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 要】問題是師生互動的重要載體,是教師啟發學生思考的重要媒介。為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構建高效課堂,筆者通過總結教學經驗,研讀相關文獻,歸納了問題驅動教學法的內涵及意義,并結合教學案例,研討了幾點基于問題驅動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指出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式問題、生本式問題、現實性問題和探究式問題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構建高效課堂,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有效幫助。
【關鍵詞】問題驅動;小學數學;小學策略
思想家盧梭說:“問題的創設不在于教會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愛好學問的興趣,當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后,再交給他探究學問的方法。”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新的問題具有新的可能性,從新角度看待問題,須有創造性的想象力,這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蕭伯納說:“科學始終是不公道的,如果不提出十個問題,就永遠不能解決一個問題。”諸多思想家、科學家的智慧結晶均說明學習過程中提問的重要價值。問題是驅動學生進步發展、增強學生學習動機的不竭動力。將問題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驅動力,能有效優化課程建設,對學生學科思想發展產生積極意義。
一、問題驅動教學法概述
問題驅動教學法是指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多個具體問題,從而以問題為教學起點,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關于問題驅動教學法的研究,在國外可以追溯到蘇格拉底的“產婆術”。蘇格拉底在教學中采取問答的方式,從而使學生進行思考,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很多教師都意識到了這一教學法對學生的積極影響。一方面,問題驅動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求知意愿。我國教育家孔子倡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一理念對我國教育影響深遠,古今教育家都曾指出啟發式教學對學生的積極影響。通過激發學生的求知意愿,可以使其更多地參與到知識探究環節中,成為課堂的主角。另一方面,問題驅動教學法可以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會結合自己的困惑,參與獨立思考活動,并不斷提出新問題,以交流探討、合作互助等方式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分析、概括、歸納、知識運用等素養都可以得到提升。
二、問題驅動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一)凸顯學生本位
問題驅動法融入小學數學教學,能起到凸顯學生課堂本位的作用。課堂問題的產生能引領學生思路,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情境,主動整合相關數學信息,關聯舊識經驗,投入探究思考中。學生能在持續性問題探究中逐步占據課堂主體地位,自覺自發地嘗試解決問題,追尋數學問題的本質。這對師生角色地位的轉變、學生主觀意志的激發起到積極作用。因此,問題驅動法的融入有助于學生本位教育理念的落實。
(二)增強學習動機
以問題驅動學生課堂學習,能增強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小學生具有好奇心重、探索欲強、易于接受新奇事物等特征。將問題融入課堂教學,向學生拋出課堂問題,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喚醒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能在積極學習情感的趨勢下主動投入課堂活動,增強數學學習的心理動機。
三、基于問題驅動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研討
(一)以情境式問題為驅動,叩開探究心扉
國內學者李吉林認為:“情境教學是充分利用場景、情節與形象喚醒學生認知情感,關聯學生個人經驗與新知思路的有效方式。”情境式問題是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的催化劑,是調節課堂氛圍與節奏的重要抓手。情境式問題,是指教師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借助故事、視頻、照片、日記等媒介,創設教學情境,并結合情境提出問題,不僅有助于營造兼具探究性和趣味性的課堂氛圍,還有助于讓學生參與到解決問題環節,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小組互動和師生交流環節,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問題融于情境,啟發學生借助情境展開思考,自主發現問題所在,導入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將情境作為學生探究課堂驅動問題的工具,讓學生借助情境信息中的數學要素內在聯系啟迪思考,為個人解答、推斷提供依據。情境式問題能有效構成情、境、思的內在聯系,叩響學生心扉,助力學生深化數學思考。
以蘇教版六年級上冊“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中關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節為例,教師可以借助以下故事創設教學情境并提出問題:母親節到了,小明為母親精心挑選了一個造型新穎的水杯。通過與店員溝通,小明發現禮物店的包裝盒較貴,且缺乏新意,小明決定自己動手制作一個包裝盒。經過測量,小明發現自己需要制作一個長13厘米、寬18厘米、高9厘米的包裝盒。哪位同學能幫小明算一算,制作這個包裝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紙板?為提升情境創設效果,教師還可以通過漫畫、杯子的照片幫助學生想象故事情節,激發其解決問題的意愿。
這一故事關注到小學生愛聽故事和希望為父母精心準備禮物的心理,可以叩開學生的心扉,激發學生的求知意愿。這樣,在教師提出的情境式問題的驅動下,學生會結合過去的學習經驗,主動提出本課的關鍵問題:“如何求長方體的表面積?”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二)以生本式問題為驅動,誘導內化新知
