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教材是教師進行課堂講授的重要素材。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材單元主題情境圖的應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依托閩教版小學英語教學的教學案例,分析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要將教材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要合理運用教材中的主題情境圖,推進學生開展深度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主題情境圖;小學英語;深度學習
作者簡介:廖惠玲(1976.10-),女,福建順昌人,順昌縣雙溪中心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校本教學。
在注重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深度學習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深度學習可以使學生持續深入地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將促進小學生深度學習作為英語教學的基礎,借助英語閱讀等多種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促進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小學英語學習的認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主要探討基于主題情境圖的小學英語深度學習的教學實踐。
一、深度學習概述
深度學習可以促進學生從消極的學習轉向積極的學習,從而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記住所學的內容,建立起自己的知識結構,并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總體而言,深度學習具有以下四大特征:一是學習目的。深度學習旨在通過對所學知識的批判理解,從而促進學生理解和把握其內涵,從而明確其實質。第二,知識掌握。深度學習是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度研究,將相關信息進行有效連接。第三,學習過程。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關注學生們在課堂中的表現,從而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有正確認知。第四,學習結果。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通過深度學習獲得能夠解決問題的技巧,并善于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
二、小學英語深度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扎實
小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缺乏深度學習的意識。他們碰到問題時,即使已經學習了相應的英語知識,也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扎實導致英語教師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嚴重制約著課堂學習效率。
(二)教師的課程設置不夠完善
部分英語教師在備課時并未全面理解教材內容,導致實際教學與教材內容脫節。部分英語教師為了教學方便,將教學內容劃分為聽力、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板塊,原本整體的英語教學內容被割裂,教學過程中缺乏應有的銜接,導致英語課堂的結構比較單薄,小學生對于英語學科的了解因此停留在表層,無法進行深度學習。
(三)課堂教學缺乏語言實踐
當前依舊有一些英語教師運用傳統方式進行教學,他們只關注語言教學的成效,幾乎不會關注與英語相關的社會文化內容,導致學生機械地學習英語知識。英語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只是關注單詞的記憶和課文的閱讀,對語言實踐缺乏具體指導。同時,在教學評價中,部分英語教師只關注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詞匯記憶能力,很少涉及語言實踐。課堂上的語言實踐不到位,對學生英語素養的培養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三、基于主題情境圖的小學英語深度學習的教學實踐
(一)利用情境圖激活對話教學
與單調的白紙黑字相比,運用情境圖能夠使學生產生學習英語的欲望。以往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經常因為缺乏興趣而“不想說”,所以小學英語教師,應當重視對英語教材每一單元圖片的利用,通過帶有情境的圖片,引導學生對本課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預測,從而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比如,閩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1“Hello!”中Listen and follow板塊的情境圖呈現的是班里來了兩位新同學Wang Tao和Julia。通過提問“Who are they?”“Do you want to know them?”“Where are they from?”等,使學生主動思考“他們是誰?”“他們來自什么地方?”“你想了解他們嗎?”等問題。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同時根據教材中的對話,跟隨教師的講解明確情境圖所表達的信息。不僅如此,英語教師可以適當將情境圖進行擴展,從學校延伸至其他場景。例如,教師可以展示學生去爺爺奶奶家的圖片,然后提出本課問題“Who are they?”等,絕大多數學生都有去爺爺奶奶家或者與爺爺奶奶一同生活的經歷,因此學生能夠配合英語教師,根據情境圖完成口語對話,以實現深度學習的目標。
(二)巧用情境圖增強語言輸出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小學生之所以需要學習英語,是因為小學生需要掌握運用英語進行口語交流的能力,因此英語教師必須重視小學生英語口語表達水平的提升。小學生在學習英語口語的時候離不開情境,英語教師可以運用主題情境圖開展口語交際教學,要求學生們二人一組,分角色朗讀教材中的對話,還可以有效利用教材各單元Listen and follow板塊和Ask and answer板塊所配的圖片。首先,小學生在英語教師的引導下讀圖。學生仔細觀察教材中的圖片,然后提出相應的問題。其次,英語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圖片內容自主編出簡單的對話,進而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與同小組的同學進行簡單對話,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做到語言的輸出。比如,在教授閩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7“School things”時,就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然后問“What can you see?”,學生回答“pen”“pencil-box”“book”等。
在上述過程中,英語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要求學生敢于開口、敢于表達。接下來,英語教師進行句型教學,提問學生“What are Chen Jie and John talking about?”這一問題。學生在進行語言訓練之后,教材提供的單個情境圖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這時候英語教師展示整個校園的各場所分布圖。部分學生由于英語水平有限,指著“會議室”和“廣播室”問英語教師“What's this?”,體現出強烈的求知欲望。通過本次教學,學生能夠鞏固自身已經學習的詞匯,同時也認識了不少新詞。在課堂教學即將結束的時候,教師就本課內容進行提問,使學生能夠在學習教材知識的基礎上,又拓展了知識面,有助于學生未來繼續學習英語學科。
