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悅 閆玉科 徐偉祁 林志豪
摘? 要:我國海洋漁業存在生產主體組織化程度低、三產融合程度低、各環節利益機制不緊密、漁村集體經營能力欠缺等諸多問題,嚴重制約了現代海洋漁業的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在此背景下,浙江溫州瑞安華盛水產有限公司通過創新發展,探索出一條現代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產業特色的“華盛模式”。本文在深入調研基礎上,闡述了“華盛模式”產生背景,解讀了“華盛模式”內涵,總結了“華盛模式”啟示,以期為我國現代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經驗借鑒和理論支撐。
關鍵詞:現代海洋漁業;組織化發展;融合化發展;啟示
中圖分類號:F325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697(2023)
"Huasheng Model" enlighten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arine fishery in China
Chen Hui-yue, Yan Yu-ke, Xu Wei-qi, Lin Zhi-hao
(School of Economics,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hina's marine fishery, such as the low degree of organiza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production, the low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the loose interest mechanism of each link, and the lack of collective management ability of fishing villages,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 the sustainable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odern marine fishery. In this context, Zhejiang Wenzhou Ruian Huasheng Fisheries Co., Ltd. has explored a new path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odern marine fisheries through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formed a "Huasheng Model"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research,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of "Huasheng Model", interprets the connotation of "Huasheng Model", and summari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Huasheng Model",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odern marine fisheries in China.
Key Words: Modern Marine Fishery;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lightenment
我國海洋漁業實施“家庭承包經營后”,海洋捕撈業漁船數量增長迅速、單打獨斗的分散式自主經營,使我國全民共有的海洋漁業資源出現“公地悲劇”現象,導致我國沿岸、近海漁業資源嚴重衰退;捕撈業漁獲物與加工業原材料在“完全競爭市場”上進行交易,上述問題致使我國海洋漁業、漁民、漁村問題日益突出,嚴重遲滯了中國式海洋漁業現代化的進程。浙江溫州瑞安市華盛水產有限公司(下稱“華盛公司”)為集“組織化生產原材料-移動粗加工-產品研發-精深加工-品牌化國內外銷售”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企業和全國食品工業優秀龍頭食品企業。2007年后,華盛公司建造了兩艘萬噸級中國第一、亞洲首創的現代化海上移動加工船——華盛漁加1號、2號,通過“企業+合作社+漁民”的組織模式,形成了“大船帶小船、粗加工在船上”的生產模式,有效提高了海洋捕撈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為我國海洋捕撈業可持續發展和海洋漁業三產融合發展積累了經驗,有助于加快中國式海洋漁業現代化進程。
一、“華盛模式”產生背景
