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某中學初三年級六個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法探討元認知策略和初中生英語閱讀成績的相關性。研究發現,初三學生對元認知策略的使用處于中等水平。第一,選擇注意策略和監控策略的使用頻率相對較高;第二,初三學生的元認知策略使用水平與英語閱讀成績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第三,計劃策略與英語閱讀成績的相關性最高,選擇注意策略次之。通過訪談法,得出以下結果:高分學生對于使用計劃策略和選擇注意策略的意識很強。他們除了使用元認知策略以外,還會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其他閱讀策略。最后,筆者還對英語教師開展閱讀教學和學生的閱讀學習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元認知策略;英語閱讀成績;相關性;初中生
作者簡介:劉宇娜,廈門市東山中學。
一、引言
在英語學習的四項基本技能中,閱讀在考試中占有較大的比重。新課標對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能夠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由此可見,培養初中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很是重要。但目前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整體偏低,不能有效使用閱讀策略,導致其閱讀成績低。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閱讀策略的重要階段,因此筆者展開了對元認知策略和初中生閱讀成績關系的研究。本文的目的是以元認知策略和初中生英語閱讀成績關系為研究切入點,通過發現兩者之間的關系,以期對元認知策略和初中生英語閱讀成績的相關研究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議。本文的意義在于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能夠對初中生積極正確使用元認知策略有所啟示,希望他們能有計劃地安排好自己的學習,進而提高閱讀成績。
二、研究思路與方法
通過查閱大量的國內外文獻可以發現,國外對元認知策略的研究較為豐富,很多學者認為有效地使用元認知策略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比如,O'Malley和Chamot經過研究發現,閱讀能力強的學習者使用元認知策略的頻率要高于閱讀能力弱的學習者。但是由于中外文化差異等因素,所以不能直接將該研究成果運用到國內學習者身上。對此,國內很多學者也進行了相關的研究,比如劉慧君、潘黎萍等學者,但是他們的研究對象大多集中于大學生和高中生,以初中生為受試者的相關研究卻很少。因此,筆者對元認知策略與初中英語閱讀成績的關系展開研究。本研究以劉慧君2004年編制的元認知策略量表為基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問卷。通過問卷調查、訪談以及數據分析,旨在研究以下三個問題: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使用元認知策略的整體水平和具體頻率分布如何?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對元認知策略的使用情況和學生英語閱讀成績之間的相關性如何?高分組學生(英語閱讀成績高)使用元認知策略的具體特點?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問卷調查數據結果與分析
筆者首先對元認知策略量表進行驗證,得出整個問卷的Cronbach's α 系數均大于0.7,說明問卷數據整體信度較好,通過檢驗。累積方差率為63.448%,另外各個題項在維度上的載荷值均大于0.5,KMO值為0.924,表示數據有效。
然后對某中學初三年級所有學生發放調查問卷209份,共收回問卷209份,均為有效問卷。分別對相關數據進行相關性和回歸性分析。
1.初三學生的元認知策略整體使用情況。本研究試圖探索初三學生的元認知策略整體使用頻率,以及各個子策略的具體使用情況。筆者對學生使用元認知策略的四個子策略的分值和策略總分值進行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學生對各個子策略的使用處于中等偏下水平。
2.學生的元認知策略使用情況和英語閱讀成績之間的相關性結果與分析。采用皮爾遜相關性檢驗方法對計劃、選擇注意、監控、評價等子策略與閱讀成績進行相關性檢驗。檢驗結果表明,學生的元認知策略的使用情況與其英語閱讀成績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586,說明學生的元認知策略的使用情況與閱讀成績存在正相關關系,學生的元認知策略使用頻率越高,閱讀成績可能越高。
為了繼續探究元認知策略的整體策略和四個子策略與英語閱讀成績的相關性情況,筆者對英語閱讀成績與元認知策略的整體策略和四個子策略做回歸分析,得到以下相關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1)計劃、選擇注意、監控、評價等子策略與成績的回歸。經過前面的相關分析已經得知計劃、選擇注意、監控、評價等子策略與閱讀成績之間呈現顯著的相關關系,記為X1-X4,為自變量,閱讀成績為因變量,記為Y。
由表2可以發現,計劃、選擇注意、監控的回歸系數通過顯著性檢驗且顯著異于零(Sig<0.05),計劃、選擇注意、和監控幾個策略對閱讀成績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但評價的回歸系數沒有通過顯著性檢(Sig>0.05)。
因此,計劃、選擇注意、監控、評價與閱讀成績之間的多元回歸方程可以歸結為:Y=2.103+0.306*X1+0.266*X2+0.135*X3。
這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計劃每提高一個單位,閱讀成績提高0.306個單位;選擇注意每提高一個單位,閱讀成績提高0.266個單位;監控每提高一個單位,閱讀成績提高0.135個單位。
