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減”政策對作業設計內容、形式等提出了明確要求,倡導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需求、身心特征為依據,以單元教學目標為引領,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統籌兼顧,對單元和課時作業進行整體性設計,對作業的數量、難度和內容進行全面把握,強化學生積極情感的形成和自我效能的提升。基于此,小學英語大單元主題下的作業設計中,教師要注重設計綜合實踐、拓展延伸、復習鞏固等多種類型的作業,讓學生在作業中實現自身學習潛能的發揮,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雙減”政策;大單元;主題;小學英語;作業設計
作者簡介:王惠玲,福建省惠安縣凈峰中心小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圍繞主題,依托語篇,設計體驗、模仿、理解、應用等體現邏輯關聯的語言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構基于主題的結構化知識;借助課堂任務單和板書,采用問答、描述和表演等活動內化所學語言和文化知識;通過小組討論、制作展板或海報、創編故事以及表演等活動,用英語交流和表達新的認知,體現對主題的理解。本文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立足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從單元整體組織教學內容、整體設計單元主題作業兩方面出發,以北師大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教材為例,探討大單元主題下的作業設計。
一、大單元主題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核心
“大單元主題作業”的創設核心是建立在以教學單元話題為主旨,以學生現實生活經驗為基礎上,以各種教學活動形式,使學生在掌握各個單元知識的過程中,通過完成圍繞特定題材的各種任務,對語言進行親身感受,從而加深對各個單元題材的了解,并從中感悟語言的人文意義,從而搭建知識與生活之間的橋梁。
二、大單元主題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優勢
(一)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小學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基礎性、初始性、支撐性階段,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學習熱情,推動學生主動探究意識和思維的發展,讓學生樂學英語、善學英語。大單元主題下的英語作業往往有各種形式、新穎靈活的內容,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也能夠更好地獲取知識、獲得樂趣,在學習成就感的帶動下,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熱情能夠得到全方位、立體化激發。
(二)能夠強化知識內容的關聯性
大單元下各個板塊的知識點并非相互割裂、完全獨立的,而是存在緊密關聯,這種關聯是隱性的、循序漸進的,能夠對不同板塊的知識內容進行統領和串聯。大單元主題下的作業設計能夠將各個教學板塊的知識有效貫穿起來,強化作業內容遞進性、銜接性和結構性,有效防止和避免不同板塊中機械性、簡單性、重復性作業的出現,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三)能夠助力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培養
當前課程教育教學改革持續深入,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被提上日程。從本質上看,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延續、拓展和延伸,是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大單元主題作業以豐富多樣、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幫助和引導學生在作業中培養學習能力、提升語言能力,這個過程中對學生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的培養也是非常有益的,從而助力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三、大單元主題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策略
(一)以主題為統領進行整體化作業設計
從北師大版小學英語教材的編排和設計特點來看,教材中的每個單元都是圍繞某一特定主題設置的,通常包含了“Get ready”“Enjoy the story”“Let's practice”“Have fun”“Have a try”“Get it right”“Round up”等六個板塊的內容。在大單元主題的統領下,各個板塊內容循序漸進、層次遞進地展現給學生,便于學生知識的認知、理解與掌握。基于此,教師在大單元下的作業設計中,要對單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突出單元的主題,加強對課時之間的銜接性的進行關注,可以探索進行階梯型作業的設計,引導學生以單元主題為引領進行知識體系的建立,助力學生學習質效的提升。比如,在五年級下冊Unit11“Weather”一單元的教學中,由于本單元主題是“Weather”,核心內容是讓學生對天氣圖標進行認知和識別,并且對天氣情況進行交流和談論。教師要以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特征為基礎,在作業設計中將線索和核心充分聚焦到“小水滴的旅行”上,以中國為起點到其他國家再到小水滴的日記,引導小學生緊緊跟隨小水滴的旅行腳步,借助天氣預報進行聽力訓練,對我國各個區域的天氣狀況進行了解;借助文本閱讀對世界其他國家城市的不同天氣情況進行了解,并借助繪畫的形式進行展現,強化作業趣味性;以“小水滴的日記”為依托,讓學生理解不同天氣狀況之下小水滴的語言和行為,并且同天氣圖片進行逐一對應,再引導學生運用英語表達,實現學生寫作素養和表達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創設情境,進行趣味化作業設計
