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提出,要基于幼兒經驗生長的主題環境創設的意義,落實學前教育理念,提高活動實施效果,促進幼兒經驗生長。在創設主題環境中,教師應提供自主選擇材料,注重進行換位思考,
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創設主題環境。文章指出,教師可以建構基于幼兒經驗生長的主題環境創設策略,并通過落實這些策略,有效增強新時期學前教育的效果,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幼兒經驗;主題環境;空間安排;區域設置;材料投放
中圖分類號:G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4-0088-03
引? 言
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主題環境創設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環節,對幼兒學習知識和生長經驗具有重要的意義。《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要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滿足幼兒獲取經驗的需要。教師應當重視帶領幼兒共同布置環境,指引幼兒多動腦與多動手操作,明確幼兒教育需要環境的支持,幼兒的一日生活與游戲活動要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教師需要根據過去主題環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幼兒經驗生長情況,創新主題環境創設方式,探究科學的主題環境創設策略。
一、基于幼兒經驗生長的主題環境創設意義
(一)落實學前教育理念
《指南》提出,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大小和認知特點,根據幼兒的直接經驗,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組織豐富有趣的游戲活動,能更好地滿足幼兒獲取經驗的需要。一日生活和游戲活動,要基于一定的環境展開。教師基于幼兒的經驗創設主題環境,為幼兒打好開展一日生活與游戲活動的基礎,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其中,能更好地發揮主題環境的價值。教師創設主題環境,可以更好地落實學前教育理念[1]。
(二)增強活動實施效果
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要根據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結合教育目標和教學建議等,基于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的原則,組織與實施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引領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在自主學習以及同伴合作中獲得經驗、增長知識。教師組織與實施不同的主題活動,需要在不同主題環境中進行,因此創設與主題相應的環境可以更好地發揮主題環境的作用。同時,在不同主題環境的映襯下更好地開展主題活動,能夠增強活動實施效果。
(三)促進幼兒經驗生長
基于幼兒經驗生長,教師在帶領幼兒創設主題環境時,需要先收集和整理多樣的材料,這需要幼兒參與觀察、傾聽、詢問、調查、探究等,獲得相應的經驗。幼兒還要參與區角的布置,與同伴一起商討材料的運用、裝飾品的設計與制作等,在這樣的過程中同樣可以獲得相應的經驗。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大小與認知基礎,創設相應的主題環境,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能夠有效促進幼兒經驗的積累。
二、基于幼兒經驗生長的主題環境創設要求
(一)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
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基于幼兒經驗生長創設主題環境。教師需要明確,幼兒參與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區角布置等的過程都是學習知識與獲得經驗的過程。因此,在主題環境創設中,教師可以根據五大領域中的一些主題,帶領幼兒參與主題環境創設的全過程,引導幼兒自主或合作參與環境創設。比如,在布置區角與墻面裝飾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主動去想、積極去做,在布置與裝飾的過程中學習知識與積累經驗,使幼兒積極參與活動[2]。