(2)元認知策略的整體策略對閱讀成績的回歸。經過前面的相關分析已經得知元認知策略的整體策略與閱讀成績之間呈現顯著的相關關系,記元認知策略的整體策略為X1,為自變量,閱讀成績為因變量,記為Y,進行回歸分析后,可以得知元認知策略的整體策略的回歸系數大小為0.418,這就表明元認知策略的整體策略對閱讀成績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且對其影響系數大小為0.418。因此,元認知策略的整體策略對閱讀成績之間的一元回歸方程可以歸結為:Y=1.207+0.418*X1。
回歸方程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元認知策略的整體策略每提高一個單位,閱讀成績提高0.418個單位。
(二)閱讀成績收集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針對的閱讀成績為初三學生期中考試閱讀部分的成績,該部分主要包括3篇閱讀文章,滿分為30分,包括15道選擇題。筆者僅收集該部分的數據,并錄入SPSS進行分析。筆者根據學生的閱讀成績選出前十名,為訪談做準備。
(三)訪談結果與分析
筆者根據對學生的訪談進行筆記記錄,對所得訪談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針對閱讀計劃的問題,訪談結果表明閱讀成績高的學生不僅會完成教師指定的基本閱讀任務,還會自主制訂閱讀計劃。這與問卷結果中計劃策略所得分值低的結果不一致,說明問卷調查和訪談受訪人群不同導致結果不同。
2.針對選擇注意策略的問題,訪談結果表明高分組學生在平常的閱讀中會有意識地先大致瀏覽文章,理解大意,然后再分析細節,與問卷調查結果和回歸分析結果相一致。
3.針對監控策略的問題,通過訪談表明高分組學生在平常的閱讀中有意識地監控自己的閱讀過程,這與問卷調查結果和回歸分析結果一致。
4.針對評價策略的問題,訪談結果顯示高分組學生基本會評價自己的閱讀結果,這與問卷調查所顯示的評價策略使用頻率為中等水平的結果保持一致。回歸性分析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評價策略與學生英語閱讀成績回歸系數為-0.039,沒有顯著性影響,這與訪談所呈現的大多數學生并未真正進行有效評價的結果大致相符。
根據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可知,初三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使用元認知策略的水平為中等。其中選擇注意策略和監控策略的使用頻率相對其他策略來說較高,原因可能是初三學生有豐富的考試經驗,也具備一定的閱讀和思維能力,因此經常對自己的閱讀行為進行監控。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使用評價策略和計劃策略的頻率較低,與采訪高分組學生的結果不符,原因可能是學生自主制訂閱讀計劃的積極性較差,很多時候是為了完成任務。同時,很多學生由于缺乏監督與指導,未評價自身閱讀結果。但是訪談結果顯示,高分組學生會有意識進行總結,說明閱讀能力高的學生使用監控策略的頻率更高一些。
同時,本研究發現初三學生的元認知策略使用水平與英語閱讀成績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也就是元認知策略使用頻率越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成績也會提高。通過回歸性分析可知,計劃策略與英語閱讀成績的相關性最高,選擇注意策略次之,結合訪談結果可知,高分組學生對這兩個策略的使用意識很強。
四、對策與建議
根據問卷調查以及訪談結果,筆者針對英語閱讀教學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教師教學的建議
教師要加強對元認知策略的認識,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主動性。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做閱讀計劃的重要性,教師應在學生制訂閱讀計劃后,做好監督與指導的工作。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使用元認知策略的培訓。其中,計劃策略與閱讀成績的相關系數最高,選擇注意策略次之,表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一方面要協助學生制訂好閱讀計劃,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注意文章的篇章結構和組織形式等。
(二)對學生學習的建議
學生應該樹立策略意識,積極主動制訂閱讀計劃和目標。學生除了按教師的指導完成任務,還應該樹立正確的學習策略意識。閱讀作為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更應該有學生的主動參與,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還應該學習有關元認知策略的知識以及一些閱讀策略,并且能積極主動地將策略應用到實際的閱讀活動中。通過訪談高分組學生發現,學生要想提高閱讀能力,掌握基本的閱讀策略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
[1]O' Malley J M, Chamot A, Kupper L, et al. Learning Strategies Used by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ESL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J]. Language Learning, 1985(1):21-46.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劉慧君.元認知策略與英語閱讀的關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12):24-26.
[4]劉志合.元認知策略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途徑[J].英語教師,2013(4):7-12.
[5]潘黎萍.元認知策略在二語課堂閱讀中的可教性實驗研究[J].外語教學,2006(1):49-54.
[6]宋春燕.初中英語閱讀探究式教學策略分析[J].英語教師,2019(17):13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