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奮花
新課標倡導在新一輪的美術教育教學中高度關注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培育,而高中美術欣賞教學可以在多維度美術素養培育中發揮積極作用。由此倡導站在新課標的角度,去審視高中美術欣賞教學工作的開展,成為當前高中美術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性問題。
新課標倡導不能僅僅將知識學習、技能鍛煉作為唯一目標,還應該將教育的初衷放在學生的發展上,保證他們能夠在求學的路途中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素養,以便他們在未來能夠更好地面對社會、理解社會、融入社會。對于高中美術課程而言,欣賞課程是課程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其關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關乎學生其他相關美術核心素養的提升,由此必須保證其高質量的開展。
一、新課標對于高中美術欣賞教學的要求分析
羅丹說過:“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其倡導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形成識別美、發現美、鑒賞美的能力,而這正好是當前社會環境下人們所欠缺的。對于高中生而言,如果能在高中美術學習過程中擁有識別美、發現美和鑒賞美的能力,自然可以進入深度的美術學習格局。新課標推崇在新的美術教學改革期間,可以切實地將學生美術核心素養培育的理念融入進去,也就是說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圖像識讀素養、美術表現素養、審美判斷素養、創意實踐素養、文化理解素養等融入實際的美術教學目標體系中去,優化教學過程,繼而保證高中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得以培育。顯然,高中美術欣賞課程教學內容與上述多個素養培育訴求是吻合的。簡單來講,新課標對于高中美術欣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能夠在美術欣賞活動開展過程中切實地將圖像識讀素養、美術表現素養、審美判斷素養、創意實踐素養、文化理解素養融入實際的欣賞過程中去,由此保證美術欣賞教學進入提質增效的狀態。
二、當前高中美術欣賞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教育改革工作不斷推動,素質教育理念不斷融入各個學科教學的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學的環境的確有所改變,的確使學生的美術素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與此同時美術欣賞課程的質量也在不斷提升。但是,我們還要看到高中美術欣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致使難以提升高中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一)高中美術教師的欣賞教學素質有待提升
要想將新課標的理念融入高中欣賞課程中,美術教師的欣賞意識、欣賞能力、欣賞教學素質必須處于較高的水平,這對于當前很多的高中美術教師而言,是一項比較大的挑戰。一些高中美術教師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高中美術欣賞課程多數是照本宣科,很少有美術教師個人的獨特見解或者體驗,因此學生也就無法進入理想的美術感知、美術鑒賞狀態,多數美術欣賞課程中都是教師在講解,學生處于看客的狀態。一些高中美術教師對于欣賞課程的認知有偏差,認為高中生連基本的美術知識積累都不充分,自然無法進入美術感知和鑒賞中去,所謂的欣賞課程只不過是走形式而已,因此很少有高中美術教師會探討欣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不會主動地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更不會去探究欣賞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問題,使得高中美術欣賞課程的有效性受到了很大程度的負面影響。
(二)高中美術欣賞課程設置合理性不足
對當前很多高中美術欣賞課程設置情況進行調研,發現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
其一,一些高中學校的美術欣賞教材比較落后,欣賞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從美術教學內容來看,主要將其歸結為中國畫板塊、雕塑板塊、建筑板塊、工藝美術與設計板塊、服飾設計板塊、商業美術板塊,這些內容結構可能與美術欣賞教學情況不吻合,難以滿足高中生的個性化發展,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學生不愿意投入美術欣賞課程中去學習。
其二,部分高中學校在設置美術欣賞課程時,課程安排存在不妥當的情況。比如,教師開展美術欣賞課程時,會嚴格依照教材內容來進行,很少進行知識的拓展,導致學生的欣賞視野相對狹窄。還有高中美術欣賞課程多數會被安排在高一或者高二,教師需要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完成對應的欣賞教學工作,有時候還可能被其他課程占用,欣賞教學工作系統性不強,持續性機制難以架構,這些都可能對美術欣賞課程效益的發揮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
(三)美術欣賞教學評價機制有待完善
對于高中美術學科而言,教師在評價學生美術學習情況時,多數會依照學生的考試成績或者美術成果來進行,因此很多學生不是很關注平時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多數在面臨考試的時候,以迎合考試的心態去開展各項活動,美術學習的功利性思想比較嚴重。對于美術欣賞課程教學而言,教師往往難以找到可以量化的基準對學生欣賞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加上學校領導的不重視,導致美術欣賞教學評價機制長期處于不完善的狀態,這會對美術欣賞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1]
三、新課標背景下高中美術欣賞教學策略分析
新課標對于高中美術欣賞教學提出了高要求,這就需要高中美術教師正確理解新課標,切實地將美術核心素養培育理念融入進去,由此保證高中美術教育的新格局得以構建。在此期間,需要注意:
(一)在當前美術教材基礎上,建立美術欣賞校本課程
學校要高度重視美術欣賞課程的開展,并且積極將其納入校本課程體系構建中去,在當前美術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校欣賞教學資源、欣賞教學現狀,實現美術欣賞校本課程體系的構建;在美術欣賞校本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要積極對高中生的學習興趣、欣賞能力等進行研判,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欣賞課程內容,積極引入課外美術欣賞素材,保證實際的美術欣賞課程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使得學生可以在美術欣賞課程中接觸到更多的美術作品,增強美術體驗,實現美術鑒賞能力最佳鍛煉平臺的構建;在美術欣賞校本課程構建期間,要組織美術欣賞能力強、美術教學素質高的美術教師、區域高校美術教育專家等,積極對實際湘教版美術教材進行研判,分析美術考試的方向,對本校學生美術欣賞課程的情況進行正確研判,在此基礎上保證引入能夠培育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相關欣賞教學資源,保證后續的高中美術欣賞課程朝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和進步。[2]
