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單元主題式學習是整合教學資源、深化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單元主題式學習的大背景下,文章以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為例,從鏈接現實生活經驗、重組單元教學素材、巧引數形結合思想、開展實踐操作活動等方面,分析和總結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目的是讓學生在高質量的數學教學中不斷發展創新思維、邏輯思維,增強解決數學問題和分析信息的素養,以此深化數學教學的價值。
關鍵詞:單元主題式學習;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思維能力
作者簡介:宋潔(1996—),女,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李堡鎮中心小學。
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強化學生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綜合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發展目標,對此,教師應致力于開發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路徑。而單元主題式學習對于此目標的實現具有一定優勢,它能通過整合教材內容、展現整體教學目標等方式,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會得到明顯提升。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單元主題式學習的重要價值
單元主題式學習指的是以數學課程目標為核心,以單元化的知識內容為單位,對知識進行重構和優化的一種學習模式,它強調整合性和連接性,對于構建知識網絡、搭建知識框架具有重要作用。在單元主題式學習模式下,學生能夠認識到各知識點間的關聯,精準地調取相應的知識解決問題,同時,學生對單元內部的有效信息也能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學生從整體看待問題的能力會獲得明顯提升,能夠以整體和局部相結合的視角思考和解決問題,這對于他們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1]。除此之外,單元主題式學習對于提升數學課程教學的整體質量也大有裨益。在單元主題式學習中,學生的知識學習不再局限于某個知識點,而是按照由零到整的方式,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歸納和整合。如此,學生便能夠在腦海中建立立體的知識體系,他們的記憶能力和調用知識的能力也會不斷提升。單元主題式學習也有利于在單元視角下整合數學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并能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展現知識結構,從而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總之,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引入單元主題式學習,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數學教學的創新進步具有重要價值。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單元主題式學習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
為了提升單元主題式學習的實際效果,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依照“鏈接生活—重組教材—數形結合—實踐操作”的教學順序(如圖1),構建優質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將單元主題式學習理念真正融于課堂之中,推動數學教學的順利開展。
(一)鏈接現實生活經驗,凝聚單元主題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論對數學教學具有啟示價值,尤其是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小學生尚處于思維發展的起步階段,生活化教學能有效強化小學數學教學效果[2]。鑒于生活化教學對數學教學的積極影響,在單元主題式學習的導入環節中,教師可以有計劃地鏈接學生的現實生活經驗,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事件、生活常識、生活現象等,融入概念教學、習題訓練等環節,讓學生在主題式的生活化教學活動中深度感悟數學概念的內涵,明確解決數學問題的具體路徑。教師選擇的生活素材和生活案例,既要契合小學生的真實生活經驗,還應能反映出基本的數學原理和數學思想,促使學生在貼近現實生活的單元主題式學習中發展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案例一】《元、角、分》
教材分析: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元、角、分》,與小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相關知識在學生購物、記賬等生活經歷中占據重要地位。
單元主題:如何認識元、角、分?
實施策略:在課堂導入環節,為了啟發學生自主思考,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借助語言引導等方式,鏈接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回顧自己購物付款、記賬算賬等經歷的過程中了解元、角、分的概念以及具體形式,為正式教學做好鋪墊。
預設過程:
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獨自前往便利店購物的經歷?回憶一下,我們購買商品需要用到什么?
生:人民幣!
師:沒錯。現在有一位同學遇到了棘手的問題,想要尋求同學們的幫助。他去便利店買棒棒糖,已知1根棒棒糖5角錢,他想要買2根棒棒糖,那么他應該向店員支付多少人民幣呢?
生1:10角!
生2:1元!
生3:兩個5角。
師:同學們都表達了自己的見解,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分析“元”與“角”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教學總結:教師以語言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關注現實生活,借助生活中常見的購物現象,并結合《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等單元的知識,讓學生在關于“角”的加減運算中初步了解“角”與“元”之間的關系,啟迪學生的單位換算意識,從而促使學生積極探索和歸納元、角、分的概念和本質,以此凝聚單元主題——如何認識元、角、分?
