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進,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數量不斷增長,加之線上教學的廣泛應用,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面臨諸多新挑戰。“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要依托信息化手段,落實有效的改革創新嘗試,提升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綜合水平,為學生高效學習、教師教學能力發展拓寬平臺。高職院校應優化管理模式,引入現代化管理理念,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業務能力,組建高素質信息化管理團隊,通過智慧教學管理服務平臺,提高教學管理綜合服務水平。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信息化
當前國內高職院校普遍采用的是封閉式住校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為大學生適應集體生活、融入校園、走向社會奠定良好基礎。同時,高職院校在課程選擇方面帶有極大的自主性,學生學習的空間也帶有一定的分散性,還有一些學生有豐富的課余生活,包括社團活動、學生會活動等,這些使得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開展的難度進一步加大。“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要在傳統管理模式基礎上,依托信息化手段的應用,推進高職院校教學與管理工作的協同創新。讓大學生能夠體驗更加精彩、豐富的校園生活,為學生知識學習、能力發展、社會實踐、自主探索提供有效支持。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改革的意義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既要服務學生知識學習,更要以“互聯網+”技術的融入,讓學生能力鍛煉,為學生科學價值觀的樹立提供有效引導。讓互聯網技術在教學管理工作中發揮正面積極引導作用,創新高職院校育人工作開展模式。充分借助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服務學生學習發展,改變學生單純被動式學習,以有效的情景設計、直觀互動,讓學生學習體驗感顯著增強。在教學管理工作落實的過程中,通過網絡綜合監控平臺對學生學習數據有效監控。圍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有效深耕,提高教師綜合教研水平,推動創新型教學管理模式落地實踐。
(一)拓寬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育人空間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要圍繞學生能力發展,鼓勵實踐學習,倡導讓學生跨學科探索。受益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讓學生跨媒介學習,接受更多新鮮資源。例如教師可以將國內其他高職院校的一些教學課件,通過網絡平臺直接分享給學生,讓學生接觸更多優質資源,提高學習主動性。依托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教學管理工作可以由統一式管理循序向開放型管理邁進,為學生遠程學習、線上互動、合作交流拓展空間。
(二)有效填補學校科研資源的短板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在關注學生的日常學習的同時,要鼓勵教師積極落實科研攻關工作。以互聯網為依托,學校可以整合教學活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多方面的資源,為教師教研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保障。抓住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背景,教師可以多方資源有效關注,在專業領域實現深耕,對信息資源精耕細作,實現科研領域的全面創新。
(三)有效排除教學管理工作中的盲點
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可以公開透明化,以網絡化辦公整合教學各項細節,通過遠程互動優化教學管理工作。將招生平臺、推免評優系統、辦公業務、信息反饋有機融合在一起,通過公開透明的工作模式,提高學校公信力,對教學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及時解決,提升教學管理綜合水平。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改革面臨的新挑戰
將“互聯網+”技術引入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改革工作中,對于推進信息化管理,實現創新發展,推進師生協同創新具有多元價值。同時,將信息化管理手段融入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也有諸多困境需要我們去突破和探索。
(一)缺乏先進的教學管理理念
高職院校管理工作內容龐雜,需要多部門高效協調、密切配合。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管理人員對傳統管理模式已經非常適應,在信息化管理改革工作中也能夠及時做出一些改變和創新性嘗試。但是由于前期缺乏這方面的管理經驗,在信息化平臺建設、信息化手段運用、多元數據篩查整合方面遇到重重困難。首先,在信息化管理平臺各類數據的錄入非常便捷,但在數據的提取與使用過程中需要掌握專業化基礎,有一些教師對這種新管理模式不適應。在數據錄入、統籌計算方面時常出現數據偏差。因此,很多教師對信息化管理系統帶有一定的排斥意識,常常只能將一些數據導入管理系統,如何依托管理系統落實數據開發,還是需要突破的一項重點,數據管理系統被荒廢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另外,學校在信息化管理整體規劃方面存在很大的滯后性,管理系統自身價值沒有全面彰顯。
