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課堂小結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 是學生認知過程的重要階段。有效的課堂小結能及時反饋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得到啟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課堂小結有效性;策略
作者簡介:林琪(1969.08-),女,福建廈門人,廈門市濱北小學,中級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倡導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新的學習理念,教師應根據英語學習活動觀來進行教學設計與實施。
在英語教學中,課堂小結是重要環節。課堂小結的意義重大,它既是一節課的收官之作,又有畫龍點睛之妙用。
一、小學英語課堂小結的意義及其重要性
課堂小結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學生認知過程的重要階段。課堂小結是指教師和學生通過精準、簡潔的形式,將書本內容、教學難點、教學重點進行分析,確保知識點的系統性、整體性。有效的課堂小結能及時反饋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并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高質量的課堂小結,不僅能體現課堂教學目標和關鍵知識內容,確保知識的深化、主題的升華等,使課堂結構更為緊湊和有效,進而發揮畫龍點睛的效果,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得到啟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因此高質量的課堂小結并非課堂教學的尾聲,而是課堂教學持續發展的起點。
二、提升小學英語課堂小結有效性的意義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流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促進學生在課堂交流互動,不僅影響課堂學和教的有效性,同時對師生課堂學習質量有直接影響。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只有師生互動性強的課堂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其參與語言實踐的積極性。學生只有通過和教師、同學和學習內容的多邊深度交流互動,才能有效地掌握知識,形成語言運用能力,發展交際能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方面。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教師應立足核心素養,提升自身課堂教學和研究水平,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年齡特點,探究在不同課型的小學英語課堂中,如何有效利用課堂小結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英語學習環境中學會交流、感受、應用語言,使得課堂教學不僅僅停留在知識層面,而更多著眼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語言能力的培養和思維品質的提升。高質量的課堂小結應該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高潮和升華,提升英語課堂實效性意義重大。
三、提升小學英語課堂小結有效性的策略
(一)活用板書促參與
教師的板書直接影響學生的課堂小結。教師要重視板書的生成過程,它不僅對學生學習新知識產生影響,同時改變學生的自主小結。課堂的板書信息相對完善,能客觀展示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便于學生掌握更全面的知識,提升學生的知識結構完整性。板書是教師的“微型教案”,同時能建立課堂知識架構,因此教師需要盡量提升板書有效性,提高板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以外研版小學英語(一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Module 9 Unit1“We laughed a lot.”的教學為例。教師設計了課前的熱身舞、hot seat熱身活動、Bankrupt and Donation 游戲、小組討論、復述、寫回信、微信語音留言等妙趣橫生的活動,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學生興致勃勃地在教師設計的各種有趣的活動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活躍思維、拓寬視野,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師通過魚骨圖把文本內容及故事脈絡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提供了有效的語言支架。課堂小結環節,教師通過提問并借助魚骨圖與文字相結合,引導學生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將本節課的教學進行整理概括、提煉升華,使得重點得以強化,知識更加系統,達到“課堂雖終,意趣不盡”的意境。
(二)重編故事育思維
以面向四年級學生的故事繪本The big fish and the small fish的教學為例。本節課的設計結合故事內容,且考慮到學情與教學目標達成的有效性,教師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繪本故事進行了調整,旨在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地理解故事,感受故事主人公小魚的情緒變化,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故事中,最終實現習得語言、內化輸出的效果。教師進行了大膽嘗試,即讓學生重編故事。在語言輸出環節,教師利用“重編故事”組織學生開展拓展練習。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故事支架,讓學生自由發揮。既依托故事的語言,又提供了讓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這是本課的亮點之一。開始時,師生利用板書脈絡復述故事,教師指導學生借助圖文板書講述故事,或結合自己的理解復述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故事片段,使每個學生都能樂于表達自我,敢于展示自我。在這個階段,學生在教師提出的回顧性問題的引領下,梳理故事情節,強化文本理解,將語言學習轉化為語言運用,培養了學生的深度思維,接著讓學生重編故事:
T: The ?small fish met the big fish. They became good friends. But if the small fish meets others, what will happen? Now let's go back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Maybe you can create a new story like this.
S: Here comes a turtle. The small fish is happy...
