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君
摘要:工匠精神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在高職教育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能夠使學生形成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專注執著、勇于創新的精神,滿足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院校應優化課程教學設計,注重思政實踐教學,創新思政教學方法,發揮文化育人作用,開展教師培訓,促進工匠精神和思政教學融合,發揮工匠精神的育人作用。
關鍵詞:高職;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立德樹人;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16-0025-04
高等職業教育一直重視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而這類人才不僅應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還應具有很高的綜合素養。在學生綜合素養培養中,高職思政教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傳統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來看,思政教育地位相對于專業課程的教學地位存在明顯落差,部分高職院校對于培養學生的正確“三觀”,促進學生職業道德素質提高的重視度不足,導致思政教育功能難以全面實現。基于現階段人才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分析,高職思政教育要提升其綜合育人效果,必須融入工匠精神,尋找工匠精神的融入路徑。本文就工匠精神和高職思政教育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研究工匠精神在高職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價值,并結合高職思政教育中工匠精神融入現狀,探究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徑。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但是通過產品制造和出口獲得的收益卻較低,這是因為我國制造業發展技術水平不高,更多的是通過廉價勞動力來實現制造生產目標,而一些發達國家憑借先進技術,在國際分工中占據主導地位,也獲得了更多的利益。可見,中國要實現經濟發展,提升貿易收益,必須加速“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發展轉型。而實現這一目標,則需要培養更多的優秀工匠。工匠精神的內涵主要是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專注執著、勇于創新,與高職思政教育內容是具有一致性的。
1.愛崗敬業
愛崗敬業是基本的職業素養,也只有愛崗敬業,才能在崗位工作中有所成就。從目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調查來看,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生的崗位忠誠度以及敬業程度評價普遍偏低。排除其中的一些客觀因素影響,高職學生自身愛崗敬業精神不足也是重要影響因素。一些高職畢業生缺乏職業精神,在工作中不認真,不盡職盡責,甚至抱著“擺爛”“躺平”的心理,不思進取,上班時間“摸魚”,不肯真抓實干。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在高職學習階段并沒有注重良好就業觀、價值觀的培養,高職院校在學生正確就業觀、職業觀培養方面還存在明顯缺失。工匠精神中的愛崗敬業教育內容,能夠加深學生對未來工作崗位的認識,培養責任感,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使學生端正態度,在工作中勤勤懇懇,不偷懶?;?,腳踏實地,真抓實干。
2.精益求精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中國面臨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中國制造想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保持優勢、提升影響力,必須要提升產品的質量,不斷提升產品的生產質量和技術標準,嚴格把關產品設計、生產的質量,做好每一項細節工作,提升中國制造的品牌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這需要產業從業者能夠精益求精,制造完美的產品。工匠精神中包含精益求精的思想,將這一思想融入到思政教育中,能夠培養學生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精神,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斷克服困難,提升自我要求,做到最好。
3.專注執著
信息化時代,高職大學生的電子產品、智能產品普及率不斷提升,時間也呈現碎片化特征,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專注力都有所下降,很難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到了職場,就會表現為對自己的工作不能保持持續的熱情,對崗位工作的責任感缺失,工作中缺乏耐心和專注力,在遇到困難和挑戰時容易放棄和退縮,很難獲得突破。將工匠精神中的專注執著融入到高職思政教育中,能夠讓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和工作習慣,鍛煉專注力,培養責任感,學會遇到問題不放棄,迎難而上,在工作中不斷取得突破。
4.勇于創新
無論是從國家戰略角度還是從企業角度來看,創新都是重要的發展動力。企業只有通過不斷進行技術和管理理念的創新,才能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引導和強化訓練。工匠精神就包含了創新精神,在高職思政教育中融入創新精神,能激勵學生不斷創新,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想象能力,從而轉化為創新能力,為企業創新服務。
1.滿足智能強國建設的人才需要
一些傳統手工藝者很好地詮釋了“工匠精神”,在制作一件工藝品時,專注度極高。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會對自己的作品精雕細琢,總覺得還可以更好。一塊普通的材料經過匠人的巧手,就成了一件價值不菲的工藝品,令人嘆為觀止。他們這種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專注執著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思政教育,能切實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精神品質,讓學生在未來崗位工作中能夠嚴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術?!肮そ尘瘛钡呐囵B,是推動產業優化,加速制造業技能升級的基礎保障和前提。將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職思政教育中,可強化對學生的職業價值觀、職業道德素養、創新能力、專注力的培養,讓他們成為智能制造的能工巧匠,為促進我國從“制造大國”向“智造強國”發展注入“工匠人才”。
2.符合企業的人才需求
