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華 沈冰夏 李振松 楊茜媛


摘? 要:信息類專業在全國工科專業中占比超過45%,在“互聯網+”廣泛普及的數字智能時代,信息類專業的人才培養與互聯網技術及產業緊密關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及共性問題。立足新時代,以更新教師理念、提升教學能力為基礎,以建設專創融合課程(群)為載體,以深化教師教學范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抓手,創新專創融合培養模式,從課程到專業,多層次融入思政教育。探索涵蓋教學結構、課程體系、育人生態和保障機制等全方位基于專創融合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的思路、方法,取得初步成效。
關鍵詞:專業教育;雙創教育;專創融合;課程思政;“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17-0047-04
Abstract: Information majors account for more than 45% of the engineering majors in China. In the era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in which "Internet +" is widely used, the talent training of information majors is closely related to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and ha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common problems.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new era and the renewal of teachers' idea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ability,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integration curriculum (group) as the carrier, deepen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paradigm and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as the grasp. We innovate the training mode of specialized integration, and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curriculum to specialty at various levels. The study explores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and creative education, which covers the teaching structure, curriculum system, educational ecology and safeguard mechanism, and has achieved preliminary results.
Keyword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double creative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and creative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ernet plus"
專業教育依據專業學科背景和社會發展需要,重點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具有較強創新、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1]。雙創教育重點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思維,提升創新創業素養與技能,掌握法律、人事、營銷和金融等方面知識,具備創業的基本能力[2]。單獨強調專業教育容易忽略學生的身心發展,雙創教育突出知識教育與能力教育、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因此,專創融合有利于學生啟發創新思維,提升運用跨學科知識和方法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信息類專業的人才培養與互聯網技術和產業緊密關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專業建設面臨持續更新教學理念,深化課程思政教育等問題。
在“互聯網+”廣泛普及的數字智能時代,課堂由傳統的教師、學生、課程構成的三維結構轉變為新的四維結構,即學生、數字化學習環境、數字化學習資源和教學支持服務。專業教師必須主動思考所在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教師的教學觀念和角色也需要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價值引領者和學習引導者轉變,同時,教師還需不斷掌握互聯網維度下的教學新方法新手段并加以應用。
雙創教育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并形成政府、社會、學校責任主體分工明確,具有完善的專業特色雙創課程體系和多元化師資建設體系的成熟模式[3]。在專創融合的教育實踐中,英美發達國家形成了由固定學院面向全校招生進行的磁石式教學,在不同學院同時展開雙創教育的輻射式教學,以及全校普及式與定向聚焦式并存的混合式模式[4]。
在國家的大力倡導下,我國雙創教育取得顯著成績,各大高校促進產教融合、項目驅動、探索交叉機制[5],搭建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平臺,探索出了創業論壇情景教學、科技園培養、創業學院[3]等多種模式。專創融合也出現了廣譜式和嵌入式等機制[5]設計,但主要還停留在理念層面。信息類專業教學模式缺乏互聯網思維,從專業到教師個體,普遍重“課”輕“程”[6],即過分地重視目標、計劃、內容等相對靜態的“課”,忽視了教學行動、學習過程、多邊發展等動態的“程”,總體設計對學生雙創基因激發不足,不利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長足發展。專創融合的頂層規劃、過程設計、師資支撐還需深入探索,相應的管理機制尚不健全[7],實際效果還有待提升。
