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穩亞
通過分析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中的相關不足之處可知,高中英語教師應認真厘清影響教學水平提升的相關因素,找到創新教學手段的有效策略,真正提高高中英語教學水平,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滿足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要求,真正實現尊重學生、培養學生和改變學生的目的,讓學生真正愛上高中英語學習。
一、當前教育背景下新課程改革的相關介紹
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學會創新教學方法。同時,在教育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應堅持以人為本的中心思想,有效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基本技能水平以及人文素養。在教育中要強調對師生關系的推進,使師生之間有更多的互動,從而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才。這也意味著教師的教學目的不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要使學生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師在教學語言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注重對學生精神品質的提升,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新課程改革的內涵
新課程改革是指在進行素質化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的興趣水平為著手點,從而改革教學模式。在教育的過程中所展開的一系列教學活動都應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度為目標,讓學生能夠更加投入知識的探索過程中,提高個人的學習水平,培養創新精神,同時也在教師引導下一步步完成基礎知識的積累和學業水平的提升過程。課程改革的內涵還包括師生關系的轉變,教師為了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在價值觀念引導的過程中,利用英語知識點和相關閱讀素材,導入素質化教育的內容,堅持以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作為原則,調整教學的內容,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同時,在教學中也要注重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只有在增強師生互動性的基礎上才能夠真正突破傳統刻板式教學模式的限制,以導學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水平,增強自主性。
(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高中英語在教學的過程中包含一系列基本任務,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的語言知識應用能力,要讓學生通過學習相關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一些基本的詞語含義、語法知識。而對于教師而言,除了提高自身的英語知識水平之外,還應當具備現代科學技術應用的能力和較強的教學水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語言實踐,讓學生能夠在高中英語學習階段培養個人的英語交際能力。語言是一種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溝通的工具,因而英語語言的教學應當要求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讓學生在未來踏入社會時可以真正利用英語來進行交流溝通。而想要實現該目標,就意味著教師必須迎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轉變傳統教育觀念。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部分學校并沒有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相關課程內容并不符合該地區的實際發展情況以及學生的需求,這些也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教育效果。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解決學生的基礎知識匱乏、語言應用技能掌握不足的問題。如果教師忽視對學生個人情況的調查和學習反饋的研究,則很難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通過詳細分析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希望能夠探究解決對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1]
(一)教師教學理念陳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英語教學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同時也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在實際高中英語授課的過程中仍舊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探究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具體情況,有助于教師進一步加以改進,并真正達到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目標。事實上,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同時教學的主體也是學生,教師只是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然而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許多英語教師是課堂的主角。許多教師認為只要將課本上的知識學習好就夠了,在授課時也只是簡單地根據文章中的內容講解意思,進行翻譯,在教學中忽視了教育內容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以至于學生只能機械地學習知識,無法將知識學習致用。然而英語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如果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很難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高中英語教育的目標是幫助學生真正學習知識,并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達到英語語言應用的目的。然而,多年來我國傳統教育模式一直成為制約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有一些教師仍舊受傳統思維的限制,利用陳舊的教學理念來教學,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升。[2]
(二)教學課堂氛圍沉悶
高中英語教學的課堂氛圍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前一些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并沒有注重對學生反饋的接收以及教學內容的有效調整。同時,教師自身缺乏專業素質和正確的教育理念也會影響教學過程,導致在英語授課時班級的氛圍沉悶,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且學生參與相關英語活動的興趣度不高。長期枯燥乏味的學習使學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排斥心理,死板的教學氛圍限制了學生的長遠發展。且在這種模式下,師生之間的關系也難以更進一步。對于高中生而言,親近教師、喜愛教師是學生愿意在相關學科中投入精力的重要因素,然而部分教師受到升學率等因素的影響,在教育的過程中過分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同時也會影響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最終各種因素導致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因而難以提高學習水平,更無法達到新課程的教育目標。當前某些教師自身的素質水平不高,并沒有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反饋,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性格特征,并且改善教師個人的綜合素質,以至于教師盡管想要迎合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轉變授課模式,卻并不具備相應的教學能力,因而在高中英語課堂上仍舊采用機械式的授課模式,從而無法達到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目標。
