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雙減”背景下家長作業焦慮問題還存在嗎

2023-06-07 06:56:38賈偉屈宸羽蔡其勇
中國電化教育 2023年5期
關鍵詞:利益相關者

賈偉 屈宸羽 蔡其勇

摘要: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實施,學生作業負擔問題再度成為了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議題。但是,家長作為學生學習成長的主要利益相關者之一,其在孩子作業完成中所扮演的角色地位及負擔感受問題卻鮮被提及。該文基于扎根理論,對C市5所中小學校36名學生家長的訪談資料進行了編碼與分析以及理論飽和度檢驗;同時,采用隨機抽樣法,對C市9區1612名學生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家長在子女作業中存在著旁觀者、監督者、積極輔助者以及額外介入者等多重身份,主要受到長期形成的思行慣習,對子女未來發展的投資,為實現階層跨越的加碼學習,以及升學考試激烈的選拔競爭等因素影響。雖然家長在孩子學業中整體呈現出“自愿”奉獻狀態,但也存在著明顯的“作業焦慮”現象,家長緊迫的外在壓力焦慮感和強烈的內在付出歸屬感并存。研究還從發揮家庭教育更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彰顯學校素質教育的主導作用,提升教師作業設計能力和質量,促進家校社三場域育人的統一協調等方面提出了困境消解對策。

關鍵詞:“雙減”;扎根理論;課業負擔;作業焦慮;利益相關者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2020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破五唯背景下西部地區教育科研評價體系研究”(課題編號:DFA200301)、重慶市教育委員會2022年度教育綜合改革重點委托課題“‘雙減背景下我市中小學課后服務長效機制構建研究”(課題編號:22JGW03)研究成果。

學生家庭作業是家校聯系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學業負擔的主要來源,更是落實“雙減”政策的改革著力點[1]。一直以來,作業作為鞏固教學成效的手段,備受教師青睞,也深得家長信任,特別是“當作業階段性顯現出與學生學業成績的正向關聯后,極大牽動著家長、教師、學生三方關注,迫使作業日益繁重,逐漸成為負擔”[2]。但長期以來,有關政府及學校、教師和學生在減負中的地位、困境及對策等研究較多,而家長作為學生學習成長的主要利益相關者,對其在子女作業中的角色地位及負擔感受問題卻研究較少。在此,我們試圖揭示一個常被忽視卻又事實存在的社會現象:家長作業焦慮。

一、問題的提出

何謂家長作業焦慮?是指中小學生由于課外作業的數量、難度或類型等原因,不能由自己及時保質完成,需要家長持續性地參與,并習慣性地占用家長時間和精力,導致家長產生壓力或倦怠情緒的現象。家長作業焦慮是家長教育焦慮的主要外在表現點。

“雙減”政策實施前,家長作業焦慮問題的背后,糾纏著教育認識誤區、教學制度弊端和家校合作越界等諸多亂象。過去我國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主要集中在“教學超標”“學習超時”和“作業超量”三個方面[3],且作業負擔存在著性別差異、學校差異和區位差異[4],學生作業的多少、難易以及完成作業的勞累程度均與學生的年級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5]。據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2013)數據分析,隨著學生家庭作業時間的增加,學生學業成績呈現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關系[6],且隨著學習和作業難度或復雜性的增加,學校布置的很多作業已無法由孩子獨立完成,需要得到父母的幫助或輔導[7]。父母作為兒童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會以各種方式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以影響孩子的相關學習結果[8],其參與作業的自主動機可正向預測小學生的積極家庭作業情緒[9]。現實生活中,家長往往被迫要求輔導孩子的家庭作業,在孩子家庭作業中扮演“教師”“監督者”及“旁觀者”等多類型角色[10]。雖然,“提升父母對兒童家庭作業和學習的自主支持,可以促進兒童積極學業情緒的產生及學業成績的提高”[11][12],但“家庭作業家長化”[13]確實給家庭親子關系、家校合作乃至社會和諧等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負面沖擊。“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近年來,“海淀家長”“雞娃”“牛娃”等熱詞的出現,《學區房72小時》等影視作品的熱播,以及街前巷尾對學生課業負擔的老生常談,都道出了家長在子女學業上越來越模糊的身份界限。

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實施,全社會共同參與到了學生負擔的治理中來,我國的教育治理格局正在發生歷史性轉變。2022年3月,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發布了《全國“雙減”成效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明確得出“學生作業負擔有效減輕”的結論,調查顯示有“88%以上教師自覺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總量,75.3%的學生感受到作業量比上學期減少”,但《報告》也明確指出了“雙減”面臨“教師高質量作業設計能力亟待提高”與“家長教育期望值較高”的矛盾困境。毋容置疑,“雙減”政策確實減輕了學校來源的學生作業負擔,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家長“松綁”,但由于家長對子女的升學焦慮依舊處于高位,特別是“雙減”政策帶來的學生作業“溢出效應”明顯[14],即學科書面化作業減少但是需要親子互動的多樣化家庭作業增多,“校源性”作業量降低但“非校源性”書面化作業量漸漲,“變異的掐尖、機械刷題、一對一補習、眾籌私教等問題并未徹底消失,甚至更加隱秘”[15],客觀上助推了家長作業焦慮問題的持續凸顯。“與孩子們逐漸輕松的狀態相比較,父母的焦慮癥狀卻在‘雙減后明顯上升,研究表明增幅約12.8%。主要是因為越來越多父母轉向家庭教育,家庭和工作之間不易平衡”[16]。顯然,“雙減”已經進入到了系統性治理的深水區、攻堅區,學生家長作業焦慮的問題亟待引起重視。

