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剛
【摘要】在全國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各科目的教育教學必須要進一步提升教學成效,而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科作為重要的科學學科,是培養學生物理學科素養的關鍵學科.實驗又是物理學科教學中的關鍵要素,通過實驗教學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物理思維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要巧妙地利用小實驗,以提升整體教學成效.為此本文將以初中物理教學為切入點,探究小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以及應用策略,以供相關教學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小實驗;課堂教學
物理學科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科學性學科,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思維以及動手實踐能力.對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由于初次接觸物理學科,內容往往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必須要由教師加以科學引導,方能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避免產生物理學習的畏難情緒.而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物理教學也迎來了更多的教學思路和路徑,其中小實驗便是素質教育背景下物理學科可以充分應用的教學方式,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進而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為此,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充分做好小實驗的探究和應用實踐工作,以進一步優化初中物理教學.
1 小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小實驗主要是以精巧且簡化為主,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該項實驗的應用具有較大的促進價值.具體說來,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第一,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小實驗能夠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較于傳統教學形式而言,小實驗更易開展,同時也能夠由學生自主進行實驗,對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興趣、提升學習熱情尤為關鍵.第二,小實驗還能夠進一步活躍教學課堂氛圍,尤其在初中,學生面臨較大的學業壓力,適當地展開小實驗活動,能夠緩解純物理知識教學的枯燥性和乏味性,進一步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第三,應用小實驗展開物理教學,還能夠達到鞏固物理知識的重要成效.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實驗,能夠深化物理思維意識,加深對課上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認知.第四,應用小實驗還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也是當下所有學生必須具備的重要學習能力.第五,小實驗還可以充分強化學生物理學科的綜合能力,確保學生在開展實驗的過程中能夠全面調動物理思維,結合自身所學的物理知識內容,進一步強化自主探究學習的價值,從而提升自身綜合能力[1].
2 小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2.1 巧借生活物品展開實驗,激發學習興趣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以小實驗的方式展開教學活動,可以巧妙借助生活中的實驗素材,以激發學生在學習物理中的探究欲望,提升學習興趣.尤其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初次接觸物理學科,對物理學科抽象的知識內容理解得還不到位,而且容易產生畏難情緒.融入生活化的物品來展開小實驗教學,能夠更好地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物理常識,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掌握物理知識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揭開物理學科的神秘面紗,同時也能夠充分地加深學生對物理現象的認知,從而感悟到物理對生活的重要價值.除此以外,生活中的實驗素材也有利于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探究活動,提升小實驗的展開空間和路徑,讓學生能夠進一步利用自己身邊的事物,主動探究物理現象,體會小實驗的應用[2].
例如 在“分子的熱運動”教學中,考慮到這一節內容比較抽象,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還具有一定的理解難度,如果不能通過較為具象化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理解,那么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為此教師便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小實驗環節,讓學生通過充分的交流探索和實踐來理解分子熱運動的物理概念.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這樣引入小實驗的:首先將提前準備好的空氣清新劑用不透明的材料進行包裝,隨后告訴學生馬上要在教室內部進行殺蟲劑殺蟲工作.這樣一來,學生便會對教師的行為進行反對,而教師便可以充分趁著學生的反對時機進行引導提問:“在教室內噴殺蟲劑為什么會影響到你們呢?是由于什么原因導致的呢?”隨后學生便會說到:“因為殺蟲劑會傳播過來.”教師再次提問:“那我們將門窗關緊是不是就沒有風了呢?沒有風便無法傳播氣味對不對?”隨后學生便陷入了思考.教師趁機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講解分子運動的具體物理概念以及物理原理.隨后教師將空氣清新劑噴灑到空氣中,進行小實驗演示,不一會兒學生便聞到了空氣清新劑的味道.此時教師再一次為學生強調分子運動的根本原理.通過這一簡單的物理教學實驗過程,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和理解.
2.2 課前導入環節實施實驗,調動探究欲望
課前導入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時期,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欲望,而且良好的課前導入能夠提高學生后續課堂學習的效果,便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課前導入環節的設計工作.常言道良好的開端便是成功的一半,這也是課前導入環節重要的根本原因所在.初中物理教師在設計物理課前導入環節時,應著重注意貼合物理教材內容,同時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學情特點,以更為新穎且有趣的教學形式來導入新課內容,同時也能快速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形成較好的學習熱情,也能更好地將課堂氛圍活躍起來.一般說來,教師在課前導入環節可以通過情境創設或者是問題提問等形式進行引入,但有了小實驗的教學路徑,教師就可以將小實驗作為課前導入環節的重要路徑.通過簡單的小實驗演示,讓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課上教學的關鍵內容,同時也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欲望[3].
