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守雷
【摘要】高中生物學科是高中階段學生所需學習的一門重要理科課程,知識點較為復雜。學生所學習的知識抽象性極強,這也導致了老師教學難度高,學生學習的難度大,對于生物學科存在抵觸、厭煩情緒,所以生物教師需要創建生活化實驗教學情景,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力,進而實現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生活化途徑
在新課標的引導教育下,老師需要將生活化教學模式融入實驗教學之中,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深入開展實驗學習,理解學科知識奠定基礎。
一、當前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狀
部分老師生物教學觀念落后。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實際要求,現階段老師必須要加強對于生物實驗的重視,但是仍有很多老師看重學習成績,更關注學生是否能夠在考試中取得較高的分數,所以將精力放在了設計高考的習題試卷之中。對于生物實驗存在忽視情況,甚至很多學生在高中三年進行實驗的次數不超過三次。還有一部分老師就僅僅借助于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實驗視頻觀看,不讓學生實際操作,這些問題會導致學生的生物學習存在極大的問題,阻礙實驗學習甚至無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
部分老師的實驗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即使有老師給學生開展生物實驗教學,但是在整體教學的過程中,主角仍舊是老師。老師會采用滿堂灌的模式來給學生進行實驗的講解和教學,學生的主體性也依舊沒有得到發揮,甚至很多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所出現的偏差,老師都會一筆帶過,沒有培養出學生的探究意識,久而久之學生也就不愿再開展實驗。甚至在筆者調查時發現有一部分學生認為開展實驗沒有價值,只需要將實驗的結論記住即可,學生的自主性受到較大限制,自然他們的興趣內驅動力也會遭到較大挫折。
學生的實驗能力參差不齊。老師需要意識到不同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基礎知識水平都存在差異,為此老師的教學需要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往老師一刀切的實驗教學模式會讓學生產生逆反情緒,會讓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認為自己無法融入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無法融入于實驗,進而打擊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導致他們的學習毫無樂趣可言。
二、高中生物實驗生活化的重要性
老師可以幫助學生營造出更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生活化實驗教學主要是通過引進各種生活化的情景、生活化的材料來給學生進行實驗場景的設計和打造[1],這樣一來學生在實驗時就會感覺到周邊的材料是自己所熟悉的,學生能夠更好地、更愉悅地、更自信地融入于實驗場景之中,從而積極主動地開展實驗。
老師可以借助于實驗生活化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往老師給學生開展實驗教學時,更多的都是灌輸式的實驗教學模式,導致一部分學生對于實驗的學習存在抵觸逆反心理,甚至很多學生都不愿意開展實驗學習,無法主動融入實驗課堂。借助生活化模式,學生能夠對課堂有更強的參與感,從而引導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同時理解生物知識,分析生物知識,探究生物知識,提升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
三、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生活化措施
1.創設生活化實驗情境
對于高中生而言,他們對于實驗的學習并沒有極強的內驅動力,對于實驗有較強的抵觸情緒。如果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實驗學習之中,那么就需要結合學生所需要學習的實驗內容,進行教學情景的創設,越是符合實驗環境,越是貼合學生的實際心理需要,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老師需要對周圍環境加以引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進而影響學生的行為,影響學生的舉止,影響學生的思維。因為環境氛圍對于學生的影響是極重的,這樣的模式和方法,也能夠使得學生的生活化實驗學習變得更加透徹清晰和形象。
2.利用生活物品提高實驗教學興趣
當前很多老師在給學生開展生物實驗教學時,遇到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老師可能并沒有準備出所有學生都能夠開展實驗的物品,甚至有一些生物實驗所需要的物品較為貴重,老師害怕學生受傷,也害怕學生將實驗用品損傷,不愿意帶學生到實驗室中開展系統的、深入的實驗教學。但是現階段老師可以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之中,將生活用品融入實驗課堂,這樣既能夠達到實驗教學的效果和目的,同時也能夠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提高。為此老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做到將教材內容劃分由淺入深地分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比如在教學“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這一節課程時,老師就讓每一位學生從家里面帶來牛奶、雞蛋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然后在上課時帶領學生用相應的儀器去檢測這些食物。以此來借助生活化的物品提升學生的學習深入性,既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于實驗之中,又能夠讓學生在實驗里學習知識、分析知識、理解知識,獲得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
3.實驗內容生活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適用于高中生物教學?,F階段老師給學生開展生物實驗教學時,也必須要借助于生活化的實驗來給學生進行知識的引導和教育。對于高中生而言,他們的學習壓力相對較大,這也致使他們對于實驗缺乏應有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學習興趣,但是這并不能成為他們不開展實驗的理由。相反,學生的實驗教學是給他們進行理論知識補充教學的關鍵,所以老師需要借助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內容,給學生進行實驗的創設和設計,讓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結,這樣也可以貫徹落實新課改政策所提出的,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最終目的。
構建生活化的實驗內容,也能夠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極強的內驅動力,老師能夠讓學生更加輕松直觀地理解知識,分析知識,研究知識,自然而然也能提升學生對于生物實驗學習的透徹性、清晰性[2],進而使學生的生物成績得到有效提高,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而且高中生物教學本身就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所以老師可以依據學生所需要學習的重難點內容,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營造出多種多樣的話題,真正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之中去研究知識、分析知識、探索知識,從而讓學生獲得良好的知識學習效果和質量,讓學生的學習更加具體,還不會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和厭煩心理。所以老師一定要注重將教育教學內容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并關注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的生物學習更加深入具體和清晰,使得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得到全面提高,生物學習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4.實驗材料生活化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明確提出,對于科學,學生需要掌握的不僅僅有知識,還有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思路和學習的思維[3],為此他主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以探究式教學為主,讓學生在不斷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分析知識,提升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研究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做,而不是被動地接受、被動地思考。生物學科本身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
老師進行生物實驗學科教學時,必須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同時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引進,讓學生不斷在實驗的過程中研究知識、分析知識、理解知識。以往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對學生開展實驗教學時可能并不積極主動,甚至有些時候只是照本宣科式地進行實驗的講解,并沒有時間讓學生親自開展實驗,這都導致了學生的實驗學習存在極大的問題。所以老師必須要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幫助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實驗課程,并且要將實驗以生活化的形式進行展現,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主動性,而目前借助于生活中的資源,將實驗材料生活化,既能夠讓學生在收集材料、收集資源的過程中,理解知識、學習知識,同時也能夠為學生后續深入開展實驗學習奠定基礎。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階段老師在對學生開展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時,需要將生活化情景、生活化材料、生活化內容融入教學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實驗效果和質量。
【參考文獻】
[1]黃奎聲.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04).
[2]鄭潔.基于科學探究思維培養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21(019).
[3]張曼玲.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實踐探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 2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