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洲
【摘? 要】“互聯網+”教學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這就需要教師積極轉變觀念和手段,適應新的教學環境和工作要求。微課憑借短小精悍等特點,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越發廣泛,但對引入時機和契合學情等方面的要求更高。本文主要對基于“互聯網+”的初中物理微課的設計原則進行闡述,分析微課的應用策略,希望對初中物理教學改革起到積極參照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物理;微課;設計原則
微課是互聯網背景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也是指微課程,有知識點精簡、教學時間短等特點,在預習和學生思維障礙等環節引入,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要求教師合理設計微課,有的放矢地引入微課教學模式,突出微課在初中物理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價值,以此實現教學資源的整合優化與高效利用。
一、基于“互聯網+”的初中物理微課的設計原則
(一)突出微學習的特點
微課設計的目的是構建高效的初中物理教學課堂,幫助學生輕松攻克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實現學習質量和效率的持續改進。因此,需將課程教學內容作為微課設計的基本出發點,依據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去設計微課,通過模塊化的教學,幫助學生直觀生動地理解抽象的教學內容。在設計微課時需注意各知識點間的聯系,突出各知識章節或單元微課內容的系統性,包括單一知識點的突破性課程與整體知識內容的總結性課程,讓學生有效地展開線上線下的自主學習,更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和主觀能動性。
微課設計需突出簡短與精煉等微學習的特點,根據教材的重難點或疑惑點等設計5~8分鐘的視頻課程,嚴格把控微課教學視頻的時長,突出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有效補充課程教學內容,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在學習《光的反射》的相關內容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光反射的原理,結合概念知識制作微課視頻。在微課視頻中,利用圖片解釋光照射物體表面時會出現反射的現象,讓學生認識到反射面不同,看到的現象也存在明顯的差異。用不同的顏色去演示,當反射面如同鏡面一般平滑時,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其表面上,反射光也會是一束平行光,所有光線都遵循反射光的規律,將此現象稱為鏡面反射,并呈現出大樓玻璃反射的生活圖片,加深學生的認識理解。當反射面粗糙時,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其表面上,反射光將不再是平行光,趁機讓學生思考“是否還需遵循光的反射規律”的問題,帶動學生思維自然過渡。用作圖的方式去解釋,沿著微小的反射面逐一做出法線,發現反射角與入射角仍相等,每條光線始終遵循著光的反射規律。入射時整齊劃一,反射時相對散漫,將此現象稱為漫反射。通過呈現影院等生活中漫反射的現象圖片,強調漫反射在分散光強等方面的優勢,加深學生對漫反射的記憶。在小結的環節,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出知識點。在制作微課時,契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等年齡特點,注重光線反射圖的涵蓋,直觀地解釋光反射的原理,學生對于光反射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符合學科要求
1.整合教學資源
微課設計需符合物理學科的要求。立足學情和教學內容去設計微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注重符合實驗、實踐、生活等方面的物理學科要求。注重微課視頻內容的延伸性和發散性,貫徹落實發展學生實踐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任務,讓學生真正地學好物理。物理知識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引出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理現象和知識原理,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親近感。將微課作為引出補充性教學知識的重要載體,也對教師重構教學內容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物理學科知識相對抽象,在闡述理論觀點時,可通過微課的方式去發散知識點,加深教材內容與生活物理間的聯系,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2.滿足實驗教學的需要
受課時的影響,課上演示物理實驗的時間短,實驗操作過程不清晰,并壓縮了學生討論研究的學習時間,導致教學效果不盡理想。教師課上只演示一遍物理實驗操作的過程,受學生個體差異的影響,對知識的掌握相對片面,無法自行操作實驗過程,促使學生的學習抵觸情緒相對明顯。引入微課教學模式,教師生動直觀地演示設計物理實驗操作的過程,便于學生反復觀看和學習,更利于指導學生的實驗操作。實驗教學注重與生活現象的結合,如大氣壓強實驗與質量和重力實驗等,建議在微課設計中創新實驗器材與流程等,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材料模擬實驗,更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有效性。
如在《液體的壓強》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微課演示教材中的實驗操作過程,幫助學生直觀了解概念知識。為了拓展學科核心素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計相關的趣味小實驗,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根據實驗教學中的延伸知識,為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圍繞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液體深度、液體體積、液體溫度等關系的知識點,分別以微課視頻的形式呈現,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也可以將微課視頻作為課后習題訓練的重要參照。為檢驗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在微課中設計物理實驗,讓學生嘗試從實驗中總結出多個結論,不固定答案。鼓勵學生課后進行創新實驗操作,呈現出學生獨特的想法,并將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以視頻的方式上傳至教學網絡平臺,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和理解物理實驗知識,實現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部分物理實驗是在理想條件下進行的,課上的實驗操作無法滿足條件,如勻速直線運動需要在無摩擦阻力的理想條件下進行,為了讓學生直觀觀察磁場、原子等生活中無法模擬的內容,可利用微課的形式去展現與補充,加強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理解。
