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新,賈冠美,曹 朗,曹順義,張士宏
(保定市第二中心醫院,河北 保定 072750)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es retinopathy, DR)是臨床中糖尿病引起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可引起患者視力損傷和失明[1]。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是視神經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糖環境下誘導RGCs凋亡是DR病程進展的重要過程。RGCs的凋亡會引起視網膜毛細血管病變,致使患者失明[2-3]。因此亟需尋找安全有效、毒副作用低的治療藥物。當歸多糖是提取自中藥當歸的主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損傷、抗炎、降血糖、降血脂等藥理作用[4-5],常用于治療視神經損傷。研究表明,當歸多糖可通過減少氧化應激反應,緩解青光眼大鼠視神經損傷癥狀,但其作用機制尚不明確[6-7]。因此,本研究擬通過高糖處理的大鼠RGCs建立高糖損傷模型,檢測當歸多糖對高糖損傷誘導的RGCs氧化應激狀態的改善作用及其對凋亡情況的影響,旨在為當歸多糖藥物開發及臨床治療DR提供參考依據。
1.1 細胞 SD大鼠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GC-5購于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科院細胞資源中心(BFN608006377)。
1.2 試劑 當歸多糖(純度≥98%,西安金萃坊植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批號:20190517);Nrf2信號通路抑制劑(ML385)(北京百奧萊博科技有限公司,批號:20211020);MTT溶液(美國Sigma公司,批號:M2128);DMSO(美國Sigma公司,批號:D2650);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ELISA試劑盒(批號:20200117)、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ELISA試劑盒(批號:20191202)、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ELISA試劑盒(批號:20200109)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兔抗β-actin多克隆抗體(批號:#4970)、兔抗鼠凋亡蛋白B細胞淋巴瘤因子2(b-cell lymphoma factor 2, Bcl-2)多克隆抗體(批號:ab21726)、Bcl-2相關蛋白(bcl-2 related x protein, Bax)多克隆抗體(批號:ab32503)、Caspase-3(批號:ab184787)多克隆抗體、Caspase-9多克隆抗體(批號:ab182648)、山羊抗兔二抗IgG(批號:ab205718)均購自美國Cell Signaling公司;DMEM細胞培養基(批號:M4530)、胎牛血清(批號:F8687)、0.25%胰蛋白酶(批號:T4049)均購自美國Sigma公司。
1.3 主要儀器 SW-CJ2-1F型超凈工作臺(蘇州安泰技術有限公司);BIOFUGE28RS型低溫高速離心機(德國HERAEUS公司);7500型熒光定量PCR儀(美國ABI公司)。
2.1 MTT檢測細胞存活情況 待RGC-5細胞復蘇、傳代后,收集對數生長期細胞,采用MTT實驗檢測不同濃度當歸多糖對RGC-5細胞活力的影響。胰蛋白酶將細胞消化重懸,制備細胞濃度為1×104個/mL的細胞懸液,接種至96孔板中,每孔約100 μL細胞懸液。每孔分別給予0、25、50、100、200、400 μmol/L的當歸多糖處理細胞,放入37 ℃、含有5%CO2的細胞培養箱培養24h。取出細胞,吸去培養液,向各孔加入MTT溶液(5mg/mL)20μL,繼續培養4h,再加入DMSO溶液150μL,溫和振蕩10 min。將96孔板置入酶標儀中于(OD)波長490 nm處檢測各孔吸光度值,實驗重復3次。細胞存活率(%)=OD實驗組/OD對照組×100%。
2.2 模型建立與分組 將RGC-5細胞常規培養于含有10%胎牛血清的普通DMEM細胞培養基內,置于37 ℃、含有5%CO2的細胞培養箱中,待細胞貼壁生長,生長密度達到80%時,取對數生長期細胞經胰蛋白酶消化重懸后用于實驗。在RGC-5細胞培養基內加入50 mmol/L葡萄糖建立高糖損傷模型[8-9],然后分為高糖組、當歸多糖組和當歸多糖+ML385組,另設對照組。當歸多糖組使用100 μmol/L的當歸多糖處理,當歸多糖+ML385組使用100 μmol/L的當歸多糖聯合20 μmol/L的ML385處理,高糖組使用50 mmol/L葡萄糖處理,對照組加入等量完全培養基。