在“少子化”趨勢越發顯現的當下,無論是基于家庭親子關系建設的內在需求,還是由于家校合作行為深化的外在需要,家長深度介入兒童學習作業仿佛都顯得理所應當[17]。本來父母有壓力是完全正常的,但因作業焦慮而導致父母產生倦怠情緒,則是壓力水平和資源供給長期不匹配、不平衡而導致的[18],這極不利于兒童身心健康成長與家校社協同育人。因此,在縱深推進“雙減”政策的時代背景下,應善執“作業焦慮”問題之牛耳,正本清源,重構“后減負時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生態。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思路

研究采取“扎根訪談+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重在“究真”、一探究竟,旨在“求善”、尋求對策①。扎根理論(Grounded Theory)作為一種質性研究范式,自21世紀初被引至國內教育研究領域后,便得到廣泛應用[19]。本研究以扎根理論為核心方法,采取三角互證的方法進行資料的收集分析。具體來講,首先采取觀察法,與任課教師聯系后觀察學生作業批改的情況,再與班主任溝通學生家長與其聯絡交流情況;隨后,采取深度訪談法,根據目的抽樣的原則選擇訪談家長;最后,將深度訪談獲取的大量文本資料以扎根理論為研究方法展開考察,主要使用斯特勞斯(Strauss)和科賓(Corbin)倡導的程序化扎根理論的研究路徑,力圖均衡觀照家長在學生學業中的身份角色和參與程度。同步開展的隨機抽樣調查研究,則更好驗證了程序化扎根理論研究的效度。本研究之所以采取扎根理論為核心的方法來探究家長作業焦慮這一問題,是因為“這種研究取向對于研究者和參與者更具有行動指導意義。扎根理論研究的過程會不斷增進對方對自己行動及其意義的認識與理解”[20],促進研究參與方思考家長作業焦慮中的問題,并不斷拷問自己的行動,最終促使各方達成相互體諒,努力促使親子關系、家校關系和教育教學往更好方向發展。

(二)研究對象

深度訪談研究集中在C市B區5所學校(3所小學、2所中學)。B區為C市主城都市區之一,系國家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區域內大中小學教育資源富集。參與訪談的家長共計36名,包含了不同年齡段(28—77歲)和不同性別(男性比例占27.8%,女性比例占72.2%),均為上述5所學校在校學生的家長。被訪者身份為父母的有20名,其中,爸爸5人,媽媽15人;為祖輩的有16名,其中,爺爺3人,奶奶5人,外公2人,外婆6人。被訪者普遍學歷較高,55.6%的家長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有4位家長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訪談對象均具備相對獨立的邏輯思考和判斷能力,對本次訪談調研參與度較高,具有較高的有效性。隨機抽樣調查集中在C市9個區(包含B區),以網絡問卷形式開展,研制《C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情況學生家長調查問卷》,調查對象為家庭有在校義務教育學生的監護人,共計收回有效問卷1612份。

(三)研究過程

研究者長期在C市學習工作生活,分別以基礎教育研究者及教研員身份進入田野。圍繞研究目標和設計,對學生家長采取半結構化式訪談,獲取一手研究資料。研究者在過去兩年內,先后30余次前往C市B區5所學校進行了累積不少于120個小時的實地調研訪談。在樣本的選取上,調研組通過便利抽樣與標準抽樣相結合,根據參與主體與投入程度不同對調研對象進行了劃分。為了使深度訪談有效進行,多次利用受訪者推薦“滾雪球式”發展研究對象,這是本研究的一個很有意義的研究對象選取方式。為得到真實信息,利用研究者與被訪者關系還采取了參與式觀察與隱蔽式觀察等方式,以日常閑聊等方式獲取有關訪談信息。

調研發現,往返學校接送孩子的多為祖父母及外祖父母,而在家輔導作業的大多為父母。訪談學校門口接送孩子的祖輩或家長,訪談中配合半結構式訪談提綱以及補充提問的形式,調研組對各校以父母為主體進行了一對一的深度訪談和焦點團體座談。每次訪談過程為40—60分鐘,在征得被訪者同意后,在訪談過程中用錄音軟件記錄語音資料,并使用訊飛語記進行實時轉錄文字。此外,對于學校門口接送孩子的祖輩進行了非概率抽樣和隨機訪談,擬定了面對不同對象的訪談提綱。每次訪談結束,當天立即對數據進行整理和歸納,撰寫訪談備忘錄和編碼數據。通過備忘錄和編碼資料不斷發現新問題,調整并用于下一輪訪談。本研究在后期還進行了扎根理論模型飽和度檢驗。

