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享發
在國家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學校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新需求與新挑戰,如今中考形式日益嚴峻,需要中學生掌握更多的基本知識與專業技能,進而提升初中學校的課堂質量。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是要建立初中學校的課堂質量體系,達成“雙減”和“提高初中學校課堂教學質量”的雙核心要求,減輕學生負擔,使中學生掌握更多的基本知識,從而培育新時代全面發展的人才。
一、課堂教學質量和評價體系
課堂教學質量是指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一同參與教學活動所達成教學目標的情況。課堂教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是達成教育目標和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質量因不同學科的教學目標不同,實施課堂教學活動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結合學科特色,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科知識,并形成學科素養。新課程教學思想自推行以來,課堂模式不斷變化,從以教師教學為核心轉化為以學生為核心,學生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為輔。
評價體系因為評價主體、評價環境不同,評價體系中的傾向也不盡相同,在學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以初中教師和學生為自變量,對課堂教學質量應變量進行測評。從初中教師的層面看,中國的課堂教學質量受到傳統教育教學的影響,偏重于“教”,且多側重于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因此,對課堂教學質量大都是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制定評價標準,如教學方式、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效果、教學轉化能力等。從這個層面上制定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過于注重初中教師的主體地位,忽略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課堂教學質量應與學生學習效果息息相關。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重視“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新時代教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質量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科知識和學科素養,因此,在這個層面上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側重于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學習自省、參與程度等方面,相較于教師層面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從學生層面明顯更加注重學生自身參與、學習態度和學習目的等維度來進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由于學生是一個發展的人,心智尚未成熟,由于自身的視野和知識沉淀不足,從學生層面評價課堂教學質量說服力不足,不能客觀地反映課堂的教學質量。從教師和學生的雙方結合層面來看,課堂教學質量體系評價中應該包含著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式、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課堂教學是初中教師教授學科知識和學生培養學科素養的雙邊活動,應該將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地位,不能忽視學生的參與方式和對課堂學習效果的評價,可以通過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但也因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相互影響,故不能對其獨立分析,否則會造成學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混亂。
二、初中學校課堂教學質量現狀
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校外培訓機構和學生課外作業量負擔同比減少,學生綜合素養得到提升,也減輕了家長的經濟壓力。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加重了家長的接送難度,初中課堂教學質量也并沒有得到提升,甚至在一些地區還有所下降。依據“雙減”政策的精神,不僅僅只是減少學生的負擔,更要在減的情況下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有的學校增加學校延時服務,既沒有提高初級中學的教學質量,反而加大了初中教師的工作任務。本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減少學生負擔的原則,有些初中教師為保證學生在校及時完成課外作業,減少本課堂教學的時間,留出部分時間用于作業講解,增加了作業講解時間,反而降低了原先的教學質量。同時,課堂教學質量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如學生參與程度、學科教學內容、初中教師素養,特別是學科考試評價,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和學習才能達成。由此可知,課堂教學質量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升,反而受到減少作業負擔要求的限制。
同時,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由于課外作業布置的硬性要求,初中教師專業課堂教學的自主權受到限制,也增加了初中教師的負擔及焦慮。有些初中教師習慣性通過作業量來提升學生學科成績的教學方式在“雙減”政策之后已經難以推行,學生成績下滑,繼而引發“家校”沖突,甚至有些家長拿“雙減”政策為難初中教師。如此一來,初中教師變得謹小慎微,只能減少專業教學行為,利用大量時間維系“家校”關系。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因缺少校外培訓補習導致學生成績不能提升,也增加了家長對于學生成績提升的焦慮。“雙減”政策減負很成功,但也要注意減少是為了更好地增加。因此,構建初中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尤為重要,積極發揮學校課堂效果,消除初中教師、家長的集體焦慮現象,是我們必須直面的挑戰。
初中課堂教學質量存在著初中教師教學觀念尚未完全轉變、教學方式創新不足的問題。初中教師備課程式化、教案基本不變,仍有許多初中教師依照以往教案備課進行既定的步驟教學。在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下,由教師主導課堂內容,學生主觀能動性不足,學生回答統一化,不利于學生形成獨特見解,也很難得到初中教師的理解,唯教案論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學生失去了自主思考能力。初中學生年紀比較小,對新的知識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教案中沒有對于學生的疑惑進行解疑,初中教師也只能給出答案,無法做出合理的解釋。
