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津銘
〔摘? ? 要〕? 小學是學生思維認知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發展提高的重要階段,科學學科則是學生認識世界、培養正確價值導向的重要理論與實驗性課程,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對于提高我國現代化教育水平、培養學生科學客觀的世界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性與現階段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促進小學科學教學提質增效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 小學科學;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13-0133-03
隨著我國現代化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新課程改革進程也不斷加快。小學是學生心智發展的重要階段,而大多數小學生都對宇宙、物質以及人類的起源充滿了好奇,科學這門課程并不單單是小學生升學的考核內容,更是其正確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關鍵指導。小學科學作為學生新接觸的重要學科,立足于現實實踐,也必然運用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實現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于學生的升學和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階段,科學學科則是有利于學生發展的重要課程,實現新課程改革標準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提質增效,不僅可以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高能力的人才,而且可以使更多的學生更早、更及時地對物質世界的產生、運行以及人類的生產、生活有所了解,便利其日常生活,提高社會綜合素質水平。
二、小學科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陳舊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許多小學科學教師仍然保留著傳統應試教育模式下的教育理念,過度注重于學生的成績與升學率,而忽視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綜合素質發展,這種教育模式從短期來看雖然有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但從長期來看,其忽略了學生的發展規律和高學習壓力給學生帶來的心理問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出與社會發展相契合的優質人才,因此,小學科學教學應緊緊圍繞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幫助學生形成對科學知識的正確認知展開,促進學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科學。
(二)教學質量不高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只注重幫助學生跟緊教學進度,而忽視了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和知識的掌握情況。低效率的教學模式只會使學生一味地追求速度,并不能起到為其打地基、練就扎實科學學習基本功的目的,這樣的教學模式無異于揠苗助長,本質上是不利于學生長遠發展的。而且,部分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對所講解的知識“一遍過”,并不注重對知識的概括總結、提煉升華,這更加重了小學生的學習難度以及學習緊張程度,不利于學生對所學科學知識形成完整認知。
三、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
(一)加強教學趣味性和生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科學是來源于人們日常生活實踐的生活性課程,然而許多學生對這門課程往往具有較強的刻板印象,他們輕視科學課程的學習,而死記硬背與生搬硬套的教育方法在提高學生科學學習興趣方面又很難發揮作用。因此,只有從根本上幫助學生實現對科學學習的正確認知,更加積極主動并樂在其中地參與到小學科學學習中,才能讓學生真正地感悟到學習科學的樂趣。教師應牢牢把握小學生追求知識趣味性和生動性的心理特點,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將科學知識以學生易于理解的形式表現出來,讓他們能夠全身心地翱翔于知識的藍天,將科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他們才可以認識到學好科學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教師在教學“生物的多樣性”時,就可以根據“校園生物大搜索”和“制作校園生物分布圖”這兩部分的教學任務,以布置課前作業的方式,讓學生提前對校園的植物和動物進行搜索和記錄,并提前制定獎懲規則,對學生的生物搜索與記錄情況打分,對搜索生物多而且記錄詳細的學生進行獎勵。以生動有趣的教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程教學活動中,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校園環境,而且可以加深其對“生物的多樣性”這一科學內容的理解。
教師要科學地提高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質量和效率,并且要正確地認知學生在課堂不同時間學習能力的變化情況,將更重要的知識放在學生注意力相對集中、學習能力較強的前半節課,并在課程講解完畢后及時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提高教學質效。同樣以“生物的多樣性”教學為例,本章節的學習重點應落實在最后一節“保護生物多樣性”上,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這一節課的學習應安排在學生學習狀態良好的時間段進行。例如,教師可以在課下先讓學生預習本節課教學重點,在上課前5分鐘檢查學生預習成果,并對本節課教學目的和教學計劃進行講解,在上課5~30分鐘內進行課程重點內容教學,剩下的時間可以讓學生討論探究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具體措施或學生觀察到的身邊的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實例,最后由教師進行課程總結。通過綜合規劃教學計劃與教學時間,可以保證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與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內容不能脫離實際生活,學生在學習中,或多或少都會對學習科學的用途產生疑問,這時教師就要結合具體的生活實際,消除學生的疑慮。教師還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以及小學生自身的認知與發展狀況,創設更加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發自主地進行科學知識與科學規律的探索應用,保證小學科學教學科學有效,以此促進學生科學學習能力與科學理解能力的共同發展,幫助學生進入更高的學習階段。例如,在教學內容安排中,“太陽系大家庭”“日食”“認識星座”“夏季星空”“廚房里的物質與變化”等許多章節都來源于學生可以詳細觀察到的生活實際。教師在進行“廚房里的物質與變化”的教學中,需要在課前事先讓學生進入自家廚房觀察廚房中的物品以及放置情況,將其引入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幫助學生確立高效的學習計劃,使學生通過科學相關課程的學習自發感悟身邊科學的魅力。