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策略
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目的是有效調整教育的模式,為祖國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力求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為社會的長遠發展帶來推動力。高中階段對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時期,一些學生在剛剛踏入高中時,英語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對一些抽象性的知識內容理解度不足,則很難跟上教師的教學步伐。所以,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方法,研究提高教學水平的策略,從而達到改善學生英語語言知識應用能力的目的。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高中英語教學離不開教師的實際性指導,教師在對學生展開評價時,也應以積極鼓勵為主。同時,教師要有效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避免受傳統教學思維的禁錮,只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沒有建立平等溝通的師生關系,繼而影響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過程。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從知識傳授轉向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引導和價值觀念的培養。在實際進行高中英語教學時,要注重對學情的分析,嘗試理解學生。尤其對于知識接受程度相對較低的學生,教師也應該給予其關愛。在樹立正確教學理念的前提下,教師可幫助學生逐步取得進步,找到吸引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教學內容能夠更豐富,讓學生也能夠更具趣味性地探索英語知識。[3]
比如,在高中英語必修一第一單元“Friendship”的教學中,教師必須找到突破教學瓶頸的方法,不能一味關注學生對單詞、語法等知識的掌握度,還要從興趣角度出發,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和朋友之間的趣事,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索欲望,同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文章中的內容。如教師詢問學生在該篇文章中感受最深刻的句子以及原因,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自主學習,加深師生之間的互動。對于學習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可能很難回答教師的問題,教師此時可以適當地降低難度,讓學生找到在該篇文章中最喜歡的單詞并分享。當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不能吝嗇鼓勵和肯定。這種方式可以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活躍課堂氛圍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能夠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教師還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尤其是對于一些性格內向、不愛表達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討論等形式讓學生積極發言。教師要端正個人的心態,不能存在偏見,要學會傾聽和理解,從而抱有平等交流和有效溝通的態度與學生展開互動,讓課堂能夠更加輕松、愉悅。教師不能苛責學生,或者命令學生。如果學生對教師產生恐懼、厭惡心理,則很難提高學習水平。以學生為主體來活躍課堂的氛圍,才能夠構建智慧型的課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反應,了解學生的學習訴求,從而不斷調整教學方法,讓教學模式更具適應性。
比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單元的“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梳理文章內容的基礎上,了解英語語言在不同國家之間的差異性,從而大致獲知英語在英國、美國等地區表達方式上的差異。為了使課堂的教學氛圍更加愉悅,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在教學素材中加入一些圖片和視頻,以更加趣味性的方式展現語言的變化過程。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不同國家英語語言的差異進行討論,以活躍課堂氛圍、豐富教學內容。教師也可鼓勵學生利用網絡查詢相關知識,在擁有自主性的前提下,讓學生不再局限于課本中的知識內容,在進行課外拓展和語言應用的過程中也能夠更加游刃有余。這也足以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內涵,即包括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及師生關系的轉變,意在可以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4]
(三)有效進行拓展活動
高中英語教學也是我國的基礎教育內容,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培養人才應當從素質化教育的角度出發。除了傳授相關知識和技能外,也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價值觀,為其今后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高中英語教師的授課內容不再僅僅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而應當將書本知識作為一種基礎條件,有效拓展詞匯內容。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拓展知識,借助一系列拓展活動,培養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讓學生加深對西方文化的了解,獲知中西方的差異。
比如,在人教版高二英語選修八“Pygmalion”的教學中,為了達到課外拓展和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目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賣花女》的影片,從而與課文內容進行對照。相較于傳統刻板式的教學方式,觀看電影的教學方法更具直觀性,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仔細思考和學習人物對話,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截取自己最喜歡的部分進行對話鍛煉或者話劇表演,讓學生了解英語語言在不同語境下的使用方法。同時,這種角色扮演的形式能夠達到知識拓展的目的,對學生而言也更具有趣味性。類似于《羅馬假日》《肖申克的救贖》《泰坦尼克號》等電影都可以作為課外拓展的重要內容,讓學生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擴大詞匯量,同時也可作為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方式,幫助學生找到突破學習瓶頸的關鍵點。這樣在趣味性引導的同時,也能夠達到新課程改革的目的,讓學生在拓展活動中提高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高中英語教學不再單單是一些基礎知識的簡單傳輸,更應當拓寬教學內容,讓學生學會應用語言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目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知識與技能”的培育為中心,以學生全方位能力的提升為根本。同時,新課程改革也要求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來制訂教學策略,認真研究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也要探索社會實踐需求,從而達到提高英語語言水平和提升英語核心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蔡新球.借助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英語課堂[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下旬),2020(7):77.
[2]楊麗,雷超.心智模式下高中英語高效課堂的建設[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0(6):73.
[3]李丹.培養核心素養,構建高效英語課堂[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上旬),2020(5):62.
[4]田莉華.改變課堂教學策略 構建英語高效課堂[J].基礎教育研究,2020(8):23-24.
(作者單位:貴州省凱里市第一中學)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