過度依賴教學媒體設備也使得初中教師教學基本技能退化。教學方式緊跟時代發展,也發生了改變,如今大部分的初中課堂教學基本上應用了多媒體技術,改變了以往單調的課堂,課堂教學中融入視頻、動畫、圖片、聲音等創新形式,在初中課堂教學中深受歡迎。同時讓很多初中教師產生依靠性,當媒體設備突然失效時,很多初中教師不知如何進行教學工作,顯得手足無措,這種依靠削弱了很多初中教師的傳統教學技能,甚至板書等專業學科技能,因此,亟需針對初中學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進行研究。
三、初中學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
(一)完善初中課堂教學質量體系的評價目的
評價目的是檢驗初中課堂教學質量考核時所要取得的期望目標,它的確定直接關系著學校課堂教學質量考核指標的安排。在“雙減”的大環境下,我們對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視也日益增強。課堂不僅是學習者獲取專業知識、學術素質的主要渠道,而且是初中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場地,初中教師應能夠利用課堂提升自己學科的專業水平。要進一步提高初中課堂的效率,必須對課堂效率做出評估,初中課堂教學效率評估是基于評價目的,采用可實施的評估方法,經過現場調查與資料收集研究,對課堂的行為效率做出數字化評估,從而對課堂教學進行的價值評估。初中教師應根據課堂效率評估結果反觀自身的課堂教學,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能力,進而改善課堂效率。
(二)初中課堂教學評價主體多元化
構建科學的初中課堂效率評估框架,確立課堂評估主體。課堂評估主體關系著課程評估過程的效果,初中評估主體是在參與評估過程中起主要角色的人,在初中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對評估的主體做出了逐步劃分,以發揮學校、初中教師等在評估中的主體作用,從而實現了初中課堂評估的多樣化。其一,學生是初中課堂質量評估的主要主體。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直接主體,在初中課堂質量評估體系中處于第一地位。通過學生評價,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參與度、教學目標等方面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其二,初中教師的評價對提升初中課堂教學質量也十分重要。初中教師對初中課堂教學有著直接實踐作用,對于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有著自身的判斷,在“雙減”政策下,有效安排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行方式,并對課堂效果進行教學反思,從而形成客觀的評價。
(三)初中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反饋形式多樣化
初中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反饋機制,是對初中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所獲得的直接信息,反饋給初中課堂的評價主體對象,了解到自身優缺點,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知識能力,并為初中課堂評價對象提供有效建議。初中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反饋可以幫助一線初中教師提供決策依據,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提高初中教育教學質量。
第一,全面應用初級中學的課堂效率評價反饋表。初中課堂教學質量評估反饋表是根據初中教學質量的評估及主體多元化程度等信息而制定的一個信息評估表格。使用初級中學課堂品質評估反饋表,把評估結論有效地反映給初中教師,有利于初中教師利用反饋信息,不斷反思教學方面的不足,提升教學質量。
第二,建立初級中學課堂教學質量網絡反饋系統。可以將“網絡+教育”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系統之中。在進行初中教學素質評估中,可利用該校專門的網上評估體系,對初中教學素質做出該方面的評估。在系統教學考核體系中,要根據各個初級中學課堂質量考核目標,設置各種考核模式,如初中教師課堂質量模式、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等,使得初中教師能夠通過系統獲取反饋結果,根據反饋結果,適時進行教學。
第三,初級中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反饋策略。需要根據不同初級中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評估主體、不同的評價內容和方式,進行多層反饋。充分考慮到每一位評估主體的個性化差異,包括初中教師、學生、學校等不同評價,并針對校園的現實狀況,合理有效地采取公共反映與私人回應、及時反饋與延時回應、正回應與負回應、文字回應與非文字回應等策略。對于中國當下提倡的素質教育的實施、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對于提升初中教師的授課水準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以學生排序評價為核心,打造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以學生排序評價為中心,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教學的根本。以學生為核心的課程設置和教育管理主要圍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展開,需要初中教師創造適宜的課堂環境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并采用合理的課堂評估實時反饋課堂效果。學生評價是以學生為中心思想的反映,是多維度評價課程教學效果的關鍵一環,是促進初中教師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現行初中評價體制應按照教育過程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的原則,以量化體現教育過程的標準程度與課堂教學的區別程度。
學生排序評價方案分為三個模塊: 教學方式評價、學習效果評價和匿名評價。結合新時代要求,初中教學應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把課程育人作用納入指標體系,從教學大綱與進度、知識能力素養提升、授課內容信息量、課堂節奏、師生互動、 答疑等方面考察課程教學情況。
建立初中學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當下乃至未來初中教育發展的趨勢所在,也是教育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做好初級中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工作,讓教師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從而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素養,有效提高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質量,這需要在初中教師、學生、學校共同參與下才能發揮作用,從而推動初中教學目標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