新時期,企業間競爭激烈。企業的發展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企業的隱性競爭力。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企業將朝著更加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因此在挑選人才時將更加關注人才是否具有“工匠精神”。高職院校在思政教育中融合工匠精神,是高職教育在關注企業需求、人才市場需求基礎上做出的教學改革,體現了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關注市場,不斷培養市場需要的對口人才,這對促進學生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
目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積極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促進課程教學體系的不斷創新,培養符合新時期人才市場需求的優秀職業人才。在高職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能夠端正大學生的職業觀,促進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使大學生愛崗敬業,愿意奮斗和鉆研。但現階段仍有一些高職院校對工匠精神的認識存在偏差,加之外界輿論影響,使得工匠精神的培養難以有效落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工匠精神和思政融合不足,教學整合不到位
高職思政課程包含較多的理論知識,課程的邏輯性強,但是純粹的理論教學內容容易讓學生對思政知識學習失去興趣。從目前高職思政教育中的工匠精神融合情況來看,盡管部分高職院校認識到了將工匠精神引入到高職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具體的課程教學實踐中對工匠精神的挖掘不足,對如何科學合理地融合工匠精神的研究不深入,很難通過思政教育發揮工匠精神的育人作用。這也反映了教師對工匠精神和思政課程的教學整合能力有限,沒有把握好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的連接點,對于如何在教學中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工匠精神缺乏研究,導致工匠精神融入比較生硬,實際融合效果不理想。
2.教學形式單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在對高職思政教育中的工匠精神融合情況調查中發現,一些高職院校在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學實踐中,采取的課程教學方法十分單一。思政課堂中,教師多采取固定統一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使得學生對思政課程缺乏興趣,覺得課堂枯燥無味,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思政教育融合工匠精神的教學更多的是局限于理論教學層面,實踐教學工作開展嚴重不足。部分高職學生錯誤地認為學習思政課程沒有用處,不重視思政課程,課堂參與積極性不高,學習不認真。在這樣的思政課堂教學模式下,工匠精神融入很難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3.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有限,思政創新教學素養有待提升
目前,在影響高職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融合實踐效果的因素中,高職思政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有限、對課程設計和改革創新的能力不足也是關鍵性因素之一。一些高職院校的思政課程教師身兼多職,可能是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師,也可能是從校外聘請的兼職教師,這就決定了這些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很難將全部的教學精力放在思政教學中,對工匠精神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合缺乏實踐嘗試的積極性,教學融合流于形式,很難達到理想的育人效果,不利于培養優秀的專業工匠。而對于師資專業性不足和教學能力有限的問題,一些高職院校也很少開展專題教學培訓工作,導致整體教學工作成效低。
針對高職思政教育融合工匠精神中出現的整合不到位、形式單一和教師教學能力不足等問題,高職院校應優化課程教學設計,注重思政實踐教學,創新思政教學方法,發揮文化育人作用,開展教師培訓,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職業素養和思想境界。
1.優化課程教學設計
在高職思政課程教學設計中,要想實現工匠精神在思政課程中的有效融合,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選擇一些特質突出的工匠作為探究目標,對學生的相關職業素養進行培養和鍛煉。近年來,思政課程內容進行了一些調整和改革,將一些企業的生產、管理以及營銷案例引入其中,讓課程內容更加豐富,但是內容的系統性不足,比較零散,相關案例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經歷不相符,所以學生對案例學習缺乏代入感,學習成效也不高。為此,教師可以將工匠精神作為思政課程的一個模塊,納入到思政課程教學體系中,設置相關專業的工匠案例,并結合案例分析,讓學生帶入特定職業身份,感同身受地面對相應的工作環境,體會工作崗位中的困難和問題,讓學生在案例分析中不斷提高職業素養,培養工匠精神。
2.注重思政實踐教學
傳統的思政課程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學生對這種課程教學形式缺乏興趣,對思政課程也缺乏熱情,教學效果自然不理想。為此,教師應改變傳統思政教學側重理論教學的現狀,將實踐教學放在和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基于工匠精神的思政實踐活動。例如,組織學生進入制造企業,感受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中國的崛起離不開大批高水平的技術工人,更離不開對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師傅們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讓學生感受在產品品質“從99%提高到99.99%”的過程中師傅們的認真、執著、精細,從而把工匠精神代代相傳。開展這樣的實踐教育活動,還可以邀請企業高管、技術能手進校園,與大學生開展面對面的交流互動,使大學生近距離感受企業工匠們身上專注、堅守、不斷突破自我的優良品質,培養學生熱愛本職工作、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3.創新思政教學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所以,高職思政課堂要加速改革和創新,避免在思政課堂上長期采取單一的教學模式,嘗試引入不同的教學方法,注重多樣化教學模式的應用,保持學生對思政課程的學習興趣和關注度。信息化時代,教師要根據新時期信息傳播特點和多樣化形式,滿足學生對思政課程學習的期待,不斷以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激發學生對思政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中,可借助信息技術和相關教學平臺,通過“翻轉課堂”引導學生對工匠精神相關內容進行探究式與個性化學習,實現信息技術與思政教學的深度融合,體現教學信息化發展優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并在未來的工作中發揚工匠精神。