2.3 CCK-8法檢測細胞生長活力 收集對數生長期RGC-5細胞,胰蛋白酶消化重懸后接種于96孔板中,每孔中細胞約1×104個,各組細胞加入相應藥物進行干預后,置于37 ℃、含有5%CO2的恒溫培養箱中48 h,棄去培養液,每孔加入CCK-8溶液10 μL,再于37 ℃培養箱孵育3 h。將96孔板置入全自動酶標儀中于450 nm波長處檢測各孔吸光度值,計算細胞存活率。每組設置3個復孔,結果取平均數,實驗重復3次。
2.4 流式細胞術檢測細胞凋亡情況 收集對數生長期的RGC-5細胞,4 ℃預冷PBS溶液,使用預冷的PBS溶液重懸細胞制備細胞懸液,以每孔1×105個細胞接種于6孔板中,各組加入相應藥物干預48 h。棄去原培養液,PBS溶液清洗2次,每孔加入Annexin V-FITC液5 μL,避光孵育10 min,離心重懸細胞后加入PI染液5 μL,避光孵育5 min。使用流式細胞分析儀檢測各組細胞凋亡情況。
2.5 氧化應激水平檢測 取對數生長期細胞RGC-5進行實驗,各組加入相應藥物干預48 h后,用胰蛋白酶消化為細胞懸液,將細胞懸液濃度調整為5×105個/mL。提前取出ELISA試劑盒,待試劑盒平衡至室溫后開始實驗。使用ELISA法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檢測各組MDA、GSH-Px、SOD含量。使用酶標測定儀于450 nm波長處檢測OD值,根據標準曲線計算樣品濃度。
2.6 RT-PCR檢測Akt mRNA、GSK-3β mRNA、Nrf2 mRNA表達 取各組對數生長期RGC-5細胞,加入相應藥物干預48 h后棄去原培養液,加入適量TRIzol試劑裂解細胞,TRIzol沉淀法提取細胞總RNA,檢測各組細胞中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mRNA、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β,GSK-3β)mRNA和核因子E2相關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and related factor 2, Nrf2)mRNA表達情況。紫外分光光度計檢測總RNA濃度并鑒定純度,反轉錄試劑盒合成cDNA。配制PCR反應液:2×PrimeScript Enzyme Mix10μL,cDNA樣品2 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RNase Free ddH2O 6 μL。反應程序設置為:94 ℃5 min,94 ℃30 s,59 ℃30 s,72 ℃30 s,共循環40次。反應結束后,根據測得樣品的循環閾值(CT值),以2-△△CT法計算目的基因與內參基因的相對表達量,比較各樣本之間基因表達差異。引物序列見表1。
表1 引物序列
2.7 Western blotting檢測Bcl-2、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達 取對數生長期RGC-5細胞進行實驗,各組加入相應藥物干預48 h后,TBS緩沖液清洗細胞2次,加入適當體積細胞蛋白提取劑與蛋白酶抑制劑,作用3 min,期間反復搖晃培養板,使液體與細胞充分接觸。收集上清液,BCA試劑盒測定蛋白樣品濃度。確定蛋白上樣量,配制電泳SDS-PAGE凝膠與緩沖液,灌膠后加入蛋白樣品,電泳至溴酚藍到達膠板下沿。準備好轉膜濾紙,300 mA轉至PVDF膜,加入含有脫脂牛奶的封閉液室溫孵育2 h,除去封閉液,加入1∶1 000稀釋一抗4 ℃孵育過夜;室溫下TBST清洗3次后加入1∶3 000稀釋二抗,搖床封閉2 h。滴加ECL混合液暗室中避光顯色,曝光系統進行顯影、定影,掃描膠片存檔,應用圖像分析軟件觀察并分析相應條帶。
2.8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數據方差齊,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1 當歸多糖對細胞活力的影響 MTT實驗結果顯示,不同濃度當歸多糖(0、25、50、100、200、400 μmol/L)作用于RGC-5細胞后,各組細胞存活率均明顯降低,且呈現濃度依賴性(P<0.05)。25、50、100、200、400 μmol/L當歸多糖組細胞存活率明顯低于0 μmol/L當歸多糖組(P<0.05)。當歸多糖作用于RGC-5細胞24 h的IC50約為100 μmol/L,所以后續實驗當歸多糖給藥濃度為100 μmol/L。(見表2)
表2 各組細胞存活率比較 (±s)
表2 各組細胞存活率比較 (±s)
注:與0 μmol/L當歸多糖組比較,aP<0.05;與25 μmol/L當歸多糖組比較,bP<0.05;與50 μmol/L當歸多糖組比較,cP<0.05;與100 μmol/L當歸多糖組比較,dP<0.05;與200 μmol/L當歸多糖組比較,eP<0.05。
?
