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英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考語文試卷在難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極大程度的提高,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幾年,天津高考語文學科在試卷、評價框架方面發生了較大變化,同時在語文的測試形式、測試內容以及評價理念上也有所改變。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語文教師只有順應改革的趨勢,才能夠更好幫助學生提高成績和綜合素養,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中語文教師要想真正滿足改革的要求,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必須要及時做好對應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向的改革工作,才能夠保障語文教學更為順利開展。首先,在教學中要注重語文學科育人功能的發揮。新高考強調語文教育者不再使用應試教育的慣性思維,而是要讓語文教學回歸本真,將語文學科強大的育人功能發揮出來,而且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教育特點在新高考中的體現更加淋漓盡致,所以對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其次,在教學中要注重傳統優秀文化知識的學習和積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古代流傳至今,就已經對其塑造人和激勵人的價值進行了淋漓盡致地展現,值得每一個中華兒女學習和傳承。同時,新高考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是考查的重點之一,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這些文化進行深層次的學習、內化與應用。對于高中生而言,他們的學習負擔較重,無法在課外抽出很多時間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學習,這就要求學校和語文教師高度重視,并對學生學習的時間進行科學規劃。最后,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學生核心素養的考查越來越受重視,這就要求教師高度重視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學中不能僅局限在課堂上,而要將教學內容向學生的實際生活延伸,將語文教學與教做人進行結合,將知識、能力、智力與非智力教育進行結合,將聽說讀寫教育相結合,對學生實施全面的培養和訓練。從活動內容角度分析,可以利用閱讀鑒賞、表達應用、梳理與探究等構成一個同心圓關系共同指向圓心,也就是核心素養,讓學生具有終身受用的素養。因此,從高一起始年級開始,語文教師就應該制定周密的教學計劃,訓練學生的語文素養。即使過程中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曾有過對自己的質疑和否定,但要始終堅信自己的理念是正確的,不斷變換教學方式,探索新的課堂模式,讓學生漸漸親其師、信其道,對語文不抵觸,漸漸樹立信心,愛上語文。
針對新高考下高三語文復習策略,在實際工作中指向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強化必備知識的鞏固,加強關鍵能力的掌握,實現高考語文在應試中的突出表現,達成高考語文評價的高質量反饋。
一、整體謀劃、穩中推進
高三這一年主要是復習已學過的知識,那就要求語文教師必須提前制定周密的計劃,要有整體意識,不能走一步看一步。這周復習重點是什么?這周完成幾篇文言文的復習?一周默寫幾次?內容是什么?一節課的重點講什么?這些問題都要預設,做到心中有數,課上有法,落實有度,反饋有聲。
最重要的是計劃好每個階段要復習的內容、復習的順序、復習的策略,要不斷積累落實,要讓學生不斷地進行反思、體會、領悟。
二、專項突破、關注細節
(一)回歸文本夯基礎,分條縷析得妙法——文言文復習
高中語文課本中比較重要的是文言文,而且高考的復習重點也是文言文。針對高三復習,主要識記文言文中的重點實詞、虛詞、特殊句式。高考中文言文選擇第八、九題和翻譯句子都是課內知識的遷移,所以必須字字落實。例如:“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中“而”解釋為“如果”,這個解釋在我們平時教學中容易忽略,在教學中需要強化,其實“而”解釋成“如果”的,還有“惑而不從師”的“而”。這就提醒我們老師不能忽略細小的知識點。
文言文實詞中的高頻詞,建議要求學生準備個小本,把課內和課外文言文中經常出現的詞語記在本上,反復看。對于經常考到的文學、文化常識,要一步到位講清楚,比如廟號、名字號等。斷句題,提煉總結方法,多練習。對于翻譯題,在掌握一定課內實詞的基礎上,做課外題時讓學生先試著猜猜句子的踩分點在哪,然后再想想和課內哪個知識點相關聯。遇到需要顛倒順序翻譯的地方時,第一反應應該是特殊句式,然后再一個一個句式排除。
(二)精雕細琢尋破解 提綱挈領巧落實——古詩文復習
說實話,古詩詞的復習是高三語文教師最糾結、最無助的一項。所以只有平時多讀經典、多體悟、多做題、多應用、多反思。可以呼吁學生在中午休息時看《中國詩詞大會》,鑒賞經典,在相互切磋中加深記憶。
學生還可以采取四種策略突破重難點,攻克易錯點,挖掘暗示點。即其一,“意在筆先”:牢記意象通感情。鑒賞詩歌形象,學生要把意象及其承載的感情作為備考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應著力分類牢記典型意象,用心揣摩承載的感情。其二,“言為心聲”:涵泳語言悟含意。鑒賞詩歌的語言,涉及遣詞造句、語句含意、語言特色等方面,是備考的難點,學生要仔細揣摩語言。其三,“雕蟲小技”:梳理技巧用術語。詩歌的表達技巧,內容龐雜,術語眾多,是備考的易錯點。突破它,學生可分三步落實。其四,“博觀約取”:挖掘暗示明題旨。試題中的暗示性信息,常常是閱讀的疏忽點,學生應留意挖掘,以利于全方位解讀詩歌。總之,古代詩歌備考要抓準、抓精、抓落實,并做到“六看”。一看標題挖意蘊,二看作者猜情志,三看意象通感情,四看語言悟含意,五看手法解用意,六看注釋明暗示。
(三)全景透析聚主題 實操策略精準練——作文復習
綜觀近五年天津卷高考作文試題,立足“四層四翼”,以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為命題理念,全面考查了考生的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在促進考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同時又注重培養考生的綜合素養。新高考下高考作文命題趨向為注重擴大選材范圍、注重考查群文閱讀、注重提升審題難度、注重考查思維品質、注重落實“五育”并舉、注重倡導文中有“我”。
高考作文主要考議論文,議論文必須有論據作依托。所以,首先得給學生備足“干糧”,即作文素材。其次,建議重點訓練學生作文的題目和開頭。因高考判卷速度快,所以“題好一半文”,題目即為論點,不用迂回,就要“直來直去”。對于開頭的訓練,實踐中主要采取的辦法是“相互借鑒”,每一次作文練習,都從所教班中挑選相對優秀的同學的習作,供全體學生賞析、品評、借鑒,在下一次的習作時“為我所用”。
三、落實為本,反思為方
高考語文復習中,落實與反思至關重要。落實是反思的基礎,反思是落實的升華。空有計劃不落實等于零,空有積累不背誦等于零,空有背誦不落筆等于零,空有作業不反饋等于零。文科的落實就是水滴石穿、日積跬步。作為教師要耐住性子,沉下心思,付出辛苦,攏住學生。
反思更為重要,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反思是成長的最快途徑。我們教導學生要反思,總結做錯的題,分析每一次大考的得與失。作為教師,反思更是我們教學過程中的必要環節。對每一節課的反思,每一個階段的反思,對知識的反思,教學方法、手段的反思以及對生活的反思。
新高考改革形勢下高中語文教學的開展意義重大。作為一線教師,每一次高考都是一次檢閱,它檢閱著我們教學的思路和成果,要根據新高考對語文學科的教學要求,對傳統語文教學中的不足及時進行調整和優化,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為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