(二)管理人員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
依托信息化系統推進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對工作人員自身信息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整體隊伍參差不齊,有一些教師年齡較大,對信息化設備的使用不夠熟練,使得教學管理信息化工作開展過程中,不能形成快速有效的實踐反饋,這就使得教學管理信息化系統投入使用,但缺乏優秀的管理團隊做支撐,學校綜合管理水平難以上升到一個新臺階。還有時候因為一些教師信息接收滯后,回復處理不及時,影響了整個管理系統的常態化運營,也阻礙了教學管理系統為學生服務價值的發揮。
(三)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脫離學生群體
當前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落實,主要從服務教師教學工作開展,提高學校管理決策主動性等方面入手,對學生方面的學習訴求把握較少。這就使得高職院校教學信息化管理工作開展,存在極強的局限性,對學生主體訴求關注較少。高職院校育人工作的開展要以人為本,凸顯學生主體性價值。所以教學管理方法是否合適,學生學習需求是否滿足,是提升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核心一環。在提高教學管理服務效率的同時,如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從學生角度出發優化管理模式,推進學生良好個性發展,是下一步教學管理信息化工作落實的重點。將信息化管理手段應用于教學管理工作,一方面要方便學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要為學生學習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服務意識,這樣才能夠讓整個管理工作更加順暢有序。得不到學生方面的支持和有效配合,很容易出現各種矛盾摩擦,所以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要更好地關注學生學習發展,服務學生能力提升,喚醒學生學習配合意識。
(四)教學信息化管理缺乏足夠的安全意識
教學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開展依托網絡推進,可以高效的信息交流、數據共享。在這個過程中由于頻繁的信息交換,會使得一些敏感信息泄露,例如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家庭住址,甚至還有一些關聯的銀行卡信息等,這都使得信息化管理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對這類信息進行物理隔離難度非常高,所以在信息交換數據導出交換時,要注重對一些敏感信息、隱私信息進行保密和加密設置,從瀏覽權限、信息更改等多個方面,防止信息外泄。一些在線數據庫,信息系統設計之初就需要配置相應的網絡密鑰,在后續使用的過程中做好安全維護和信息監測,從而優化管理手段,提升信息安全意識,保障信息化管理模式平穩運行。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改革落實的對策分析
(一)優化管理意識注重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應用
時代的不斷發展,使得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經融入各行各業,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單位,要與社會前沿趨勢相對接,更要發揮有效的引導作用,提高學校教學管理綜合水平,提升教師教學服務意識,為推動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而不斷創新。在信息化管理時代大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要轉變觀念,自上而下注重對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應用,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對新型教學管理理念有效宣傳,尤其是一些教學組長、分管領導更要樹立模范帶頭意識。對一些新型管理方式有效應用,從推動教學管理工作進步發展的角度,做好長遠規劃。其次,學校各個管理崗位要樹立規范統一的流程化管理意識,在傳統管理方式穩步實施的前提下,建立一套適合學校當前綜合情況的教學管理系統。通過優化管理理念,推動教學管理工作創新性落實。在教學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還要進一步加大人力、物力、技術、資金等多方面的扶持。既要完善教學管理的軟硬件系統,又要注重教學培訓工作的開展,無論是青年教師還是老教師,都要適應信息化管理模式,從宏觀上樹立管理創新意識,在細節上適應信息化管理規范,高效協作統籌發展,實現共同進步。此外,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師及學生對新型管理方式的適應性,還要引入相應的獎罰制度,對于表現優秀的個人及時鼓勵,給出相應的表彰。對于相對落后的個人及時幫扶,加強學習,將信息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推動學校日常教學管理工作高效規范化落實。
(二)組建高素質管理團隊推動教學管理工作全面升級
