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婷婷



【摘 要】在統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為人民服務》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將課堂教學和作業有機融合,從突破教學重難點、課堂實施、拓展延伸等角度去思考作業的設計,努力使作業助力課堂教學,發揮作業應有的功效,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負擔的目的。
【關鍵詞】作業設計 課堂教學 “減負”
上海市教研室對學生作業現狀進行的調研結果顯示,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作業設計環節,普遍存在作業目標意識缺乏、作業內容與教學脫節等問題,挫傷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雙減”政策要求校內教學要“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加強作業完成指導等。
一直以來,語文可以說是學生作業負擔中比例較重的一門學科,語文教師應樹立新型作業觀,不只關心作業的結果,更應關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是否發生了真實的學習,作業應從單一的“檢查教”走向多元的“助力學”,實現功能上的突破、效能上的提升,這樣方能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負擔。從這一點來說,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努力拓寬設計語文作業的思考角度。
一、關注學習重難點,助力學習目標達成
《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是統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中的課文。課文內容是毛澤東同志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一篇講演稿。全文闡述了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文章圍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中心,分層進行了論述。編者選編這篇文章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初步接觸議論文,感受議論文的表達方式,為初中學習議論文打下一定的基礎;二是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教學本課的重點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論點論述的。本文有兩個難點:一是初步了解引用、對比、舉例的論證方法及逐層深入的結構特點;二是結合具體事例,理解重點句的意思,以及復雜句子之間的關系。
關注這一課的學習重難點,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教材課后習題,或選用相關習題助力學習目標的達成,幫助學生厘清作業中容易造成困擾之處。
(一)以教輔練習作支架,理清文章脈絡
本課教材課后習題中有一題為“說說課文圍繞為人民服務說了幾個方面的意思”,這道課后習題完全契合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直接出示這道題,讓學生討論交流,最后得出正確答案。經過這樣一個過程,學生應該也能大致了解文章的思路,但可能缺乏深刻的印象。而我們打開本課配套練習就可以發現,第四題(見圖1)同樣也是契合這一教學重點,但它是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的,對學生來說更加直觀、清晰、明確,因此我們在課堂上可以選擇“練習與測試”第四題來幫助教學。出示該題,讓學生在默讀課文思考后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在課堂上以口頭作答的方式完成該題,課后再獨立完成,這樣就能使學生輕松理清全文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論點論述這一教學目標的,學生在課后完成作業時也不會覺得難度過大。
(二)以教輔練習為切入點,理解重點語句
本課有一句司馬遷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理解重點句)之一。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補充習題(見圖2)進行教學,先讓學生進行思考、口答和交流,再在課后進行獨立答題,學生對重點語句的理解就更加到位,教學效果就更為扎實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句話并不難懂,教學之前學生就能大致明白,但并不準確。這一句話的理解難度主要集中在“固”“或”這幾個字,學生抓住這一點,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整句話。當然,教師也可以直接出示告知學生,這樣學生就能迅速理解這句話,這種教學方法的好處是直截了當、用時短。但是筆者根據以往教學的經驗,認為對于這種直接告知得來的知識,學生的掌握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因此,在教學這句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預習課文時,通過查找資料和工具書等途徑自主查找這句話的意思,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有初步的假設。再在課堂上出示圖2中的習題,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得出正確結論。這樣的一個過程,讓學生經歷了完整的學習思考、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歷程,相信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和思維發展更加有利。
(三)以課后習題和教輔材料相配合,厘清句子之間關系
“結合具體事例,理解重點句的意思,以及厘清復雜句子之間的關系”是本課教學難點之一,對于小學生來說難度較大,之前的學習中也很少出現過這樣的要求。在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時,這一段句子之間用關聯詞連接起來,邏輯嚴密,逐層深入,條理性強,非常值得學生學習,課后習題中也有相關練習,即“讀下面這段話。先說說每句話的意思,想想句子之間怎么連接起來的”。對學生理解有了大的方向性的引導作用,但是又讓人感覺比較籠統模糊,如果學生僅僅根據這樣的題目去思考理解、討論交流,很可能出現興趣不濃、消極怠工,不知如何下手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圍繞這個大的方向性的指導要求再去細化,給予學生探索時所需的“路標”。而結合相關補充習題就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它給了學生一個概括句子意思的范例,學生可以根據補充習題中抓住句子主干的概括方法,輕松學會如何概括后三個短句,并且題中還用了補充主干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如何讓語言更規范簡潔。句子主要意思抓住了,句子之間的關系就更容易把握。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后面的習題,讓學生四人一小組研討每一句話的意思,并指導四人小組成員一人一句試說,接著再進行交流,在指名小組匯報時教師出示補充習題(見圖3)中的第二題,相機引導,指導學生將每句話的意思說得更加簡潔,這樣學生就能輕松厘清句子之間的關系,感悟作者逐層深入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在課后完成補充習題上的相關題目時就能感到更加輕松。
二、關聯課堂實施點,鞏固學習成效
課堂練習作為教與學的腳手架,是評估教學成效的途徑,也是教師進行或調整教學實施的依據之一。
在理解第3自然段句子之間的關系時,小組匯報、全班交流過后再讓學生進行多次朗讀體會,學生對句中關聯詞所起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認知,此時可以用補充習題(見圖3)中的第一題“在括號里填寫恰當的關聯詞”,讓學生在課堂中完成并反饋,教師選擇學生的作業進行展示和點評。這樣一方面可以起到及時鞏固認知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而調整教學內容和節奏。
三、關照素養延伸點,拓展學習空間
課后作業是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為素養的最好路徑之一。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要關注學生的學情差異,找到合適的素養延伸點,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探究。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學習了使用引用、對比和舉例的方法,以及使用關聯詞層層遞進地說明自己的觀點的方法,使論述條理清晰,又具有說服力。如果學生能嘗試運用這些方法去證明一個觀點,將所學知識真正運用到實踐中去,這將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本課還設置了一項實踐性作業,即推薦觀看電影《張思德》。這部影片中有張思德犧牲的經過以及毛主席的演講等情節,非常契合本課內容,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學生對“為人民服務”的品質的感悟,還可以讓學生更直接地感受毛主席演講時的風采,了解演講的特點。因此,十分適合學生觀看。
課后作業
必做:完成補充習題中的其他題目。
選做:1.用上引用名言、作對比、舉例子的方法來證明自己的一個觀點。
參考觀點:我們的班級是()的集體。
人生總會遇到各種困難,我們要直面困難。
時光易逝,我們要珍惜時間。
生活中處處要講誠信。
實踐性作業:觀看影片《張思德》
在《為人民服務》這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嘗試將課堂教學和作業有機融合,從突破教學重難點、課堂實施、拓展延伸等角度去思考作業的設計,努力使作業助力課堂教學,發揮作業應有的功效。“減負”背景下,教師當立足學情,牢牢把握語文要素,進一步拓寬思路,優化課堂和作業設計,真正實現“減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