3.2 各組細胞活力比較 高糖組細胞活力低于對照組(P<0.05),當歸多糖組細胞活力高于高糖組(P<0.05),當歸多糖+ML385組細胞活力低于當歸多糖組(P<0.05)。(見表3)
表3 各組細胞活力比較 (±s)
表3 各組細胞活力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高糖組比較,bP<0.05;與當歸多糖組比較,cP<0.05。
?
3.3 各組細胞凋亡情況比較 高糖組細胞凋亡率高于對照組(P<0.05),當歸多糖組細胞凋亡率低于高糖組(P<0.05),當歸多糖+ML385組細胞凋亡率高于當歸多糖組(P<0.05)。(見表4、圖1)
圖1 流式細胞儀檢測各組細胞凋亡情況
表4 各組細胞凋亡率比較 (±s)
表4 各組細胞凋亡率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高糖組比較,bP<0.05;與當歸多糖組比較,cP<0.05。
?
3.4 各組細胞氧化應激水平比較 高糖組細胞MDA含量高于對照組,GSH-Px、SOD含量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當歸多糖組細胞MDA含量低于高糖組,GSH-Px、SOD含量高于高糖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當歸多糖+ML385組細胞MDA含量高于當歸多糖組,GSH-Px、SOD含量低于當歸多糖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各組細胞氧化應激水平比較 (±s)
表5 各組細胞氧化應激水平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高糖組比較,bP<0.05;與當歸多糖組比較,cP<0.05。
?
3.5 各組細胞Akt mRNA、GSK-3β mRNA、Nrf2 mRNA相對表達量比較 高糖組細胞Akt mRNA、GSK-3β mRNA相對表達量高于對照組,Nrf2 mRNA相對表達量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當歸多糖組細胞Akt mRNA、GSK-3β mRNA相對表達量低于高糖組,Nrf2 mRNA相對表達量高于高糖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當歸多糖+ML385組細胞Akt mRNA、GSK-3β mRNA相對表達量高于當歸多糖組,Nrf2 mRNA相對表達量低于當歸多糖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各組細胞Akt mRNA、GSK-3β mRNA、Nrf2 mRNA相對表達量比較 (±s)
表6 各組細胞Akt mRNA、GSK-3β mRNA、Nrf2 mRNA相對表達量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高糖組比較,bP<0.05;與當歸多糖組比較,cP<0.05。
?
3.6 各組細胞Bcl-2、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 高糖組細胞Bcl-2蛋白相對表達量低于對照組,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相對表達量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當歸多糖組細胞Bcl-2蛋白相對表達量高于高糖組,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相對表達量低于高糖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當歸多糖+ML385組細胞Bcl-2蛋白相對表達量低于當歸多糖組,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相對表達量高于當歸多糖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7、圖2)
圖2 各組細胞凋亡蛋白表達Western blotting 圖
表7 各組細胞Bcl-2、Bax、Caspase-3、Caspase-9 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 (±s)
表7 各組細胞Bcl-2、Bax、Caspase-3、Caspase-9 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高糖組比較,bP<0.05;與當歸多糖組比較,cP<0.05。
?
