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利兵
如今,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核心素養也成為各科教學的焦點。英語核心素養給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素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拓展學習寬度,通過閱讀打好學習基礎。但是,關于如何通過閱讀教學打好英語基礎,許多人都缺少經驗,存在疑惑。文章以小學英語教學為例,提出了課內外閱讀相結合,優化英語教學的策略,希望能通過理論研究促進英語課內外閱讀的銜接和學生閱讀素養發展。
英語是我國中小學必修課,也是一門基礎性很強的課程。關于英語學習,閱讀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只有通過閱讀才能積累語言知識,培養語感,了解英語語言文化。但是,傳統的英語課堂閱讀教學是有缺陷的。將課內外閱讀結合起來,借助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是彌補英語教學缺陷的優選。那么,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借助課內外閱讀彌補閱讀課堂缺陷,優化教學效果呢?
1. 重視教學設計,結合教學選擇資料
小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階段,而閱讀又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借助閱讀傳授英語知識,發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興趣,開發學生智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但是,之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單一、覆蓋面狹窄。如在日常教學中,許多教師都存在“重聽說,輕閱讀”“重智育,輕德育”的心理,只關注英語單詞、語法教學,不重視閱讀內容滲透和閱讀技巧講解。長此以往,學生對英語閱讀也失去了興趣。小學英語新課標明確指出:要聚焦核心素養,加快學生閱讀速度,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有針對性地進行英語閱讀教學設計,以課堂閱讀教學為根本,去選擇閱讀素材,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為學生提高閱讀素養、進行更高層次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My friends”一課時,結合教學目標“向別人介紹自己的朋友及其特征,說說自己或朋友的愛好,領悟友情的真諦”,教師可以在備課時吃透教學內容,精心制作導學案,在導學案中讓學生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學習介紹朋友及自己的常用語,如My friend is... I like / he likes...,掌握描述外貌和愛好的詞匯和句型,如high, short, strong, quiet, thin, 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然后,讓學生用英語與同桌一起進行遠程學習,運用所學句型對話,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應用語言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給學生推薦通俗易懂的英語繪本《My friends and I》和《Friends》,讓學生運用繪本學習更多的英語知識,領悟友情的真諦。如此這般,讓學生在完成課內目標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學習,自主閱讀,可以為學生在課堂上有效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也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2. 課內補充閱讀資料,開闊學生視野
在英語學習中,閱讀的重要性可以說是不言而喻,不容置疑。如今,閱讀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同和肯定。不過,有的教師不知道如何將課外閱讀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所以,在教學中,他們無法把握課內外閱讀的結合點,無法將課內外閱讀銜接起來。筆者認為,課堂閱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課堂也是學生學習知識、汲取智慧的主要陣地。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課堂閱讀不可偏廢。但是,課外閱讀則是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習得語言知識和規律,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的必由之路。為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課堂閱讀教學為主,以課外閱讀為輔,對課堂內容進行補充,將非必要性閱讀轉移到課外,盡量維護課堂內外閱讀的平衡。惟其如此,才能讓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和能力。
例如在“Holiday fun”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堂40分鐘的時間分為兩部分,前25分鐘讓學生通讀全文,熟讀文章中的單詞、短語和句式,致使學生能熟讀成誦,能復述課文內容,知曉課文大意。在后15分鐘,教師可以趁熱打鐵,對書本內容或課堂教學進行補充,促使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如在后15分鐘,教師可以參考課文內容,讓學生談談或者設想自己的假期生活,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然后,讓學生閱讀自己從網絡或英語報紙、雜志上收集的有關“on vacation”或“Holiday life”、與小學生閱讀水平相符的閱讀材料,讓小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并在拓展閱讀中將一些與假期有關的詞寫在紙上。或者讓學生聯系上下文語境,猜測生詞的詞義。然后,由教師講述資料內容,教習單詞、句式等基礎知識,幫助學生克服閱讀障礙。在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考課文和補充的內容,進行仿寫練習。這樣將課內外閱讀結合起來,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缺陷,促使課堂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3. 做好課堂閱讀指導,培養閱讀素養