(二)提供自主選擇材料
在基于幼兒經驗生長的主題環境創設中,教師需要明確幼兒是主題環境創設的主體,要讓幼兒自主選擇各類材料,參與主題環境的創設,并引導和監督幼兒。教師還要盡可能為幼兒提供自主選擇的材料,讓幼兒自己選擇相應的材料,將相應的材料放在便于獲取的地方,為后續創設相應的活動打好基礎。教師還要根據幼兒的學習與活動反饋情況,及時補充與完善相應的材料,最大限度地滿足創設主題環境的需要。
(三)注重進行換位思考
幼兒在認知世界與客觀事物的過程中,容易受到環境和直接經驗的影響。教師在引導幼兒收集材料與創設主題環境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當出現問題時,教師不要急于批評幼兒,而要注意換位思考,以幼兒的視角思考問題,通過問詢、觀察等方式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意圖,掌握幼兒的認知情況,與幼兒一起分析與解決問題。教師通過類似的方式可以有效優化主題環境創設的效果。
(四)引導幼兒參與互動
在創設主題環境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重視啟發、鼓勵和引導幼兒參與互動,這樣能夠優化主題環境創設的效果。主題環境創設包括多個環節,不僅包括選擇材料和投放材料,還包括環境的布置、區角的設計等,教師要引導幼兒積極參與互動,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讓幼兒在各類活動中學習知識與獲得經驗,促進幼兒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根據主題環境創設的要求,教師要采用更科學的主題環境創設策略,促使幼兒積累經驗。
三、基于幼兒經驗積累的主題環境創設策略
(一)根據主題活動目標,明確環境創設方向
環境能夠影響人和塑造人,對人的思想意識與行為方式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幼兒園教育中,環境是良好的媒介。在組織與開展主題活動之前,教師要根據主題活動的目標,結合幼兒的認知和已有經驗,明確主題環境創設的方向。因此,教師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結合將要組織的主題活動內容,根據具體目標準備豐富的資源,考慮活動的實施流程,確定環境創設方向[3]。
例如,在“成長的秘密”主題活動中,教師需要根據人類成長發育的規律,引入一些有關飲食健康、睡眠、運動等方面的資料,指導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睡眠、運動習慣,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根據這項主題內容,教師需要明確環境設計的風格,引入美食、時間表、運動器材等相關的圖畫或實物材料,作為環境設計的主要資源。教師還要考慮主題活動實施的方向,如以幼兒挑食、厭食等生活情景為切入點,劃分為飲食、睡眠、運動三個主題板塊,引入相關的環境創設元素。教師還要考慮幼兒參與情況,引導幼兒參與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等,用幼兒參與的照片、調查表等布置溫馨的環境,豐富環境創設資源。
(二)調查分析已有經驗,確定環境創設依據
在主題環境創設之前,教師還要通過調查與分析,明確幼兒已有經驗,并將此作為主題環境創設的重要依據。不同幼兒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有明顯差異,對同一種活動的反饋情況也存在明顯的區別。為增強主題環境創設的效果,教師要通過日常觀察、詢問幼兒、調查幼兒家長等方式,明確幼兒在相關領域的經驗,根據幼兒已有經驗與主題活動內容,選擇和引入相應的環境創設材料,為實施主題活動打好基礎。
例如,閱讀主題活動的首要目標是培養幼兒聽故事與看書的興趣。教師要根據對日常閱讀活動的觀察,結合幼兒的反饋情況,通過微信聯系幼兒家長,調查幼兒閱讀情況。教師要分析幼兒在以往的閱讀過程中獲得的經驗與教訓,準備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富有童趣的繪本、圖畫,還要投放與之相關的文創產品等。為了讓幼兒安靜閱讀,盡量減少各種因素的干擾,教師還要重視創設相對安靜的環境,保證幼兒自主閱讀。教師要提供故事書、幼兒詩歌、童謠等各種類型的幼兒文學作品,讓幼兒自由選擇與閱讀。
(三)做好環境時間安排,注重適度留白
在主題環境創設中,時間安排是非常重要。幼兒園教育的時間有限,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也有限,教師只有在有限的時間內安排合適的內容,投放適合的材料,提高主題環境創設的效率,才能創設更好的主題環境。教師還需要注重適度留白,這樣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產生探究的興趣,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知識與經驗,成為主題環境的共同創造者[4]。
