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保
摘? 要:以培養創新創造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為核心的創客教育,已廣泛應用于教育訓練、產業孵化、發明創造探索實踐等活動領域中,并取得顯著的人才培養效益。軍事基礎實操類課程作為專門提升作戰技能、戰場適應、意志品質和戰斗作風等諸多戰爭素養的軍事基礎類共同課目群,借鑒其他學科創客教育成功經驗,探索性地將創客教育融入其中,旨在進一步落實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加快推動軍事基礎課程改革,為培養新時代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舔磚加瓦。
關鍵詞:新時代;軍事基礎;創客教育;體系設計;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15-0058-04
Abstract: Maker education, which focuses o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creative ability, knowledge application ability,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and teamwork abilit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dustrial incubation, invention and creatio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all walks of life, and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talent training benefits. As a general military basic course group dedicated to improving combat skills, battlefield adaptation, will quality, combat style and many other war literacy, through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maker education in other disciplines, and exploratively integrate maker education into it. It aims to further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military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ccelerate the reform of military basic courses, and lick bricks and tiles for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and new military talent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new era; military foundation; maker education; system design; practical path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明確指出:“使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成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創新能力既是一支軍隊的核心競爭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戰斗力的加速器。創客教育的探索性引入,打破了原有軍事基礎實操類課程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方法手段和條件設施等,不僅夯實“三基五會”能力(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會講解、會示范、會組訓、會指揮和會做思想工作),還能強化學習探究、動手實踐、創造發明、技術共享和經驗交流等“雙創”能力,有利于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新型作戰理論的誕生,更有利于懂技術、能創新、敢實踐的人才培養。
一? 新時代軍事基礎實操類課程創客教育的體系設計
(一)? 課程體系
創客教育是一種啟發式、發掘式、創新式和靈活式的教育,實現了創造與學習一體化,在內在邏輯上與創新教育高度一致,即“興趣-思維-技能-人格(文化)”[1]。因此,應綜合統籌通識類共同課程、軍兵種特色課程和拓展類選修課程等軍事基礎實操類課程,將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動手實踐和合作交流等創客素養融入到各類課程體系中,并根據創客人才教育訓練規律,衍生出特有的創客教育校本課程。
1? 基于興趣培養的體驗類課程