三、研究分析

(一)開放性編碼

訪談資料根據訪談對象的不同,有其獨特的話語體系和邏輯架構,在深度訪談中我們以開放的態度對資料進行解構,基本環節包括:為現象貼標簽—發現類屬—命名類屬—發展類屬的屬性和維度。為盡量拓寬研究的深度,從中提煉出相關標簽并概念化,從而完成初步開放性編碼,共計獲得217個現象標簽,將其概念化后得到106個概念,進一步類屬化后得到21個次類屬(如表1所示)。

研究發現,當被提及“您對學校或教師或作業布置有什么想說的”,受訪者大多表現出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面部表情上采取了回避或略有抵觸的回應,語言上也采取遲疑回答或者不正面回答的應對。對于受訪者而言,他們表示擔心此類問題不方便回復,且具有較強的主觀性,是訪談中的敏感區域。作為母親的家長B曾這樣回答:“當然,現行的學校教育制度或教師教學方式不可能是令家長完全滿意的,那么作為家長,就需要我們在孩子學習中不斷投入時間和精力,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完善孩子成長的環境和知識構成”。作為父親的家長C則打趣似地痛訴:“孩子五六年級可把我們折磨慘了!輔導作業輔導的狼煙四起,做奧數題做到焦頭爛額,陪練樂器陪到痛不欲生,作為家長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能活下來就不錯嘍!”在訪談中,我們將家長的表情予以編碼,作為分析家長作業焦慮的一個因素。

(二)主軸編碼

主軸編碼依據“因果條件—情境脈絡—中介條件—行動/互動策略—結果”[21]分析范式,由原初的21個次類屬發展出10個類屬:競爭壓力、社會攀比、孩子需求、作業設計、時間沖突、家長知識結構、教師教學評價、教師要求、親子關系、表情變化。本文的研究主題是探討家長作業焦慮行為的原因和應對方式,從原始材料和開放編碼形成的范疇來看,“雙減”背景下家長作業焦慮的行為符合“行為—目的—結果”認知模式,即家長通過特定的行為(誰、怎么樣),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為什么),進而形成特定結果(被“作業焦慮”的行為結果)。據此,將開放編碼中的10個范疇進一步歸納為三大類關系(6個主范疇),即社會認知、學校攀比、自我價值、教學質量、家長期待、學生發展(如表2所示)。

在一級編碼的基礎上,研究者按照編碼范式模型進行了二級主軸編碼,針對家長作業焦慮這一現象,進一步分析該現象的因果條件、情境脈絡、中介條件、行動/互動策略和結果。

(A)因果條件。需要學生與家長互動或參與輔導的作業多;家長自身工作繁忙。

(B)現象。按老師要求進行學習打卡,拍照上傳作業,家長需要全程參與等。

(C)情境脈絡。即家長輔導這一作為現象的類屬中影響到家長“作業負擔”這一屬性。根據學校課時安排,必須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如完成不了教師也不會補課。

(D)中介條件。即那些阻礙家長輔導學習的條件,如:繁忙的工作,無法推脫的人情以及疲憊的身體狀態。當工作和輔導孩子學業相沖突時,家長往往處于兩難的境地,孩子的學習必須完成,而工作也必須要做。

(E)行動/互動策略。事先安排好工作或緩解部分不緊急的工作進度,盡量排除困難,讓孩子的學習優先于自己的工作。如實在無法協調好,也是盡量學習優于工作,實在被耽誤了輔導,也會讓家庭成員協助或者采取事后補習的方式。

(F)結果。在孩子學習與工作面臨選擇時,家長往往采取妥協或者孩子至上的原則,在工作中無法全力以赴,工作向子女學業妥協。

通過二級主軸編碼,得出如下假設:

H1:在兩難情境下,家長的選擇取決于個人對于孩子學習的重視程度;

H2:家庭狀況在家長事業和孩子學業之間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三)選擇性編碼

依據核心范疇的“故事線”,梳理各主范疇關系,通過選擇性編碼,構建出主范疇關系結構為:環境因素影響家長個人認知,個人認知對作業焦慮現象和情緒產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下頁表3所示)。根據認知主義心理學“刺激(Stimuli)—機體(Organism)—反應(Response)”理論模型(SOR模型),學習是有機體主動獲取刺激,并進行加工的認同認知活動,而家長作業焦慮是在內外刺激活動下反應的結果。本研究采用這一研究框架展開分析,認為家長作業焦慮行為的影響因素:信息因素、環境因素、情感認知、能力特征。其中,信息因素和環境因素是家長在輔導孩子過程中接收到的外部刺激(S),情感認知、能力特征是家長接受后產生的內部判斷因素(O),家長作業焦慮(或稱家長學業綁架)是指家長表現出的行為反應(R)。依據主范疇關系結構,構建出家長作業焦慮作用機理模型(如下頁圖1所示)。

基于上述模型,本研究構建的家長作業焦慮操作性定義是:學校為追求教學質量及社會聲譽,教師為追求教學業績,學生在適應現有學習環境的過程中,能夠意識到的由學校考試評價與課內外學業任務引發的壓力體驗,家長為促進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被動或主動加入作業輔導(被作業綁架),并為此消耗時間與精力。作業負擔的操作性定義需要重點把握以下三個要素:背景(學校、教師、社會因素成因)、內容(學業要素)、結果(對家長和學生的影響)。

