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艷
【摘要】語言學科教學,聽說讀寫無疑是最基本的要求。有了學習基礎作為鋪墊,學生才能順利抵達知識的核心區域。知識學習渠道多元,即使在“說”這一種單獨的學習形式中也能生發出不同的方法。作為一種具體化、直觀化的學習形式,朗讀不僅能幫助學生將書面語言轉變成有聲的口頭語言,還能促使他們順利完成閱讀任務,為整體感知奠定基礎。高中英語教學,教師要充分抓住說的屬性和價值,從不同視角出發,對說的形式展開優化升級,讓學生在文本深探、文字品析的基礎上,進行多元朗讀,讓英語教學散發獨特魅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細品深探;朗讀
朗讀的含義并不復雜,就是以普通話為載體,將書面語言清晰、完整地讀出來。在讀的過程中,融入相應的情感,給人帶來美的感受和體驗。朗讀看似簡單,但想要讀出情感,讀懂文字本身的內涵,需要人們做出一番積極有效的探索。英語本身是由單詞、句型等基本要素構成的,單純將詞匯、句子讀出來,難度系數不大,每一個進入高中大門的學生都能完成這項任務。但這只是基礎,如何創造性地還原語氣,流利并有感情地讀出來,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考驗。教師要從英語學科本身尋找突破,用現代思想武裝課堂,重新設計朗讀形式,并根據教學現實需要和學生的興趣點進行創造性設計,將朗讀的價值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一、聽讀模仿,培養良好朗讀習慣
好讀書、讀好書,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追求之一。讀書是啟智增慧,培養能力的重要法寶。英語教學過程其實就是閱讀的過程,如何快速啟動學生閱讀引擎,讓他們順利抵達知識的核心,需要教師做出一番積極有效的探索。語言學科的學習首先是從“聽”開始的。讀之前引導學生進行聆聽,降低了學習難度,還能快速激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聽的過程就是學生吸收知識、內化知識的過程。無論是聽還是讀,都需要借助顱骨將聲音傳到神經,在這個過程中,大腦記錄下相關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存儲、加工,進而達到記憶背誦的目的。在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讀,自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不妨抓住聽這一關鍵要素,在趣味化聆聽形式大引領下,促使學生主動進入讀的狀態。
聆聽契機的把握極其重要,一定要抓取學生注意力較集中的時間段。學習人教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1 Teenage Life時,雖然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關系密切,但很多學生的業余生活不是那么豐富,對內容的敏感度不夠。為了從感官上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教師沒有直接導入新課,而是借助一段錄音資料,給學生帶來思維啟迪。播放錄音之前,教師提出具體細致的要求,給學生清晰鮮明的學習指引,確保聽的效果。“How beautiful your clothes are!”“Thank you for your compliment. Do you know why I wear this dress?”“I think this dress is so gorgeous. You must have an important occasion to attend!”錄音內容引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聆聽的過程也更加認真。聆聽結束后,教師采用問題導思的形式給學生認知指引。因為只是單純聆聽,學生識記的知識點是有限的,但他們的求知欲已經到達頂峰。教師順勢投放出錄音素材,讓學生在朗讀中進一步感知相關內容。聆聽的過程不僅是知識點分解的過程,更能降低學習難度系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專注力,促使他們的心理狀態趨向活躍,進而產生更強大的理解力、思考力、行動力。
聽讀契合了人的記憶模型,是順利推進朗讀的基礎。教師從早讀中尋找契機,給出具體化針對性引導,讓學生聆聽相關詞匯。聆聽相當于知識吸收,吸取了知識,掌握了詞匯讀音,學生再進行朗讀、模仿自然更加順暢。在聽讀模仿中,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得到培養,思維認知在潛移默化中順利開啟。
二、入情入境,激活主動朗讀熱情
生活需要儀式感,朗讀亦需要。在儀式感的加持下,生活才不會失重。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往往忽視“儀式感”。投放內容,給出具體時間,檢查學生朗讀、背誦情況,這是最常見也是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方法。短時間內運用投放式引導是不錯的選擇,它能精準對接學習目標,順利完成相關朗讀任務。但如果經常用,學生很容易產生排斥心理,畢竟這樣的學習方式是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安排的朗讀內容。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教師不妨創設相關情境,給朗讀教學增加點儀式感。文字本身沒有情感傾向,文本是平面的。正是因為有了朗讀,借助學生的聲線將文字信息的活力展現出來,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文本探索中。點燃學生的朗讀熱情,教師不妨從情境的呈現著手,讓學生在環境氛圍的感染下生發出獨特情感。