此類課程主要實施于軍政基礎集中訓練第一學年,目的是培養興趣,促使交流合作、逆向思維、樂于探究等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基于學員來源廣泛、類別多樣、個性明顯,主要以提供小視頻、小情景、小合作和小創作等“課程包”為主,從中獲得欲望感、成功感、滿足感。此類“課程包”的開發與設計,應遵循典型性、普適性、短小性和易學性等原則,力求情境角色、做學合一、過程創生和活動建構遵循行動導向教學范式,按照激趣思學、觀摩仿學、協商定學、體驗做學、賞評勵學及延伸拓學等組織實施[2]。
2? 基于創造思維的項目類課程
此類課程主要實施于第二學年,目的是促使批判性思維、技術應用、組織協作和交流表達等能力的形成與發展。項目式學習是一種常用的創客教育方式,通過做中學、學中探、探中創,實現重構知識體系、培養思維能力、提升實踐能力。此類課程主要遵循項目情境化、學科綜合化、思維發散化、方案可視化、評價多元化和教師主導化等原則,選擇主題鮮明、難度適宜的驅動性問題,進行項目情境、項目活動、學習資源、學習工具及評價方式等內容設計,并對共情體驗、定義項目、方案制定和原型迭代四個核心過程進行評價與記錄[3]。
3? 基于能力培養的作戰類課程
此類課程主要實施于第三學年,目的是促進軍事基礎核心素養與專業能力、崗位能力的有效結合,從而提升第一任職能力。此類課程主要遵循項目實戰化、角色輪流化、方案多樣化、教師多元化和情景逼真化等原則,通過開展兵棋推演、演訓演練、任務規劃和實踐操練等模擬或真實活動,實現能力培養模式的創新和作戰思維的提升。依據能力培養的目的任務,可開展實訓能力培養、設計能力培養、技術能力培養等創客教育活動,其內容設計兼顧戰斗精神、臨場指揮、組織調動和團隊意識等諸多軍事基礎核心素養。
4? 基于文化培養的設計類課程
此類課程主要實施于第四學年,目的是充分利用現有課程資源與平臺,開發設計新系統、新項目、新裝備和新技術,為解決基層部隊軍事基礎教育訓練中存在的理論與實踐瓶頸問題,提供創新性、顛覆性、原創性的理念與路徑。此類課程應遵循案例典型性、攻關集成性、技術先進性等原則,緊貼院校教育訓練和現代軍事行動需求,為戰而教、為戰而融、為戰而研和為戰而創,借助過硬的教學環境、設備器材、教育資源和教研團隊等,實施個人興趣的自主創造類、現代戰爭的需求導向類、未來戰爭的創新創意類等創客教育訓練活動。
(二)? 平臺體系
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與載體,創建以虛擬仿真體驗、教育訓練實踐、線上線下交流和科研探究學習為支撐的實踐平臺軍事基礎教育訓練創客中心。
1? 虛擬仿真體驗平臺
利用互聯網、物聯網、虛擬仿真、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將設計框架、制作過程、內部結構和應用效果等內容,以立體化、沉浸式、交互式的方式進行情景模擬或場景再現,激發創客興趣或靈感。
2? 教育訓練實踐平臺
依托各類實驗室、場館設施器材,借助第二課堂、俱樂部、軍事比武競賽、部隊代職和頂崗實習等活動,強化自主探究、集體合作、動手操作等實踐能力。
3? 線上線下交流平臺
依托互聯網交流軟件、局域網網絡教室、校內外場地設施,借助走訪調研、比武競賽、部隊實習、觀摩見習和學術會議等機遇,搭建與院校、部隊、社會的各類線上線下交流平臺。
4? 科學探究學習平臺
借鑒國內外成熟的WebIL、思科、K12、KC、優異和WISE等科學探究學習平臺,開發設計軍事基礎實操類課程科學探究學習平臺,開展運動機能、生理生化、仿生仿真和數據統計等內容的探索研究學習平臺。
(三)? 評價體系
堅持育人為本、多元評價,從課程表現、探究意識、學習態度、特長發揮和創新成果等方面,并注重評價效果的激勵性、評價元素的發展性、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和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構建以平時性、過程性、結果性和增值性為主要內容的綜合多元評價體系。
1? 注重平時性評價
在原有課堂表現、到課情況的基礎上,增加“學、講、研、創、產”等能力考察,并注重項目參與、團隊意識、戰斗精神、號令意識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的日常評價。
2? 強化過程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屬于個體內差異評價,注重將過去與現在進行對比,從而得到能力素質、策略方法、情感態度和品德修養等各個不同側面的發展變化,具有強烈的導向性作用。
3? 改進結果性評價
在原有體能素質、技能水平等達標性評價的基礎上,增加教案編寫、“五會”教學法、班組比武和創新設計等崗位能力考查,打破“考什么練什么”“一票否決”的思維理念與制度局限。
4? 探索增值性評價
尊重個性化、多樣化、成果化發展,以創客教育破除“唯分論”,探索將相關論文著作、專利發明、基層服務、比武競賽、技術支援和成果轉化等納入增值性評價中。
(四)? 實施體系
依據軍事基礎實操類課程的學科特點、核心素養、場地條件和院校創客教育特性,構建體技結合、創新兼顧的“課前-課內-課外-課終”軍事基礎實操類課程特色創客教育實施體系。
1? 課前強化預學預研,完成“示教準備”
課前下發“預習任務清單”,明確創客主題及任務目標,要求以建制班或學習小組為單位,通過線上線下資源進行“預學預研”,形成初步解決性方案,并嘗試相關技能準備和講解示范,做好“示教準備”。
2? 課內突出講精講透,實現“會常能拓”
以投屏分析、正誤對比、情景仿真和協同作業等方式,對常規性解決方案進行講精講透,促進對一般性、常規性、經常性類似問題在設計思路、實施過程、應用效果等方面的掌握,并引發深一步的思考,以便開展更進一步的拓展與訓練。
