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輝
課外閱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語文課堂教學是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基石,課外閱讀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課堂學習,有助于深化學生的認識,特別是對農村地區的小學生來說,課外閱讀能有效豐富他們的知識經驗。教師在課外閱讀指導方面,需要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改變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認識,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真正做到“減負增效”。課外閱讀對于農村地區的小學生影響較為深遠,本文基于晴隆縣中營鎮部分小學的課外閱讀指導情況,總結適合該地區小學教學的課外閱讀指導方法,為相關地區的教師與學生提供借鑒。
一、農村小學課外閱讀指導現狀
晴隆縣中營鎮屬于少數民族偏遠農村地區,該地區的大部分小學在課外閱讀指導方面缺乏教學資源與教學經驗,部分學校的圖書室甚至從未使用過。一方面,當地教師對于課外閱讀指導的重視程度不夠,課外閱讀指導形式單一;另一方面,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缺乏興趣,部分自主進行課外閱讀的學生存在閱讀內容不符合學段要求、疲勞閱讀等情況。同時,該地區的圖書多源于捐贈,書目繁雜、分類難度大,教材所要求學生進行閱讀的課外讀物相對缺乏,導致學生對閱讀的學習興趣不高。筆者認為,該地區的課外閱讀指導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指導不專業
目前,對于課外閱讀指導,很多教師不僅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而且對于教學方式的思考不夠深入。許多教師只重視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雖然部分農村小學也開展了課外閱讀指導教學,但從教學方式上來說,大部分教師沒有向學生詳細講解,也沒有進行相應的拓展。這種照本宣科的課外指導方式無法使學生形成系統的閱讀觀念。
在大部分農村小學,課外閱讀指導長期被忽視。即便帶領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教師也只是把書發給學生,讓其自由閱讀,不教授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這導致學生的閱讀浮于表面,無法在閱讀中積累有用的知識。盡管小學階段有相應的閱讀書目推薦,但是很多教師未對書目加以篩選,也沒有引導學生的閱讀方向,從而帶來兩種極端的走向:一是部分書目不適合學生,學生難以讀懂,降低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二是學生只選擇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目,對興趣以外的書目完全略過,導致其知識汲取不夠全面。
(二)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認知不足
由于農村小學的條件有限,很多學生對于課外閱讀接觸不多,他們的普遍想法是:只要學好課本知識就行,考試又不考這些課外閱讀,何必辛苦閱讀呢?顯然,他們并沒有意識到課外閱讀對于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在農村小學中,許多學生是留守兒童,家庭的閱讀陪伴相對欠缺,無法開展家庭共讀,缺乏分享閱讀內容的興趣。興趣是課外閱讀的原動力,很多小學生沒有認識到課外閱讀對于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因此難以靜下心來品讀一本好書。
(三)課外閱讀氛圍不夠濃厚
在學校層面,農村小學較少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即便開展了相關教學活動,質量也不高。學校對于課外閱讀的支持不足,教師對于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加之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較少,因此校園中難以形成濃厚的閱讀氛圍。
在教學層面,教師對于新課標的把握不夠精準,沒有做好各個階段學生閱讀時間及書目的規劃,課外閱讀指導的要求也不夠明確。因此,教師極易將課外閱讀教學變為單方面輸出的講授課。例如,教師在教授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的《很久很久以前》這一課時,學生對于神話的了解就只限于書本課文。由于課外閱讀量不足,學生對于教師所提的引導問題難以積極回應,課堂參與感不強,從而導致他們的課外閱讀的興趣與動力進一步下降,班級閱讀氛圍更加枯燥。
在家庭層面,農村學生多為留守兒童,課后時間基本無人引導學習,且小學生自制力弱,容易被網絡游戲、電視所吸引,難以沉下心來閱讀。
(四)課外閱讀資源設施欠缺
農村小學的閱讀設施較為欠缺,比如:缺少書柜,課外讀物沒有整齊擺放,分類管理難以展開;農村小學的圖書多為捐贈圖書,類別不全,學生閱讀學習的多樣性受限;缺少專門的閱覽室,學生不能在良好的環境下安心閱讀,容易受到外界干擾。
二、農村小學課外閱讀指導的意義
(一)現實意義
無論在學習生涯的哪個階段,課外閱讀對于學生而言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課外閱讀量的增加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小學階段,尤其是農村小學,更要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因為很多農村學生,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農村學生,了解世界、建立正確思想意識的途徑單一,辨別能力薄弱。課外閱讀是農村學生了解社會,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方式。對于農村留守兒童而言,課外閱讀不僅能增長他們的見識,還能激發他們努力學習的欲望,幫助他們看見更廣闊的天地。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課外閱讀指導能教授學生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想有效進行閱讀指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及學習能力進行規劃指導,讓指導方向更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幫助學生輕松快樂地閱讀。
