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全
〔摘? ? 要〕?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小學科學已經從過去可有可無的窘境中走了出來,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然而,要讓小學科學教學更加有效,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學生的發展需求。這就要求教師與當前信息化教學的發展趨勢以及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相適應,從而讓小學科學課堂變得有趣,以趣味性為導向對學生進行教學。本文簡述信息技術對小學科學教學的積極意義,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 小學科學;信息化教學;趣味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13-0079-03
小學科學所包含的知識對小學生來說很深奧,他們的閱歷使其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這些知識,所以必須有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在引導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態度等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教師采取適當的方式對其進行正面引導。運用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學習到更多科學知識的同時,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他們的科學思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信息技術對小學科學教學的積極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教育中應用信息技術,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對科學知識進行高效解讀,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帶來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并在這個過程中,縮短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從而為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提供充足的支撐和保證。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小學科學教學呈現出更強的開放性特征,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與學生一起,以科學知識為中心展開更深層次的探究,還可以在互動與溝通中縮短雙方的距離。在教師與學生的緊密合作中,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在充分重視學生學習特點的同時,為學生帶來更為深刻的啟迪。在深入探究問題的基礎上,每位學生都可以保持對科學的濃厚興趣,以信息技術為中心,更好地保障小學科技學習的效果。由于學生學習特點的差異,使他們在探索與理解的過程中,也有較大的差異。教師應從信息化教學的視角出發,構建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使每個學生都可以保持積極的學習熱情,并在積極解決學習問題的過程中,讓各自的學習能力都得到持續的提升,為他們的個性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資源
信息技術是教學資源的主要載體之一。在進行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多方面入手,引導學生調節好自己的學習心態。并在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規律進行關注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通過多種途徑,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在增強他們探究能力的同時,也推動他們的個性化發展。在這一點上,每位學生都可以與教師進行平等交流,在對科學知識的探究中,實現對知識的高效擴展。新技術為小學科學教學提供了支持,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正確運用,使小學科學教學從單一的課本講解變成了全面的拓展。不管是接近生活的科學現象,還是讓人感到有趣的科學原理,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以深刻的啟發。只有這樣,才能使小學科學教學活動全面優化,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探究精神和整體素養。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小學是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小學科學教學,可以使其成為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一個主要手段。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視角,為學生帶來全新的體驗。不管是對問題的探究,還是對科學知識的探究,都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有意義的討論。通過問題的引導,可以使學生的整體素養得到提升,從而使他們在持續提升自己學習水平的同時,實現個性化的發展。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為寬廣的思維空間,不管是對科學的正確理解,還是對問題的深入探究,都將成為提升學生思維水平的重要力量。當他們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會變得更有條理。
二、信息化教學提高小學科學趣味性
(一)課前預習階段
課前預習是指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思考的階段,同時,也是讓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知識以及所擁有的能力自主進行新知識學習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能力,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嘗試著提出問題,做出一些簡單的解答。并在自主思考和探索過程中,糾正自己的學習習慣與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雖然也設置了預習,但一般都是教師發布預習任務,讓學生自己去完成,沒有進行檢查,這就使學生對預習任務不夠重視。對此,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呈現下一節課的教學任務,然后向學生提問,讓他們課后去思考,并在下節課上課時表達自己的觀點。用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激勵學生預習,同時也可以對他們的預習成果進行檢查。
例如,在教學“植物生長變化”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觀察幾種常見的水果和蔬菜,并參考有關資料,驗證它們的生長變化規律。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太多的時間接觸大自然,他們或許只認識一些水果和蔬菜的樣子,而不知道其生長情況。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查找資料來對周圍常見的水果和植物的模樣以及它們的生長習性進行了解,同時還可以對它們從根系萌動到開花結果的整個過程加以了解。此外,也可以讓學生向家長請教,以此充實自己的知識面。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用多媒體放映有關的紀錄片,讓學生從科學的視角了解有關內容,從而對自己的結論和學習效果進行驗證。
(二)課堂導入環節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導入環節與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效果密切相關。在傳統的小學科學教學中,課堂導入的主要方式是直接切入或定向閱讀,這樣就會減弱它對學生學習興趣、狀態及成果的提升效果。教師可以通過放映一些既新鮮有趣又帶有很高的指導啟示性的教學視頻,也可以讓學生對他們所提出的具有很高的討論價值的話題進行討論。還可以通過教學道具、生活實物等,來創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甚至可以通過游戲教學法、實驗教學法來指導教學。