(一)“三漁”問題日益凸顯,有效破解路徑欠缺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海洋漁業、漁民、漁村問題日益突出。漁業問題的本質是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漁民問題的核心是增收致富,漁村問題的重點是加強管理[1]。解決海洋“三漁”問題,海洋漁業發展是基礎,漁村建設是保障,漁民生活水平和素質的全面提高是核心。海洋捕撈業是傳統漁業產業,是水產品供給的主要來源。隨著海洋捕撈壓力的持續增加,漁業資源過度捕撈問題日益嚴重,海洋漁業資源受到環境與時間等條件限制再生能力受到制約,海洋捕撈總產量不斷減少。長期的過度捕撈使得近海魚類產卵場、生長環境等遭到嚴重破壞,海洋漁業資源持續衰退,出現了海洋漁業資源荒漠化現象。2015年以來,我國海洋捕撈產量在徘徊中下降,2021年已經縮減到951.46萬噸,較2015年減少363.32萬噸。
2021年,我國漁業人口1634.24萬人,其中傳統漁民517.16萬人,占比31.65%。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增長9.1%;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比上年增長8.2%;全國漁民人均純收入23442.13元,增速7.35%。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我國漁民收入增速緩慢,同期收入不僅低于全國人均水平,且與城鎮居民收入之間差距較大,僅占城鎮人均收入的49.44%。同時,我國沿海漁村社會化保障水平較低,基層民主政治法治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面對海洋漁業資源枯竭、漁民收入較低、漁村建設滯后等日益嚴峻的“三漁”問題,我國政府雖先后通過實施海洋捕撈“零增長”“負增長”、持續改善養捕比例、促進漁民轉產轉業等一系列政策,但是效果較差。
(二)海洋捕撈漁民多,經營分散,組織化程度低
目前,我國海洋漁船數量龐大、漁民多,經營分散,漁民普遍重效益輕資源保護和安全管理,而且漁船管理體系并未延伸到鄉鎮,沿海地區漁業管理人員配備和漁船數量不對等的矛盾十分突出,漁船分散經營,點多面廣,漁船脫管失控現象普遍存在。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提高漁民組織化程度迫在眉睫[2]。
《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內漁船管控 實施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的通知》(農漁發〔2017〕2號)指出:“鼓勵創新捕撈業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培育壯大專業漁村、漁業合作組織、協會、各類中介服務等基層服務和管理組織,賦予其在漁船證書辦理、限額分配、入漁安排、船員培訓、安全生產組織管理及資源費收繳、相關惠漁政策組織實施等方面一定權限,增強服務功能,充分發揮漁民群眾參與捕撈業管理的基礎作用。采取多種措施,促進大中型漁船加入漁業合作經濟組織、協會或公司管理,小型漁船納入村鎮集中管理或加入漁業基層管理組織。”
(三)產品加工率不升反降,精深加工欠發育
海洋水產加工業連海洋漁業第一產業、接第三產業,延長了海洋漁業產業鏈,提高了海洋漁業附加值。海洋水產品加工不僅是海洋漁業發展的推動力量,而且是整個海洋漁業發展的引領和牽引力量,是提升海洋漁業價值鏈、延長產業鏈的主要領域,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環節。我國多數水產品企業生產能力和生產規模相對較小,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和開拓市場的能力[3]。2021年,我國水產品加工企業總量為9202家,其中規模以上水產品加工企業數量2497家,占比27.14%。過多的分散型小型水產品加工企業不利于現代漁業產業建設,不利于提高產業的組織化、融合化和標準化水平。
2021年,我國水產品加工率37.71%,其中海水產品加工率為57.60%,與2018年同比分別下降3.38個百分點和5.98個百分點。此外,我國水產品加工業以初加工為主,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精深加工產品少。2021年,我國水產加工品總量2522.68萬噸,其中海水加工產品1951.10萬噸。其中,僅水產冷凍品總量就達到1519.52萬噸,占全部水產品加工量的71.51%。如果再考慮其他的如冰鮮、腌制等初加工方式,我國水產品精深加工的比例更低,魚糜制品、罐制品、魚油制品及其他附加值較高的水產加工品比重極低。這意味著我國海洋水產品加工業產業鏈、價值鏈延長和提升的空間都很大。
二、“華盛模式”概述
在此背景下,華盛公司樹立新理念,構建“以人本化發展為根,誠信化發展為本,品牌化發展為首,融合化發展為要,創新化發展為魂”新模式,既實現了公司跨越式發展、公司員工漁民共贏,也探索了我國現代海洋漁業發展新路徑。
(一)融合化發展,開創共贏新格局
隨著公司“華盛漁加1”和“華盛漁加2”兩艘海上水產干制品加工船建成下水,公司逐步構建了以兩艘加工船為龍頭、其他捕撈漁船為依托的“大船帶小船、粗加工在海上”的生產模式,有效提高了海洋漁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從2007年起,華盛公司以瑞安本地為主,按照“企業+漁民”的模式精心挑選30~40艘生產素質較高的合法漁船,組建了隨鯷魚加工母船(華盛漁加1)出海的捕撈船隊,4艘捕撈漁船+1艘起網漁船構成一個編組作業單位。這一生產模式大大提高了鯷魚、中國毛蝦等海洋水產品的品質和附加值,帶動并初步形成了海洋漁業產業集群,為調整海洋捕撈作業結構和實現海洋漁業三產融合發展提供了經驗借鑒。加工船高于市場價收購鯷魚、中國毛蝦等海洋水產品,充分調動了捕撈漁船及漁工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既增加了漁工的收入,也保證了加工漁船的生產原料。