新時期,堅持立德樹人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8]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其探索和實踐正得到不斷深化。例如,課程思政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9],形成“互聯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課程思政以雙創教育為時代載體和有效平臺,成為雙創教育的價值導向[10];工學類專業課程,應注重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8]。課程思政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專業思政是課程思政的進一步深化,從思政元素的挖掘、到融入、到升華,依然任重而道遠。亟需結合信息類專業的特點進行頂層設計,將課程思政滲入專業教育,建立專業思政的長效機制。
信息類專業在全國工科專業中占比超過45%,在全面振興本科教育,開展“雙一流”建設與“雙萬計劃”等重大舉措中,如何將專業教育、雙創教育、思政教育進行有效融合并形成體系,其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尚需不斷探索、優化、創新。
本研究提出了立足新時代和信息類專業特點,通過更新教師理念和提升教學能力,從信息類專業的雙創教育入手,構建“課”與“程”并重的四維數字教學生態,打造基于專創融合的課程思政育人模式,從課程到專業,多層次融入思政教育,全面增強學生的專業素養、思想政治水平及“敢闖會創”的綜合能力。
一? 建設思路和路徑規劃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我校”)是突出信息特色的北京市屬高校,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是我校信息特色學院,下設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三個專業,通信工程專業于2017年通過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9年入選北京高校重點建設一流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國家和北京市特色專業,已通過國際工程教育認證。學院立足時代特征,統籌學院教學資源、師資隊伍,開展了基于專創融合的課程思政模式的創新探索,核心建設思路如下。
1)探索數字智能時代信息類專業教師轉變育人理念、提升雙創教育和思政教育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機制,明確信息類專業的內涵與時代和產業發展的內在關聯,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智育與德育協同的教學共識。
2)打造基于互聯網思維、以學生為中心的專創融合課程體系,研究“專+創”的雙向融合的方法,以易于激發學生熱情的雙創類競賽為切入點,建設賽課合一的專創融合示范課,基于互聯思維設計多維度、動態化的實施方案,構建起點、過程、實踐和檢驗全覆蓋“課”與“程”并重的專創融合教學生態與模式。
3)探索基于專創融合的專業思政體系,以專創融合課程(群)建設為引導,從專業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建設可應用推廣的專業課程群思政資源庫,將專業核心素養要素的思政目標貫穿落實到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中,富有專業特色的思政育人體系。
研究路徑規劃如圖1所示。本研究基于專創融合的課程思政模式建設路徑規劃堅持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以專業教師為實踐主體,通過轉變思維理念、提升手段能力,從現有研究基礎及實踐出發,聯系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形成專創融合范式;加強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推動專創融合范式作為課程思政的引導示范。專業教育、雙創教育、思政教育三者相融合,自底向上初步形成專業思政頂層設計,再自頂向下滲透指導實踐,同時根據實踐發展,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頂層設計,形成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螺旋上升的良性互動。
二? 具體建設舉措
(一)? 數字智能時代專業教師理念轉變和教學能力提升
著力培育教師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思維,有效轉變專業教師育人理念?!敖逃呦仁芙逃保M織專業教師參加互聯網思維教育培訓,體驗基于互聯網模式的學習過程,領會新時期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出臺課程思政建設方案,以“項目認定,滾動支持”的機制鼓勵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探索?;陔p創教育和課程思政在育人目標上的一致性,把握信息類專業的實踐環節比重大、雙創活動豐富的特點,在專業教育和雙創教育中主動融入思政教育,關注以人為本、建立科學思維、秉承專業倫理和樹立責任擔當。
完善教師發展與培養機制,培養“教改先鋒”隊,帶動全體教師與時俱進。激勵教師以雙創項目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為載體,基于新的“四維”教學結構,創新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師情景式、項目制、體驗式的教學能力。例如在專業導論課中,師生互助打磨“同伴教學法”,開展情景式、體驗式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正確的價值取向。
(二)? 突出生態化過程設計,創新專創融合育人模式
挖掘和充實專業課程所蘊含的雙創基因和思政元素,結合雙創競賽建設賽課合一的模塊化課程組。以面向全體新生的專業導論課為起點,以高年級專業自主實踐課為重要載體,建設“開放實驗、科研項目、學科競賽、創新創業、專創融合”等一系列四年不斷線的專創融合課程群。
在新的四維度的教學空間中構建“潤物無聲”的育人生態?!罢n”與“程”并重,精細化設計教學目標的展開、實施與落實,將教師、學生、教育環境及具體運行形成生態系統,實行學生助教制度,鼓勵和吸引優秀學生作為助教進入課堂指導實踐,發揮榜樣的力量,形成優良學風校風的傳承機制,育人模式如圖2所示。
以新生專業導論課為例,課程組利用智能硬件融入創客理念,引入高年級學生助教開展朋輩教育、傳遞學生楷模的正能量,拉近新生與專業技術的距離,以親身實現智能硬件作品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同時落實賽課合一,將專業導論課實踐作品與新生創客大賽參賽作品結合起來,聚焦時代主題,樹立家國情懷;豐富開發資源,開展云平臺、微信小程序等技術培訓;引入“互聯網+”大賽模式,訓練學生雙創思維,培養學生市場推廣、項目管理等能力。在課程結題答辯和競賽評審中引入學生評委、學生助教評委實現評價多元化,提高評價機制的有效性和客觀性。以賽課合一、專創融合的形式,在專業課中有機融入家國情懷、法治意識、社會責任和人文精神等思政元素,潤物無聲地引導學生將個人成長與祖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三)? 以專創融合課程群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示范,逐步形成專業思政體系
