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紅梅
摘要:在新時代,社會對高校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關注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還非常注重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等。國家關于加強新時代背景下高校美育教學工作改革的政策和文件,要求各高校加強美育教學改革,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加強實踐探索,創建協同育人的美育工作模式,并制定協同育人模式考核評價機制和評價體系,有效發揮美育協同育人模式的作用和價值。基于此,文章探討高職院校美育協同育人模式考核評價,分析當前高職院校美育協同育人工作的基本要求,并提出具體的考核評價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美育協同育人;考核評價
美育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是學生思想境界提升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要抓好美育工作,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同時,高職院校要改進和創新現有的美育工作模式,積極落實國家關于美育工作的基本要求,通過美育導向,有效實施德、智、體、美、勞全面教育工作。此外,在創新美育工作模式時,高職院校要做好協同育人模式考核評價工作,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美育活動,滿足學生的資源獲取需求,確保美育工作符合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從而做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一、高職院校推進美育協同育人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指導思想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高職院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另外,高職院校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深入分析美育工作的特點和規律,以美來凈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最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基本原則
首先,高職院校要堅持正確方向,堅持面向全體,堅持改革創新等;其次,高職院校要把握思想導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文明建設為導向,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繼承和創新革命文化,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再次,高職院校要完善美育協同育人機制,為每個專業和年級的學生都提供美育的機會,確保美育和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等充分融合,并在教學過程中遵循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的原則,以此形成特色育人體系和模式;最后,高職院校要注重創新實踐,深化教學改革,整合和挖掘美育資源,提高美育工作質量和水平。
從融合邏輯上看,高職院校美育工作是“尚美”與“立美”的目標融合,是從技能教育走向素質教育的內在重構;從價值邏輯上審視,高職院校美育工作實現了從工具性價值向目的性價值、從社會視角向學生視角、從單一方法向多元方法的轉變。近年來,高職院校美育教學改革效果顯著,師資隊伍不斷完善,場館設施水平不斷提高,美育協同育人機制和評價體系也越來越成熟,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形成了多樣化、高質量的特色現代化美育協同育人體系。
二、高職院校美育協同育人模式考核評價對策
高職院校要構建美育協同育人模式,立好講臺、搭好舞臺、建好平臺,通過課內課外融合、校內校外融合、線上線下融合,推動美育育人主體協同、資源協同、活動協同、環境協同、考評協同。在美育協同育人模式運行成效的評價方面,高職院校要科學制定涵蓋審美素養、人文素養、全面素質、專業素質等方面的美育評價指標體系,以學生審美素養發展為目標,以體驗式過程性評價為主導,實時、動態收集和分析數據,給予評價、反饋、調控和管理等。
(一)明確相關規范要求,制定考核評價標準
首先,在進行美育協同育人模式考核評價時,高職院校要遵循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根據自身的辦學實力和水平、現有的條件、教學質量等,制定針對性、科學性、合理性的考核評價制度。在此過程中,教育部門要組織專家和第三方機構對高職院校的辦學水平、美育協同育人模式實施效果、教育質量等進行評估和分析,評估結果要及時向社會公開。
其次,高職院校要做好自我評估,利用社會監督的作用,對美育工作效果進行綜合評估。在具體評估時,高職院校要將美育教學改革、學生審美能力、人文素養提升情況作為考核評估的標準和依據。
最后,高職院校要完善美育制度,確保教學的規范性和專業性,通過法治思維推動美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美育協同育人模式評價制度,并根據專業特點制定美育教學評價標準,建立年度報告制度,編制美育工作年度報告。教育部門要聯合第三方共同編制美育年度報告,制定美育質量監管制度,鼓勵高職院校采用現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技術手段加強對美育過程的監管。
總之,高職院校美育協同育人模式考核評價工作的進行需要相關文件和政策的支持,需要符合國家和教育部門的要求,并重點對學校的辦學水平、教學質量進行評估,為制定高職院校美育協同育人模式考核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提供依據。
(二)創新評價方法,構建美育工作制度