(三)靈活運用文本教材
當前新課程改革日益深入,小學英語教材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編排內容,具備較強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教師要把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符合其認知水平的知識點,進而在實際生活中有效運用英語知識點,并能將學到的知識靈活地應用于實際生活中,發揮出英語教材在育人過程中的價值。
比如,在教授閩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5“My family”時,在第一課時,教師對“Story time”“Fun time”“Cartoon time”“Letter time”及其“Song time”等內容進行合理的融合,促進學生聽得懂、能說、會念,會用家庭主要成員“family”“grandpa”“grandma”“father” “mother”“brother”和“sister”及生活用語“This is my...”和“She's/He's my...”等對自己的家庭進行簡要介紹,同時了解英語國家的家庭以及姓氏文化,然后運用教材中的“Family song”鞏固所學內容。第二課時,英語教師先帶領學生溫習“Family song”,并且要求學生展示其家庭的照片,引導學生用英語介紹家庭成員。通過這種方式掌握教材內容,可以為高效課堂教學的實施打下良好基礎。
(四)完善教學評價方式
英語教師應根據實際完善教學評價方式,以促進小學生持續進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必須主動優化教學評價環節,對小學生的深度學習成效進行反饋。在開展評價活動之前,英語教師必須考慮到小學生當前的發展特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新課程標準,設計學生自我評價表,使學生能依據表格的內容對自己進行評價。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對小組內的其他學生進行簡單的評估。與此同時,對學生現階段的英語學習成效進行評價,尤其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綜合評估;對學生取得的成績要予以充分肯定,但對學生在深度學習方面的缺陷必須在合適的時機指出,并且為學生提供完善的方法。在開展多樣化評價活動之后,英語教師的評價能夠充分體現其價值,使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學習,促進其核心素養的發展,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深度學習不能只是運用單一的教學方法,英語教師應當做到多種教學方式同時使用,對小學生的深度學習過程進行完善,培養學生學習的動力與熱情。例如,在閩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5“My family”的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根據實際,靈活運用創設教學情境法、實體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滲透小游戲、下發學習任務、小組合作等不同的學習方式。首先,英語教師運用教室的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自己的生活,讓學生了解介紹自己親人的方法,之后結合教材內容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其次,英語教師要求學生根據帶來的家庭成員合影,思考向大家介紹家庭成員的方法,隨后指導學生根據Family song開展強化練習。教師還可以在班級組織學習比賽、英語短劇演出等,幫助學生鞏固已經學習的知識點,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參與到英語深度學習的過程中。英語教師結合當日的教學內容,設計相對應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鍛煉其自主研究、團結協作等能力。教師熟練運用教學策略,營造較好的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完成對英語語言的輸入以及輸出,學生可以在當天課堂教學后,掌握英語知識及文化常識,并且能夠有效運用。
(六)創設主題學習環境
對話在小學英語課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英語教材中,各單元的對話內容大多與日常的問候、問路、購物、看病、介紹家人及朋友等有關。因此英語教師必須以教材為基礎展開對話教學,然后再逐漸深入,持續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按照單元主題創設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主題情境,這樣可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英語學習。英語教師需要在課堂創設情境,讓學生模仿教材中的對話,然后進行表演,通過持續開展的語言訓練活動,達到英語深度學習的目的。
以閩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3“Numbers”的教學為例。本節課需要學習的單詞有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nine等。在Part A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日常用語進行練習,包括“come and play! one,two, three, four, five”等。學生只有熟練掌握上述內容之后,才能夠繼續接觸更復雜的內容。在Part B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實際發生的事件,將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課堂示范,然后要求學生自主編創對話并且表演,讓學生在對話操練中掌握詞匯和句式,如“How many cats?”“four cats”“How many baby ducks”“nine ducks”等。對話與實際生活有機結合,學生可以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通過情境主動了解和掌握重要的詞匯和句型,同時了解對話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點,獲得較好的學習成效,提升自身綜合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以往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往往停留在學習的淺層階段,而在運用主題情境圖之后,學生能夠進行深度學習,實現既定的學習目標。英語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通過豐富多彩的情境接觸英語知識,基于主題情境圖積極開發更多新穎的方法,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串聯新舊知識,促進學生開展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1]左思章.基于單元主題意義的小學英語情境教育實踐分析:以人教版新起點《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1 In China”為例[J].甘肅教育研究,2022(4):95-97,108.
[2]鄭靈芝.淺談基于生活主題的情境表演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11):184-186.
[3]錢荷琴,陳洋.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繪本教學實踐[J].教學與管理,2021(20):62-64.
[4]黃昕.陶研促進“深度學習”,英語提升“思維品質”[J].華夏教師,2020(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