在作業設計與布置中,很多教師往往僅對作業的數量和內容進行考慮和權衡,但忽略了對作業設計的情境創設,導致作業出現乏味、枯燥、單一等現象,難以實現對學生作業完成興趣的激發。愉悅、輕松的作業情境創設能夠為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也能夠強化學生的探究動機和問題意識,讓學生全身心、全方位參與到作業中,引導學生帶著動力、帶著熱情、帶著問題完成作業。比如,在“Weather”這一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單元中每個板塊差異化的教學內容為依據,緊緊圍繞“The journey of raindrops”進行教學情境的有效創設。比如,在“Get ready”這一板塊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小水滴以及他的興趣和愛好”的作業情境;在“Lesson 1”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創設作業情境為“小水滴旅行前的準備工作”;在“Lesson 2”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創設“小水滴之中國行”的情境;在“Lesson 3”作業設計中,教師繼續延伸之前的情境,可以探索創設“小水滴的環球旅行”的情境;在“Lesson 4”作業設計中,教師創設“小水滴的溫馨提示”的情境,讓學生學會如何根據天氣情況來合理安排活動、穿衣指南等日常生活常識;在“Lesson 5”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設計“小水滴旅行日記”的作業情境,引導學生回憶小水滴的旅行經歷,適時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在“Lesson 6”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創設“回顧和重溫小水滴旅行”的情境,帶領學生對整個單元的內容進行回顧和鞏固,這樣就能夠在“Weather”這一大單元主題的引領之下,通過一系列系統性、完整性、連通性的教學情境創設,讓學生更好地身臨其境、深入體驗和感受,實現在完成作業中深度思考、深刻探究,為作業的高質量完成提供有效支撐。
(三)以套餐為載體進行層次化作業設計
不同學生在知識基礎、認知能力、思維水平等方面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一個學生自身的獨特性也是相對鮮明的。基于此,大單元主題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予充分關注和重視,進行層次化的作業設計,有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學組織和作業設計中教師應當強化作業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緊密關聯,嘗試進行“自助餐”形式的作業,讓學生自主思考和選擇。“自助餐”作業可以分為三個類型:套餐A主要是基礎性的作業,重點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套餐B主要是拓展性的作業,重點讓學生實現對更多知識內容的了解與掌握;套餐C主要是研究性的作業,重點讓學生更多地進行知識關聯、深度研究。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自身的學習需要、能力基礎為依據選擇適合的套餐作業,盡量讓學生都能夠通過作業“吃飽”“吃好”,在自身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體驗成功的喜悅,并無限趨近于自身的“最近發展區”。
比如,在六年級上冊Unit4“Birthday”這一單元的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進行如下套餐作業的設計:在套餐A中,教師可以擬定“練習大廳”題目,借助信息技術呈現have a picnic、make snowmen、plant trees、fly kites、go swimming以及spring、summer、autumn、winter等詞匯,讓學生借助“Read and Match”的形式,看看每個季節最適合開展哪些活動,再一一進行連線。在套餐B中,教師可以擬定“快樂天地”題目,呈現snowmen、bee、tree leaf、watermelon等詞匯,讓學生觀察和思考,看一看這些分別對應的哪個季節,并讓學生用“I like? ? ? ? ? ? . It's? ? ? ? ? ? and? ? ? ? ? ? .”這一句式進行填詞造句。在套餐C中,教師可以擬定“探索空間”題目,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作業:你眼中的四季是什么樣子的呢?充分、大膽、盡情地發揮你的想象吧,選擇一個你自己最喜愛的季節吧?嘗試著去畫一畫,并且對你所畫的季節運用英語進行介紹!教師在作業中溫馨提示學生可以由season聯想到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再聯想到warm、hot、cool、cold, 并描述出每個季節的代表性顏色、特征等,如“Spring is beautiful”以及所能做的活動“I can plant trees and fly kites in spring”等。通過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引發學生由一個單詞聯想到詞組,甚至句子,這樣可以很好地將新舊知識結合運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還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乃至活用語言的能力,達到學中求廣的效果。
