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進禧
現階段我國教育改革工作全面開展,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文字,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保證學生具備較強的語文素養。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以小學生為主體,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中的詞語含義理解和掌握能力,不僅要使小學生快速地掌握閱讀方法,也要保證小學生具備較強的語文寫作水平。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采取多元化措施,為小學生積累語言文字提供正確指導,同時還要不斷加強小學生語言積累訓練,激發小學生語言文字積累興趣,為后續小學生高效學習創造條件。本文從小學語文課堂中語言文字積累的意義入手,結合實際存在的不足展開闡述,針對如何正確指導小學語文課堂中語言文字積累的方法進行全面探討。
小學語文是小學生學習的一門非常關鍵的學科,教師在開展詞語教學工作時應在提高小學生語言理解、應用能力方面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不僅要讓小學生正確理解詞語的含義,也要全面掌握詞語的用法,這樣可以為后續提高小學生語文寫作水平提供保障。傳統形勢下過于注重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的教學方式存在諸多不足,難以滿足現代社會小學語文教學要求。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結合新型的教學要求進行分析,制定完善的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指導方案,在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保證教學方法具有先進性,從而更好地完成小學語文課堂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指導工作。
1. 小學語文語言文字積累訓練與運用的意義
從《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角度進行分析,可知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積累語文文字,同時還要明確規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背誦篇數,如小學語文教師明確列出背誦推薦的篇目。即便是低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也要要求小學生閱讀容易理解的童話、寓言故事,同時小學生也要背誦兒歌和古詩積累成語和名言警句等。小學生嚴格按照教師要求完成語言文字積累,不僅可以增加課外閱讀總量,也能為后續提升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奠定基礎。此外,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師實際開展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教師應認識到自身在小學生語言積累和運用指導中的重要性,要求小學生真正做到“多讀書,讀好書”,在突出語言文字積累訓練的意義之后,保證小學生具備較強的語文綜合素養。
2. 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指導現狀
目前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深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沒能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指導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主要是因為這些教師主觀認為語言文字積累會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低年級的小學生應注重識字和寫字,所以沒能將更多時間花在語言文字積累方面。這樣不僅會對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造成影響,也不利于提高小學生語文知識學習和應用能力。除此之外,雖然一些小學語文教師能夠認識到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指導的重要性,但是沒能選用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指導方法,極易使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學現象,無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而就會對語言文字積累和運用效果造成直接影響。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如果想要提高語言文字積累和運用指導效果,就要總結產生問題的原因,結合新時期語文教學要求,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和指導方案,否則難以保證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文字積累和運用指導工作高效開展。
3.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中語言文字積累和運用指導效果的方法
3.1 激發小學生語言文字積累興趣,讓小學生認識到語言文字的魅力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組織開展語言文字積累訓練活動期間,一定要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挖掘小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興趣,同時還要合理安排小學生感興趣的語言文字內容,在提高小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保證語言文字積累訓練工作有序開展。
小學語文教師引導小學生理解閱讀和背誦的重要性,并選用具有先進性特征的教學方法,激發小學生語言文字積累興趣。不僅要保證語言文字充分發揮吸引小學生學習的作用,也要讓小學生具備較強的閱讀和背誦欲望,這樣可以為小學生積累語言文字提供充足動力。小學語文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興趣愛好,為小學生提供充足的選擇空間。小學語文教師在完成漢語拼音教學工作之后,需要格外注意不能強制性地要求小學生進行閱讀,而是要正確引導小學生閱讀自身喜歡的書本,在激發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教師合理安排小學生閱讀時間。實際上,語言文字積累需要逐步過渡到審美積累,教師結合小學生心理特征和語言文字積累的具體狀況進行分析,為小學生設計具有較強吸引力的游戲活動。這樣不僅能夠為小學生積累語言文字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也能讓小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