(四)理論飽和度檢驗

飽和度檢驗是驗證構建的理論是否完善的關鍵。一般而言,扎根理論下深入訪談的人數在15—25人為宜,但本研究在連續比較了25人的訪談資料后仍發現有新內容,于是繼續擴大訪談人數,直至達到36人且沒有發現新內容產生后停止訪談數據收集。另外,在選擇家長作業焦慮比較的同時,也注意不同年齡段家長對作業負擔或者焦慮現象的比較,這樣可以有效解決理論飽和度的問題。在后期對其中5所學校的在讀學生家長進行了小樣本隨機訪談檢驗,仍沒有發現新的范疇,故認定本研究理論飽和。

四、研究的結論

總體來看,通過對學生家長作業焦慮問題的訪談分析,發現“雙減”政策背景下,作業焦慮現象仍舊存在于中小學各個學段的學生家長群體中,但與前期家長作業焦慮問題的凸顯也存在一些差異性表現:低學段主要表現在每天的作業輔導和課前預習上,高學段則表現在搜尋學習資源、報學習輔導班及作業輔助上;在畢業與起始年級的交叉階段作業呈現出無序擴張的狀態,且在“雙減”政策實施后,由家長對子女學業的焦慮帶來的作業主動“加碼”行為,已經逐步取代學校來源的課外作業,成為了家長作業焦慮的主要來源;且大部分家長在子女作業完成中扮演著“監督者”與“積極輔助者”的雙重角色,少部分家長以“旁觀者”和“額外介入者”的兩個較為極端身份出場。

分析發現,“雙減”政策實施后,“校源性”的學生作業負擔明顯減輕,家長作業焦慮也得到一定緩解。大部分被調查者認為,71.11%的語文、數學、英語等傳統主科教師會布置家庭作業,45%的音樂、體育、美術教師會布置運動、手工、互動等“打卡”類作業,且“校源性”家庭作業能夠在1小時之內完成的學生占58.45%,能夠在1—1.5小時內完成的學生占34.44%。上述兩項總和超過90%,由此可見,“雙減”政策在減輕學生作業量上切實取得了積極效果。但也應特別警醒,學生能夠自覺自主完成家庭作業的難度較大,只有20.73%的學生家長認為孩子能不需要家長的參與輔導,自覺的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這一比例相當低。同時,其他“非校源性”家庭作業負擔并未得到根本扭轉。調查顯示,每周參加輔導班在2小時及以上的學生占15.62%,每周參加輔導班2—4小時的學生占16.11%,每周參加輔導班4小時以上的學生占11.28%。在參加學科類校外補習班的群體中,有30.93%的補習學生能在1小時內完成“非校源性”作業,32.64%的補習學生完成“非校源性”作業需要1.5—2小時。“校源性”與“非校源性”作業數量的疊加,致使家長作業焦慮問題仍然凸顯。

(一)思行慣習:家長作業焦慮的程度受限于其經驗認知

家長面對子女發展未知遠景的恐慌焦慮是家長作業焦慮形成的主要誘因,且“雙減”實施前后,這一現象沒有本質變化。調查發現,很多家長是主動或自愿被作業“綁架”,這與家長的知識構成、學校要求以及社會認知息息相關。超過75%的被調查家長認為,無論教育政策如何變化,為了孩子的未來發展,都會加強子女的校外培訓學習。家庭教育的時間投入是影響子女學業成績的關鍵因素,在現實中,家長最關注的是子女的考試競爭與成績[22],我國不少家長被迫付出更多的時間或承擔更多的壓力,每天在子女學習上投入大量的、令人震驚的時間和精力,將學習變成了家長拼時間、拼體力的“負擔”,并由此形成了家長群體性的觀念和行為慣習,主要還是為了孩子在學校競爭中獲得好成績,而非為了學習科學知識與提升綜合素質。從橫向來看,并不是所有的家長在任何學習階段都存在作業焦慮的問題,存在焦慮的性質、結構、規模等方面差異。從縱向來看,家長作業焦慮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性,涉及家長作業負擔“感受、歸因、行為及價值”[23]等方面的差異。而家長作業負擔感受的差異又可以深入劃分為認知過程、情緒體驗及行為傾向上的差異。

