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學科具有藝術性、實踐性和創造性的鮮明特征,學生通過美術課程的學習,在理解美術理論知識、掌握美術技巧方法的同時,也可以獲得更為良好的審美體驗,對學生想象力和創新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推動與促進作用。對此,本文分析小學美術教學現狀,從創設美術情境,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強化美術指導,訓練學生想象能力;巧設美術問題,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優化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組織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創意表達等幾個方面入手,重點探討小學美術與創新教育的融合路徑。
1 小學美術教學現狀分析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圍繞核心素養確定課程目標,聯系現實生活,培育創意實踐,增強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藝術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由此可見,新課標對美術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核心素養課程目標框架下,力求通過綜合性和探究性并存的美術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
在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的教育形勢下,各種先進教學手段在美術課程領域內得到廣泛應用[1]。但是就當前美術課程教學所呈現的整體情況來說,并沒有充分滿足所有學生的真實學習訴求,部分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美術課程育人效果的提升,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是,部分教師并沒有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以填鴨式教學方式為主,這種教學方式往往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會降低學生的美術學習熱情,也會限制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發展。
此外,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所應用的教學方法富有創新性且得當,則能夠達到增強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審美素養的目的。但是,需要說明的是,若想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還需要依靠實踐活動的開展,如手工藝品制作、美術繪畫等。在實踐參與中,學生可以將美術繪畫的技巧和知識融會貫通,始終處于一個積極思考的狀態,潛移默化地增強創新意識和想象力。但是現階段,在部分美術課程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部分教師側重于理論知識講解,很少為學生提供實踐探索的機會,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美術創新育人功能的發揮。
由此可見,當前美術教學現狀不容樂觀。作為教師,有必要加以正視,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妥善處理美術教學與創新教育之間的關系,注重對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充分彰顯學科育人價值。
2 小學美術與創新教育的融合路徑
2.1 創設美術情境,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情境創設作為美術教學的常用手段,在激活學生思維的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強化美術課程教學效果[2]。因此,教師要創設多種教學情境,不僅要貼合美術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也需要與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相適應,力求通過情境的創設與構建,強化學生的美術感知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領學生創作具有創意的美術作品,助力學生創新能力發展。
例如:在《頭飾設計》一課的教學講解時,教師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森林舞會”的教學情境:“森林王國過幾天要舉辦動物舞會,邀請所有的小動物參加。但是,每一個參加的小動物都需要制作一頂專屬帽子方可入場。現在,小朋友們,你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扮演相應的小動物,并且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膽想象,由此制作帽子。制作完畢后,讓我們在動物舞會上盡情展現風采吧!”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進行創意設計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可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設計出創意獨特的帽子。在這一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能夠為學生構建真實趣味的場景,在活躍學生思維的同時,促進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發展。
2.2 強化美術指導,訓練學生想象能力
小學生具有想象力豐富、思維天馬行空的特點[3]。因此,在美術課程教學中融入創新教育時,教師要重點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為學生提供想象和創新的機會。這就需要教師客觀清醒地認識到學生之間所具有的個體差異,增強生本意識。在此基礎上,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主要切入點,落實美術課程教學工作,加強對學生的美術訓練指導,促使學生養成發散性思維,提高創新意識。此外,為了實現美術教學與創新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師還需要以學生發展規律、思維特點為主要著力點,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讓學生將自己的創意想法融入美術作品創作中,培養學生美術創意實踐能力,落實核心素養。
例如:在《做筆筒》一課的教學講解時,教師可充分發揮自身的示范作用,為學生展示制作筆筒的過程,引導學生在了解制作流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運用多種材料及色彩,制作屬于自己的筆筒。制作完畢后,教師可鼓勵學生之間就所制作的筆筒作品進行交流展示,進一步激活學生思維。需要說明的是,在交流討論過程中,學生之間可以圍繞使用工具及做法進行表達,對筆筒的形態、材料及制作方式進行深入探討。在此基礎上,促使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筆筒作品。在這一環節中,對于教師而言,則需要對學生的動態有所關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供個性化美術指導,為學生提供表達自身想法的機會,確保學生所做出的美術作品更加具有創意。由此可見,在這一教學活動中,教師始終居于指導地位,讓學生成為美術課堂的“主人”,依托交流討論、美術實踐等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有利于訓練學生想象思維,對學生創新創造能力培養和合作探究意識增強大有裨益,符合美術創新教育的內在要求。
2.3 巧設美術問題,增強學生創新意識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融合創新教育時,要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全面考慮,基于教材內容對現有的教學形式加以創新,精心設計課堂問題,引領學生思維朝著深化的方向發展。在教師的指導之下,調動學生探究美術作品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一步實現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全方位發展。
