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潔
摘 ?要:教師在推進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圍繞對“深度學習”教學策略的把握,在推進項目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基于自己對學生學情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特點的把握,采用合適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文章圍繞項目式教學模式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深度學習探究展開論述,以期對小學信息技術一線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項目式教學;深度學習
一、以問題情境推進項目式教學模式
(一)以提問的方式導入項目化課程主題
在推進項目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的方式,對項目化課程教學的主題進行導入,使學生能夠在問題情境中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借此,教師可以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在學生開展正式的學習任務之前,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使學生能夠以飽滿的情緒開展后續的學習任務。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該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能夠應用自己的思維能力,完成對課程學習主題的大致分析,以輔助學生為后續的學習任務做好相應的準備。當然,學生也能夠在問題思考的過程中,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以便更好地對本課時的重點知識進行理解和吸收。
例如,在教學“認識鍵盤”的課時任務時,教師便可以應用提問的方式,對項目化課程主題進行導入。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電腦是由哪幾個部分構成的?”在該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可以應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嘗試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在該種提問方式下,學生能夠迅速地進入學習狀態,并且能夠在思考的過程中,逐步明確本課時的學習主題。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進一步提問:“鍵盤作為電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你們主要應用鍵盤做了哪些事情?”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明確本課時學習的主題,并且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借此,教師能夠完成對項目式教學主題的導入,使學生能夠在明確主題的基礎上,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學生也能夠在問題思考的過程中,完成相應的學習準備,并且能夠嘗試應用活躍的思維,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更為快捷地完成對知識點的理解。
(二)以提問的方式推進項目化課程進行
在進行小學信息技術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為了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則需要他們積極參與對課堂問題的思考。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時,可以應用提問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并且對學生在項目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解答,使學生能夠加強對課時任務的把握。當然,通過提問的方式,教師也能夠豐富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輔助下,更容易地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
例如,在教學“畫圓”的課時任務時,教師可以在備課階段,對本課時的重點內容進行整理,并且嘗試以提問的方式,對該課時的瑣碎知識點進行串聯。借此,教師可以完成對項目化教學的課程設計,并且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在完成了本課時的備課任務后,教師在課堂上,針對自己的備課內容,可以向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提問,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首先,教師可以針對軟件畫圖工具進行提問:“你們知道該畫圖工具有哪些功能嗎?”在教師的提問下,學生可以通過動手操作實踐,嘗試性地開展問題探究活動,并且借助軟件的應用,加強對軟件的整體把握。然后,教師可以在學生大致了解軟件功能的基礎上,向學生進行進一步提問:“如何應用該軟件畫圓?在畫圓的過程中,你們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在教師的提問下,學生可以開展進一步操作,并且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嘗試性地對項目化教學內容進行吸收和理解,并且做到熟練地應用畫圖軟件,完成對圖形的繪制。最后,教師可以予以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通過相互討論的方式,嘗試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進一步解答,并且能夠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實現對知識點的把握。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該種教學方式,增強每一位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效,并且提高項目化教學的教學質量。
(三)以提問的方式檢驗學生的項目化學習成果
學生在完成了對課時任務的學習后,往往需要一定的練習機會,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查漏補缺。因此,在項目化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應用提問的方式,對學生的項目化學習成果進行檢驗,使學生能夠及時應用所學的知識,完成對知識框架的構建。如此,學生才能夠在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深度學習的方式,實現對課時內容的把握。同時,教師也可以應用該種教學方式,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能夠在課時任務學習的過程中,應用更為活躍的思維能力,實現對零散知識點的把握,這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有著重要的幫助。
例如,在教學“修改圖形”課時任務時,教師可以依照教學重點和學生的學情,采用恰當的方式,完成對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然后,教師可以依照“修改圖形”課時中的重點內容,向學生進行提問,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如教師可以給出一個存在問題的圖形,鼓勵學生應用自己在本課時學習過程中學到的知識點,完成對圖形的修改。在解答教師提問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應用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嘗試性地對問題進行解決,并且在問題作答的過程中,及時地進行查漏補缺。當學生并不能夠順利地完成對題目的解答時,他們可以通過翻閱書本的方式,對遺忘的知識點進行回憶,并且再次投入實踐中。借此,教師可以輔助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并且使學生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點的把握。在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完成對題目的解答后,他們對本課時的知識點往往能夠形成更為整體的認知。因此,教師在借助該種教學方式推進教學任務的過程中,也能夠幫助學生在項目化學習時,取得更為卓越的成績。
二、以多媒體技術推進項目式教學模式的進行
(一)以PPT推進項目化課程的進行