3? 課外注重知識轉化,促進“能力生成”
大力推進情景轉化、問題剖析、小組探究、分享心得、班組協同和角色扮演等在課外訓練中的應用,探索“學中做”“做中創”,強化知識創新運用能力,促進形成能練會訓能力,提升軍事基礎實戰能力。
4? 課終聚焦綜合評價,提升“全面素質”
充分尊重個性化發展特性,以提升創客素養、創新思維、崗位能力、成果轉化和服務基層等為抓手,構建以平時性、過程性、結果性和增值性為主要內容的綜合多元評價體系,多維度、全方位、全面化的衡量育人質量效果。
(五)? 制度體系
高效、簡約、規范的創客教育制度體系,是創客式教育活動順利開展的堅定基石,必須建立健全創客教育機制,推動創客教育朝著科學、有序、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1? 運行管理制度
創客中心的創客平臺或空間,以及所包含的所有設備器材、系統軟件、環境條件等,均屬于軍隊固定資產,且是為所有創客者或團隊而服務的。因此,應建立日常管理制度、人員入駐制度、資產交接制度和維護保養制度等運行管理制度,明確資格條件、操作流程、運行模式,確保運行高效、管理有序。
2? 安全保障制度
創客教育的實施與推廣,以及創客空間的開發與設計、創客團隊的形成與分工、創客成果的推廣與轉化等,都必須依據創客主題的涉密程度,而選擇半開放性或封閉性空間環境。因此,必須建立健全空間涉密管理、教研團隊安全保密、成果應用推廣范圍審批等一系列安全保障制度,避免失泄密事故的發生。
3? 獎勵激勵制度
重點完善兩個層面制度:一是以育人質量為導向,形成一系列與人才資格認定、專項人才扶持、職稱綠色通道和評功評獎晉級等相關教員獎勵激勵制度,推動教員創新能力長足發展;二是以素質教育為導向,形成一系列與星級榮譽、課程免考和評功評獎等相關學員獎勵激勵制度,鼓勵學員創新能力特長發展。
4? 評價反饋制度
創客型軍事人才的培養質量評價,應充分結合部隊使用、日常表現、任務完成、團隊協作、任職能力、成果創造和同行評價等各級各類評價數據反饋,力爭在提高技能、提升素質、不斷創新中激勵創造、增強信心、看到希望,從而實現有據可依、客觀全面、反饋及時。
二? 新時代軍事基礎實操類課程創客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 整合教育訓練資源,推進創客課程衍生
軍事基礎實操類創客課程的衍生,應遵循多學科滲透、大資源整合、共建式聯動等原則推進設計。一是突出校本特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采取自下而上草根性運思路徑,開發設計包括核心層(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要素層(創客空間、項目內容、網絡資源和創客教師)、開發層(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資源、教學策略、教學實施和課程評價)等內容的特色校本創客課程[4]。二是力求創新設計。創客課程應結合各類教育訓練資源,力求實現抽象概念和直觀經驗之間自由轉換,通過玩中學、學中做、做中創,培養創新思維、創新精神,進而提升創新設計和創意智造等能力。三是凸顯迭代創新。迭代創新既是前期成品或模型的經驗總結,又是傳統技術或思維的創新設計,同時也是將那些長而繁、多而雜、粗而亂的方案程序和行動任務等,通過多次短周期的快速反饋、疊加創新、累計改進,實現最小成本、最低風險、最快成型的創新方式[5]。
(二)? 發揮院校特色優勢,創建領航眾創空間
軍隊院校作為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的主渠道、技術融合探索實踐的主陣地、知識聚集創新應用的制高點,有著諸多的優勢條件。一是發揮學科優勢,打造融合空間。依據課程創客教育目標,借助數學、計算機、力學、醫學、心理、政治和管理等學科知識,創造性地進行融合空間構建,打造前瞻性、顛覆性、技術性的眾創教育空間。二是發揮技術優勢,打造虛擬空間。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勢,共建院校與企業、部隊“創新學習與實踐平臺”虛擬空間,彌補實體空間服務缺陷,提高服務整體質量[6]。三是發揮育人優勢,打造教育空間。構建虛擬與實體、線上與線下、仿真與現實和人工與智能的創客教育空間,滿足師生創客能力培養需求,如虛擬仿真實訓平臺、“雙創”師資教育平臺、線上創客教育課程和創客教育教材等,并依托創業孵化基地、創客工作坊,加強與“互聯網+”技術的有機融合,促進創客項目孵化落地[7]。
(三)? 緊盯人才培養質量,建立科學評估體系
在創客教育評價中,應以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數據的全面化和評價目標的個性化為原則,構建凸顯人才培養質量的科學評估體系。一是聚焦核心素養評價導向。基于統籌規劃、團結協作、戰斗精神和組織協調等軍事基礎實操類課程核心素養,重點進行設計思維、創新創造、指揮領導和分工協作等方面的考核與評價。二是力求評價主體多元參與。教員、同學、同伴和導師等作為創客教育過程的參與者與指導者,均應參與評價,幫助其提升學習效果、認識自身不足、明確努力方向。三是注重評價動態過程變化。創客教育的評價應實現“平時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增值性評價”等為一體的綜合化、動態性、多樣化評價方式。四是強調質性評價方式方法。“量規”作為創客課程表現性評價中較為推崇的方式方法之一,可有效記錄創作作品過程、思維能力變化、團結協作關系等中的表現,便于及時指導和客觀評價。
(四)? 借鑒成熟創客案例,探索創新實施策略