“以生為本”是新課標背景下學科教育的一大轉變。生本式問題,是一種基于生本教育理念提出的問題,強調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期間的表現、想法或最近發展區提出的問題。教師可以將學生作為問題教學的主體,引領學生參與一個數學問題由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到獲得經驗規律的全過程,助力學生深化數學學習,內化數學新知。對學生而言,此類問題更具啟發性,有助于使其在生本式問題的驅動下逐步強化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促使其內化所學數學知識。
以蘇教版四年級下冊“運算律”教學為例,教學“乘法分配律”相關知識期間,部分學生在研讀例題時會出現機械記憶(a+b)×c=a×c+b×c這一等式,但卻無法真正理解其內涵,在實際練習中很容易出現將乘法分配率和加法結合律混淆的問題。鑒于此,為幫助學生內化新知,教師需要提出生本式問題。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觀察例題前,嘗試自主解決“一共有多少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這一問題,并請學生展示自己列出的算式,使學生意識到可以通過“4+2=6(人)”計算出每組人數,并通過“6×25=150(人)”求出總人數;也可以通過“4×25=100(人)”和“2×25=50(人)”分別計算出植樹和澆水的人數,在此基礎上進行求和。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自主計算成果,分析例題中的算式,提出:“例題中兩個算式分別用了那種解題思路?”最后,教師應提出問題“為什么兩個算式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可以根據教材中的文字,在分析、歸納的過程中,理解乘法分配率的內涵。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設計了多個問題,充分關注到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其逐步提升思考深度,不僅可以學習結合(a+b)×c=a×c+b×c記憶乘法分配律,還可以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內涵,實現“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目標,真正內化新知識。
(三)以現實性問題為驅動,啟發靈活運用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將數學核心素養歸納為“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數學是一門誕生于現實生活的學問。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與現實生活存在緊密關聯。數學與生活關聯緊密,可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生活技能。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期間巧妙設計現實性問題,從而激發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以蘇教版四年級下冊“運算律”教學為例,生活中很多計算活動都可以用運算定律解決,但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知識運用意識不足,難以提升其計算的高效性和準確性。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練習環節有意識地引入生活案例,鼓勵學生運用所學運算定律靈活完成計算。如教師可以提出“每副乒乓球拍25元,超市老板購進了12副乒乓球拍,如何通過口算計算乒乓球拍共計花費多少錢?”根據“口算”這一要求,學生會發現自己需要探索簡單的計算方案。首先,學生會列出算式“25×12=”,但卻無法順利完成計算。而教師要請學生嘗試結合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此時,學生會得到教師的啟發,將算式修改為“25×(4×3)=”從而通過計算得出“共計花費300元”這一結論。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提出更多現實性問題,從而實現啟發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目標。
以上所述,教師通過設計現實性問題,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進而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嘗試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快速解決問題。
(四)以探究式問題為驅動,鍛煉思維品質
探究式問題,是指教師驅動學生思考的問題。此類問題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現有的認知素養聯系到一起,也可以適當引入難度更大的問題,有助于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
以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表內乘法”教學為例,在完成“5的乘法口訣”教學后,教師可以提出第一個探究式問題:“能不能編寫出更多關于5的乘法口訣?”此時,學生可以繼續通過畫圖、計算等方式,自主探究出“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等乘法口訣,進而更加高效地解決與“5”相關的計算問題。在此基礎上, 教師可以提出第二個探究式問題:“除了5的乘法口訣,同學們還可以編寫出更多乘法口訣嗎?”在學生感受到乘法口訣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后,會主動進行探究,自然地編寫出更多的乘法口訣,鍛煉其思維的邏輯性和系統性。最后,教師可以提出第三個探究式問題:“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乘法口訣解決的問題?”從而鍛煉學生思維的創新性和敏捷性。
總之,通過以探究式問題驅動,學生可以有效鍛煉自身思維品質,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都有著積極影響。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期間,教師要重視問題驅動教學法的運用,以問題驅動學生思考,使其順利融入新知學習環節,幫助其掌握新知識,強化其靈活運用所學解決問題方法的意識,鍛煉其思維品質,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滕艾琳.深度學習背景下的小學數學問題驅動教學——以“圖形與幾何”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21,7(23):184-186.
[2]謝紅梅.基于問題驅動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6):218-219.
[3]袁麗仙.核心問題驅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求知導刊,2021(48):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