DR的發病和進展過程是多細胞因子參與的過程;主要原因為神經細胞長期處于高糖微環境中,造成視網膜氧化應激嚴重,導致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凋亡;其中信號傳導代謝酶、氧化應激因子、離子通道和炎癥因子均發揮著重要調控作用[10-11]。近年來,研究表明,在DR的發病過程中,RGCs凋亡的主要因素可通過影響細胞的氧化應激水平,調控RGCs的細胞凋亡信號通路控制凋亡相關基因表達,從而導致RGCs凋亡[12]。因此,研究RGCs的細胞凋亡機制,尋找作用靶點對DR臨床治療有著重大意義。
當歸多糖為中藥當歸的水溶提取物,可以改善機體造血功能,提高免疫力,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13-15]。研究表明,當歸多糖對視網膜缺血-再灌注的大鼠神經節細胞具有保護作用,能大幅度縮短視力恢復時間,提示當歸多糖對RGCs具有保護作用[16-17]。因此,本研究通過采用不同濃度當歸多糖處理體外培養的RGC-5細胞,探討當歸多糖對高糖誘導的RGC-5細胞凋亡的影響。結果顯示,在MTT實驗中,采用不同濃度的當歸多糖(0、25、50、100、200、400 μmol/L)作用于RGC-5細胞后,各組細胞存活率均明顯降低,且呈現濃度依賴性。當歸多糖作用于RGC-5細胞24 h的IC50約為100 μmol/L,所以后續實驗當歸多糖給藥濃度為100 μmol/L。當歸多糖組細胞活力明顯高于高糖組,且細胞凋亡率低于高糖組,而當歸多糖+ML385組細胞活力低于當歸多糖組,且細胞凋亡率高于當歸多糖組。表明當歸多糖能抑制高糖誘導的RGC-5細胞凋亡,對RGC-5細胞具有保護作用,而當歸多糖對RGC-5細胞的保護作用會受到Nrf2通路抑制劑的影響。
當歸多糖組細胞MDA含量低于高糖組,GSH-Px、SOD含量高于高糖組,而當歸多糖+ML385組細胞MDA含量高于當歸多糖組,GSH-Px、SOD含量低于當歸多糖組。表明當歸多糖能抑制RGC-5細胞內氧化應激水平,對RGC-5細胞具有保護作用,而當歸多糖對RGC-5細胞的保護作用會受到Nrf2通路抑制劑的影響。
Akt/GSK-3β信號通路在細胞的生長、增殖和分化過程中進行調控,是影響RGCs凋亡的典型信號通路[18-19]。當RGC-5細胞受到高糖環境的刺激時,異常的氧化應激水平可激活細胞質中靜息狀態的Akt[20]。Akt激活后與GSK-3β區域中相應受體結合,并從細胞膜轉移至細胞核中,由磷酸化作用激活或抑制其下游抗氧化元件Nrf2和凋亡/抑凋亡蛋白的表達水平(包括抑凋亡蛋白Bcl-2和凋亡蛋白Bax、Caspase-3、Caspase-9),從而影響細胞的氧化應激反應與凋亡進程[21-22]。此外,Akt/GSK-3β信號通路還可參與細胞生命活動,如葡萄糖的轉運與蛋白質的合成[23]。在糖尿病的進一步發展過程中,持續的高糖環境會活化Akt/GSK-3β信號通路,進而引起多種細胞因子的合成與釋放,導致DR進一步惡化[24-25]。本研究結果表明,當歸多糖組Nrf2 mRNA相對表達量高于高糖組,Akt mRNA、GSK-3β mRNA相對表達量均低于高糖組;當歸多糖組Bcl-2蛋白相對表達量高于高糖組,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相對表達量均低于高糖組。當歸多糖+ML385組Nrf2 mRNA相對表達量低于當歸多糖組,Akt mRNA、GSK-3β mRNA相對表達量均高于當歸多糖組;當歸多糖+ML385組Bcl-2蛋白相對表達量低于當歸多糖組,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相對表達量均高于當歸多糖組。表明當歸多糖能抑制高糖誘導的RGC-5細胞凋亡,對RGC-5細胞具有保護作用,然而在給予了Nrf2通路抑制劑后,當歸多糖的抑凋亡作用受到阻滯,表明當歸多糖對RGC-5細胞的保護作用會受到Nrf2通路抑制劑的影響。
綜上所述,當歸多糖對高糖誘導的RGC-5細胞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降低細胞內氧化應激水平,可能機制為阻滯Akt/GSK-3β通路,提高細胞內抗氧化Nrf2表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