2017年,華盛公司為了獲得穩定的鮮活海水產品原料供給,組建了華丞漁業專業合作社,將原來單打獨斗的380多名捕撈漁民組織起來,采用“企業+合作社+漁民”的模式組織漁船出海生產,實現了一二產融合發展,公司獲得了穩定的鮮活原料供給,捕撈漁民增加了捕撈漁船有效作業時間,不僅解決了海洋捕撈漁民漁獲物銷售難、公司加工原料來源不穩定等問題,而且提高了海洋漁業生產質量和效益,增強海洋漁業市場競爭力,實現了華盛公司與捕撈漁民的共贏。
(二)創新化發展,獨創海上生產方式
毛蝦、鯷魚(俗稱丁香魚)等是華盛公司的主要加工原料,這些浮游生物是一年生、長不大的小魚,離水幾小時就會死亡,俗稱“離水爛”。由于傳統的“海上捕撈、岸上加工”捕撈生產模式環節多、產業鏈長,保鮮難度大,影響產品質量與加工效益。為了生產更新鮮、更高品質的產品,華盛于1996年在瑞安市北麂島落成現代化加工廠,以北麂島基地為依托,與周圍海島鄉鎮300多艘漁船、7家水產品初加工企業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與從遼寧丹東至廣西北海的沿海32個貨源地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為進一步縮短運輸時間,保證漁獲物新鮮程度,華盛于2007年建成“中國第一、亞洲首創”的海上移動加工船“華盛漁加1”,同時引進3條日本先進加工作業流水線,包括自動清洗機、冷卻機、蒸汽機、干燥機等成套設備,專門加工從沿岸漁場捕捉的鯷魚、海蜒、蝦皮等水產品,實現海上直接加工,一舉攻克了長期困擾鯷魚生產加工的保鮮難題,成功實現了鯷魚產品升級:從魚粉、飼料提升為營養豐富、健康美味的高端水產食品。這一舉動贏得了國內外水產行業的高度認可,“華盛漁加1”獲得我國科技部創新獎,被列為國家863科技項目;亞洲最大的水產專業報日本《港口新聞》發表文章稱:“中國浙江瑞安的華盛漁加1號海上水產干制品加工船上水,改變了全球漁業生產方式,是全球水產品生產的創舉”。
(三)品牌化發展,產品暢銷國內外
華盛公司堅持“質量第一、品質至上”的產品理念,實施“質量立廠、品牌興業”的發展戰略,“大三元”、“華盛”牌產品享譽國內外,暢銷美國、法國、意大利、日本、歐盟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三元”牌蝦皮先后被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中國綠色食品;“大三元”牌丁香魚產品品質優良,勝于日本沖繩島的丁香魚,成為日本的名優產品。
華盛公司優質產品來源于鮮活的生產原料、科學先進的加工作業方式和規范化國際化管理模式。華盛公司原料直接來自海洋,在海上移動加工船上即時加工,每艘加工船安裝了3條國際先進的自動化加工流水線,日產能力50噸。從鮮活的海洋水產品投入到移動加工船流水線,經清洗、蒸煮、烘干、冷卻、篩選、包裝等工序,僅需28分鐘就完成了原生態、綠色、健康和安全的初級海鮮產品的生產。為向市場和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華盛在瑞安經濟開發區建立了現代化加工廠,將海上加工的產品進一步挑選除雜。此外,華盛公司以國際通用的《水產品加工良好操作規范》為準則,建立了比較完善的HACCP質量控制體系和ISO9001-2008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并按照國家質量體系要求,不斷提高員工的衛生質量意識,嚴格按體系要求落實品質措施,建立起嚴謹、務實、運行有效的質量自檢自控體系和品管隊伍。公司賦予品質管理部無限的權力,使其成為企業品質管理的“執法者”:對一切影響或危害產品質量和品質的行為和現象進行記錄,并進行相關處理。1998年,華盛獲得歐盟和美國FDA衛生注冊;2003年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10至2011年作為溫州地區水產行業首家FDA迎檢企業,連續兩次順利通過檢查,2017年再次順利通過美國FDA檢查。
(四)人本化發展,勞資共贏增強競爭力
長期以來,華盛公司致力于打造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極大調動了員工的生產積極性,無形之中為企業發展增添了核心競爭力,實現了勞資雙方共贏。因為“華盛漁加1”和“華盛漁加2”兩艘加工船上的工作人員需要長期離岸工作,所以船只不僅引進了先進的導航、冷藏、海水淡化、污水處理以及海上救援設備,還配備了航行、生產、生活、文體、醫療以及后勤補給等設備。為了滿足船員的休閑娛樂需求,在加工船上創造性地設計了娛樂室,配備電視、乒乓球桌、象棋、麻將等娛樂設施;員工房間內辦公桌、電視、空調等硬件設施一應俱全,給員工營造了良好的娛樂及休息環境。華盛公司陸地現代化加工廠現有行政管理人員及一線員工160余人,其中女性職工以及外地職工偏多,綜合考慮員工出行方便以及人身安全,公司主動為員工提供免費宿舍和三餐,并定期更換菜譜,避免員工產生口感味覺上的厭倦。公司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贏得了員工們高度認可,在華盛加工廠工作10年以上的有64人,占全部員工的40%;工作20年以上的有34人,占全部員工的21.25%。在關心員工生產生活的同時,重視員工職位晉升、工資晉級等方面的訴求。為了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公司每年實施考核評優制度,科學設置本人自評、群眾互評、領導考評以及得分匯總四道流程,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對員工進行考核評比,將評比結果歸入檔案,與職級評定、職務晉升、工資晉級等直接掛鉤,在員工中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性競爭氛圍,保持企業競爭力。