在專業課程建設中,以點帶面,推動完善課程體系,促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相互配合,全面鋪開,建設可應用推廣的專業課程群思政資源庫。采用項目驅動,組織和引導教師立足自己承擔的教學任務,深入思考和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本門課程的課程思政實施計劃,并有機融入教學大綱和課程教案。
在專業的培養目標中,有機融入本專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專業育人和育才的統一。擬訂績效制度,鼓勵教師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擬開展“課程思政榜樣教師”和“課程思政品牌課”推選活動,對取得實效的老師和課程正面激勵。
以師德為引領,以項目為驅動,以績效為保障,將思政目標貫穿落實到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和資源建設當中,形成長效機制。積極發揮教學名師、專業骨干、支部書記的帶頭作用,打造課程思政品牌課程,建設可應用推廣的專業課程群思政資源庫,努力實現“課程門門講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逐步建立起專業思政的育人體系。
三? 建設成效與示范輻射作用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信息類專業基于專創融合的課程思政模式經過四年的建設及探索,初步取得如下成效。
1)電子信息類新生專業導論課被列入北京市雙創示范校的專創融合特色示范課建設項目,以此為載體創新課程思政模式,打造了“學生楷?!焙汀敖處熛蠕h”隊伍,不斷迭代優化,形成了完整的課程教學實施方案。
2)連續舉辦了四屆新生創客大賽,突出“愛國,愛校,愛家”等主題,在科技創新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對優秀作品進行培育,獲得了“Intel杯”“挑戰杯”“互聯網+”等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競賽獎項,在學生中形成了濃厚的雙創氛圍及優良學風。學生普遍反映通過專業導論課和新生創客大賽,開闊了專業視野,鍛煉了工程實踐技能,培養了團隊協助能力,為建立清晰的專業知識體系和樹立正確的工程倫理和價值取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創客大賽的激發下,涌現出了一批以徐云岫為代表的學生楷模,在學生中形成了積極進取的良好學風。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期間我校徐云岫同學制作的抗“疫”科普視頻“計算機模擬疫情開學的可能后果”“為什么要發消費券”被新聞聯播等數十家央媒和網站報道,微博話題訪問量達2.2億次。在騰訊高校AI小程序“戰疫”大賽中,我校多支隊伍獲得佳績。在學生中形成了正面引導和榜樣激勵的強大正能量。
3)基于專創融合的課程思政創新舉措受到媒體廣泛關注報道。2019年10月26日,《中國教育報》報道“專創融合示范課”的課程思政舉措,“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讓學生忙起來,教學活起來:創客大賽助力新生工程認知”;2020年4月27日,中國教育電視臺“新聞直播間”欄目以“心懷家國用信息科技賦能新時代”為題,圍繞學校秉承“科技服務社會”教育理念,將科技創新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的事跡進行了報道。吸引了全國多所高校的關注及前來學習交流,已有西華大學、北方工業大學、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等高校借鑒我校的思路進行“專、創、思”融合探索。
四? 結束語
本研究立足數字智能時代和信息類專業特點,以面向全體新生的專業導論課為起點,以高年級專業自主實踐課程為載體,創新課程思政育人模式,結合“新生創客大賽”“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電子設計競賽和機器人大賽等系列學科競賽推動賽課合一,初步建立了以雙創為切入點的專創融合課程體系和“四維”教學生態,形成了基于專創融合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豐富了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實踐內涵。所依托的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具有共性,獲得學生的好評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取得的實踐成果和經驗具有普遍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宋華明,劉澤文.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耦合研究[J].江蘇高教,2017(2):88-91.
[2] 李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優化融合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9(5):38-41.
[3] 高雅.國內外高校創新創業現狀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98):252-254.
[4] 許朗,貢意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索——項目參與式創業教育[J].學術論壇,2011,34(9):213-217.
[5] 王秀芝,劉志強,吳祝武.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國內外研究進展[J].中國高??萍?,2019(4):92-96.
[6] 劉振天.高校課程改革和課程建設切忌重“課”輕“程”[J].中國高等教育,2017(17):49-52.
[7] 樊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途徑[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38(1):7-9.
[8]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9] 劉淑慧.互聯網+課程思政模式建構的理論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7(Z3):15-17.
[10] 馮立功.互聯網經濟時代課程思政視域下應用型本科“雙創”教育的路徑探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