相對本科院校而言,高職院校美育工作起步較晚,在美育工作考核評價方面,除了借鑒教育行政部門開展的辦學水平評估,如專項評估、整體評估、合格評估、審核評估等方式外,還需要結合新形勢創新美育工作評價方式。筆者認為,高職院校要把內部質量診斷與改進體系建設作為創新美育工作評價的重要手段,把“需求導向、自我保障,多元診斷、重在改進”的十六字方針貫穿美育工作評價的始終。調查顯示,高職院校存在美育協同育人機制和制度不完善、美育課程設置不合理等問題,這是因為一些高職院校不太注重提高全體師生的人文素養、審美能力等。從本質上來說,美育工作本身是一種審美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評估時,高職院校要科學選擇評估方法,遵循一定的評估原則,更新思想理念,注重對高職院校的人文精神等進行評估,以此塑造良好的美學精神,提高評估效果。
(三)豐富評估標準內涵,提高美育工作質量
第一,基于學校審美觀念,制定認知標準。高職院校要根據加強和改進美育工作的意見,完善美育工作制度和規則體系,確保美育工作能滿足時代發展要求,以此推進改革創新。在此過程中,高職院校要發揮黨政領導班子和學校管理部門的職能作用,將美育、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等融合起來,以此作為基礎標準。
第二,優化美育工作環境,制定標準。環境對人的心理、認知、思維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良好的人文環境可以培養人的品格和修養,提高人的審美趣味、審美能力、審美情操。對此,高職院校要打造良好的美育工作環境,并制定環境標準。當前,人文環境要素具體包括校訓、校歌、校風等,以及良好的運行管理秩序、校園人文景觀藝術、和諧溫馨的師生關系等。高職院校還需要做好人文環境建設,發揮其在美育評價過程中的作用與地位,以此確保人文景觀、物質景觀、自然景觀標準的統一,最終營造良好的美育環境。
第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高職院校要加強美育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美育教師在全校任課教師中的比例,并安排一定數量的專職美育教師和部分校內外兼職美育教師。高職院校要根據師生人數的比例,合理制定美育教師的比例標準,將此作為美育工作的評估內容之一。統計數據顯示,全國還有部分高職院校師生比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所以在落實辦學條件達標要求過程中,高職院校要統籌考慮專業課教師、公共課教師的配置,打造合格的美育教師隊伍。
第四,制定教學管理標準。在美育課程建設過程中,高職院校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地域資源優勢,培養學生的人格修養、主體意識、創新意識,引導學生自覺增強責任感、使命感。高職院校要以此為依據,積極開設各種藝術鑒賞性的、實踐性的、史論性的、批評性的選修課程,以此完善課程比例。同時,根據美育工作的優勢特點,高職院校還要開發具有特色的校本美育課程,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美育教學活動,確保美育工作向著規范化、職業化的方向發展。此外,高職院校需要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鍛煉提升的機會,并將美育課程和科學技術、人文教育等進行融合,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情操,豐富學生的美育體驗。
(四)完善評價監測督導,統籌推進
教育部頒發的《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完善高職院校美育評價體系,把美育工作納入人才培養、思想政治工作等評價體系,更加注重過程評價和效果評價。另外,教育部需要根據高職院校的具體情況,做好美育的總體規劃和指導工作,幫助高職院校加強評價平臺建設,并給予一定的資金、政策、資源等支持和引導,確保高職院校將美育教學改革工作的目標任務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最終形成共建共享的美育協同育人評價體系。
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高職院校美育工作必須構建協同育人模式,切實做到美育課程全面開齊開足,資源配置不斷優化,評價體系逐步健全,管理機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顯著增強,真正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實現提高學生審美素養和人文素養的目標。同時,高職院校要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認識到美育工作在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樹立學科融合理念和協同育人理念,將美育工作與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有機融合起來,構建協同育人模式和“大美育”格局。高職院校還要科學制定涵蓋審美素養、人文素養、全面素質、專業素質等方面的美育評價指標體系,以學生審美素養發展為目標,以體驗式過程性評價為主導,以信息化平臺為依托,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武劍英,范桂森.關于高職院校美育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研究[J].河北交通教育,2022(1).
[2]劉麗姝.“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專業教育與美育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
[3]吳競鴻.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院校“校企雙師”協同育人模式研究——以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金融理論與教學,2020(2).
基金項目:2021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一般項目“新時代高職院校‘六位一體三融合美育協同育人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1C0988。
(作者單位: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