果子、草籽和昆蟲為食,排出的糞便還能為果園土壤增加肥力,從而生產出無公害、綠色的水果以及品質優良、肉質鮮美的雞肉產品。專家對這種生態飼養模式予以肯定,但在養殖場地、飼養規模、品種選擇、飼料營養需求、放養等方面仍需深入研究,對此本文結合廣西崇左市果園自然資源實際情況,重點闡述了果園生態養雞的關鍵飼養技術,供大家參考。
1 養殖場地條件和設施
1.1 養殖場地條件
用于放養雞的果園需要滿足以下條件:一是果園生態環境好、地勢高燥、坡度低于25°、水電方便、土質堅實、排水良好、交通便利;二是水源充足且符合畜禽用水標準非常重要,建議使用自來水或深井水;三是果園具有一定的空間,有利于保證通風良好和采光充足,并且具有搭建棚舍的地形和條件;四是果園養殖場地最好種植豆科牧草,且昆蟲繁盛,無獸害和污染,在為雞群提高營養的同時,還減少對雞群造成的危害。
1.2 果木品種及樹齡選擇
目前,在廣西地區大多選擇龍眼園、柑橘園、臍橙園、砂糖橘園等放養雞群,要求樹齡至少2年以上,這樣既能避免樹木受到傷害,還可以為雞群提供一定面積的蔭涼,一般可以達到70%以上遮蔭。北方地區建議最好選擇核桃、板栗的果園養雞。
1.3 養殖欄舍及設施
鑒于在陰雨、大風等惡劣天氣下,雞群不能到舍外活動,尤其是育雛期間需要在棚舍內飼養,因此果園養雞還需要搭建棚舍。果園棚舍地面應高于林地10 cm,使用水泥硬化;地面最好鋪設一層3~5 cm厚的墊料保暖,根據本地農作物種類,選擇稻草、谷殼等吸水性好、松軟、干燥的材料。雞舍面積不要過大,建議長度為30~50 m、寬度為5~6 m、高度為2~2.5 m,能飼養12~13只/m2為宜。通常雞舍建筑用料可使用比較廉價的磚、竹竿和木條等搭建框架,用塑料布或帆布制作頂棚。另外,每個棚舍之間距離保持在20~30 m,有利于防止雞群交叉感染疾病。
果園養雞處于開放狀態,為避免雞群受到野生動物的危害,放養場地還需要設置圍墻。圍墻通常選擇鐵絲網、塑料網或木柵欄等,盡量選擇網眼較小的材料,阻擋野生動物和老鼠等有害動物侵襲;圍墻長度和寬度應與實際地形結合起來。為了提高圍墻的堅固性,需要每2 m設置一個堅固樁,將圍墻用螺絲固定在堅固樁,方便拆卸和沖洗。
2 雞苗品種選擇
果園養雞一般是以放養為主、舍飼為輔,生產環境相對全舍飼養殖較為粗放,應選擇耐粗飼、抗病力強、善于覓食的地方雞種或肉雜雞,雖然生長速度較慢,但肉質好、市售的價格高,可作為果園首選品種。目前,崇左市果園養雞品種一般選擇三黃雞、廣西小麻雞等飼養,具有體型較小、生長速度快、耐粗飼、主動覓食、抗病力強、飼料報酬高、肉質鮮美等優點[1]。其它地區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市場需求、自身經濟狀況和技術水平等因素,選擇適應本地氣候條件的能在果園養殖的雞種。
3 合理放養
3.1 放養時間
結合飼養雞的周齡和果園飼草資源來決定放養時間。一般2周齡前,雞自身體溫調節能力較差、覓食能力低下,需要圈養在雞舍內提供穩定的溫度、增加飼喂次數來滿足機體生長需要,以提高雞群的成活率和健康程度。雞生長到3周齡后,可以主動覓食,此時結合外界環境再進行放養。建議在牧草生長和昆蟲繁殖旺盛的季節進行放養,雞只能夠在野外采食到更多的飼料。
3.2 放養密度
雞在放養期間排泄糞便可以成為果樹的有機肥料,使其繁茂生長。如果放養密度過大,糞便排泄量超出果園的承載能力,會對果園環境和土壤造成嚴重破壞;反之,放養密度過小則會造成資源浪費而增加養殖成本。為了維持果園資源平衡,建議放養密度應控制在50~60只/667m2(一畝地)為宜。
3.3 注意事項
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和果林資源,劃定若干放養小區,實施輪換放牧,避免過度放養給果園資源造成破壞。放牧前,時刻關注天氣情況,根據天氣變化及時調整計劃。提前對狗、蛇、鼠等有害動物做好防控措施。在果樹噴灑農藥或成熟期,應將雞關在棚舍內,農藥盡量選擇低毒,噴灑農藥可選擇在夜間進行,這樣可避免雞中毒。
4 加強飼養管理
4.1 加強舍內環境控制
棚舍內應保證溫度、濕度、光照適宜和空氣良好,給雞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以獲取理想的養殖效益。前3~4 d棚舍溫度應該維持在32~33℃,濕度保持在70%以上;3~4周逐步降低到22~25 ℃后維持不變;濕度一周后降到50%~60%。光照,一周內實行23~24 h,2~3周期間每天減少2 h,3~4周自然光照即可。通風,前3 d可以不通風,后期結合外界溫度和棚舍空氣質量,逐漸增加通風頻率,尤其在夏季應加大通風量,確保棚舍干燥和空氣質量良好[2]。
4.2 飼料營養