(二)搶跑秘籍:家長對子女未來的投資競賽仍占家庭教育主流

“雙減”實施后,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家長對子女未來的教育投資競賽從未放緩腳步。調查發現,仍有超過35%的六年級學生、超過50%的九年級學生,不同程度正在參加校外學科類補習培訓,且無論成績好壞仍有長時間參與學科培訓的計劃。事實上,在“雙減”政策成效顯著的風平浪靜之下存在著暗瘡隱憂。由于受到規范化整頓的影響,學科類校外培訓資源由“全面過剩”轉向“短期不足”,家庭旺盛的補習需求無處宣泄,教育培訓“賣方市場”引發了爭搶與焦慮,一些不良現象已漸成態勢并引發關注。一是“家庭作坊式單學科培訓班”現象。原來校外培訓機構的很多從業者轉入村社小區,通過街坊鄰居間的口耳相傳招攬補習學生。這類補習班地點較為隱蔽,不易發現;補習科目較少,以單科為主;招收學生較少,以同小區為主;增加練習作業,占用學生及家長時間精力。二是“在線學習全學段無差別覆蓋”現象。一直以來,對線上教育培訓機構的治理都是“減負”政策規范落實的難點。其有以下特點:易接受,不用家長接送,居家使用電子終端即可;廣覆蓋,從學齡前兒童到中小學生都有滿足需求的內容;長時空,學生網課學習普遍存在多平臺、多學科、長時間等特點,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帶來挑戰。三是“校內外學習周年無休”現象。在訪談中存在兩個較為極端案例,兩名初中學生的學習處于“5+2”“白+黑”及節假日無休的狀態:每天放學后顧不上吃飯就直奔補習班,周末被家長安排小區內“作業輔導班”,假期被安排到中考“考前特訓班”和“初高中銜接班”,平時回家后,在家長監督與協助下完成各種作業、打卡,學習生活狀態堪憂。上述三類現象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及家長的作業負擔,且負擔主要來自于校外。

(三)闖關密碼:加碼學習仍被視為實現階層跨越的重要途徑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地起源》中提到,穩定且不斷固化的永遠是階層[24]。在我國,“學而優則仕”的思想根深蒂固,讀書仍被視為向上層流動的主要渠道。而今,社會的財富分配正由扁平向金字塔形狀轉變,對于學生家長而言,迫切希望為孩子的未來創造向上流動的通道或編織防止階層滑落的安全網,教育也許就是他們最值得信賴、也最容易觸及的投資方式。有研究顯示,教育投資是提高我國低收入家庭子女階層向上流動機會的主要途徑,對于獲得高中及以上學歷的人,學習充電的中介效應分別為0.182、0.245和0.325,對應的占比為14.59%、12.21%和14.87%[25],卡方值檢驗(P值小于0.01)和G系數為0.232,表明讀書的頻次和其主觀社會分層高低有著正相關[26],特別是農村青少年必須學習或通過其他途徑掌握優勢階層的文化資本,才能夠實現教育成功和階層流動[27]。用投資思維來理解的話,中產階層養孩子,就是用錢去購買稀缺教育資源,最后得到精英人力資本的回報。資產投資的回報是財富,而教育投資的回報則是通往精英階層的門票。當跨越階級的流動越來越難的時候,教育可能是留給普通家庭子女最后的一扇門了,這是在調研中受訪者普遍涉及的話題。

(四)優勝劣汰:學校素質教育下暗藏著激烈的選拔競爭

由教育發展不均衡及教育評價機制不健全或結果運用不合理而導致的系統性不良反應不容小覷。雖然我國一直在致力于縮小城鄉、區域、校際之間的教育差距,但到目前為止差距仍是顯而易見的,并在家長群體中產生了深刻認知烙印。如果能讓子女進入到更優質的學校,就可能為子女在優勝劣汰的考試選拔競爭中多增加一道護身符。一邊是我國中產階級的規模在迅速擴大,另一邊是優質教育資源的階段性稀缺,家長們難以進行有效平衡。而優質教育資源在區域內相對集中化的趨勢,以及教育資源的失衡更加劇了家長的焦慮,所有人都竭盡全力對孩子進行人力資本投資,由此可能進一步影響家長對子女學業介入行為。過去多年來,由高中開始的學業競爭,逐步提前到義務教育階段,最后前移到了幼兒園乃至更小年齡,廣大學生及家長被夾裹在應試教育的“劇場效應”里。教育中存在的功利主義等“反教育行為”又要求立竿見影的革新成效,巨大的升學壓力和考試競爭的壓迫必然迫使教師在授課時只注重知識的傳承與積累,而忽略師生、生生及與資源的交互和共同理解層面[28],對于很多中小學生而言,繁重的學業幾乎綁架了自我學習興趣的自由。甚至在當下,大力倡導的素質教育也并未給學生及家庭松綁,不斷變味的素質教育導致形成了“學科類考試+興趣類考級”的“雙應試”困局,廣大學生家長進一步陷入作業焦慮。

然而,在面對作業焦慮問題時,作為研究者預設的是學生在學習重壓之下對家長的“負擔轉嫁”,但通過不斷的訪問和研究,出乎意料的是,較多家長在被迫“學業焦慮”的同時,是心甘情愿的付出,這種出于親情血脈的付出對父輩而言存在歸屬感、成就感。對于很多中國人而言,對孩子的付出是自我生命的延續,是自我在面對未來而做的努力。從表情編碼中可以看出,被訪者均對學校或者教師有自己的看法,但在態度上卻采取回避或者拒絕回答。在無法改變外力的情況下,他們接受學校和教師的安排,在面對不如意時,愿意采取犧牲更多的自我,讓人感嘆樸實而又堅韌的中國家長!