通過復述及重編故事,既讓學生對所學故事進行完整的總結,又讓他們融入故事中進行體驗并創編故事。該活動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將思考與語言運用相結合,并以此檢測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實現了將語言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微視頻延伸課內外
以外研版小學英語(一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Module5 Unit1“Your bag is broken.”的教學為例。本課例中,從課堂導入到課文學習到語言運用,每一個環節都體現了教師對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和人格塑造的關注。在鞏固知識的課堂小結環節教師利用自己制作的Summary視頻,滿足學生多個層次的需求,隨后逐步將教學向課外延展。有的學生在課堂上學30分鐘就掌握了,但是課后需要鞏固復習,可以使用這個簡短的視頻。有的學生學習效果欠佳,回家需要家人輔導或是自己復習,也可以使用這樣的視頻。這樣就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學生在通過觀看短小精煉的微視頻,可以自行對本課所學內容進行全面的回顧復習,同時所學的知識也得以高度提煉。
(四)學科融合更有趣
一、二年級的學生剛接觸英語,感到新鮮、好奇。在學習英語數字1-10時,很快就能數出one、 ?two、three到ten,但記單個數字時學生就容易混淆。因此,每學完一個數字,教師就指導學生回家做數字卡,如:
在卡片上寫上阿拉伯數字,數字單詞在認讀、制作卡片的過程得到回憶、復習,又在數字游戲中得到運用。學完數字1-10后,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數字卡片進行10以內數字的加減游戲。例如3+4=7,兩個學生將兩個數字卡片進行疊加,隨后說: “Hello! I'm ?three.”“Hello! I'm ?four. ”兩個人合拍掌代表加號,兩個學生用手一拍,即報出數字“Seven”。全班學生分為四個組,每組分別給一個得數,如10、9、8、7,教師在黑板上寫下以下算式,如:10=1+9 (2+8、3+7、4+6、5+5),9=1+8(2+7、3+6、4+5、5+4),8=1+7(2+6、3+5、4+4、5+3),7=1+6(2+5、3+4、4+3、5+2),讓一組學生做得數為10的算式,這組每兩個學生所介紹的加數不同,得數都為10。這些簡單的加法算式,使學生熟練掌握1-10等數字詞匯,既簡單又明了,降低了難度,提高了學習效果。課堂小結通過活動交際得以充分開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語言思維被最大限度地激發。
(五)挖掘文本提升文化自信
課堂教學是一種以教材為媒介,教師的教授活動與學生的學習活動三者之間的互動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一道理解教學內容,一道發現教學內容的意義,一道理解并發現隱藏在教材背后的社會現象的意義及其社會文化背景的過程。教師在解讀教材話題的同時,也要充分解讀教材中的文化元素,結合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學情,進行合理的文化教育。以外研版小學英語(一年級起點)四年級上冊Module4 Unit1“Chinese people ?invented paper.”的教學為例。教師以Chinese invention 為話題,以討論Chinese invention為教學任務,向學生介紹了中國古代的發明給人類社會及世界帶來的變化。通過圖片、小視頻、小故事的演示,學生在聽、讀、看的過程中理解了句子“Chinese people invented many important things.”和單詞important,他們了解了紙張、印刷術從無到有的歷史進程,體會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生活所產生的重大影響。在課堂小結環節教師播放了一個有關中國古代發明的小視頻,學生在“中國制造”的音樂聲中更加體會到中國古代發明成果給今天的生活、學習、工作帶來了便利和改變。這時學生已經能很自信、自豪地脫口而出“Chinese people ?invented... ”。
“Our China is a great country.In China,we have many traditional festivals, We have many beautiful cities to go. We have many great inventions. Chinese people are very clever. All of you are clever,too. I believe you can invent many new and important things in the future.”。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發了他們傳承和傳播中國文化的責任感,相信學生們長大后一定會為發展和傳播中國優秀文化貢獻力量。
除了以上策略,教師還可以有效地利用編寫對話、巧提問、創編歌曲、誦讀小詩、德育滲透等豐富多彩的方式進行課堂小結,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小學生的思維品質,開拓英語教學新天地,以取得啟智、育人的效果。
四、結語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互動活動,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互促進,密切相關。教是學的基礎,只有通過教師的教,學生才能掌握知識、發展智能。學生的學是教的目的。有效又巧妙的課堂小結,既可以使知識得以概括、深化,使整個課堂教學結構嚴謹,又可以助推進行深入思考,讓學生體驗到“課已止而意未了趣未停”。課堂小結實際上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核心組成部分,不僅是課堂總結和延展,同時也是后期學習的基礎。
教師要努力探索提升課堂小結有效性的策略,提高課堂效率,從而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自理和自律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變苦學為樂學、愿學、會學,實現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曹麗榮.課堂小結 ?英語課堂教學的完美結局:淺談英語課堂小結的有效性運用[J].名師在線,2019(3):67-68.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吳青梅.福建省小學英語全國賽獲獎教學設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8.
[4]鐘啟泉.讀懂課堂[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5]周巧玲.巧用思維導圖提升思維品質:圖式理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1):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