4.發揮文化育人作用
不同高職院校的地理位置、建校背景和發展歷史存在明顯差異,承載著不同的文化價值和人才培養任務。高職院校的文化氛圍不僅體現著自身的教育追求和辦學理念,而且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和技能培養具有獨特的推動作用。高職學生生活和學習在校園氛圍內,能在耳濡目染、實踐鍛煉的過程中吸收校園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并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和發展目標。高職院校應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體現工匠精神,發揮文化育人作用,促進工匠精神的有效傳承和創新發展。
5.開展教師培訓
要使工匠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高職院校必須明確思政育人元素不僅包含在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之中,還體現在教師的教學水平上。因此,高職院校要加強對思政教師的教育培訓,完善思政師資隊伍建設,就工匠精神和思政融合開展專題培訓活動,不斷提升思政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
總之,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是新時期我國智造強國建設目標實現的需要,也是高職院校培養更多優質的、更具競爭力人才的需要。為此,高職院校要積極探索思政教學改革路徑,促進工匠精神和思政課程有機融合,達到理想的育人效果。高職院校應優化課程教學設計,注重思政實踐教學,創新思政教學方法,發揮文化育人作用,開展教師培訓,使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教學中,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專注執著、勇于創新的工匠精神,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邢林艷,燕曉燕,史紅霞.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職院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研究[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03).
[2]尤藝金.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路徑研究[J].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03).
[3]王志強.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邏輯、方式與實現機制[J].職教論壇,2022(08).
[4]靖國華.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思政教育的制約因素及路徑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27).
[5]武卓輝.試論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2(07).
[6]許哲寧.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路徑研究[J].船舶職業教育,2022(03).
[7]劉燕.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11).
[8]傅坤.工匠精神的振興邏輯:在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建設中的價值、困囿與重塑[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0(04).
[9]江鈴,宗楊濤.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04).
[10]鄭曉輝.工匠精神培育與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徑研究[J].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2022(19).
[11]伏志強,鄒宏秋.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職思政課教學邏輯與實踐創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11).
[12]鐘建平,俞旭,劉悅.“雙高”背景下高職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與研究[J].大學,2021(16).
Exploration of the Value and Path of Integrating Craftsman Spirit into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in Jun
(Yunnan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ergy Technology, Qujing 655001, China)
Abstract: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is a manifesta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professional abilities, and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is a professional value orientation and behavioral expression of practitioners.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into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a spirit of dedication, excellence, dedication, and innovation,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enterprises for tal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optimize course teaching design, focus on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y the role of cultural education, carry out teacher training,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lay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craftsmanship spir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talentcultiv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