五、困境消解的對策建議

“雙減”政策已對推進作業體系化改革進行了部署,《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以及教育部等13部門《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的出臺,都強調了學校、家庭、社會在協同育人中的職責定位及相互協調機制。在此背景下,應加快推動各利益相關者由“多元主體謀利”走向“多元一體育人”,綜合施策、久久為功,促進家長作業焦慮問題的良性疏解,從而有利于“兒童友好型”綜合育人環境的形成。

(一)從“內卷”到“外舒”,更好發揮家庭教育更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搶跑”未必“先到”。盧梭有句名言——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我們的孩子為了什么而學習?什么樣的教育才會讓孩子擁有更加美好的人生?這些是家長們必須前置思考的根本性問題。應有三個層面的思考:一是為了自我成人而學,首在明智立身;二是為了家庭盡責而學,要在承前啟后;三是為了社會發展而學,重在利他貢獻。有一點應該明確,那就是家庭教育應在子女成長中發揮更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如何發揮?首在改變觀念,提高思想認識。應在《家庭教育促進法》及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指引下,著力于完善“覆蓋城鄉、公平優質、均衡發展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29],通過建立家庭教育“云平臺”、提供“一對一”家長咨詢輔導、增強學校教師與家長的雙向互動等,幫助家長認識孩子、了解學校、掌握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引導家長履行家庭教育權責。其次,引導家長改變對子女學業的參與方式。將“陪伴、閱讀和習慣”作為家庭教育的關鍵傳播理念。使其認識到有效的家長教育參與行為并不一定是高成本的行為,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在此基礎上加強孩子在學習、生活、媒介使用等方面的管理也能達成類似,甚至更好的效果[30]。調研也發現,無論學科成績好壞,部分家長很少受到來自孩子學業成績的負面影響——他們大多選擇以多元評價的視角看待孩子的學業及未來成長,成為了子女成長過程中的知心朋友和見證人。同時,要引導家長徹底摒棄在子女學業成長中的惰性思維,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把子女送進培訓班就一放了之、心安理得,更不能簡單充當子女學業的旁觀者、監督者,要切實肩負起子女養育的義務和責任。再者,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家長松綁行動應各有側重,要因人而異、疏堵結合、寬嚴相濟,推動中小學普遍建立家長學校,有針對性地定期組織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規范強化社區家庭教育指導,定期組織普惠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以此推動家長認知觀念的良性發展。

(二)從“影子”到“本真”,深化彰顯學校素質教育的主導作用

一切破壞兒童學習興趣的教育都是“偽教育”。學校應努力成為一切“偽教育”觀念與行為的終結者,而非發起者、助推者。一要徹底轉變教育觀念。在“破五唯”及“雙減”政策的綜合發力下,要徹底打破單純以考試成績或升學率論英雄的學校教育“管辦評”桎梏,真正促使學校肩負起推進素質教育的時代大任,讓素質教育在全社會從“閃爍其詞、遮遮掩掩”到“光明正大、實實在在”,著力于培養學生新時代所需要的社會人格[31]。未來學校應更多關注成長中的人,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回歸育人本真,不能把學生成績作為攫取辦學名利、謀取晉職晉級的“工具”,更多關注學生及其家庭面對學業時的內在合理需求與主觀心理感受。二要科學實施課程與活動。學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著眼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將時間和資源相對均衡的投放到不同類型的課程中,給學生開設涵蓋領域多元、修讀方式靈活的多樣化課程”[32],促進學校課程結構的均衡化發展,在減輕學生過重智育負擔的同時,適當“增加”社會實踐性任務。充分發揮課后延時服務的機動性作用,優化調整服務內容,讓學生有機會參加社會實踐和進行家庭及社會勞動鍛煉,加深課程內容與家庭生活及社會實踐之間的相互聯系,為素質教育在學校的實施與實現奠定堅實基礎。三要更加重視教育評價。“由于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構成成分多樣而復雜,使用任何一種單一的評價方式都難以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和有效性”[33],因此,還必須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及其結果運用上下功夫,并配套開展教師教學業績考評改革,以評促改。

(三)從“外控”到“內秀”,分類提升教師作業設計的能力和質量

“作業設計是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提高育人效能的關鍵[34]”。但“應試”思維慣習下的課外作業一味求取高分,一度成為了控制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和家長生活的外在“枷鎖”,其無法給學生帶來內發性動機,很多教師對此深惡痛絕但卻無力撼動。總體而言以前的“家庭作業類型相對單一,作業內容多以識記類為主,學生參與感缺失,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且部分教師對于學業評價存在隨意盲目性,學業質量和有效性備受質疑”[35]。很多作業任務需要家長參與,一定程度上剝奪了家長的個人生活,也剝奪了孩子參與其他有益活動的機會,不利于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學校教育中,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相輔相成,課外學習一般采用課外作業的形式,它是培育兒童自主性、自律性的重要領域。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課外作業的概念,改造課外作業的系統,使之成為每一個學生發現學習價值、伸展自己才智的新機遇。教師群體應重新認識課外作業的性質與功能,著力有效改變已有的作業設計與批改心智模式。以整合設計進行作業設計的系統思考,促使家庭作業與課堂教學互為補充,共同作用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現知識生成價值,更要寓學習于學生生活,培育習慣養成價值。同時,為了有效提升教師作業設計能力,應將作業設計納入地方教研體系和教師教研規劃,對教師開展作業設計專項培訓,提高分層、個性作業設計與評價能力;為有效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應充分利用各級各類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推廣智能化作業平臺,共享優質作業資源。