自創客教育產生以來,關于創客教學法的研究一直在理論研究與應用探索中,并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創客教學法,如項目教學法、五步創客教學法、IDMSE創客教學法和SCS創客教學法等。一是注重案例啟發,激發探究動力。從戰爭事例、訓練實踐、運動現象和成品展示等各種案例中,挖掘那些具有普適性、易見性、可操性的所見所聞及所感所想,激發探究學習動機,引導答案尋找路徑。二是注重軍事特色,確保教戰為戰。應根據軍事基礎實操類課程特色屬性,確保“軍味”“戰味”“兵味”永葆生機,有選擇性地開展演訓演練、虛擬創作、臨場指揮和方案迭代等各類創客教育活動。三是注重層層遞進,形成模式范例。創客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既要考慮階段性、空間性、資源性,又要考慮專業性、交叉性、應用性等。因此,在教學模式的探索創新中,應以頂層設計、分層構建、模式先行為原則,形成一批具有典型性、特色性、推廣性的范例。
(五)? 建立健全制度機制,確保安全活力并行
從某種意義上講,軍事基礎實操類課程創客教育不同于一般創客教育,它不單是培養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勝戰能力。一是善用制度約束管理。因眾創設備器材費用較高、軍事訓練危險居高不下、網絡失泄密現象極易發生等主客觀原因,為確保財產、人身、信息和軍事等安全,必須強化制度約束性,嚴防事故發生。二是活用制度激發動力。軍事基礎實操類課程創客教育是主動適應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需要、著力提高院校學員創新創造能力、有效履行課程為戰育人教育職能的重要舉措。因此,在演練演訓、方案迭代、設計創造和交流探究等中,力求在規章制度可控范圍之內,不斷激發活力、動力。三是巧用制度建立機構。創客教育不是一個個體或部門所能單獨完成的,其需要政策制度、場地設施、師資隊伍和資源平臺等方方面面的幫助,必須多部門職能融合,確保各項制度高效運行,保障課程衍生、平臺建設、機制完善和師資培養等核心內容及時跟上。
(六)? 開展多樣教育培訓,提升創客師資力量
創客師資力量是開展創客教育活動的根本所在,其創客素養直接決定了創客教育的成敗。一是強化師資創客核心素養。任課教員必須具備較強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組訓能力、指揮能力、戰斗能力,以及所蘊含的理論講解與示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能力、臨場指揮與管理能力、交叉學科知識運用能力和信息化教育實踐操作能力等諸多創客核心素養。二是提升基層履職代職經歷。“名師必曉于實戰”。必須及時讓現有師資扎住部隊、體驗在部隊、工作在部隊,這樣才能看到部隊之所需、感悟部隊之所急、銘記部隊之所用,也才能查找院校人才培養問題,激發創客教育訓練動力。三是拓寬創客師資來源。建立“軍事導師-專業導師-部隊導師”三級聯合育人機制,聘請專業、部隊各類相關骨干人才,共同擔任創客教育指導教師,推動軍事基礎實操類課程創客教育活動實踐,切實解決主題不符、深度不夠、質量不高和師資不強等創客教育問題。
三? 結束語
創客教育改變了以往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方法手段,更加強調創新創造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交流分享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并注重與信息化媒介、高科技手段、跨學科融合等相結合。基于國家高等教育創客指導精神和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在遵循創客教育基本理念、原則、方法的基礎上,借鑒其他學科創客教育成功經驗,創造性地將創客教育融入到軍事基礎實操類課程中,形成了“五位一體”的創客教育體系,并提出了一系列路徑舉措,但這些都只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還需要進一步具體細化。今后應加大身心、指揮、思維和作風等戰斗必需素養的錘煉力度,強化未來戰爭構設、作戰行動設計、臨場指揮培塑和問題路徑創新等創新創造能力,力爭做到思戰、預戰、教戰、練戰、研戰、訓戰和創戰。
參考文獻
[1] 趙曉聲.創客教育的緣起、啟示及實踐路徑[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16,29(6):68-72.
[2] 劉兵兵.基于“做學合一、怡情勵志”的職業體驗課程包開發與實施[J].江蘇教育研究,2018(36):76-79.
[3] 曹烔烔,陳蕊,董黎明,等.基于設計思維的項目式學習設計與實踐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0(13):88-92.
[4] 曹培杰.反思與重建:創客教育的實踐路徑[J].教育研究,2017,38(10):93-99.
[5] 黃艷,陶秋燕.迭代創新:概念、特征與關鍵成功因素[J].技術經濟,2015,34(10):24-28.
[6] 張海萍,李敏,盧章平,等.虛擬創客空間建設的理論、實踐及啟示[J].圖書館,2020(8):72-77.
[7] 劉帶.“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創客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1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