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勇
摘要:“雙減”政策下設計有針對性的生活化、多層次、趣味化、彈性化的物理作業,能讓每一位學生鞏固、內化學得的知識技能,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物理,作業設計
《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中要求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創新作業類型方式和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等。“雙減”背景下為了落實通知精神,教師要根據實際學情,精準設計作業,精選作業內容,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完成課后作業,達到鞏固新知、應用新知的作用。下面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在“雙減”背景下初中物理作業設計。
一、設計生活化物理作業,培養學生的洞察力
作業是我們檢測課程教學效果、提升課程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法、手段,教師可以依托生活情境設計生活化物理作業。設計作業時,可以把問題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學生在完成生活化物理作業時,會感覺到問題既熟悉又親切,有利于學生活躍思維、解決問題。在解決這種具有生活化物理作業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的洞察力,從而提出更多的物理問題,積累豐富的經驗。例如,教科版八年級物理《汽化和液化》中“如何加快液體蒸發”的作業設計如下:
1.在地板上同時擦上三塊水跡,第1塊讓其自然蒸發,第2塊和第3塊同時用兩個相同的電吹風分別用冷風檔和熱風檔吹,試試看,那塊水跡干得最快?為什么?
2.把相同的兩張手帕洗后擰干,一條晾在教室門背后,另一條晾在通風向陽處,并同時在這兩處掛上溫度計,哪處的手帕干得更快?為什么?
這兩個問題緊扣生活實踐,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了物理知識的實用性,積累了生活經驗。要能真正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物理教師應該創造性設計更多類似生活化的物理作業,比如,學習“電能與電功率”之后,可以讓學生利用電能表和計時器測算家用電水壺的實際功率,并與銘牌上標注的額定功率進行比較,分析兩者不一致的原因,從而提高學生對電能與電功率的認識,加強對公式的理解與應用,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設計多層次物理作業,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初中物理教學中,要落實減負增效,教師應設計多層次物理作業。 設計作業時應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愛好、特長等因素,多層次地設計作業,設置鞏固基礎知識與能力提高的必做題和適當拓展的選做題。讓弱勢學生也有可行性的作業目標,給他們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和創造自我提高的機會,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從我們培養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我們體現核心素養的一些作業,應該具有情境化,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注重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注重作業的開放性,反對絕對的固定的答案。
比如在作業設計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基礎、發展、創造三個目標,基礎的相對比較容易,在關心弱勢學生的前提下為他們提供鞏固學習的保障;發展性作業略有坡度,給中等學生思考的空間;創造性作業比較難,引領優秀學生發展思維能力。這樣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作業,在提高和發揮中上等學生水平的基礎上,更能消除弱勢學生的畏難情緒,從而激發作業欲望,樹立完成作業的信心。例如,在學習教科版八年級物理“樂音的三個特征”時,針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設計基礎題,考查基本知識點及運用;針對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聲樂知識,對生活中某一聲音現象進行解釋;針對物理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計實驗探究聲音的某一問題,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
三、設計趣味性物理作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導入,讓學生感受物理無處不在,能提高學生親近物理的熱情誘發學習動機。在教學中,我大膽模擬生活情節,讓學生以活動的形式再現生活,使學生更加直接地參與實踐.從而學得輕松,學得實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的教學內容都能引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師要以良好的契機為抓手,立足于誘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慣性概念后,教師可設計這樣一個實驗誘導學生完成,拿一只筆套豎立在講臺邊緣的紙條上,然后問:誰能拿出筆套下面的紙條又不接觸或碰到筆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紙條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擊紙條,這樣能使學生在親自動手實踐中,既使興趣因誘導而生,更使學生在終身難忘的小實驗中獲取和鞏固了知識。這樣利用有趣的生活場景,引出物理知識的學習,可使學生帶著濃厚興趣主動地參與新知識探究,學生自然對物理有了一種親近感,感到物理與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可見.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有趣的探究性作業,多自主開發這類作業,既能保證作業完成的質量,又能提高作業設計的效果。
四、設計彈性化物理作業,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初中物理教學中,要落實“雙減”政策,教師就要設計彈性作業。設計彈性作業的理論依據主要是“因材施教”,讓各個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鍛煉。彈性作業要彈性處理,即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數量不做統一規定,完成作業的時間不做硬性要求。
物理教師要按照學生的學習層次設計物理彈性作業。物理學科的內容分為力、熱、聲、光、電,學生在學習每個模塊時都會表現出不同的學習層次,比如,有的學生對聲這個模塊的知識非常感興趣,那么在課堂表現當中,他就能夠積極地聽講,物理學習能力也會相應地提高,物理教師可以為這類學生設計一些拔高類的問題,充分鍛煉學生的物理能力。有的學生對電方面的知識感興趣,但是對聲方面的知識容易混淆,所以物理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為學生設計彈性作業,使學生可以將自身優點和潛在能力發揮出來,以充分地學習熱情來促進其他模塊的學習。讓學生都能獲得創造成功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五、結束語
“雙減”政策背景下課程改革正在不斷深化,物理作業設計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也不斷地體現出來。科學合理地設計作業,不但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還可以助推學生的思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