(二)注重多元文化的引入,促進學科的整合和關聯
在高中美術欣賞教學中,要培育學生的文化理念,就需要引入多元文化,保證教師可以不斷整合各門學科,從而形成關聯,保證高中美術欣賞教學進入提質增效的狀態。詳細來講,在此期間教師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其一,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生多元文化理念的塑造。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了解美術作品的創作時代、文化氛圍等信息,使學生能更好地了解美術作品的主題、感受美術作品的魅力,保證形成自己個性化的欣賞觀點。再者在美術作品欣賞環節,教師應讓學生將美術作品與社會、歷史、文學、自然等學科關聯起來,這樣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美術鑒賞的深度和廣度。在美術欣賞課堂上,有意識地將美術文化傳播的目標融入進去,這樣高中美術欣賞課程的有效性才能得以提升,對多元文化的理解也會進入更深入的狀態,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傳承和發揚本民族的美術文化,還能夠尊重其他民族的美術文化,最終實現美術跨文化意識和素養的培育。
其二,在美術欣賞課堂上,關注美術文化、美術欣賞與其他學科之間關系的處理,樹立整合意識,建立整合機制。教師可以嘗試將歷史學科與美術欣賞活動關聯起來,使學生對美術文化的理解朝著深刻的方向發展,并且讓學生分析美術作品的創作社會環境,有的學生從歷史、經濟的角度來概述,有的從文化的角度來分析,這樣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歷史知識,還可以實現語文學科與美術欣賞課程的融合。比如,在美術欣賞課堂上,對于某美術作品而言,其往往有著對應的文學故事、詩歌等,這樣將美術欣賞與語文語言鑒賞活動關聯起來,能實現良好文藝欣賞格局的構建,對于鍛煉學生藝術美的感知能力而言,是很有價值的。又如,在高中美術《韓熙載夜宴圖》教學中,作品展現出夜宴的整個過程,美術作品欣賞中,教師應要求學生進入對應的意境中去,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對應的作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對應的輕音樂,鼓勵學生在音樂的意境中去感知、去體驗,在角色與學生體驗融合的基礎上,學生的欣賞深度會不斷提升,如同進入對應的畫面中,參與到這樣的夜宴活動中。[3]
(三)注重美術欣賞教學思路的創新
傳統的高中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會嚴格依照對應的美術欣賞知識體系、教學大綱,嚴格設定課堂教學過程,以保證將美術作品的題材、內容、表現技巧、構圖技巧、美術色彩、美術材質等知識很好地講述出來,但是這是教師在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學生的知識體驗性不強,往往也難以進入美術欣賞素養培育中去。要想改變這樣淺層次的美術欣賞教學格局,還需要美術教師改變欣賞教學的思路,樹立創新意識[4],進入新的美術欣賞教學格局。詳細來講,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其一,嘗試以美術歷史、美術文化等素材為基礎,實現對應美術知識體系的構建,保證學生能夠從歷史的角度去審視美術作品,并且將其中與文化、經濟、文學、宗教、哲學、自然科學相關的元素與作品欣賞關聯起來,形成美術欣賞的大視角,獲取更加完整的審美體驗,由此保證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和素質能夠得到提升。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求學生在美術學習中了解中外美術的主要風格、流派及中外美術發展的大體脈絡。在高中欣賞課程中,往往會涉及西方現代美術作品,教師可以由此設定專題課程,引導學生探究古典主義—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西方現代美術的發展歷程,在課堂上教師要挑選不同階段的不同代表作,進行重點鑒賞。比如,在課堂上教師會引入米開朗基羅的《最后的審判》、莫奈的《日出印象》,會引入拉斐爾、勃朗、委拉斯貴、德拉克羅瓦、凡高的作品,依靠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充分體驗美術發展史。
其二,使用小組合作教學法,實現美術欣賞交互格局的構建。比如,在湘教版的“中國古代宗教雕塑與壁畫”課堂上,教師就高度重視小組合作教學法的使用。本次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在實際欣賞課程開展過程中,保證學生可以結合文化、社會背景對不同時期的雕塑、壁畫藝術特點進行分析,課堂上教師會以北魏時期的雕塑和壁畫教學為主要任務,設置對應的問題,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投入到問題探究活動中去;在導學的時候,教師應要求學生將核心焦點放在北魏時期的壁畫和雕塑藝術特點鑒賞上;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教師應要求不同的組員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小組長、陳述員、記錄員、總結員,繼而依照小組發言的規則來推動鑒賞活動進程。在實際情境創設的時候,教師還會積極使用幻燈片或者多媒體來進行,保證學生可以初步了解東漢到唐朝期間的社會演變情況。
綜上所述,當前的高中美術教師要正確理解新課標對美術欣賞教學的要求,關注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培育,繼而整合美術教學內容,優化美術欣賞教學方式,重塑美術欣賞教學目標體系,從而形成高質量的高中美術課程體系,以保證高中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徐端,柯希侖.高中美術欣賞課程“意境”主題的教學設計[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20,40(2):100-104.
[2]張菲菲.高中美術欣賞教學情境創設的探索與實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9(7):243-244.
[3]崔春清.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論高中美術欣賞教學中的知識遷移[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12):186,196.
[4]關微.對美術欣賞教學的幾點探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4):145-146.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第四中學)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