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欣 劉葉偉
在學科體系建設及人才培養中,哲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教育中,哲學素養的融入,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及意識形態的培養等都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如何將哲學素養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則是亟須探討的問題。
《哲學與人生》(傅佩榮著,2019年8月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一書從哲學視角分析了哲思方法,闡述了人性真相、善惡、正義、永恒及變化,以及立命安身,認為人的存在是有價值的,要設法去實現其各種價值。該書詳細地從哲學視角分析了“人”及“人性”的本質,人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以及辯證思維。這給研究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指導。
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統領理想信念教育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要明確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地位,以學生思想政治品格的培養為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說,要使學生能夠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使其能夠立足于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立場,應用此哲學觀點和方法形成關于理想信念的根本性、系統性的觀念和看法;使其在面對各類新聞信息和各類文化思潮時,能夠運用唯物主義方法及觀點認識和分析這些信息,從馬克思主義角度及立場去揭示各類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客觀性、本原和價值,去明確各類文化思潮的實質及價值。
《哲學與人生》一書認為,哲學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是充滿智慧的,哲學能夠打通各個領域,應用哲學方法能夠指導人生,明辨真理。將馬克思主義哲學融入理想信念教育,能夠指導大學生以哲學思維和辯證法去分析當前的社會問題,分析從網絡上獲得的各類新聞信息,進而使其明白真理,明白人性特征及人生的價值。當前,在網絡技術的推動下,形成了嶄新的新聞傳播生態,各類信息活躍在網絡平臺上,如果學生不能正確判斷這些信息的真偽,不能明辨是非,一些負面信息就會使其產生消極思想,甚至將其引入歧途。而將哲學融入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去統領理想信念教育,不但能夠引導學生應用哲學思維和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辯證地分析各類新聞事件,還能夠引導其挖掘新聞信息的本質,明辨是非,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育人元素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作為一門哲學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就具有德育內容和意識形態的屬性,這為育人資源的挖掘提供了可能性。將馬克思主義哲學集合育人元素,于知識體系的建構中對價值底蘊進行凝聚,實現其“道”和“術”之間的統一,這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思路。正如《哲學與人生》一書所言,哲學既是理性追求,也是自我修煉,是擺脫本能欲望及沖動困擾的有效方法,學習哲學,能夠幫助人們判斷價值和明辨是非,進而指引人生方向,實現快樂生活。因此,應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融入馬克思主義哲學內容,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滲透育人元素,進行價值觀的引導。
同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意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和哲學觀點的引入,引導學生能夠應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及方法論去分析當今社會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現象。如針對媒體報道的某社會熱點問題,要引導學生對此問題進行辯證分析和思考,使其明白哪些信息是真實的,哪些信息是本質性的,進而引導和鼓勵學生在互聯網時代要客觀分析問題,要具有求真意識。如可以在理想信念教育中,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方法論和辯證法為指導,對整個事件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和了解事件的真相,并在分析過程中增強其哲思意識,提高其辯證分析能力,為其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供方法指導和理論支撐。
總之,《哲學與人生》一書詳細闡述了哲學對人生的價值,認為哲學能夠使人理性認識事物,能夠修煉自我,擺脫各種欲望的困擾,為人生指引方向。
[本文為陳欣欣主持的吉林省教育廳2021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重點課題“吉林省紅色文化資源在大中小學的一體化應用研究”(項目批準號:JJKH20210311SK)、教育部2022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一般項目“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中的中國精神專題教學研究”(項目批準號:22JDSZK025)的階段性成果]
(陳欣欣/博士,吉林建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劉葉偉/吉林建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