(四)從“孤立”到“一體”,整體促進家校社三場域育人的統一協調

“家校社協同”是中小學生“五項管理”“雙減”等政策中的高頻詞[36]。而學生減負是由多方利益主體共同參與開展的,這與減負本身目標的多層次、內容的多維度與措施的多角度等密不可分。減負的利益相關者深刻影響著減負政策的制定調整、推進落實、效果反饋及監督評估,均應成為減負的參與主體與責任主體[37],應從教育觀念到具體行為同向而行,共同促進家校社三場域育人的統一協調。社會公眾對政策的期待總是無限的,在老百姓對于優質教育均衡的天然渴求下終結“堵式減負”,轉向“疏導提質”[38],將教學、考試、評價、招生一體化改革作為實現“雙減”的重大舉措[39],努力提供多元化的優質教育資源服務。一是在家校層面,應進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責任,創新協同方式,推進協同育人共同體建設,合力為孩子的自主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創造對話交往價值,共同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另外,學校面臨的一個挑戰性課題是,不宜一味地遷就家長的不合理訴求,要針對家長認識上的偏差與種種疑慮說明教育變革的必要性,轉變家長對學習的看法,構筑新型家校合作關系。二是在師生層面,應基于師生互動及共同構建原則,在學生課外作業的設計、實施與反饋情境中,嚴格限制機械灌輸式、懲罰式家庭作業,以師生對話交往實現教學相長。三是在全社會層面,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應著力于進一步破除長期以來減負政策“單邊努力”的路徑依賴,有針對性地制定“標本兼治”的政策。教育部門要會同婦聯等部門,辦好家長學校或網上家庭教育指導“云平臺”,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理性確定孩子成長預期,努力形成減負共識。四是在協同治理層面,應發揮政府“元治理”的功能,構建“從婚姻登記到備孕待產”“從子女生育到登記入學”“從社區生活到政府行動”貫通式的家長(準家長)教育,同時強化對各地家校社協同育人落實情況的督導,將各中小學帶動家長學習了解國家“雙減”、中高考改革及職業教育等政策納入督導內容,以“督導評價”促“觀念改善”,以此推動社會正視學生作業負擔,真正緩解家長作業焦慮困局,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最后,用教育學者李希貴在《面向個體的教育》中的一段話作為結尾:“我們太看重把一個孩子塑造成什么了,以至于我們忘記了他們實際上可能會成為什么,因為基于他們的基因,綜合他們的素質,循著他們的興趣,我們其實可以輕而易舉地幫助孩子們實現屬于自己的成功,成就屬于自己的未來。”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 t20210724_546576.html,2021-11-26.

[2] 寧本濤,楊柳.中小學生“作業減負”政策實施成效及協同機制分析——基于全國30個省(市、區)137個地級市的調查[J].中國電化教育,2022,(1):9-16+23.

[3] 郭振有.“減負”的難為與可為[J].中國教育學刊,2009,(4):1.

[4] 羅生全,趙佳麗.作業負擔調查:問題表征與消解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18,(8):62-67.

[5] 秦玉友,趙忠平.多不多 難不難 累不累 ——中小學生作業負擔調查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4,(4):42-49.

[6] 徐章星.初中生家庭作業時間與學業成績——基于學業壓力的調節效應分析[J].教育與經濟,2020,(5):87-96.

[7] 鐘啟泉.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課外作業”[N].中國教育報,2021-11-10(05).

[8] Hanna Dumont,Ulrich Trautwein,et al.Does parental homework involvement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background and educational outcomes [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1,37(1):55-69.

[9] 劉影,柴曉運等.父母參與學業的自主動機與小學生積極學業情緒:學生學業自主動機與教師支持的作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7,(5):577-586.

[10] 郭旅婷.小學生家庭作業完成中的家長角色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1.

[11] 譚諍,劉洋等.父母自主支持對流動兒童學習投入的影響: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J].基礎教育,2021,(1):73-80.

[12] 高鐵剛,李文.信息技術支持的家校協作體建設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8,(5):23-29.

[13] 劉茜.小學生“家庭作業家長化”現象的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7.

[14] 龍寶新.中小學學業負擔的增生機理與根治之道——兼論“雙減”政策的限度與增能[J].南京社會科學,2021,(10):146-155.

[15] 劉希婭.深化中小學評價改革,助力“雙減”落地[J].中國教育學刊,2022,(4):1.

[16] 李丹.“雙減”不僅是教育系統的事[N].經濟日報,2022-07-31(03).

[17] 辛治洋,戴紅宇.家庭教育功能的歷史演進與時代定位[J].教育研究與實驗,2021,(6):34-41.

[18] Mikolajczak Mo ra,Roskam Isabelle.A Theoretical and Clinical Framework for Parental Burnout:The Balance Between Risks and Resources (BR2) [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8,9:886.

[19] 朱德全,曹渡帆.教育研究中扎根理論的價值本真與方法祛魅[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21,(1):67-76.

[20] 李方安,陳向明.大學教師對“好老師”之理解的實踐推理——一項扎根理論研究的過程及其反思[J].教育學報,2016,(2):58-70.

[21] [美]施特勞斯.徐宗國譯.質性研究概論[M].巨流圖書公司印行,2004, (2):113.