對大部分學生來說,他們在學習小學信息技術時,往往會存在著無法整理知識點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推進項目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用PPT,對課時知識點進行串聯,并且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用系統的知識框架,對學生的知識學習過程進行指導,以增強每一位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效。借此,教師能夠豐富學生對課時學習任務的認知,并且幫助學生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
例如,在教學“復制與粘貼”的課時任務時,教師可以在備課階段,針對本課時的重點內容進行提煉。然后,在PPT制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自己把握的知識要點,完成對知識的梳理和總結,以實現知識體系的構建。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其進行應用,并且向學生具體深入地講解如何進行“復制和粘貼”,使學生能夠在PPT和教師口頭講述的輔助下,完成對課時任務的把握。因此,學生能夠充分地利用課堂時間,實現對小學信息技術的把握,并且能夠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對知識點的思考和應用。同時,教師在借助該種教學方式推進項目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復制和粘貼”的要點,使學生能夠從整體性的角度,更好地對其進行把握。因此,教師在應用PPT推進項目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降低學生理解知識點的難度,還能夠增強知識點之間的整體性,使學生能夠更為容易地對其進行把握,這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著重要的幫助。而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并且能夠在之后的信息技術學習中,展現更為卓越的學習成果。
(二)以視頻教學強調項目化課程重點
為了幫助學生在小學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對重難點的突破,教師可以應用視頻的方式,對項目化教學中的難點進行強調,使學生能夠在針對性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點的把握。在挑選視頻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還要考慮本課時教學的重點內容,以便挑選出契合學生學情、符合教學目標的視頻材料,使學生能夠在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對重點知識的把握。同時,教師也能夠借助該種教學方式,降低學生學習課程的難度,方便學生應用形象記憶能力,實現對重點內容的把握。
例如,在教學“遨游因特網”時,教師可以調查學生對“因特網”的了解程度,并且結合對本課時教學重點內容的分析,挑選出合適的視頻材料。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依照以往的教學方式,完成對基礎知識點的教授。而在講解到重點內容時,教師可以播放契合的視頻材料,使學生能夠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加強對“因特網”的了解。借此,教師在推進項目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學生對基礎知識點的把握,并且能夠使學生更為容易地了解“因特網”對人類發展的巨大作用。因此,教師可以提高項目化教學的有效性,使得學生能夠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更為便利地完成對知識框架的構建。當然,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應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對“因特網”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且借助形象的視頻材料,完成對相應內容的把握。因而教師能夠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能夠享受知識學習的過程,這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著重要的幫助。
三、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推進項目化教學模式
學生在進行小學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些新奇的想法,而這些想法往往對其他人有著明顯的啟示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在推進項目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借助小組討論的方式,為每一位學生提供表達自我的平臺,使學生能夠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不僅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講述,還能夠了解其他學生的想法。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該種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投入項目化學習的過程,并且輔助學生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以更為廣闊的思維完成對小學信息技術的思考。
例如,在教學“欣賞MP3音樂”的課時任務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對自己在本課時學習中的所思所想進行表述。對在本課時學習中,對信息技術本身表現出極大興趣的學生來說,他們可以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就“如何播放MP3音樂”等話題,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述。學生在表達想法時,不僅能夠對自己的思考進行總結,也能夠予以其他學生一定的思考角度,使其他學生對此形成更為深刻的印象。在本課時學習中,對音樂本身表現出極大興趣的學生來說,他們可以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就自己在音樂聆聽中的感受,分享自己的看法,他們可以講述音樂帶給人們的情緒價值,以及信息技術的便利性等。不論他們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輸出了怎樣的觀點,他們都可以獲取更多維度的思考方法,能夠應用這些方式,展開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并且在深度思考和積極探索的過程中,取得卓越的學習成效。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該種教學方式,提高每一位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使學生能夠在小學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中,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獲,這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等有著顯著的作用。同時,學生也能夠感受知識學習的趣味性,并且愿意在之后的學習中更為投入地完成課時學習任務和思考任務。
總而言之,教師在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導入和推進項目化課程的進行,并且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以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可以以PPT、視頻的形式,對項目化學習的內容進行強調,以輔助每一位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使學生能夠在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做到學有所獲;可以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推進項目化教學模式的進行,使學生能夠在相互學習的交流平臺中,應用深度思考的方式,對課程內容進行把握。
參考文獻:
[1]宋繼萍. 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探討[J]. 中小學電教,2021(05):23-24.
[2]王翌龍. 項目式教學模式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深度學習探究[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05):89-90.
[3]紀小林.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信息技術深度學習探索[J]. 讀寫算,2020(32):16-17.
[4]錢媛. 項目式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實踐[J]. 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11):114.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