例如:在《藝術作品中的動物》一課的教學講解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動物圖案在不同美術作品中的呈現形式,教師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面向學生精心設計問題,在其驅動之下激活學生思維,進而引領學生探究和創新。首先,教師可利用希沃白板在屏幕上為學生展示由動物紋樣所構成的藝術作品,面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請你們認真觀察這些圖片,從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緊接著,讓學生回答問題:“這些圖片上都有哪些動物圖案?”其次,教師繼續向學生提出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些藝術品或者生活場景、物品運用了這些動物圖案?”問題提出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討論。討論結束后,學生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歸納總結并布置任務:“同學們,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些動物圖案。但是,這些圖案有的已經經過藝術加工處理,在色彩、造型等方面進行了變形和夸張,這樣能夠更好地表現出動物的特色。現在,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動手制作有動物圖案的美術作品!”在這一活動中,問題貫穿于教學的始終,成為引領學生創新意識形成、創新能力發展的驅動力量。此外,教師還需要在現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加以補充拓展,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美術知識,夯實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發展基礎。因此,在《藝術作品中的動物》教學中,教師可將民間美術作品導入課堂,對動物圖案的文化意蘊進行講解,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助力學生創新能力形成與發展。
2.4 優化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新課標對美術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以核心素養為著力點推進教學活動[4]。因此,在融合創新教育時,教師要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全面分析。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對現有教學活動加以優化設計,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有所強調的是,美術課堂教學時間有限,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學時間加以合理化安排。既要引導學生理解基礎美術知識,也需要為學生提供創意表達和實踐探索的機會。
例如:在《繪畫游戲》一課的教學講解時,教師可面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理解闡述對線條的看法,并且聯系生活實際,對不同姿態的線條進行觀察和欣賞,感知其中所蘊含的藝術之美。在課后環節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讓學生基于生活實際對現實生活中物品中所蘊含的線條元素進行觀察,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藝術表現意識。在這一教學活動中,教師以線條為載體對教學方案加以優化調整,幫助學生深化對線條特征理解的同時,可引導學生運用線條這一美術元素進行美術創作,并對現實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有效表現,這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均具有良好作用。
2.5 組織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創意表達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傳統模式下的美術課程教學活動并沒有對學生的主體性予以充分關注,忽視學生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有效培養[5]。面對此種情況,作為教師,要重視創新教育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融入,以新課標為導向,將互動式教學模式融入其中,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此外,對于美術教育而言,囊括的內容相對較多,如鑒賞、手工、繪畫等。因此,教師要增強實踐教學意識,面向學生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將自己的創意落實在具體操作環節中,實現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創意表達。
例如:在《畫影子》一課的教學講解時,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在進行課堂教學的同時,也需要對課堂教學模式的局限性進行有效打破,讓美術教育逐漸走進社會生活當中。因此,教師可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校園中對各種事物的影子進行仔細觀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繪畫內容和自身想法進行探討,從而推動學生的個性化成長。與此同時,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手工教學為載體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各小組圍繞所設計造型進行交流討論。要求組內成員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想象。通過這樣的方式,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同時,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實現美術教學與創新教育的深度融合。
3 結論
在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的教育大背景下,全社會都更加注重藝術教育。特別是核心素養的提出,更是為美術課程改革的縱深化發展指明了方向。需要教師在講解美術課程基礎知識的同時,合理科學地融合創新教育。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借助創設美術情境,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強化美術指導,訓練學生想象能力;巧設美術問題,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優化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組織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創意表達等策略的實施,實現美術教學與創新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推進美術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引用
[1] 王曉.探索藝術新課標,構建美育新教學——新課標下小學美術教學模式的探索實踐[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19):117-119.
[2] 劉金全,許速.基于互聯網的鄉村美育創新教育生態研究[J].大眾文藝,2022(22):147-150.
[3] 李霞.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華夏教師,2023(22):92-94.
[4] 潘瑩.基于創造力培養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3(20):150-153.
[5] 吳靜.搭建想象橋梁培養美術創新能力——略談“雙減”背景下美術課堂的創新[J].小學生(上旬刊),2023(3):130-132.
作者簡介:于長東(1979—),男,山東青島人,本科,就讀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就職于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夏莊街道古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