以小學語文教師引導小學生學習《秦兵馬俑》文章為例進行分析,小學語文教師引導小學生自主剪輯課文中的語言,后續還要結合自身積累的語文文字,創設“運動會”情境活動,既要讓小學生將運動場想象為戰場,也要讓小學生選擇自身認為課文中合適的詞語和文字進行描述,從而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在激發小學生語言文字積累興趣的基礎上,還能高效培養小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便于小學生將閱讀中積累的詞語應用在寫作中。
3.2 遵循“以讀為主”原則,不斷加強小學生背誦
現代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都要以學生為主體,將“以生為本”理念融入到語言文字積累和運用指導這項工作中,不僅要突出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也要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和理解文章內容,再讓小學生受到情感熏陶之后,使小學生思想受到啟迪。在此期間,小學生充分閱讀并在整體上感知,在保證具備較強的語感同時,進一步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最終目的是使小學生具備較強的語言文字記憶和運用能力。
小學生在初讀過程中應充分感覺文本的語言文字;再讀過程中應仔細品讀并領悟課文語言的深層含義;精讀時從整體出發把握課文內容;熟讀期間應多次閱讀并保證能夠達到背誦的程度,這樣能夠幫助小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文字。小學語文教師還要在語文課堂中為學生提供較多的讀書機會,引導小學生反復誦讀課文,讓小學生既能自主理解文本中的具體內容,也能吸取文本中語言文字的精髓。教師向小學生講解基本閱讀技巧,引導小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賞析,為后續小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提高語言文化素養創造條件。
3.3 多個方面體驗生活,增強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這門學科與日常生活具有緊密關聯,小學語文教師在為小學生提供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指導幫助過程中,應將生活中的各類元素融入其中,不僅要為小學生創設生活情境,也要為小學生提供真實的體驗機會,從而使小學生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在日常生活中積累更多知識。生活中離不開語言文字的運用,小學語文教師應引導小學生從多個方面體驗生活,在不斷增加語言文字積累量的同時,使小學生具備較強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生活實踐是幫助小學生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的一種重要渠道,小學語文教師應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不能將“語文”簡單地理解為語言文字,而是要擴寬小學生學習視野,讓小學生真切地認識到生活積累和文化積累的重要性。小學語文教師引導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細致觀察,同時也要及時將生活中的大小事情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小學生持續性地積累。日常生活中小學生可以積累名言諺語、標語、廣告詞,并要將這些內容記錄到筆記中;同時教師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幫助小學生積累生活經驗,另一方面幫助小學生梳理語言文字,從而有效地轉化為自身語言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
比如:小學生在讀完《所見》《小池》之后,教師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組織開展齊讀、小組誦讀、賽讀等多種類型的實踐活動,主要目的就是讓小學生將短小精悍的故事牢記于心。不僅如此,小學語文教師還要引導小學生多讀刊報和課外數書籍,在擴大小學生閱讀面同時,保證閱讀材料具有多樣化特征。
3.4 營造良好的文字積累和運用氛圍,打造“書香校園”
從小學學校的角度出發,如果想要為小學生語言文字積累和運用營造良好氛圍,就要在學校的墻報等醒目位置上張貼、書寫宣傳標語,從而將“書香校園”打造工作落到實處。一般情況下,學校可以在走廊的墻壁上懸掛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唐詩宋詞、優秀的書畫作品等,保證校園中每一面墻壁都能夠設置宣傳版面,為小學生提供繪畫的機會。這樣小學生能夠在靜態的校園文化中閱讀和積累,形成較強的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意識。通過讓小學生與校園文化結緣,深切感受語文文字積累的魅力,為后續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創造條件。
3.5 小學語文教師與家長合作,不斷拓展學生語言文字積累空間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也要積極與小學生家長進行交流合作,在保證家庭教育最大程度上發揮引導作用之后,為小學生積累語言文字拓展空間。小學語文教師利用課下閑余時間及時與家長溝通,并向家長匯報小學生課堂學習狀況,同時還要為小學生提供成長的空間。比如:小學生放學回家后,家長正確引導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完成作業,并要與孩子共同參與語文造句訓練活動等。通常狀況下,小學生在家學習過程中比較放松,小學語文教師應在與家長溝通過程中找到適合小學生高效學習的方法,并且每天鼓勵小學生堅持寫日記,在日記中詳細記錄自身的情感變化和身邊實際發生的瑣碎事情。這樣不僅可以對小學生語言文字的積累狀況進行檢驗,也能激勵小學生創新和探索,對于提高小學生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總而言之,近年來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備受關注,小學語文教師在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過程中,還應將“小學生語言文字積累和運營指導”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通過細致總結現階段實際存在的問題,制定針對性指導方案,具體措施包括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要求小學生閱讀和背誦優秀文章、帶領小學生體驗生活、打造“書香校園”、教師與家長積極合作等,在使小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語言文字內容的同時,適當增加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更好地將積累的語言文字應用在寫作和生活中,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