舍飼飼料,參照飼養雞的品種標準、結合本場實際來選擇市售的營養全價料,或者自行購買玉米、米糠和豆粕,與預混料進行科學配置;還可以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EM菌和微生態制劑等,能夠明顯提高雞的免疫力。為改善雞肉品質和增加鮮味,可在放牧后期飼料中添加適量當地產的柑橘皮粉、茶葉末以及其它的大蒜、茴香等風味物質。
4.3 制定飼喂方案
放養前應先制定飼喂程序,選擇固定時間和地點,逐步將雞放入果園適應環境,強化訓練采食和飲水習慣,讓雞形成良好的條件反射。初期一天放養時間在3 h左右,以后逐日增加放養時間。為補充放養期間飼料營養攝入不足,管理人員還需要進行合理補飼[3],每天早晨7點最好先給雞喂點配合飼料,再將雞放入果園;當天放養結束后(傍晚6點)在棚舍補飼一次,其它時間讓其自由采食果園里的牧草和昆蟲等,不僅能節省飼料成本、防治樹木發生病蟲害,還能提高雞肉品質。
放牧期間飼喂次數和飼喂量應結合肉雞生長階段、果林資源和季節、天氣情況等來確定。一般在早晨放牧之前,尤其是夏季和秋季青草生長茂盛和昆蟲數量較多,飼喂量少些,促使肉雞盡量尋找果園野草和昆蟲來補充機體營養;晚上飼喂量稍多一些,幫助肉雞盡快儲備能量達到出欄體重。有條件的可以利用生物方式誘捕昆蟲作為雞的高蛋白飼料,對提高肉質鮮美度非常有效。
4.4 加強飲水管理
在放牧區域,一般按照每20只雞擺放一個料槽、一個水槽,器具位置要分布均勻,便于放養雞能夠隨時找到食物和飲水。果園應有充足水源,可引自附近自來水管或打好水井。放養期間,在飲水中可添加適量消毒藥,以控制飲水中有害微生物數量。當外界水源不足或氣候炎熱條件下,應及時添加干凈清水;定期清洗消毒水槽,確保飲水干凈,同時供應充足。冬天可給雞飲用溫水,減緩冷水給肉雞帶來的應激。
5 果園生態養雞疾病防控
5.1 做好棚舍常規消毒工作
飼養人員要定期清除棚舍的雞糞和陳舊墊料,及時更換新墊草,并將糞污和墊料堆放在果園空置角落發酵處理。在雞出售后至下一批雞飼養前,用高壓噴槍將棚舍遺留的糞便、羽毛等殘渣沖洗掉,使用生石灰或0.3%過氧乙酸消毒棚舍;放養場地用0.3%過氧乙酸噴灑消毒;料槽、水槽等用具沖洗干凈后,用0.1%新潔爾滅浸泡消毒,減少疫病傳播。此外,果園養雞最好實施封閉管理,減少外來人員進出。病死雞進行焚燒或深埋等無害化處理[4]。
5.2 做好常規免疫
結合當地疾病流行情況制定免疫程序,并且選擇優質疫苗合理接種,確保免疫效果理想。果園放養肉雞建議免疫程序如下:1日齡頸部皮下注射馬立克氏疫苗;6~7日齡噴霧或滴鼻接種新城疫+傳支H120二聯弱毒苗;10~11日齡皮下注射禽流感滅活苗;26~27日齡噴霧或滴鼻接種新城疫+傳支H120二聯弱毒苗;40~50日齡肌肉注射新城疫+禽流感滅活苗。
5.3 定期驅蟲
肉雞在果園養殖中,容易受到球蟲、絳蟲、蛔蟲和疥螨等寄生蟲的侵害,因此需要定期做好驅蟲工作,建議每隔4~5周驅蟲一次。
5.4 科學選擇藥物
在果園放養雞,比較分散,不易管理,這就需要養殖者每天認真觀察和用心記錄雞采食、飲水、糞便、精神和活動情況,以便及時發現病雞,隔離治療。治療雞病優先選擇中草藥制劑和生物制品,這樣有利降低藥物殘留和保證雞肉產品綠色、無污染,實現肉雞生態養殖目的。禁止使用違禁藥物,不得已使用抗生素時要注意休藥期,以免影響雞肉品質和引起食品安全問題。
6 結語
總之,果園生態養雞屬于一種新型立體養殖方式,管理人員應該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林地資源和消費群體喜好等,選擇優良雞品種來放養。在保證果樹正常生產和維持果園生態平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做好常規消毒和免疫、適當補飼和疾病防治工作,從而生產出綠色、優質農牧產品,最終實現林牧結合、資源共享的綠色高效養殖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兆順.淺談果園生態優質肉雞養殖技術[J].現代畜牧科技,2018(12):26.
[2] 王利平.肉雞生態飼養的環境控制[J].農村新技術,2020(01):27-29.
[3] 劉娟.果園生態養雞飼養管理與疾病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2022,18(06):175-176.
[4] 楊峰.果園生態放養雞的飼養管理及疾病防控[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1(03):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