(五)誠信化發展,遵規守紀爭優創先
華盛公司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嚴格按照海洋漁業捕撈管理規定、生產衛生操作規范、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進行生產,贏得了政府、行業和市場的一致認可。在海上作業方面,公司嚴格遵守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安全監管處(省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原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制定的限定漁船數量、船只來源、試捕時間、生產網具、試捕區域和加強收購、漁政監管和安全管理的“5+3”鯷魚利用管理原則,出海前把作業人員集中起來開展海上依法生產、安全生產培訓,并簽訂雙方合作協議,嚴格要求參與海上作業人員必須遵守的紀律、安全生產責任以及公司網具管理規定,商定海上生產生活補給服務等事項;開船前逐船檢查核對各生產漁船的人員、證件、捕撈網具、安全救生設施;出海后按照統一劃分的生產海域,分組有序開展捕撈作業。漁獲物統一運送加工母船收購,并接受駐船漁政漁監人員檢查,一旦發現副漁獲物比例超過2%,即停止捕撈。在陸地加工廠生產方面,為增強員工衛生意識,規范員工操作行為,華盛公司嚴格執行HACCP體系,制定了《生產車間衛生操作規程》,嚴格把控進入生產車間的每一道程序,從進門更衣換鞋到洗手消毒再到鞋底殺菌,做到預防和嚴格控制生產加工海產品的高質量。同時,為進一步規范員工衛生操作行為,華盛制定了十項禁令,禁止非生產人員隨意進入車間;禁止手靴未經消毒進入車間;禁止頭發外露及未穿戴工作裝進入車間;禁止穿戴工作裝出入廁所及公共場所;禁止用未經消毒的工器具、工作臺進行生產;禁止攜帶非生產用品進入車間;禁止在車間及更衣室內吃零食、吸煙;禁止上班時穿拖鞋;禁止染指甲、留長指甲、化妝及佩戴手表、首飾;禁止在車間內大聲喧嘩及會客。憑借規范化操作及誠信化經營,華盛公司先后被評為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企業、食品安全示范單位。
三、“華盛模式”對我國現代海洋漁業發展啟示
自1989年起,我國水產品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位。從2002年開始,我國水產品出口一直穩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水產品種苗生產基地、最大的水產品貿易集散地,擁有全球最完備的水產全產業鏈中心。近年來,我國海洋漁業受中美貿易戰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2021年水產品加工企業總量為9202家,其中規模以上水產品加工企業數量2497家,占比27.14%,以上3個指標與2017年相比,分別下降572家、139家和0.11%。2021年我國水產品加工率37.71%,海水產品加工率為57.60%,分別比2017年同指標下降3.87個百分點和5.82個百分點。2021年我國水產品出口額219.26億美元,與2018年同比減少5.17億美元[4]。2020年我國漁業從業人員入社率僅為15.38%[5],比2018年下降了1.79個百分點[6]。因此,面對日益嚴峻的內外部發展環境,總結“華盛模式”的經驗啟示,對我國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指導作用。
(一)企業發展“創新化”,創新建議“民主化”
創新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20多年來,華盛公司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作坊式加工廠發展成為年產值數億元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做強做大的法寶就是創新。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和需求變化,水產加工企業只有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發展經驗,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和生產技術,對企業生產要素進行創新組合,不斷進行管理模式創新、生產技術創新、生產方式創新,以創新引領企業發展,才能在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持續發展。由于企業員工長期在一線工作,在生產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經驗,對生產中需要改進的地方也形成了自己獨特見解。企業可以通過設置“創新專項獎”、將員工創新與年底績效考核相掛鉤等方式,在企業中營造“人人想創新,人人能創新”的氛圍。通過定期召開員工座談會的方式,對員工生產過程中遇到的管理問題及生產問題進行總結,在吸納總結員工建議的基礎上,對企業管理方式、生產模式進行持續改進和創新。
