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勤
小學數學教學是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出現了一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每個教育工作者思考。教師應全面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內容與要求,積極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新課標要求:數學教學活動應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開展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分數”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給學生出示情境:小明買了1塊蛋糕,他要把這塊蛋糕分享給他的4個好朋友?,F在,蛋糕平分成了4份,每個人都能夠分享到相同大小的蛋糕。提問:(1)蛋糕被平分成了幾份?(2)每個人分到了多少蛋糕?(3)如果小明買了2塊蛋糕,想要分享給他的4個好朋友,每個人分到的蛋糕會變成多少?引導學生用分數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數學概念和知識點,創設不同的情境,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例如:(1)數量比較情境:在教學判斷多少時,可以準備一些不同數量的物品,讓學生通過比較物品的多少來練習判斷多少的能力;(2)二維圖形情境:在教授正方形和長方形等二維圖形時,可以利用小棒等教具,讓學生嘗試搭建不同形狀的圖形,并提問它們的面積和周長等。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引導作用,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還能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產生共鳴。
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能夠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首先,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熱情和激情引領學生進入知識探索的世界。其次,情境能夠使抽象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最后,情境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情境教學活動可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會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與知識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開展教學活動。除此之外,教師還應鼓勵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多動腦思考問題,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等,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創設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情境,強化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發現知識、培養技能,從而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要善于利用教學資源來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索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比如,在教授“認識平行”這一內容時,教師可讓學生測量物體之間的距離,然后根據長度畫出線段,將平行與垂直概念聯系起來。這時就需要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要測量線段之間的距離?從圖形中又能發現什么規律呢?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
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究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發現并解決問題,不但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
三、獨立思考,提高學習效率與教學質量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和時間,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問題,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還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比如,在教授“軸對稱圖形”這一內容時,教師先讓學生觀察課本中有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將課本中的這些圖形放在一起會出現什么情況?這是學生獨立思考的表現。觀察課本中有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后,教師再讓學生進行大膽猜想:如果將課本中的這些圖形進行改變會有哪些新的特點呢?這種活動既能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積極進取等優良品質。
再如,在教授“三角形”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課本中的幾幅插圖,并讓學生猜測其中蘊含了哪些數學知識。這樣有針對性地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可以幫助他們構建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這個過程不僅能夠訓練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與良好品質,還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四、互動交流,共同進步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也發生了改變。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采用一系列措施來促進師生互動交流。
教師需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采用問答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有關三角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要求學生自己探究并回答:“三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什么?請舉出一個例子?!蓖ㄟ^這樣的互動交流,學生能夠主動思考和發現問題的答案,同時也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師還應該注重課堂反饋和評價,采用課堂測驗、作業輔導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反饋和評價,以便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測驗和教學調研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掌握程度,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
加強師生互動交流可以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鼓勵學生思考和發現問題的答案,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自主學習。
五、注重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究
在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關鍵在于讓學生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究。通過實踐和探究,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同時也能提高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實踐操作。在學習一些數學概念和規律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具體的實踐操作,如通過測量長方形的長和寬來求其面積,通過折紙來了解三角形的性質等。這樣的實踐操作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提供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面積時,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計算面積的實際例子,如你家的廚房有多大?請自己測量一下,然后用平方米來表示它的面積。學生可以自己測量廚房的長和寬,然后用所學知識來計算廚房的面積,從而更好地理解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性體驗。學生在課堂上也可以通過游戲活動等形式來體驗所學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單位換算”這一知識點時,可以分小組進行游戲,如要求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了解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換算,或者通過游戲模擬不同重量的物品的運輸情況等。
注重學生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究,能夠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采用實踐操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也可以通過游戲活動等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
六、善用激勵評價,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在新課標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路徑中,激勵評價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激勵評價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則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自我學習能力和習慣。下面將分別從激勵評價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激勵評價方面,教師可以采用及時、準確、鼓勵性的評價方式。及時的評價可以讓學生及時知道自己的學習成果和不足之處,準確的評價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清晰的認識,鼓勵性的評價則可以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小測驗,及時告訴學生自己的成績和優缺點,同時鼓勵學生爭取更好的成績。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啟發式教學和學習方法指導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啟發式教學可以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和熱情,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例如,在學習“數字拆分”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不同的數字拆分方法,這樣學生就能在實踐中學習更有意義的知識。學習方法指導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技能和策略,如學會制作學習計劃表、自己總結歸納所學內容、討論并分享掌握的學習技巧等。
七、小組合作,開展探究活動
在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小組合作和開展探究活動被視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路徑。
小組合作可以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互動和合作。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思路和策略,相互檢查、補充和糾正,從而進行更有效的學習。例如,在數字運算的學習中,小組合作可以幫助學生相互研究算式的構造和解題方法,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字運算規律。同時,小組合作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提高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
開展探究活動可以促進學生的主動探究和培養創造性思維。在探究活動中,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問題、收集資料、探索原因、提出解決方案,并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相互交流和評價。例如,在學習測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根據實驗結果自己嘗試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和方法,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測量的本質和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具有較強的課堂把控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及小組合作能力;其次,具有一定的教學設計能力與良好的教學應變能力;最后,具有較強的專業素質、教育情懷與學習態度等。數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有較大不同。在新課改下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更有利于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八、巧妙提問,調動學習積極性
在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巧妙提問可以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通過巧妙提問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在提問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引人入勝的問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例如,在學習幾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搜尋圖形特征,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幾何關系,提升學習的效果。
提問需要靈活掌握技巧。教師在提問時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課程內容靈活選擇提問的方式。例如,在學習數學運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不同運算方法的優缺點,激發學生比較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習效果。此外,教師還可以運用提問來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數學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對其數學思維、數學能力的形成有極大的影響。為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從而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傊谛抡n標背景下,為了讓小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教師應正確把握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與要求,通過有效的途徑和方法開展教學活動,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中衛.新課標背景下關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析[J].讀與寫,2022(7):127-129.
[2]黃廣山.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路徑[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1(24):28.
[3]林宗香.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路徑[J].課堂內外·教師版(初等教育),2020(7):79.
[4]趙萬里.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路徑初探[J].讀與寫,2018,15(20):158-159.
(作者單位:遵義市匯川區第六小學)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