(三)加強師生合作,提高教學質量
在新課程標準下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不僅要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更要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團結協作發展,探索學生的團結協作之路。教師可以根據當堂課的具體教學內容,通過劃分學習小組下達教學任務,使小組成員在整體的教學目標框架下,都能夠分工明確,將責任落實到位,充分培養每一位學生的團隊榮譽感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對教學任務進行步驟性劃分。在新課改下探索小學科學教學的師生協作之路,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還能夠增強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深入理解和牢固記憶。在分組協作的過程中,每位學生都可以發現自己對班級、對科學課的進行都是至關重要的,從而明白自身價值,更積極主動地參與科學學習。加強師生合作的方式多種多樣,例如,在“小小工程師”的教學中,教師要將“小小工程師”這一章的不同小節看作一個整體,系統全面地教學。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分組并下達教學任務,讓不同組別的學生分別完成“設計塔臺模型”“制作塔臺模型”“測試塔臺模型”“評估與改進塔臺模型”等不同小節的內容,讓學生在組與組之間的合作過程中,共同探討本章教學任務。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組間合作能力,讓每一個小組都參與“設計塔臺模型”“制作塔臺模型”“測試塔臺模型”“評估與改進塔臺模型”的全過程學習,通過不同小組塔臺模型制作成果的展示,評選出最具代表性的、最成功的塔臺模型。
(四)提高教學的科技化水平
在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智能化的多媒體功能逐步成為課堂教學的必備手段,在新課程標準下實現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不斷加強現代化智能手段的應用。借助智能化手段輔助教學,可以利用動態的畫面實現小學生對抽象科學思維的具象化認知,還能通過智能媒體實現教學中難以做到的科學實驗成果的展示。多媒體教學中生動、活潑的動畫式教學內容展現,更便于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便于學生理解枯燥抽象的科學公式,也讓教學有效性得到提高。在認識宇宙和認識生物的教學中,本來就要進行大量圖片與星球物體運行規律的展示,運用高科技的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吸收科學課程教學內容。例如,在進行“太陽系大家庭”“八顆行星”“日食”“認識星座”等有關宇宙組成這一章節的授課中,小學生大多只能對太陽具有較為深刻的認知,對太陽周圍的其他行星則知之甚少,也缺乏觀察星座的途徑,而且“日食”這一現象本就少見,因此,多數學生往往缺乏對這些行星、星座以及行星運行規律的正確認知,甚至對其具體的外部特征也不能具體地觀察到。此時運用多媒體教學,就充分展現了其優勢。教師可以搜索更多、更生動的宇宙行星運行圖片或視頻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讓學生在了解宇宙這一神秘而遙不可及空間的構成與外觀特征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其探索宇宙奧秘、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而且,利用多媒體教學還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利用課件以及PPT展示,可以充分節約教師寫板書以及畫圖的時間,且多媒體課件的展示過程條理清晰、文字規范,可以加快學生記筆記的速度,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效率。
(五)進行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的評價方向與要求是影響學生學習成果和教師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現階段的小學科學教育評價體系應遵循多元化原則,教學評價的組成也不應只考慮學生在某一階段的考試成績,而應具體分析學生的進步情況和綜合科學素質發展狀況,以前進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能力進步與成長,建立促進學生、教師、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在科學課堂上采用多元的評價機制,賦予我國現階段科學課堂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新內涵。在教學評價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狀況以及承受能力,多給學生一些鼓勵,保證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中可以更加主動積極地接受文化與知識的熏陶。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方式符合我國現階段的新課程改革標準和素質化的教育要求,更能培育出具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充分科學素養的人才。例如,在“小小工程師”這一章節的教學考核中,教學評價標準不能僅僅依賴于學生學習課文理論知識的考核結果,還要充分結合學生在課堂上制作展示的塔臺模型成果。應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系統,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能力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充分發揮多元化教學評價系統對小學科學課堂有效性發展的重要作用,幫助促進學生理論與能力綜合水平的提高,保證科學教學提質增效。
不斷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校要根據階段性教育要求對教師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學習成果不斷進行調整,教師則要加強引導,讓學生在更加和諧高效的學習環境中學習知識,使學生正確認識科學學習,實現課堂教學功能的整體性、有效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建萍.依托智慧課堂平臺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2(32):50-52.
[2]仲毓.核心素養下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1(32):63-64.
[3]李盟.新視野下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智力,2021(8):25-26.
[4]劉晶淼.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新課程(上),2015(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