(二)生產條件“資質化”,品質標準“國際化”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國是水產品出口大國,日本、美國、歐盟以及韓國等是我國水產品主要出口國,這些國家相繼以保證食品衛生安全、國人健康的衛生檢疫標準和環境保護標準等非關稅貿易壁壘之名,制定了嚴格的準入標準,遏制發展中國家水產品出口,對我國水產品出口貿易產生了嚴重影響。華盛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嚴格按國際化標準組織生產和進行認證工作,1998年獲得歐盟和美國FDA衛生認證,2003年成功通過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成為我國水產品加工出口企業的“排頭兵”。
在經濟全球化和水產品貿易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水產加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必須嚴格實施國際化質量標準,通過建立和完善企業的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危害與關鍵點控制體系(HACCP)等保障食品安全最有效的管理體系,水產品出口企業須獲得“國際化”資質認證,如美國FDA認證、歐盟衛生注冊、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等。在水產品養殖、飼料配方、添加劑選用及藥品使用量等方面與國際接軌,嚴格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以及出口目的國制定的各項標準進行產品的加工、包裝、運輸和銷售,確保產品質量符合國際衛生標準,提高我國水產品貿易國際競爭力。
(三)企業運作“制度化”,員工管理“人性化”
制度與人性的有機結合與統一,是驅動企業不斷發展前行的重要法寶。企業的有序運作必須依靠制度的約束,在制度的約束下最大程度給予員工人性化的關懷,這樣的企業管理方式才能促使企業長久高效發展。華盛公司結合自身發展特點,科學制定《華盛水產規章制度》,對各個生產部門的基本職能、每個崗位員工的基本職責進行明確規定,并采取合理的獎懲措施,通過制度的約束確保各個部門的高效運轉。此外,華盛通過為員工提供免費食住、滿足員工休閑娛樂需求以及合理制定員工崗位晉升辦法等人性化舉措,營造了良好的員工工作環境,培養了員工愛崗敬業精神,加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現實背景下,我國水產加工企業必須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將“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貫穿于企業發展的每一階段,充分調動員工生產積極性,提高員工的主人翁意識;通過科學、合理和創新的企業組織架構和管理隊伍,確保企業的高效運轉,通過“制度化”運作與“人性化”管理相結合的方式,打造勞資發展“命運共同體”,共同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
(四)生產操作“規范化”,生產流程“自動化”
基于食品安全的考慮,國外對食品加工企業的規范化生產操作體系提出了詳實要求。FDA明確規定進入美國水產品市場的生產加工企業必須建立HACCP操作體系,歐盟委員會對出口到歐盟的食品從具體產品、生產場地及生產過程進行嚴格審查。作為水產品加工企業,華盛公司建立了完善的HACCP操作體系,在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包裝存儲、運輸出口等生產經營環節均進行標準化操作和規范化管理,是實現產品出口“資質化”以及產品質量“國際化”的關鍵舉措。此外,華盛公司不斷引進國外先進的自動化生產設備,為企業生產的“規范化”提供強有力支撐。因此,我國水產品加工企業應立足國際標準,建立起完善的HACCP規范化操作體系;嚴格按照MSC認證要求,對水產品的捕獲、運輸、加工、流通直至最終消費者的整個過程均制定完善的操作規范和衛生標準,嚴格按照國家要求與國際標準進行規范化生產。同時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設備,提高生產活動的自動化程度,通過生產流程“自動化”確保水產品品質。
(五)漁業生產“組織化”,利益聯結“緊密化”
