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小妹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化已成為全球發展的潮流。信息技術教學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才能更好地實施教學,已經成了社會日趨重視的話題。生本理念是有效進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指導,將生本理念融入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夯實學生今后的發展基礎。
【關鍵詞】初中;生本理念;信息技術
生本理念是指以學生為主,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的理念,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而當下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即教師主宰課堂,缺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學生缺乏參與感,教案設計脫離實際,不能滿足學生實際需求。因此,教師要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注意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課堂教學,聯系實際生活中的場景,鍛煉學生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轉變教學理念,樹立學生主體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地位的,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側重于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對其實踐操作的訓練,學生缺乏參與感,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學習的熱情,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對于青少年而言,教師不能不知變通地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枯燥地進行知識點講解,也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育學生的學習思維。
教師要擺正自己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地位,教師是領路人和參與者,要思考、引導學生的行為,關注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平等參與學生的學習,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耐心指導,但不得隨意干涉,給學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使他們能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探索。與此同時,教師的指導要有針對性,給學生留下自主學習的時間,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例如,在蘇科版九年級第二課第二節“機器人循光”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播放掃地機器人的視頻,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機器人可以自動識別地面是否干凈,并且進行清潔。教師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暢所欲言,從實際生活中入手,建立學生與機器人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輸出機器人智能化的意識。教師引出本節課的內容,引導機器人前行的方式——循光。教師播放機器人遇強光發出聲音的視頻,并向學生提出問題,“機器人什么情況下會叫?它怎么察覺出前方有物品?”教師請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交流探究,開啟思維碰撞。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紅外傳感器,講述紅外傳感器的工作原理,繪制程序流程圖,引導學生分析,梳理知識點,形成編程思路,讓學生了解、掌握設計過程。之后,教師列舉生活中的例子,帶領學生認識單分支結構,向學生示范如何按流程圖編寫機器人程序,讓學生嘗試進行小組實踐操作,教師在一旁進行指導并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編寫機器人循光和追光的程序,啟動小組互助,讓完成的小組幫助其他未完成的小組完成任務,給學生留下消化知識的時間和空間。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編程步驟和細節進行鼓勵和糾正,給予學生積極的情緒。對完成任務的小組開啟思維拓展任務,“實現多維度的機器人循光技術”。最后,教師讓學生進行課堂總結,講述本節課的知識點和感受。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是為了使學生獲得基本的信息素養,通過教學,促進學生由具象思維轉化成抽象思維,培養其嚴密的邏輯判斷、分析、理解能力,踐行生本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構建情境教學,聯系實際生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青少年正處于特殊心理年齡,自我控制能力差、好奇心重、缺乏耐心,又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對具有嚴密邏輯性的信息技術而言,枯燥的理論知識令學生覺得晦澀難懂,自然很難點燃學習的熱情。情境教學綜合了情感、認知和行為環境等因素,蘊含豐富生動的內容,結合實際生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簡單高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進行蘇科版七年級上冊第一課第一節“信息與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展示與人類社會活動有關的大自然的圖片,讓學生回答看到這些圖片有什么想法,在學生回答完成以后,教師進行總結,引出本節課的內容。教師設計實驗,讓學生體會在生活中是如何獲取、處理、利用信息的。教師準備三個規格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別裝有醋、醬油和鹽水,請學生根據液體所表現出的某些信息鑒別醋、醬油和鹽水,并記錄鑒別過程。教師總結獲取信息的方法之一——感官。然后,教師向學生提問,“假如用感官無法直接獲取信息,應該如何獲取信息”,讓學生自主思考并列舉生活中的實例,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節課的知識。對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信息的來源很多,途徑也多種多樣”,然后向學生提出如何科學地選擇途徑。教師列舉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輔助學生進行學習。“假如要知道室外的溫度,我們有多少方式?”讓學生發揮想象力自主思考,然后,針對學生的回答總結出如何科學地選擇信息來源。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課堂上的兩個小實驗,總結出信息特性。教師對學生回答不足的部分,先舉例讓學生自己進行補充。教師最后總結信息的特性,再進行課堂總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便于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本節課的理論知識。