朗讀讓學習立體起來,讓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啟動朗讀開關,需要依托情境。學習人教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時,為了讓學生心甘情愿地走進文本,教師播放2022卡塔爾世界杯相關畫面,在視頻觀看中,學生歡呼吶喊,格外激動。世界杯是一項頂級賽事,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強,大部分學生尤其是男生非常感興趣。當學生的情緒被調動后,教師給出相關問題引導。“Let's observe the physique of these players. Are there any very fat people among them?”因為學生的熱情已經得到點燃,他們的表達欲望極高,很快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再由相關話題遷移到文本內容中,引導學生朗讀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的內容。在話題的渲染下,學生進入主題探討,體驗朗讀的喜悅。英語教學要以學生的心理情趣為主導。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受教育者。朗讀教學引導要以學生的個體心理為參照,展開設計優化。當學生心中產生“主人翁”意識,就會摒棄錯誤認知,配合教師,積極主動參與到朗讀任務中,促進學科能力的螺旋式增長。
朗讀過程中學生獲得什么樣的體驗,認知是否能達到巔峰,就在于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情境能夠給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感知點。教師從趣味性、形象性和直觀性視角出發,進行創意設計,給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情境,在感官的觸發下,課堂順利啟動,學生的朗讀思維得到調動。
三、品味鑒賞,強化有效朗讀技法
朗讀作為一種常見的、基礎性的教法選項,對語言學科的學習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朗讀并不是“硬”讀,要想充分發揮讀的效果,必須巧妙設計,讓學生在品味鑒賞的基礎上進行理解性朗讀。學生對文本內容不理解,無論讀多少遍,效果都不顯著,甚至會浪費學生更多的時間,學習效率大打折扣。但當學生對文本內容有了更深刻、全面的把握,對相關知識點有了更好的理解,再進行朗讀,學生的感知度、思維敏感度得到提升。因此,在朗讀之前,教師不妨為學生規劃出相關閱讀片段,引導學生從寫作技法、主題呈現等角度出發,對其展開有效鑒賞操作。
專業性的分析和解讀能夠讓信息更加集中,學生的認知也會更加精準。學習人教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2 Travelling Around時,世界各地的美景給學生帶來了視覺上的震撼。在進行教學引導時,教師先借助游戲競猜的形式導入課堂,引發學生對世界各地美景的感知。學生情緒進入巔峰狀態后,教師給出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涉及四個模塊的地域信息,給學生帶來的感受各不相同。為此,教師從關鍵詞的展示著手,引導學生以概括的形式將每個部分的關鍵信息勾畫展現出來,并分別進行朗讀。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經驗更豐富,他們雖然不能快速把握知識內核,但因為有學習經驗作為輔助,他們完全不懼怕對具體知識點展開分析、解讀,積極參與到文本品讀中。初讀課文,學生的感知不夠深刻,甚至每個單詞之間都是割裂開來的。對相關句子進行勾畫、分析后,再進行閱讀,學生就能順暢地進行銜接,聲音、語調等也能隨著內容的變化高低起伏。有了內容的分析鑒賞作為鋪墊,學生在朗讀中的情感自然更貼合文本內容屬性。
閱讀鑒賞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相關信息進行歸納、梳理,利用自身的學習能力對相關內容展開分析優化。在處理文本要素的過程中,學生自然會由表及里,剝開知識外衣,觸摸到文本的核心,形成更多啟迪力量,同時在知識的助推下,學生的理解力提升,為朗讀活動的順利推進提供了有效支撐。
四、素材融通,發展情感朗讀空間
朗讀活動需要技巧方法、有效契機等因素進行輔助,然而最關鍵的還是朗讀的素材。好的素材能夠直擊學生心靈,激發他們主動朗讀的熱情。但如果素材陳舊、單一,無法激發學生的感知積極性,朗讀就會顯得有點雞肋。文本是朗讀活動最基本的素材,這是毋庸置疑的。文本內容和主題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其欣賞價值極高。從教材中尋找切入點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然而教材容量有限,這無疑禁錮了朗讀的空間,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教材本身就是一個優秀的例子,教師不妨從例子出發,進行多維引申,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為學生主動閱讀,有感情地朗讀提供有力保障。