例如,在“植物的生長”科學探究活動中,由于這項活動需要較長的時間實施,因此,教師可以選擇容易種植的作物組織活動,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并且準備與之相關的資源,創設科學探究環境。不同的時間要創設不同環境,如在認識植物種子的環節,教師要投放種子實物、主題海報、相關繪本等,幫助幼兒初步認識種子;在播種環節,教師要投放水和各類器材,要求幼兒分組參與種植活動。教師不僅要做好環境創設的時間安排,還要在創設環境時適度留白,如在收獲環節中留下一片區域,要求各組幼兒呈現種植的過程與成果。
(四)落實環境區域設置,重視投放活動材料
以幼兒經驗生長為導向,在幼兒園教育中創設主題環境,教師還要重視落實環境區域設置,根據教育的主題和目標,設置不同的環境區域,滿足教育的需要。創設主題環境的目的是順利實施主題活動,因此教師還要重視在環境中投放活動材料,這樣才能輔助幼兒更好地參與主題活動,增強教育的效果[5]。
例如,為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師需要用幼兒能夠理解的方式,創設相關主題環境,建構學習和模擬主題活動,在活動中達到教育目標。教師可以設置若干環境區域:一是中國和省級立體地圖,這樣能讓幼兒產生對國家和家鄉的基本印象;二是關于家鄉和祖國各地名勝的圖畫、建筑景觀模型、特產實物或圖片等;三是介紹國旗、國歌的圖畫和視頻等;四是反映我國古代和現代的發明創造的材料,如“四大發明”的模型、“長征”系列火箭和高鐵模型等。教師通過在以上區域中投放這些材料,能夠更好地創設主題環境。
(五)創設探究動態情境,滿足幼兒發展需要
在創設主題環境的過程中,教師不能讓幼兒僅停留在觀察的層面,還要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將參與的過程記錄下來,用照片和視頻等記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這樣可以創設探究動態情境。在主題環境創設中,教師要提供一些支持,更好地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
例如,在屬于科學領域的“種子的探索”主題活動中,教師帶領幼兒創設主題環境,需要先收集和整理各類植物的種植。以豆類種子為例,教師需要收集黃豆、綠豆、青豆、蠶豆、赤小豆、菜豆等種子。教師要注意記錄幼兒收集種子的過程,將照片貼在對應區角中。對于幼兒整理與收納種子的過程、幼兒觀察種子發芽的過程和幼兒使用各類工具的過程,教師都要做好相應的指導,引導幼兒主動參與環境的創設,積極參與活動,引領幼兒更好地觀察與探究。
(六)呈現主題探究過程,積累豐富的經驗
在幼兒園主題環境創設過程中,教師應當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引導幼兒通過繪畫與記錄符號等方式,描繪主題環境創設、參與主題活動的過程。教師要根據主題活動的內容、環境創設的要求,指導幼兒合作,運用各類形式呈現主題探究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豐富的經驗,促進幼兒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
例如,在藝術領域的教育中,教師要重視指導幼兒發現美的事物特征,感受與欣賞美。教師可以組織創設樹葉貼畫的活動,這需要提前準備豐富的樹葉,將其投放到藝術區角中,同時要求幼兒根據樹葉的顏色、形態、形狀進行整理,讓幼兒在整理過程中發現樹葉之美。教師可以要求幼兒將這個過程記錄下來,詳盡描述各種各樣的樹葉,加入一些獨特的符號。
結? 語
綜上所述,基于《指南》等指導性文件的要求,教師應當重視以幼兒經驗生長為導向創設主題環境,更好地組織與實施主題活動,幫助幼兒增長知識,獲得經驗,促進幼兒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根據主題活動的內容,創造性運用主題環境創設策略,增強主題環境創設的效果,為主題活動實施打好基礎,更好地培養幼兒,促進幼兒經驗生長。
[參考文獻]
史蓉.基于兒童經驗生長的主題環境創設[J].好家長,2018(87):14-15.
李慶瑞.淺談“樂·生長”主題活動背景下的環境創設[J].家教世界,2021(3):58-59.
張文娟.基于幼兒經驗生長的互動式主題環境創設策略初探[J].山西教育(幼教),2020(12):46-49.
孫心怡.幼兒園班級主題環境創設探究:以主題活動“我找到了春天”為例[J].成才之路,2022(11):103-105.
陳學琴.聚焦“主題式”環境創設:幼兒園室內環境創設新思路[J].幼兒美術,2020(1):28-31.
作者簡介:莊莉(1985.1-),女,江蘇蘇州人,任教于蘇州市吳江區七都幼兒園,保教副主任,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