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忠
【摘 ?要】語文教學是初中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旨在對學生進行美德教育,這一學科的教育中兼具了思想性與人文性的特點,與其他學科相比,這些特點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更加健全的認知思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內涵,對于學生的情感啟迪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掌握正確且有效的教學方式逐步進行思政教育的滲透,在循序漸進的引導與教育中,逐步使學生形成更加健康的行為習慣,進而提高初中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因此,本文將針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政教育的具體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思政教育;教學策略
初中階段的學習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來說十分關鍵,這一階段的教育會對學生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教育指導作用,在課堂教育過程中逐漸滲透思政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通過在初中語文課堂滲透思政教育,能夠讓學生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構建起更廣闊的世界觀,實現素質教育的教育目標,弱化應試教育的限制與影響,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減少學習的功利性,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優勢
語文學科在教育的過程中主要發揮著“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這也是其他學科所無法具備的獨特優勢,因此,將思政教育滲透進初中語文學科的教育過程中,既可以使語文學科的育人思想得到升華,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熏陶,有利于促進學生全方位的成長和發展,對未來的長遠發展發揮著很好的推動作用。
(一)學科內容與思政教育相輔相成
初中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能將語文課堂僅僅當作思政教育的工具,而是要將思政教育真正融合進內容教學的過程中,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更加堅固的思想意識,在思想層面上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基于精神上的啟發,從而使初中階段的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實現情感與審美、個性與創新等多方面的同步發展。由此可見,思政教育只有依托于語文學科,使語文學科的內容教育與思政教育發揮相輔相成的作用,才能夠充分實現其育人目標,實現語文學科的教育意義。
(二)語文學科與思政教育水乳交融
文字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用于表達認知、傳遞思想的一種工具,優秀的文學作品能夠廣為傳頌正是由于文字中所表達的諸多思想教育因素,這些作品可以從多個方面啟迪學生的心智,既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對語文學科的領悟能力,還能夠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發揮重要的影響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無論是語文學科內容的學習還是思政教育的滲透往往都是潛移默化的,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切忌急功近利,更不能采取強硬灌輸的手段,要探索出更多能夠為初中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方式,逐漸滲透思政教育的思想。
(三)語文與思政教育互動循序漸進
語文學科教育要借助顯性的載體與隱性的思想同步進行思政教育的滲透,讓學生能夠在健康的環境中受到耳濡目染的影響,進而實現自我認知的提高和自我情感的升華,樹立起更加完善的思想價值觀念。初中語文教師借助語文課堂可以深入滲透思政教育,幫助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得到思想上的升華,循序漸進地實現語文與思想之間的深刻互動,最終實現在語文教學中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
(四)實現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在課堂上的互動能夠真正幫助學生深刻感悟思想。初中語文教師在推進課堂教學進度時,要將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上,借助多種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拓展延伸與自我表達的過程中滲透思政思想,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環節,真正實現語文教育的良性互動,在師生互動中實現語文學科的思想教育功能,讓初中學生能夠借助語文這一載體邁上健康成長的階梯。
二、當前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初中階段的學生,尤其是初三的學生面臨著中考壓力,很多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相對缺乏系統性,將教學重點更多地放在了字詞背景、中心思想和解題思路的學習上,從應試角度出發,嚴格要求學生的閱讀速度與時間,這就造成很多學生在學習時總是囫圇吞棗,并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內涵,在這一常規性的教學模式下,初中語文的教學活動明顯缺乏層次感,展開來說,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缺乏滲透思政教育的目標
面臨中考壓力的初中生往往學習時間與計劃都安排得十分緊湊,因此,許多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忽略了將思政教育滲透其中的重要性,單純追求學生對課文文本的解析能力,生硬地在其中切入思政教育的內容,這不僅不利于學生深刻揣摩課文內涵,更無法真正挖掘其中所蘊含的精神內涵。教學時僅僅著眼于對文本的語義和主旨大意的理解,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形成健康、完整的審美意識,使思政教育在融入語文課堂的過程中顯得過于刻意,無法引發學生的共鳴。
(二)忽視了學生思想表達的主體性
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思想上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思政教育,但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卻無法得到有效的落實。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語文教師會引導學生對課文文本內容進行分析與思考,但在引導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無法調動學生對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行升華,缺乏足夠的互動與交流空間,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對知識的消化與輸出是很匱乏的,難以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三)思想交流活動流于形式,缺乏共鳴性