事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有機體,孤立、彼此互不影響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凡是有知識的地方就會有遷移,就能實現知識融通。學習人教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5 Languages Around時,教師從教學現實出發,對教學展開創優設計。即使到了高中階段,學生的知識積累依舊淺薄,認知面狹窄,單純從知識層面著手是簡單的,但為了給學生帶來更豐富深刻的體驗,教師沒有直接展示教材內容,而是截取其中一部分進行展示,同時展示相關主題的內容。“Read these two paragraphs aloud, and tell me how you feel about them?”教師提供的兩份素材是從不同角度出發,對語言的價值展開剖析。教材中展現的內容雖然正確、鮮明,但這類主題理論性較強,很難觸動學生心靈。學生心理的觸發是極其重要的,只有被真正觸動后,課堂教學才能順利推進。教師抓住學生心理期待,從語言剖析的角度出發,借助素材融通的形式引領課堂,為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與傳統朗讀形式相比,對比性的朗讀對學生來說更新穎有趣,也能更錘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借助朗讀素材的融通,學生對學習主題的感知印象更加深刻。
素材的拓展和融通不是隨意的,操作過程中,教師要秉承貫穿性、延續性原則,可以以某一話題為基點進行素材搜集、拓展。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發動學生主動搜集素材,探尋知識之間的相關性是重要的,也是高品質課堂的必要條件。
五、趣味競賽,彰顯多重朗讀效度
朗讀是知識的宣泄,是情感的傳遞。朗讀過程并不是簡單地將語言文字呈現出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沉浸其中,感受到朗讀的趣味性和實效性。這就需要具體細致地朗讀標準、要求,甚至需要從形式上進行創意設計。學生對朗讀不感興趣,很大部分原因是朗讀形式單一,無法形成互動。學生一個勁地朗讀、背誦很容易抹殺他們的學習熱情。如果能夠從形式上進行調整,將趣味化的競賽游戲融入朗讀教學中,定能為課堂注入嶄新活力。英語本身作為語言學科,充滿趣味因子,可采用的朗讀形式也是豐富多樣的。教師可以以文本內容為基點,結合高中生思維特點和認知起點,關照學生心理情趣,布設競賽游戲,讓學生在游戲參與中更快地接觸相關知識。
趣味朗讀競賽,滿足學生好奇心的同時,觸動了學生思維開關,讓思維碰撞在最真實的情況下自然發生。學習人教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4 Naturl Disasters時,為了幫助學生精準感知文章的主要思想,把握單元主題,教師先采用看圖猜詞的形式,檢驗學生對詞匯知識的掌握情況。看圖猜詞的過程中,學生思維閘門快速打開。學生認知開啟后,教師從微觀視角出發,對學習活動進行精準化引導。“Please read this part quickly, outline the key information,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quickly. When answering, please clarify the paragraph before reading the specific content.”搶答問題呈現后,教師又將朗讀競賽的規則展示出來。學生積極準備,很快進入“戰斗”狀態。競賽朗讀不僅是教學形式上的升級,更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顯現,學習難度系數大大降低,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在此次的競賽朗讀中,表現十分積極,他們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課堂氛圍的激活,學生興趣的調動,學習效果的呈現都是一體的,教師以趣味化的競賽朗讀為抓手,提升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度,教學品質上升到更高臺階。
角色演繹朗讀、模仿朗讀、配音朗讀、接力朗讀都能為課堂帶來活力,是不錯的選擇。具體篩選過程中,教師要從現實需要出發,結合英語學科特點,對朗讀形式進行改革、調整。借助不同形式的“讀”,學生應變能力、朗讀能力、思維能力等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朗讀本身是一種出聲的語言表達形式,在聲音的助力下,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獨特性,語感逐步得到鍛煉,且在讀的過程中,學生的記憶力、思維能力都得到提升,其對教學產生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英語屬于語言學科,教學過程中需要朗讀的輔助。尤其到了高中階段,英語知識更加復雜深奧,如果不能及時給予朗讀指導,學生很容易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效果自然難以提高。高中英語教學,教師從聽讀模仿、入情入境、品味鑒賞、素材融通、趣味競賽等視角出發,對朗讀展開系統化探研,給學生以針對性指導,讓學生在融洽、和諧學習氛圍的指引下,進入知識的核心區域,達到更好的記憶背誦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羅曉欣.高中英語朗讀助力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實踐探究[J].英語教師,2021(23).
[2]黃婷婷.高中英語朗讀怕出聲現象分析及對策[J].中學生英語,2019(44).
[3]王亞一.高中英語朗讀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研究[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