(四)以創新為引領進行多樣化作業設計
傳統的背誦、抄寫等作業形式單一、乏味枯燥,難以激發學生作業完成興趣,還可能導致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基于此,大單元主題下教師應當注重設計多樣性作業,豐富作業形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有意識地實現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完成“Birthday”一單元第五課時教學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讓學生借助自身經驗和所學內容,幫助Uncle Booky 制訂生日派對計劃。創設Uncle Booky 的生日即將到來的情境,他想要組織和舉辦一場生日派對,請各個小組為他制訂出生日派對的具體計劃。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給Uncle Booky制作生日賀卡并寫上英語祝福語。同時,教師拓展介紹其他節日,如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等,鼓勵學生為自己的親人或朋友制作賀卡。在卡片的制作過程中,不僅積累了不同節日不同英語祝福語,還能夠在祝福語的書寫中感悟父母的愛、家人的愛、老師的愛和朋友的愛。這樣多樣性、靈活化的作業設計,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知識技能等,讓學生將單元主題、作業實踐同學生創新素養提升充分結合起來,作業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得到增強,能夠實現學生作業完成主動性的提升,而且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探究中能夠實現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能力的提升。
(五)以實踐為支撐進行生活化作業設計
知識學習的核心目標在于實際運用和解決問題。大單元主題下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作業設計都應當努力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近,為學生語言材料的學習與運用搭建平臺、提供機會。生活是語言的根本來源,語言學習中需要以生活環境為依托,作為課堂教學補充、延續的作業更需要同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關聯。在完成大單元的知識內容學習后,要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語言的實踐運用才能夠實現學生語用能力素養的培養。比如,在完成四年級上冊Unit1“Signs”這一單元的學習后,教師可以進行生活化、實踐性的作業設計,讓學生進行校園文明標語的設計。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集思廣益,大膽設計,創意構思,充分聚焦校園中的每一個建筑、每一處角落等進行標語設計,盡可能地做到圖文并茂、聲形具備。通過思考和探究,學生設計了“No smoking”“No food”“Keep quiet”“Don't touch”“Don't run”等標語,并同樓梯口、操場、圖書館、花園、校門口、辦公室等場所建筑一一對應。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旅游景點或公園實地考察,讓學生對在考察中遇到的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同時為景點或公園中的提示標志增加英語提示語,帶領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這樣的生活化作業設計能夠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更好地進行知識內容的內化,實現綜合素養能力的提升。
四、結語
綜上,在單元主題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中,教師要落實“雙減”要求,聚焦作業功能、作用與價值發揮這一核心目標,進行作業設計的創新與突破,堅持以主題為統領進行整體化作業設計,以情境為手段進行趣味化作業設計,以套餐為載體進行層次化作業設計,以創新為引領進行多樣化作業設計,以實踐為支撐進行生活化作業設計,讓作業為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發展與提升插上理想的翅膀。
參考文獻:
[1]劉麗,王莉君.“雙減”背景下基于單元整體教學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J].名師在線,2022(22):7-9.
[2]華靖.小學英語單元主題實踐作業設計與實踐研究[J].小學生(下旬刊),2018(10):2.
[3]楊璐.小學英語單元主題作業設計實踐探索[J].小學生(下旬刊),2018(10):50.
[4]江婷.試論小學英語單元主題實踐的作業設計[J].內蒙古教育,2019(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