“互聯網+”背景下,依托信息技術的應用推進學校教學管理工作改革創新,需要以高素質管理團隊為依托,將傳統的管理模式全面升級,以信息化管理,提升教學管理工作數據的準確性。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管理完美融合,結合學校發展的客觀情況,推進教學管理工作高效落實。首先,學校自身要組建一支經驗豐富、技術達標、素質過硬的專業化管理團隊,提高傳統管理模式的綜合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學校要打造優秀管理隊伍帶動管理工作綜合水平穩步提升。可以通過技術合作的方式與兄弟院校進行合作對話,共同組建高素質管理隊伍,提高高職院校工作人員學習意識,與當前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相匹配,提升現有工作人員的管理意識。學校可以通過定期培訓、自主學習、進修教研等多種方式做好長期規劃,循序提高工作人員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適應新型管理方式,推動教學管理人員積極學習進步。學校方面還要做好儲備管理人才的培養,從基層教師及黨員隊伍中選擇培養優秀的儲備人才,進一步充實學校管理工作的隊伍,實現教學與管理協同發展。
(三)建設智慧管理平臺提升綜合服務能力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改革的落實,首先需要以智慧管理平臺為依托,提升教師教學服務意識。在智慧教學管理服務平臺帶動下讓全體教師更好地適應信息化管理模式,遵循高效規范管理流程,帶動整體教學步伐高效、便捷、智能化。依托信息化技術,首先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高效整合,比如有的教師本身不擅長制作數字媒體課件,依托智慧教學管理服務平臺,可以下載其他教師所制作完成的一些優質課件,并進行微調和改動,這樣就可以提高學校信息化授課的綜合水平,帶動更多教師適應新型授課方式。另外,還有一些微課資源、視頻都可以依托智慧教學管理平臺向學生有效推送。依托智慧教學管理服務平臺,可以為教師、學生提供一站式資源服務,提升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智能化水平。依托智慧教學管理服務平臺還能有效捕捉教師及學生的學習訴求,結合學生學習情況、教師教學使用體驗,獲得師生的使用反饋,不斷對教學管理服務平臺進行優化升級。通過高效的數據集成,與時俱進的適應性調整,讓學生各項需求全面滿足。
依托智慧教學管理服務平臺,還可以進行智能考勤服務,督促學生學習提升,評選出更受學生歡迎的優秀教師、優質課程,將更多優秀示范課在校園內推廣傳播,帶動教師綜合執教水平穩步提升。依托智慧教學管理服務平臺,還可以向學生發送一些專項推送信息,如安全教育、思政教育、繳費信息。讓學生及時了解最新信息,查詢個人業務辦理進度,定制專項學業研讀提醒計劃。學生可以結合個人能力選修研讀更多課程,助力今后在就業擇業過程能力加分。
(四)提升信息安全意識構建信息安全屏障
“互聯網+”背景下教學管理改革的探索,既要注重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更要提升信息安全意識,保障教學管理工作高質量落實。尤其是在智慧教學服務管理平臺模式下,教師學生全面聯網,信息交換的頻率大大增強,這時候一旦遭遇黑客攻擊、病毒入侵,就會產生極大的安全問題。所以,學校管理人員必須時刻警惕,提高信息安全意識,構建安全屏障,切實保障教學管理信息安全。首先,對學校的一些重要信息,要通過開辟專門的檔案室,做好信息的物理存儲,這樣即使網絡遭受攻擊,也能夠快速調用一些備份信息。其次,在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對于一些關鍵權限、核心信息要做好加密處理。信息的輸入、提取、調閱設定分級權限,配置不同的網絡密鑰,防止信息外泄。強化分級管理,明確到具體的責任主體,建立嚴密的信息保密制度。另外,學校要聘請專業的安全管理團隊,做好每天的安全監察工作,對系統存在的一些漏洞及時掃描,做好修補。對于系統內部的一些冗余信息及時過濾,一些可疑的訪問做好追蹤溯源,推動助力學校教學管理工作向智能化、安全化、規范化方向不斷邁進。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信息系統要明確到人,及時進行調整,對復雜的外部環境快速反應,高效率完成教學管理工作中的各項服務,確保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正常有序開展。另外,還要對校內的教學人員做好相應的網絡安全技術培訓,制定網絡安全應急處理預案,將各類安全隱患,有效防范,增強全體師生信息安全意識,學會掌握網絡安全技術常識。一旦發生突發情況要將影響范圍最小化,以便及時尋求網絡安全信息部門的幫助。
四、結束語
總之,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院校要充分借助互聯網技術,推動教育教學管理改革工作穩步落實,從而更好地培養優秀人才。在教學管理信息化推進落實過程中,也要對存在的各類問題及時甄別。全校要統一思想,重視對網絡技術的有效應用,同時對一些安全信息及時甄別,保障互聯網技術在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中有效運用的同時,適應信息化網絡管理的技術要求,不斷優化管理理念,提升服務水平。以智慧教學服務管理平臺,推動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作者單位:徐來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參? 考? 文? 獻
[1] 吳真真.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管理學教學改革探究[J].科教文匯, 2020(25):137-138.
[2] 黃嫣. 互聯網+教育視域下高職院校管理學教學改革探究[J].休閑, 2020(09):150.
[3] 鄭偉. 探析新時代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現狀與對策分析[J]. 區域治理, 2020(33):257.
[4] 趙晉芳. 重大疫情背景下高職院校線上教學管理探析[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20, 33(14):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