構建情境教學,聯系實際生活能夠使學生能更好地展示自我,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情境教學不僅能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趣味性,還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課程內容,開闊學生視野,為學生學習初中信息技術做出正確的指導,促進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有效展開,實現初中信息技術的整體發展,對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整體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三、開展團結協作,優化競賽育人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初中的信息技術本身具有合作性,是實行合作學習和競賽育人的最佳方式。合作學習是最簡單而有效的學習方法,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課堂小組學習也不例外,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知識和思想的舞臺,符合青少年喜歡與人交流、展示自己的心理。基于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征,對單純的理論知識學習,學生很難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通過開展實踐活動,舉辦相關的競賽活動,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
例如,在教授蘇科版七年級下冊第九課第三節“制作多媒體作品‘蘇州園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帶領學生復習之前學過的知識,熟悉多媒體作品的制作流程,然后,教師進行多媒體作品的需求分析和規劃設計,引出本節課的內容——制作多媒體作品。教師向學生展示自己的多媒體作品,讓學生思考如何在既定的主題和素材中進行多媒體作品的制作,先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討論。學生通過觀看教師的作品,激發好奇心和好勝心,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感受多媒體作品的表現魅力,產生制作多媒體作品的沖動。教師講解教材中的蘇州園林,按進入蘇州園林所遇到的景觀,逐步插入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內容進行制作,對其中各個步驟進行講述。教師通過演示引導學生感受制作多媒體作品的過程。教師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時間回味,然后布置學習任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教師提供的素材完成半成品作品。在此過程中,教師在一旁巡視,適時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提示,鼓勵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并學會合作。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最后,教師組織學生評選作品最優秀的小組,并給予獎勵。
教師通過倡導相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增強學生的凝聚力,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合作意識,彰顯自我。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為了共同的目標努力,履行個人義務,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進行開展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勝負欲,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素養。
四、完善評價機制,實施鼓勵教學
作為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評價可以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評價是人自我認知的重要途徑。一般而言,鼓勵式的評價能夠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向更高階水平的方向努力,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發展。通過完善評價機制,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經驗總結和反思,及時調整教學方案,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將教材知識和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踐行生本理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信息技術學習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教授蘇科版八年級第二課第二節“網絡是把雙刃劍”時,教師明確本次教學重點就是教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利用網絡服務自己的生活。課程開始就單刀直入地引出課題,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學生對于網絡認識”的調查,講述自己的感受,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匯總,組織游戲,開展辯論賽“網絡對我們來說有哪些影響”,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討論有哪些利,另一組討論有哪些弊,采用計分制,獎勵獲得勝利的小組,同時,鼓勵落敗的小組,基于學生積極的課堂情緒,激發學生的好勝心。教師對學生的辯論進行總結,“網絡對于我們而言有利也有弊”,向學生提問,“如何發揮網絡的優勢進行健康上網”,讓學生相互討論,并對學生的思路和回答進行肯定或引導。最后,考慮到初中學生雖然較小,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已有進步,但是對教學評價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便讓學生講述本節課的知識要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表揚和補充,以激勵性評價為主,提升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把握程度,并及時進行反思和方案優化。
完善評價機制有利于教師改進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水平;有利于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不斷的調整與監督,形成科學有效的自我調整和反思機制,培養學生主動進行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推動學生對自己的未來進行規劃,幫助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和評價的主人,促進自己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生本理念是以學生為根本的創新性理念。將生本理念融入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通過構建情境、生活化、小組合作、組織競賽等方式,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教學方案,健全評價機制,便于教師及時發現教學的不足和失誤,以便積累經驗優化教案,對初中信息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玲芝.生本理念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探析[J].讀寫算,2022(25):36-38.
[2]周振德.生本課堂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分析[J].讀寫算,2022(11):31-33.
[3]張林.淺談生本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