目前,很多語文教師在開展各類學習交流活動時將重點放在答題層面,這就使很多交流活動流于形式,學生與老師之間缺乏真正的交流溝通,不僅不利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還會消磨學生的交流熱情,喪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這樣的交流活動中,學生們的參與意識很低,無法幫助學生有效發揮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制約著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思想交流活動必須要是一個雙向的互動過程才能真正達到交流的目的,在思想交流活動中滲透思政教育,可以促使學生們深入思考問題,積極表達觀點,在教學中發掘學生們的思維亮點,有效激發學生的思想共鳴。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教師要優化教育內容,合理滲透思政教育
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需要進一步優化,教師要在教育過程中合理滲透思政教育的內容,要實現語文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切忌生硬地切入思政教育的內容,要在教育中逐步培養起學生良好的學習與行為習慣,適當做好教學內容的延伸,促使學生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最終實現語文知識積累與思政品德教育的目標。比如,教師在講授《陳涉世家》時,可以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延伸拓展,搜集相關的歷史資料,帶領學生走進課文的寫作背景當中,切身感受秦朝暴政,讓學生們對第一次農民起義的爆發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對歷史故事的講解,豐富和優化課堂教學的內容,并在故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內容,不僅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印象深刻,還能夠深刻感受到歷史事件的重要意義,有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思政教育,激發出情感的共鳴。
(二)教師要整合資源,豐富教學活動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豐富教學活動內容,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借助現代化的教育手段輔助開展語文教學,將語文課堂教育和思政教育同步滲透在教學活動當中。比如,語文教師可以借助中國的傳統節日來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端午節作為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在節日期間,教師可以讓學生廣泛搜集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通過組織班會的形式將各自所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享,最后再分組進行討論與總結。在國慶節期間,語文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與國旗合影”的活動,鼓勵學生在假期期間尋找國旗并拍一張合影,在豐富學生們的假期生活的同時感受到了祖國的變化,并由此激發學生內心的愛國情懷,在實踐活動中滲透了思政教育的內容。
(三)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情感體驗
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十分重要,語文教師要時刻進行關注,并適時為學生創設合理的學習情境,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提高情感體驗。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采用豐富的語言、音樂或視頻等方式,結合教學內容營造合理的學習氛圍,借此體現出文中人物或事件的氣氛與情感,讓學生們融入到這一情境中來,有利于幫助學生豐富個人的情感體驗,并在情境中感受到審美與思政的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比如,教師在講授《國行公祭 為佑世界和平》這篇課文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深刻體悟到其中所蘊含的愛國情懷,教師在講授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語言表達的重要性,并借助影視作品或歷史照片的方式展示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侵華的種種暴行,幫助學生沉浸在這一情境之中,引發學生們的情感共鳴,教師可以適時進行思政教育的引導,讓學生帶著愛國情懷重讀課文,從而深刻感受到課文中所飽含的深厚感情。
(四)教師要延伸教育路徑,提升社會實踐能力
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傳授語文知識之外,還要鍛煉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能力,因此,教師要不斷延伸教育路徑,通過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并在實踐中滲透思政教育的內容。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寒、暑假期間參與家務勞動,幫助爸爸媽媽分擔家務活,或者組織學生參與“進社區、送溫暖”的實踐活動。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一方面培養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和思想覺悟,從而將思政教育在語文學科中進行滲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未來的初中語文教學發展必然會更加深入貫徹思政教育內容的滲透,這也是今后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因此,廣大初中語文教師要逐漸轉變教學思路,豐富教學內容,深入探索思政教育的滲透策略,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加深情感體驗,逐漸延伸教育路徑,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參與度和主動性,借助語文課堂積極落實語文學科的思政教育功能,助力初中學生語文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同步提升,從而實現語文學科以文化育人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李穎群.潤物無聲,讓學科思政融入初中語文教學[J].天津教育,2022(19):34-35.
[2]張婧怡. 初中語文教學中“課程思政元素”的實施路徑研究[D].喀什:喀什大學,2022.
[3]王以斌.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策略探析[J].青海教育,2022(5):34.
[4]林順霞.初中語文教學滲透思政元素的具體策略[J].新課程,2022(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