[22] 劉志軍,徐彬.教育評價:應然性與實然性的博弈及超越[J]教育研究,2019,(5):10-17.

[23] 艾興,王磊.中小學生學業負擔:水平、特征及啟示[J].教育研究,2016, (8):77-84.

[24]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89.

[25] 林相森,李湉湉.寒門何以出貴子?——教育在阻隔貧困代際傳遞中的作用[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9,(5):10-21.

[26] 盧春天,石金蓮.社會分層與閑暇活動——基于2010中國綜合社會調查的實證分析[R].北京:中國休閑研究學術報告,2012.

[27] 齊燕.家庭倫理視角下農村青年獲得高等教育機會的研究——基于甘肅會縣高山村“大學生成窩”現象的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21,(1):21-28+45.

[28] 曹春梅.初中物理教育游戲的設計與應用研究——以“科學探究:摩擦力”為例[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4.

[29] 楊昊.全國婦聯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21—2025年)》[N].人民日報,2022-04-13(06).

[30] 張凌.父母教育卷入對學生參與的影響研究[J].教育學報,2022,(1): 150-160.

[31] 毛亞慶.基于社會情感學習培養學生新時代所需要的社會人格[J].人民教育,2021,(24):30-32.

[32] 董輝,楊蘭.作業負擔的學校層面變量研究綜述[J].全球教育展望,2012,(12):40-48.

[33] 孟憲云,羅生全.過重學業負擔生成的課程動因及其優化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17,(Z2):108-112.

[34] 毋丹丹,黃愛華.“雙減”背景下義務教育階段學科作業設計的五個關鍵[J].課程.教材.教法,2022,(6):98-103.

[35] 張國玲.“減負”呼喚家庭作業新價值[J].中國教育學刊,2017,(10): 104.

[36] 張俊,吳重涵.為家長賦能:內涵、要素與學校行動框架[J].中國教育學刊,2023,(1):40-46.

[37] 賈偉,鄧建中等.利益相關者視域下我國中小學生減負的博弈困境及突破對策[J].中國電化教育,2021,(9):51-58.

[38] 陸一.“堵式減負”困局與中國基礎教育改革[J].文化縱橫,2019,(1): 126-133.

[39] 桑錦龍,許曉革.深化教考招一體化改革:落實“雙減”的必由之路[J].中國教育學刊,2021,(11):21-25.

作者簡介:

賈偉:助理研究員,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基礎教育政策與教育管理。

屈宸羽: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學校管理與教師教育。

蔡其勇:教授,博士,博士后合作導師,院長,研究方向為課程論與教師教育。

Does Homework Anxiety for Parents Still Exist in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1648 Parents in 9 Districts of City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Jia Wei, Qu Chenyu, Cai Qiyong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Double reduction” policy, the problem of homework burden has once again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whole society. However, as one of the main stakeholders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the role and burden of parents in their childrens homework is seldom mentioned. Based on the grounded theory, the data of interviews with 36 parents from 5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 City were coded and analyzed, and the theoretical saturation was tes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612 parents of students in 9 districts of C city. It is found that parents have multiple identities as bystanders, supervisors, active helpers and extra interventionists in their childrens work, which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longterm habits of thinking and behavior and investment in their childrens futur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lass across the additional learning, as well as entrance examination fierce selection competition and other factors. Although the parents in the childrens education as a whole showed a“Voluntary” dedication, but there are also obvious“Homework anxiety” phenomenon, the parents intense external pressure and anxiety coexist with a strong internal sense of belonging. The study also child discipline on the more fundamental role of school liberal education in enhancing teachers ability and quality of homework desig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in promoting the unity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three fields of home-schoolclub education.

Keywords: “Double Reduction”; grounded theory; homework burden; homework anxiety; stakeholders

責任編輯:趙云建

① “究真”與“求善”用語,出自北京師范大學朱志勇教授為2022級教育博士開設的《質性研究方法》課程。

猜你喜歡
利益相關者
高職院校利益相關者多元內部治理結構探究
職教論壇(2016年25期)2017-01-07 19:57:43
全生命周期視角下基礎設施類PPP項目利益相關者分析
公司社會責任理論下利益相關者與股東利益的平衡
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廣東省屬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特征與評價
價值工程(2016年32期)2016-12-20 20:11:40
中國電網企業利益相關者分析報告
中國經貿(2016年20期)2016-12-20 14:39:55
展會品牌利益相關者的構成及其網絡結構研究
利益相關者視角下四川省實施民辦高校分類管理的研究
關于政府審計幾點問題的思考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6:07:29
基于利益相關者的公立大學財務治理的研究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5:23: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国产丝袜啪啪| 亚洲精品777| 色婷婷成人|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人与鲁专区| 国产91蝌蚪窝|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欧美日韩福利|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狠狠干欧美|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国产美女久久久久不卡|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国产精品免费p区| 国产精品浪潮Av| 国产三级毛片|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天天躁狠狠躁|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毛片|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在线a网站| 国产欧美网站|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97av视频在线观看| 91av国产在线|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久草性视频| Jizz国产色系免费| 色婷婷视频在线|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国产情侣一区|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国产理论一区| 亚洲性一区|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9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