例如,在教學“溫度與水的變化”時,教師可以使用冰塊、涼水、熱水、溫度計等,來為學生做一些課堂小實驗,還可以讓學生毛遂自薦到講臺上,自己去測量水杯中水的溫度,讓他們對每一個水杯之間的差異點進行仔細觀察和分析。這時,同學們測量出放有冰塊的杯子里的水溫是最低的,而放有熱水的杯子里的水溫是最高的,而且熱水杯里的水蒸氣持續從杯子里噴出來。接著,教師要求學生分析冰塊、水、水蒸氣的內部聯系,從而激發他們對水的形態與其溫度變化的關聯規律的興趣,幫助其提升學習興趣。
(三)創設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整合各種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中感悟到所學知識。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能夠加深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提升其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根據信息化的方式,設定一個教學環境,可以讓學生持續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還可以提高其在課堂學習中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在這個情境中對重要的知識點加以理解,從而從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中解脫出來,確保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有效參與。
例如:在教學“沉和浮”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語文課本中《烏鴉喝水》的故事,創設教學情境。《烏鴉喝水》是一篇關于小烏鴉運用石子在水中下沉的原理,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的故事。教師通過對情境的創設,可以促使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深度思考,實現語文學科與科學學科的有機結合。在此基礎上,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烏鴉喝水的全過程,以及小石子在水里的各種變化。教師可以設定一個額外的條件:如果小烏鴉把麥稈誤放進瓶子里,麥稈就會漂浮在瓶子里。將教學情境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并與語文課程中的課文知識相結合,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在教學中進行深度思考,有效理解教師在課程中所講授的理論內容,促進他們在課堂學習中不斷提高。
(四)實施開放性教學
開放性教學就是將先進的思維方式融入教學中,讓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地參與和交流。通過建立開放性教學,可以確保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促進他們在學習中不斷地提高自己。開放性教學的實施能夠引導學生探究各種不同的科學理論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上實踐他們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并對教師所講述的原理內容進行驗證,這會直接對他們的思維體驗進行強化。
例如:在教學“有趣的磁鐵”一課時,教師可以建立一個開放性課堂,將學生按照4~6人為一組進行分組,讓他們使用手里的磁鐵來證實并挖掘其性質。教師在給他們分發磁鐵后,可以讓其在小組合作的方式中探究教師講解過的一些理論知識,這樣就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對自己所學習的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提高他們的主動思考能力,確保他們能夠對教師所講授的理論知識進行深入研究,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然后,教師可以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向學生演示磁鐵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以及趣味磁鐵產生的原因。利用信息技術擴充課堂教學內容,在學生的積極參與、討論、互動以及信息技術的擴展過程中,最終建立起一個開放性課堂,并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五)構建翻轉課堂
實施翻轉課堂模式是對傳統小學科學教學的一種創新。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要特別注意翻轉課堂的整體建設。可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自主思考,并在對其學習能力特點關注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引導,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探索和解決問題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一方面,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對科學知識的自主探討活動進行設計,能夠激發學生在課前學習過程中展開獨立思考,積極地對科學知識的深度含義進行理解。同時,教師還應對教學過程加以優化與調整,從多個層面激發學生思考,并在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地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給予學生更為深入的啟發。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開展的翻轉課堂,能夠使小學科學趣味性教學活動實現期望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升獲得有力的支撐和保證。
三、結語
總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趣味性教學是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的主要途徑。從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來看,運用信息化的教學方法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能夠保證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方式和理念,把信息化教學與科學教學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全新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積極發展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并對探索科學產生濃厚興趣,從而為他們將來能夠成長為一個具有科學創造力的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鄒雅男.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融合策略探究[J].中小學電教,2023(3):49-51.
[2]李煜偉.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融入環保教育的實踐探討[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2):155-157.
[3]王蘭芳.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路徑[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3):81-83.
[4]徐燕.用戲劇點燃課堂:教育戲劇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智力,2023(4):167-170.
[5]國政.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內涵及途徑[J].小學生(下旬刊),2023(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