3.拓展知識面和眼界的需要
微課有拓展學生知識面和眼界的作用,將背景知識以微課的形式呈現,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微課時,需迎合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利用微課的形式引導學生探尋物理學科的奧秘,確保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深入性。如在學習天體運動相關知識內容時,利用微課形式展現天文學的研究和發現,講解宇宙的神秘莫測,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的欲望。
物理學科的拓展教學資料豐富,包括物理學史、生活現象、社會時事等,可將微課作為呈現豐富教學資源的重要媒介。如物理學史包含著豐富的人文知識,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是人類對物理規律認知和探究過程的記錄。物理學史是以物理學家在科學研究中的一些成功或典型失敗的重大史實為背景。物理學史也是中考考查的重要知識點,尤其是在復習的環節,需要教師靈活設計微課。如在學習《望遠鏡與顯微鏡》相關的知識內容時,利用微課的形式呈現出望遠鏡與顯微鏡發明的物理學史資料。在17世紀初,荷蘭人發明了望遠鏡與顯微鏡,當時荷蘭磨制玻璃和寶石的技術發達,制作眼鏡的工藝成熟。利比斯赫制鏡工人無意間發現了凹凸透鏡的應用功能,并在1608年制作出了荷蘭式望遠鏡。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受影響后,制作了天文望遠鏡,隨后牛頓、夏依納等天文學家,又發明了反射望遠鏡與折射望遠鏡等,為天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滲透物理學史資料,更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新課內容和復習單元知識的積極性。如在學習《摩擦力》相關的知識內容時,利用微課的方式引入生活中的案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讓學生對摩擦力知識有更加直觀和全面的認知。
二、基于“互聯網+”的初中物理微課的應用對策
(一)課前預習環節
“互聯網+”技術推動了各行業領域的現代化發展,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應用,進一步優化了課堂教學模式,微課的應用實現了線上線下教學的整合與先學后教,提高了學生預習的意識和質量,更利于提高整體教學效果。在預習階段引入微課,實現了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課前教師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微課視頻,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時觀看,利于幫助學生初步建構知識結構。在微課視頻中,教師講解完知識點后,布置跟蹤訓練的習題,了解學生預習的成果。學生可線上與師生交流預習中的問題,教師整理學生預習中的個性與共性問題,作為課上講解的重要內容,便于學生課上深入學習。課上教師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教學,在師生互動中及時解決學生的思維障礙,進而建構物理知識體系,真正實現了“翻轉課堂”。
(二)課上教學階段
初中物理知識相對抽象,學生缺乏直接體驗,教師立足教材照本宣科的教學,不利于學生攻克教學重點與難點。輔以物理演示實驗來展示物理現象,受課時和座位、教師操作規范性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無法充分掌握實驗操作的步驟與技巧,不利于后續的深入學習。可在實驗教學、學生疑惑、觀念矛盾環節引入微課教學模式,快速解決學生的疑惑,直觀展示物理實驗操作流程與技巧,補充物理學知識的推理依據,掌握教學的重難點,提高教學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師可將學生易混淆的知識點或易錯的問題設計成微課,學生學習微課后展開小組討論交流,達到反饋矯正等目的。教師將微課資料納入數據庫內,可根據學生課上學習的各種疑惑,展現微課幫助學生快速解決思維障礙,或是在學生有爭論時,利用微課資料驗證學生的猜想,確保教學活動得以順利展開。
(三)課后延伸
課后復習的目的是課后總結與鞏固課上所學的知識,傳統寫作業的復習方式相對固化,復習效果不盡理想。可引導學生根據課上學習的薄弱環節,課后反復觀看微課視頻資料,調整播放速度,加深理解記憶。微課不僅是教師有效的輔助教學手段,也是學生有效自主學習的工具,課后學生根據個性化學習的需要,網絡上收集豐富的微課教學資源,學習不同師資的知識講解觀點,學生多視角去解讀知識,更利于達到知識復習鞏固的目的。
三、基于“互聯網+”的初中物理微課設計的注意事項
在微課設計中,一是需注意時間設計的問題,根據教學目標的相關要求設計具體的微課內容,嚴格控制微課視頻的時長,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二是需注意知識點設計的問題,微課需在簡短的時間內,將隱含的知識、過程以及情感呈現出來,精簡知識內容,提出教學的重點。保持內容的趣味性,從符合學生學習興趣的角度去思考知識點的設計,引入更多生活中的內容和例子,便于學生切身體會,促使其能夠更快速地掌握物理知識。三是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使其能夠充分掌握和靈活運用計算機技術去設計微課視頻,把控微課設計中的背景音效、顏色等影響視覺效果的設計構成要素。把握引入微課的時機,避免出現微課教學本末倒置、喧賓奪主等問題,突出微課教學的輔助地位與作用。
四、結束語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微課教學模式的實施和完善提供了條件,并對初中物理教學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率,還需充分把握微課設計的原則,確保微課符合學情和學科特點及實驗輔助教學的需要。在此基礎上,為突出微課視頻的趣味性和實效性,需注重對微課時長和內容等方面的把控,也對物理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