閱讀是一項綜合性的學習活動。閱讀需要耐心,也需要技巧和方法。英語閱讀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學生只有掌握閱讀技巧,才能通過閱讀學到最多的知識,使閱讀效果最大化。不過,結合實際來看,如今的小學生普遍存在著閱讀理解能力較弱、閱讀經驗不足、缺少閱讀技巧和策略等問題。許多學生也因此而喪失了自主閱讀的興趣和動力。教師是教學的設計師和負責人,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重視閱讀教學,還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傳授閱讀技巧,做好閱讀指導,讓學生知道“讀什么”“如何讀”,幫助學生克服閱讀障礙。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以理解和尊重,以課堂教學為本,從最基礎的閱讀技巧輔導做起,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和能力,幫助學生打開智慧的大門。
如在學習“Keep our city clean”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出示幾幅與課文相關的圖片,借助圖片“講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環保的重要性,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出示“story map”,讓學生讀課文,將課文內容了然于心,完成story map填寫練習。在story map中,教師要讓學生找出文章的關鍵詞、主題句,綜合分析文本,體會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的聯系,概述課文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細讀課文,看能否給課文換一個標題,并借助一些問題讓學生發現文中的細節,如讓學生找出文中表達情感、態度的詞,用筆將此圈起來,體會作者的觀點和文章主題。讓學生通過因果關系猜詞,理清文章前后的邏輯關系,提高閱讀速度。這樣在閱讀教學中,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讓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4. 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培養閱讀興趣
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實,早在幾千年前,孔夫子就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許多學生之所以英語閱讀水平較低,就是因為他們對英語和英語閱讀不感興趣,在閱讀英語時無法沉下心去。許多學生之所以對英語閱讀不感興趣,究其根本,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有關,也是因為他們沒有體會到英語閱讀的魅力和樂趣。鑒于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將英語閱讀與故事、表演、質疑或討論結合起來,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主動地去閱讀,直至學生能體會英語的魅力,形成閱讀興趣和能力。
例如,在學習“Chinese New Year”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中國新年習俗,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情感,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播放喜慶的新年歌曲《恭喜恭喜》或《歡天喜地中國年》,借助歡快的歌曲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基于課文閱讀,讓學生談談自己對中國新年的認識,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新年習俗,并由教師從實際出發,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如你知道春節的由來嗎?如今,隨著西方文化的滲透,許多人對傳統節日的感情發生了變化,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度不斷降低。如何看待“洋節日”在中國受歡迎,傳統節日“遇冷”的問題?你知道外國人是如何看待中國春節的嗎?然后,讓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在學生給出答案后,教師可以借助外國人創作的有關春節的英語繪本如《Bringing in the new year》(作者:Grace Lin)《My First Chinese New Year》(作者:Karen Katz)《小豬佩奇的中國新年》(作者:Ladybird)等等,讓學生拓展閱讀,通過外國人的視角看中國傳統節日。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鼓舞和教育。
5. 課后閱讀拓展,培養課外閱讀習慣
受傳統的教育觀影響,之前,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是圍繞采分點來教學的,而且有的教師還認為,英語閱讀教學只需重視課堂教學即可,課后復習則要以練習為主,重點是讓學生鞏固課堂知識,提高應試能力。這種狹隘的教學觀,只能增加學生的作業量,讓學生苦不堪言。在“雙減”政策下,小學各科教學要精簡作業,縮減知識性作業的比例,提高知識性作業的質量。還要積極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設計實踐性學習活動,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學實踐,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這對學生學科素養培養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具體到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進行課后閱讀拓展,鼓勵學生制定課外閱讀計劃,進行課外閱讀,實現課堂學習的延伸,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如在學習“An interesting country”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學習更多的地理知識,了解其他國家的著名景點,會說、會讀一些單詞和短語,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有趣的雙語旅行繪本,如《Good Night World》《We are going on a Beat Hunt》《旅之繪本Ⅲ 英國篇》,讓學生通過繪本閱讀了解一些國家、城市的標志性景點,并通過閱讀掌握一些有關旅行的字詞句。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查閱資料,參考繪本的框架結構和語言特點,開動大腦,穿越時空,進行一次“跨時空旅行”,并讓學生通過寫作介紹其他國家的情況,將自己的旅行路線、旅游經歷記錄下來。然后,讓學生提交自己的閱讀卡和英語作文,并讓學生分享閱讀和寫作經驗,互相進行作文批改。再由教師給學生以點評和精神獎勵,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態度和情感,促使學生養成愛閱讀、好讀書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