近年來,我國海洋漁業生產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但海洋漁業生產活動的組織化程度低、規模小等問題仍是困擾我國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華盛公司作為瑞安市唯一一家國家級農業重點龍頭企業,通過“企業+合作社+漁民”的模式組織漁船出海生產,將部分海洋捕撈漁民組織起來,解決了以往捕撈漁民“單打獨斗”和漁獲物銷售難等問題,不僅提高了漁民生產組織化程度,也為沿海漁民增收提供了保證,實現了企業與漁民共贏。華盛公司與瑞安北麂島、下埠600余戶漁民建立了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簽訂了高于市場價收購漁獲物合同;與我國沿海6省23市1300多艘漁船近萬戶漁民建立了海上水產品加工產業聯盟,有力促進了我國海洋漁業生產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因此,我國水產加工企業必須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積極探索“企業+漁民”、“企業+合作社+漁民”等生產模式,將廣大捕撈漁民組織起來,提高漁業生產組織化程度;通過簽訂聯結合同、建立股份有限公司等方式,在企業與漁民之間打造“命運共同體”,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推動企業與漁民之間的關系由利益驅動型向“利益+情感”驅動型轉變,全面提高我國海洋漁業現代化程度和競爭力水平。
參考文獻:
[1]韓立民, 任廣艷, 秦宏. “三漁”問題的基本內涵及其特殊性[J]. 農業經濟問題,2007(06):95-98+114.
[2]本報記者. 實施總量管理制度 保護水生生物資源[N]. 農民日報,2017-01-23(002).
[3]張晴丹. 水產品加工出路在“精深”[N].中國科學報,2018-09-12(07).
[4]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 中國漁業統計年鑒[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22.
[5]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 中國農村合作經濟統計年報(2020年)[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22.
[6]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 中國農村經營管理統計年報(2018年)[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9.
(責任編輯:楚霞)
Inspiration of "Huasheng Model"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arine Fisheries in China
CHEN Hui-yue,YAN Yu-ke,XU Wei-qi,LIN Zhi-hao
(School of Economics,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China)
Abstract: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hina's marine fishery industry, such as low degree of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 subjects, low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three industries, loose benefit mechanism of each link, and serious lack of collective management ability of fishing villages,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 the sustainable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odern marine fishery. In this context, Zhejiang Wenzhou Ruian Huasheng Fisheries Co., Ltd. has explored a new path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odern marine fisheries through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formed a "Huasheng Model".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research,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background, interprets the connotation, summari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Huasheng Model" with a view to provide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odern marine fisheries in China.
Key words:Modern marine fisheries;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lighte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