(二)重組單元教學素材,優化單元主題
數學教材是根據數學教育教學的基本情況編寫的,它在整體上具有普適性,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素材。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不同學校和班級存在個性化特征,若一味地按照教材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很可能會出現教學進度與學生學習水平不相符的情況。對此,教師可以根據單元主題式學習的特點,重組單元教學素材,對教材內容、教學進度等進行調整和規劃,循序漸進地為學生呈現由淺入深的知識結構,從而使他們扎實掌握基礎知識點,以此優化數學教學,最終提升單元主題教學效果[3]。
在重組教材的過程中,教師要遵循適度原則,決不能出現“為了重組而重組”的形式主義現象,而應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優化數學單元教學體系,讓學生借助重組后的單元化知識開展探究學習活動,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案例二】“數的認識”大單元教學
教材分析:根據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中的內容,以強化知識關聯性、培育學生整體性思維為主要目標,將《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識10以內的數》《認識11~20各數》等單元融合起來,構成教學大單元“數的認識”。
知識總結:在正式教學前,教師從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出發,對教材中有關數的知識進行全面整合,按照知識的推進方向設計教學計劃,以此啟發學生的深度思維,具體如表1所示。
教學對策:教師提前設計知識歸納表,按照表中的課時順序開展教學活動,將教材中有關數的知識點進行重新歸納和整合,依據“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和“寫一寫”四個教學主題,開展“數的認識”大單元教學活動,讓小學一年級學生能夠正確認識0~20各數的含義和基本關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教師利用重組后的教材知識開展教學活動,將具有同源性的知識點納入同一體系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知識點的把控能力,學生也能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為日后學習更高難度的數學知識做好準備。
(三)巧引數形結合思想,展現單元主題
數形結合思想是小學數學的基本思想,它能促進學生的思維轉換。教師可以在單元主題式教學中巧妙引入數形結合思想,讓學生在數與形的有機轉化中明確單元主題內容,更為全面地了解單元式主題學習下的小學數學知識體系,從而實現高質量教學[4]。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分析和研究數學問題中的顯性和隱性要素,根據具體的問題考查方向,利用以形助數、以數解形等手段,解決抽象的數學問題,從而在單元主題教學中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三】《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教材分析:小學一年級學生對于抽象的運算概念和符號等尚未形成準確的認識,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加減法的概念。
單元目標:在正確認識0~10各數大小關系的基礎上,利用其進行加減運算,區分“+”“-”“=”各個符號的使用方法。
單元主題: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運算
教學過程:從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以及單元目標出發,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數形結合思想,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繪圖的方式表達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師可以以簡單的數學問題為切入點,初步培養學生數形轉化的意識,如開展“運用長方形表示‘2+1”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利用繪圖法明確加減關系。學生經過思考后,便在草稿紙上繪制出相應的圖形,如圖2。
學生通過繪制簡單的長方形,直觀地展示“2+1”的加法運算,從可視化的角度理解抽象的運算符號和運算規則。在此基礎上,教師便可引入更高難度的加減法問題,讓學生鍛煉自己的數形轉化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四)開展實踐操作活動,落實單元主題
一般來說,理論與實踐結合是數學學習的最佳狀態。為了落實單元主題,使學生從整體把握單元知識,教師可以開展實踐操作類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單元主題的推動下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由此,學生的實踐能力會逐漸增強[5]。實踐操作類的教學活動,既要與單元主題相契合,也要滿足小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真正體現主題教學的價值。同時,教師也要創新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以新穎和趣味化的形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相關活動中,促使他們在實踐中掌握單元知識、學習數學技能。
【案例四】“認識圖形”大單元教學
教材分析:“認識圖形”大單元由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認識圖形(一)》和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認識圖形(二)》構成,綜合教材上下冊的知識點,構建“認識圖形”的大單元知識結構,讓學生全面掌握圖形知識。
單元主題:你的身邊有哪些圖形?
教學過程:小學一年級學生正處于與外部世界建立聯系的成長階段,他們對于外部世界的認識大部分來源于自己的探索。因此,在“認識圖形”大單元主題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探索外部世界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調查中了解圖形的基本表現形式以及不同圖形之間的關系。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借助實踐任務單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操作活動,任務單示例如下。
“認識圖形”大單元實踐任務單
在我們的生活中隱藏著豐富多樣的幾何圖形,它們交織成了一幅美好的生活畫卷。接下來,請同學們在生活中感受圖形的魅力,觀察校園、家庭和社會中存在的圖形,并對其進行分類。
學生以實踐任務單為載體,能將學習和探究的場域擴展到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通過觀察法和記錄法等實踐方法,廣泛地獲取有關圖形的知識,將課內知識與實踐活動聯系起來。在這一過程中,書面知識變得更為立體,學生也能初步建立起幾何直觀意識和立體化的知識體系。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單元主題式教學,將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并對教材進行重組和歸納,讓學生靈活運用數學思想方法開展探究學習,有助于落實單元主題式學習。在此過程中,小學生能夠通過分析和解讀數學基礎知識、數學問題等途徑,不斷強化自己的數學思維,從而獲得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毛彥霞. 小學數學主題單元教學的整合策略探討[J]. 新課程,2020(43):116-117.
馮天鳳. 單元主題式學習促數學思維提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4):873.
時若瑜.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單元主題式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0(48):102.
周苗慧.小學數學主題單元教學的認知與實施策略分析[J].新課程(上),2019(4):16.
張少琳,王麗娜,趙雁. 深度學習下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的研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37):18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