例如 在“壓強和流速關系”教學中,考慮到當下班級內部大部分學習,對這一知識的理解程度可能比較薄弱.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前導入環節,引入一個小實驗,讓學生能夠進一步強化對該節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探究欲望.具體實驗過程如下,首先教師提前準備好一個玻璃的漏斗,然后將玻璃漏斗口朝下擺放在教學桌面上.隨后教師便將乒乓球放到漏斗的寬口處,然后邀請一名學生來到講臺上.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猜,假如我們從細口處猛力吹氣,會發生什么樣的實驗現象呢?”隨后學生紛紛展開討論,并且猜測小球會掉下來,還有部分學生猜測小球會吸進去.課堂氛圍尤為活躍,大家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隨后再由該名學生從細口處猛吹一口氣,學生們便會發現,實驗中小球一直在寬口處旋轉不會掉落.這與學生的猜測結果大相徑庭,通過學生的表情可以了解到,學生充滿了困惑,教師此時便緊緊抓住教學契機,向學生導入壓強和流速的關系這一節知識內容.如此的課前導入環節,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情境以及教學提問導入,既簡單又有趣,而且更為直觀,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后續的課堂學習和教學做好鋪墊.
2.3 課中教學展開趣味實驗,加深知識掌握
除了在課前導入環節可以充分引入小實驗以外,教師還可以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有效地開展多元的小實驗,以提升鞏固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具體說來,教師不僅可以在課中以小實驗的形式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還可以輔助多元的教學方法以提升小實驗的教學成效,加深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以及學習熱情.具體說來,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情境創設以及翻轉課堂,或是游戲教學等方式,來形成更好的教學成效,其最核心的目標依然是強化學生在課上通過實驗掌握物理知識的重要能力水平.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當下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進一步細化實驗的各個流程環節,以強化學生在開展小實驗過程中的規范性和技能性.由于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可能無法觀察得到某些實驗細節,而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實驗流程播放,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全面觀察到整個實驗操作的細節,從而在后續自己進行小實驗探究的過程中,能夠充分提升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和高質量性,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3].
例如 教師在講解“光沿直線傳播”時,可以充分地利用小實驗的形式,帶動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同時為了強化教學成效,教師還可以盡量設計趣味性的小實驗,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強化學生的自主參與動力,從而提升知識的鞏固程度.具體實驗如下,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裝滿煙霧的礦泉水瓶,并搭配激光燈展開本節課堂小實驗.首先教師為學生演示將激光燈垂直射入礦泉水瓶,然后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隨后教師讓學生輪流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光沿直線傳播的現象,并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有誰能讓這激光在傳播的過程中拐一個彎嗎?如果有人能夠做到,那么老師將為其準備一個小禮物.”經過教師這一提問,學生們躍躍欲試,但經過5分鐘的試驗之后,學生表現得比較沮喪,并向教師提問應該如何才能達到激光轉彎的目的呢?教師便向學生講述本節知識點的重要內容,告訴學生光就是沿直線傳播的,不可能轉彎,一定要對教師說的話大膽質疑,這也是物理學中重要的思維能力,始終抱有懷疑和質疑的心理,去看待一切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并通過小實驗的探究方式去揭開物理知識的面紗.
2.4 課后鞏固利用探究實驗,強化創新能力
在課后鞏固環節,教師也可以適當應用小實驗來強化學生的探究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其創新能力,利用物理知識內容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這也是物理教學的根本意義所在.一般說來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之后會為學生布置一定的教學作業,要求學生在課后完成,而相較于傳統的物理作業而言,教師可以在教學過后,為學生布置小實驗的探究任務,取代原有的文字形式的物理作業,更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在物理學科中的創造力和實踐動手能力,而且還能加深學生對物理原理的認知和理解,從而強化學生的學科素養.另外尤其關鍵的是,教師在開展小實驗教學課后作業布置的過程中,還要進一步強化學生在實驗操作中的情感體驗,以提升學生生活中的物理學科素養[5].
例如 教師在教學“熱脹冷縮”這一物理知識內容之后,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小實驗,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索應用熱脹冷縮的物理性質,以及大氣壓的相關性質,并且設計小實驗,進行實踐操作,檢驗物理根本原理.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雞蛋為核心實驗材料,探究通過實驗可以完成哪些實驗原理的驗證工作.教師還可以適當提醒學生,可以利用這一實驗來驗證熱脹冷縮或大氣壓等現象的存在.整體實驗過程由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和設計,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在物理學科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確保學生物理學習的有效性,同時也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進一步做好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工作,以小實驗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充分搭配多元教學形式,將小實驗的教學成效發揮出來,并進一步讓學生在實驗的自主探究過程中加深對實驗知識的內容理解.同時也能鞏固課上所學知識,讓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變得更為有趣,也更易理解,從而深化學生在物理學科的學習能力,提升物理學科綜合素養,為學生后續的物理學科學習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吉興邦.趣味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和探究[J].廣西物理,2021,42(04):83-85.
[2]馬超,黃變變,錢郁.初中物理探究實驗在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1):246-247.
[3]龔豐裕.小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分析[J].科技資訊,2020,18(25):148-150.
[4]王競.論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的矛盾分析與解決策略[J].華夏教師,2020(06):79-80.
[5]畢云霞.談如何運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才智,2018(3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