(二)理論意義
優秀的課外閱讀指導案例能豐富教師的教學經驗,提高課外閱讀指導的教學水平。教師經常學習優秀的課外閱讀指導案例,能夠從他人的指導教學中反思自身的不足,積累指導經驗。農村小學教師需要明確的是,城鄉課外閱讀指導存在差異,在教學上,教師應該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進行教學。小學階段是課外閱讀奠基的關鍵時期,這時候教師需要科學指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農村小學的課外閱讀指導存在許多共性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開展相關策略研究,可以為更多教師提供借鑒,讓學生能閱讀、會閱讀、愛閱讀。
三、農村小學課外閱讀指導的方法
晴隆縣中營鎮的所有學校都位于少數民族地區,該地區課外閱讀指導的開展應該抓住閱讀氛圍、閱讀資源、閱讀體系、閱讀素養這四個方面,幫助學生提高課外閱讀水平。
(一)營造閱讀氛圍
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能帶動學生主動閱讀,感受課外閱讀的樂趣。學校可以按階段開展常態化的課外閱讀知識競賽,如中年級階段的課外閱讀內容與神話故事有關,學校可以開展以“中國古代神話”為主題的競猜活動,由猜故事主角、說故事名稱,再到講故事內容、談閱讀感受,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激發學生的閱讀動力。又如,學校可以充分利用廣播宣講,通過信箱收集的方式征集學生課外閱讀的收獲及感受,請小廣播員向全校同學分享。學校還可以設立讀書角、讀書亭、閱覽室等,營造一種人人愛閱讀的濃厚氛圍。
教師應充分利用“雙減”背景下的課外閱讀課,給學生安排合適的課外閱讀任務,讓學生分組進行閱讀。例如,教師可以選擇經典名著中的一章,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形式體會閱讀的樂趣。教師應根據閱讀教學內容的現狀,分階段規劃出適合各年級的課外讀書篇目,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整合閱讀資源
農村小學課外閱讀資源相對有限,為此,教師要給予重視,幫助學生挖掘農村現有的閱讀資源,突破閱讀環境限制,開闊學生視野,讓他們能夠走進更為廣闊的天地。目前,大部分的農村小學有大量的捐贈圖書,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圖書資源,組織學生進行圖書分類,然后按階段進行管理,讓學生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課外閱讀書籍。
在閱讀環境創設方面,學校可以利用空閑教室設立閱覽室,讓學生在安靜的環境中進行閱讀;學校可以在樓梯的拐角處設立讀書角,讓學生自由閱讀;學校還可以設立課外閱讀筆記存放箱,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
(三)幫助學生構建閱讀體系
培養小學生閱讀的方式包括培養其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讓學生愛上閱讀,學生才能在課外閱讀中有所收獲。在課外閱讀指導中,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課外閱讀本質上是課內教學的投影,因此課外閱讀的內容要和課內進行有效銜接。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時,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能力,分階段設計閱讀內容,讓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獲,充分感受閱讀的樂趣。
閱讀習慣決定閱讀質量,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也是教師的課外閱讀指導任務之一。首先,教師應從低年級學生抓起,培養學生愛護書籍、整理書籍的習慣。比如在一年級《小書包》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講一講愛護與整理書籍的重要性。在課外閱讀指導中,教師需要認真觀察學生的閱讀習慣,通過書籍整理競賽等活動,及時糾正學生不好的閱讀習慣。
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可以事半功倍,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時,要教會學生使用泛讀法、速讀法、精讀法、批注摘錄法等閱讀理解方法。其中,泛讀法、速讀法適用于大致閱讀,了解主要內容,略過文章細節;精讀法也就是精細的閱讀,主要運用于細節描寫的閱讀;批注摘錄法是指在閱讀時將一些自己覺得好的詞語句子摘抄下來,在文章旁邊記錄閱讀感想。這些閱讀方法能夠讓閱讀變得輕松、舒服。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閱讀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運用不同的閱讀法。
無論是閱讀興趣的培養、閱讀習慣的養成,還是閱讀方法的運用,最終目的都是讓學生愛上閱讀、自主閱讀、讀中有悟。教師需要通過積極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課外指導達到教有所成的目的。
(四)提升教師閱讀素養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路人,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同時,自己也需要增加閱讀量,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素養,做學生學習的好榜樣。在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時,教師需要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篇目,還要結合課內知識,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性閱讀。例如,當教師教授辛棄疾的古詩時,可以讓學生閱讀關于辛棄疾的故事,了解他的創作經歷,讓學生加深印象,銜接課內外知識。
結語
農村小學的課外閱讀指導還在不斷探索與發展中,教師必須立足于農村小學學生的成長環境,以研究的態度探索課外閱讀指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借鑒優秀課例,在觀摩、交流、反思中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提高課外閱讀指導的教學水平。
(作者單位:貴州省晴隆縣中營鎮新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