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燕青
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總有幾個學生智力正常,無生理缺陷,但思想不求上進,常有問題行為,學習效果差,達不到課程標準的學習要求,而成為班級的學困生。如果一個班大比例都是學困生的話, 這個班通常會被學校、教師列為重點關注對象,要改造這樣的班級于年級、學校,甚至家庭來說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德育管理法則探新之源起
初中學生步入青春期,心理會隨著生理發育、知識和能力的增長及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學習的分化也隨之而來。步入初二,分化或會愈加嚴重。如何減少分化,尊重差異,共同發展?增強班級集體凝聚力和向心力,幫助學生重拾學習的信心是關鍵的一環。下面基于初二接任的班級為例,探析德育常態管理的新做法。該班學生紀律意識淡薄,班級問題復雜繁瑣,違紀現象時有發生,學習提不起興趣,學業成效低下。班主任初步掌握學生大部分的行為方式和心理發展,采取合理科學的方式,讓班級的“不完美”成為教育的新起點。常言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3”是一個非常適切的數字,符合學生的心理接受程度。結合學校的德育管理條例,制定三十三個“3”的管理法則,即凡事以三分、三條、三則、三個為單位,對班級學生的德育工作施行量化管理,做到按章辦事,依規治理,促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做到知行合一,立德立志,促進班風學風的建設。
二、德育管理法則探新之實踐
(一)三十三個“3”之“破”
一“破”放羊式管理。初一是中學生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如果采取隨性的自主管理模式,對于正處于叛逆萌動期的初中學生來說,無疑是放任自流。班級管理的渙散,學生學習動力不足,使得任課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在秩序維護上,導致日常課程教學無法正常開展。
二“破”班務雜亂無序。由于班級內務管理分工不明確,責任不到位,連基本的校規班紀如考勤、值日、出操、自習等都不能做好維護與保證,以致于班級綜合評價低,缺乏積極向上的風氣。
三“破”學生偏激言行。個別無心向學的學生集結搞小團伙,校園不良行為、冷暴力、欺凌等現象時有發生;學習自覺的、性格內向的、聽話的學生會被孤立起來,他們敢怒不敢言。家長們對此也頗有微詞。
(二)三十三個“3”之“立”
一“立”班主任的正向引導。對學生而言,班主任是最值得信賴的教師,是一個班級的核心人物。除了做好班級的日常管理外,班主任應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呵護,及時了解并掌握學生在學習、交友和生活中的困惑,多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的發生和學生的需求,在學生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以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每一點滴進步。
二“立”班干隊伍的正氣。要提高班級管理效率,就要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作用。面對這樣棘手的班,班主任不能按常理做法讓學生自薦、選拔,然后上崗,而要改變策略,通過觀察、談話了解,善用學生的特長和特質,爭取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增強學生對班集體的融入感和責任感,提高學生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在班集體中營造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逐步培養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為保持學生對班級管理的參與度和責任感,班主任應定期或不定期召開班委會,做好班干部的“業務”培訓,個別未能勝任的切忌一下子換掉,應單獨予以輔導,給予信心,多加幫扶。
三“立”班規細則。結合學校文明規范及年級紀律要求,班主任與學生共同制定一致認可的班規法則及獎懲制度,明確日常內務分工及要求。從文明禮儀、儀容儀表、考勤作息、衛生保潔、桌椅擺放、收發作業、早讀午練、上課聽課、課后作業、自修紀律、跑操、集會、學法指導、跨學科學習、成績進步、班級文化等都一一以“3”分作為量化記錄,在基礎分上進行加減分,一周表現良好的定額加分,一個學月表現良好的獲得滿分德育分。如表現欠佳的學生需要以各種方式為他人服務或做好人好事,以抵扣除的分值,確保德育分合格線以上。班上設定3人負責登記、核算和小結,互相監督。每周末、學月底和學期末會結合日常記錄,公布量化結果,評出“周星星”“月星星”和“學期優秀”,并為其他的評先評優提供數據參考。
(三)三十三個“3”之“行”
一“行”密切溝通,了解學生動態。班級的管理有了章程的規約,更需要情感的關注。班主任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可以幫助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形成平等的情感交流。為了盡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發展狀況,班主任每天與不少于三名學生談話,每周與指定的三名學生長談。同時,與家長保持一定的聯系,獲得家長的信任和對工作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通過全面了解學生的動態,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才能在班級管理中做到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二“行”正面評價,樹立學生信心。評價是一門藝術、一門科學。教師評價一個學生要綜合多方面因素而定,任何單向評價都是片面的。學生需要班主任的正向引導,更渴望班主任的正面評價。班規法則的制定和執行,最大的目的就是對每一位學生的點滴進步做到有跡可循,及時作出正面的評價,引導學生的心理朝著正面方向發展。
三“行”活動助力,凝聚班級力量。隨著班規法則的施行,學生對于全新的班級管理制度逐漸接受和習慣,認同感逐漸增強。這時候,班主任需要提高學生對班級的適應能力,可通過“真心話”形式,讓學生寫下一周以來印象最深刻的三個關鍵詞、近期班級做得好的三件事、班級管理中存在的三個問題、提出三條改進的建議等, 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也可開展一些開放式室外活動,放手讓學生們設計和組織專屬的團建活動,分組,定規則,讓學生在班級活動中更有參與感;在學校開展大型活動的時候,讓學生全員參與,在訓練中相互融合,為班級共同的榮譽齊心協力,從而逐漸強化班級凝聚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三、德育管理法則探新之感悟
《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班主任是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班主任要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為人師者,當是學生的良師,更是學生的益友。當學生驕傲時,要及時提醒;當學生進步時,要多加激勵;當學生難過落淚時,要給予關愛和幫助。兩年下來,所帶的班級由接手時的一盤散沙到畢業時的一身正氣,陽光灑脫,全班沒一人退宿,沒一人落下。管理法則之三十三個“3”計算下來,留了一分虛心。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