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麗
小學美術課程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將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小學美術教育,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感受傳統節日獨特的魅力,促使學生繼承和發揚傳統節日文化,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美術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傳統節日文化在育人方面的優勢,同時,教師要結合美術學科特色開展教學活動,將傳統節日文化更好地融入小學美術課堂,讓學生可以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并感受到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
一、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小學美術課堂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傳統節日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教育是促使學生繼承和弘揚傳統節日文化的主要方式。教師將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小學美術課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和道德品質,增強學生愛己、愛家、愛國的情感。
(二)豐富學生的美術學習內容
筆者發現,在傳統的美術課堂中,部分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時只根據教材本身的內容來開展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而未能將美術知識向課外延伸,這會導致學生的藝術思維受到限制,無法從真正意義上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如果教師有意識地將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小學美術課堂,開展剪紙、剪窗花等與傳統節日文化有關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美術學習內容,還可以讓學生在掌握美術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的藝術文化內涵,從而豐富美術課堂的教學內容,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觀念
藝術類學科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屬性。教師將傳統節日文化融入美術課堂,對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價值和作用。傳統節日文化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加深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認知,這有利于學生的情感教育,可以使學生以更加豐富的情感投入生活和學習中。
二、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小學美術課堂的策略
(一)將傳統節日文化與教材相融合
小學美術課本中與傳統節日文化相關的內容有很多。教師可以在課前充分研讀教材,整理出與傳統節日文化相關的教學內容。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思考、表達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為學生學習和傳承傳統節日文化奠定堅實的基礎。在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材中,像“快樂的節日”“元宵節里掛彩燈”等課程就融入了傳統節日文化元素。教師在教授帶有傳統節日文化元素的課程時,重點是要讓學生了解節日文化和教會學生自主設計節日標志。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中的各種美食比較感興趣,例如,春節的年夜飯、元宵節的湯圓、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自己喜歡的美食入手搜集相關的資料,進而了解傳統節日習俗、民間傳說、詩詞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深入挖掘傳統節日文化的教育價值。這樣的課前準備活動可以讓每個學生都了解到傳統節日文化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比如,春節是一年中人們最重視的、最隆重的節日,一家人一起張貼春聯、吃年夜飯、看春節聯歡晚會,春節凝練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在端午節期間,部分地區會舉辦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活動,這些活動寄托著人們祈福平安、驅邪消災的美好愿景;中秋節在人們心中是團圓的代名詞,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人們紛紛參加賞月、觀潮等親近自然的活動等。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傳統節日文化資源,通過美術課堂教學展現傳統節日文化的起源和演變,拓寬學生的眼界,促使學生傳承民族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開展傳統節日文化實踐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不同的節日習俗進行實踐活動。比如,清明節有放風箏的習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察學校周圍的花草樹木,借鑒其中的藝術元素,自主搭配風箏的色彩和圖案,設計并制作風箏。在學生完成風箏的制作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放風箏的活動,并在活動結束后向學生介紹清明節的由來,為學生講述清明節放風箏的意義。又如,教師在教授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材三年級下冊“快樂的節日”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深化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認知。每年三月十二日是植樹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植樹的實踐活動,并引導學生以繪畫的方式將自己參加活動的感受和節日特色畫出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感受傳統節日的氣氛,認識傳統節日的意義,并深入了解了傳統節日文化。
在小學美術的課堂教育活動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學習有關傳統節日文化的基礎知識,同時也要借傳統節日文化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的育人價值,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制作與節日相關的手工藝品,表達自己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以“迎春祈福”這一課為例,該課程內容包含了豐富的傳統節日文化知識。從古至今,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一直沒有改變,這節課的教學可以從“求福”這一主題出發,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如百福簽名墻、畫福字、石刻福字等與主題相關的元素,并引導學生通過尋寶游戲“摸福袋”來認識祝福對人們的意義,再讓學生以繪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朋友、家人的祝福。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設計祝福卡片、制作小燈籠等,使課程內容緊密結合相關的傳統節日文化,從而達到弘揚傳統節日文化的目的。
(三)借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內容
教師要熟練掌握現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方式,巧妙設計教學活動,從而豐富美術教學內容,更好地解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比如,燈籠在傳統節日文化中具有明顯的象征意義,它象征著團圓、幸福,人們在家中懸掛燈籠可以營造出喜慶歡樂的氛圍。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人教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冊“畫家的調色板”這一課時,教學重點是要讓學生掌握色彩的三要素的定義和運用方式。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春節時家家戶戶掛燈籠的視頻,使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展開聯想。接下來,教師組織學生設計燈籠的顏色,加深其對色彩三要素的理解。同時,教師可以在運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燈籠的制作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課程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學會繪畫、拼接等步驟,使其輕松掌握燈籠的制作方式,并能更好地感受燈籠的色彩和圖案之美。
(四)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科的學習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科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開展元宵節主題的系列活動,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教學情境,巧妙利用課本中的傳統節日文化資源,引起學生共鳴。例如,在人教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下冊“設計文化衫”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計文化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關于放花燈活動的視頻,喚起學生對元宵節的記憶,再讓學生了解元宵節的節日文化,最后引導學生設計出具有特色的文化衫。這一教學活動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結合以前所學的美術知識進行自主創作。教師在美術課程中采用情境教學法,所創設的教學情境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越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結合不同學生的美術基礎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領學生探索美術學科中蘊含的傳統節日文化,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結語
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傳統節日文化的育人作用,結合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把握好美術教育的大方向,讓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傳統節日文化更好地融合,從而增強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讓學生了解節日起源、風俗習慣、人文特點等與傳統節日有關的知識。教師可借助傳統節日文化豐富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充分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進而實現對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教師還可以深入發掘美術教材中的傳統節日文化素材,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運用繪畫、剪紙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深刻感受傳統節日文化的獨特魅力。
(作者單位:
貴州省興仁市波陽鎮田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