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全新的改變,這也意味著新的文化影響隨之形成。各年齡層對互聯網的接受程度不斷提升,相關戲劇、影視創作也以此為契機實現了革新發展,以更貼合當代人的需求與審美而不斷進行創新。新媒體時代下,機遇與挑戰并存,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為戲劇影視藝術創作帶來了更多的機遇與可能,也為其創作提出了更為豐富多元化的高要求。戲劇影視藝術想要隨著時代而不斷進步,就需要把握好新媒體所帶來的機遇,展開革命創新。本文對新媒體時代下戲劇影視藝術語言的美學特征展開探討,先分析當下戲劇影視的美學特征,隨后對多媒體所帶來的影響展開分析,對其語言的美術特征進行總結,以期探討新媒體時代戲劇影視藝術語言的時代特征及審美趨勢。
關鍵詞:新媒體;戲劇影視;藝術語言;美學特征
中圖分類號:J9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10-00-03
戲劇影視本身就屬于綜合性較強的藝術門類,其包含了音樂、舞蹈、戲劇等多種藝術的精華,實現了藝術與科學的完美融合,并通過將時間空間、造型表演、視聽覺等美學特征相結合,從而呈現出無窮的美學魅力[1]。新媒體是“互聯網+”下的時代產物,其具有覆蓋范圍廣、受眾多元化、內容豐富化等特征[2]。新媒體框架中包含了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機、智能電視以及現代通信技術,這為戲劇影視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3]。與傳統媒體相比,不管傳播速度還是內容呈現,新媒體的傳播力都更強,具有社會話題熱度高、內容素材豐富等特點,這對于戲劇影視藝術的發展具有較強的推動力。
一、新媒體時代下的戲劇影視新形態
(一)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的特點
新媒體作為新技術支撐下所誕生的一種媒體形態,其包含了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數字電視、觸摸媒體等,在這一背景下,戲劇影視藝術也得以不斷發展,其在傳播過程之中,也出現了巨大的改變[4]。
一是傳播主體的多元化。在傳統媒體中,戲劇影視的影響方式主要是通過專業的平臺進行呈現,而在新媒體背景下,傳播主體朝著個體化的方向發展,任何人都可以通過二次創作戲劇影視作品來實現作品的快速傳播。此外,隨著信息傳播渠道的多元化發展,受眾也可以參與到傳播系統中,實現了較強的交互性。
二是信息共享的便捷性。新媒體時代為信息的傳遞產生了廣闊的平臺,無線移動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新媒體具備了移動性的特點,只需要通過智能的手持設備,就可以實現隨時隨地觀看戲劇影視作品。
三是藝術傳播的即時、全時化。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無須復雜的剪輯和繁雜的后期,就可以實現信息的全球實時傳播,這是傳統媒體難以替代的優勢。
四是服務趨于個性化。在新媒體時代下,網絡中的每個人都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不再受傳統媒體的時空限制,具有極強的個性化特征[5]。
五是信息呈現碎片化。新媒體時代下,憑借著強大的技術手段,實現了改良信息的簡短精練呈現,將大量的戲劇影視作品存儲在平臺之上,導致信息傳播呈現出碎片化的特征。
(二)新媒體時代下戲劇影視新形態
在時代的發展下,形形色色的社會事件都得以通過新媒體在短時間內實現高速傳播,這為社會熱點話題的快速傳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更為戲劇影視的創作提供了多樣化的素材。新媒體這一傳播媒介也對戲劇影視藝術創作的發展提供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這一多樣化呈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平臺的轉變,導致受眾對戲劇影視創作的內容要求更高。新媒體時代下,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智能設備的便捷攜帶、操作簡便等特點,吸引了大量的用戶借用新媒體平臺來完成戲劇影視作品的欣賞,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自發地參與到創作中。觀賞平臺的轉變,要求戲劇影視在創作中,更關注受眾的代入感與體驗感,對內容的要求不斷提升,最終呈現出來的作品,不僅要使得觀看者可以快速厘清故事情節,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引導觀看者了解作品內涵[6]。
二是受眾的轉變,導致戲劇影視創作呈現出年輕化的特征。新媒體時代下,由于年輕群體對其接受能力更強,這使得年輕人成為戲劇影視作品的觀看主力軍,因此在進行戲劇影視創作中,需要考慮到年輕人的感受。在人物塑造及語言運用中,要貼合年輕人的習慣,刻畫出鮮明特色的人物性格,也需要采用年輕人更喜愛的語言方式,從而實現戲劇影視作品思想的傳遞,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
三是生活方式的轉變,導致戲劇影視創作主題呈現多元化的趨勢。人們豐富多樣的生活催生了多樣化的社會熱點話題,這為戲劇影視創作素材的收集提供了諸多便利,也促使戲劇影視作品的主題呈現出多方發展的趨勢。高速高效的新媒體時代下,戲劇影視創作的不斷豐富與創新發展,導致單一類型的作品難以滿足受眾當前的觀賞需求,這要求戲劇影視作品不斷進行自我革新,在不斷推陳出新中使得作品主題更為多元化。
二、新媒體時代下戲劇影視藝術語言表達技巧
在戲劇表演中,由于演員、舞臺、觀眾之間存在空間與距離,因此為獲得更好的效果,戲劇語言需要具備舞臺感。戲劇表演處于表演狀態時,會強調聲音位置、吐字歸音,呈現出語言的魅力,這與影視語言中的紀實化、生活化語言之間存在較大差別。但是在新媒體時代下,戲劇影視藝術可以實現跨時空的表現,因此更強調自然性和真實性。
(一)臺詞理解
對于戲劇表演者來說,臺詞技巧是其基本功,不同演員在對同一部戲劇進行表演時,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歸根結底,是因為臺詞理解上的差異,因此,深入理解臺詞是呈現臺詞技巧的重要前提。一是專業的演員對戲劇有基本的了解,從而可以對不同的語言特征和臺詞處理方式進行深入分析,在塑造角色過程中,也會基于自身理解完成臺詞強化。二是在臺詞表達中,也需要考慮劇本的背景及相關因素,結合這些要素更好地完成人物特征的詮釋,從而加深臺詞理解。三是需要基于前面兩點的基礎上,提高基本的呼吸發聲技巧,從而形成極致平穩的狀態,加入情感,與觀眾產生共鳴。戲劇影視藝術同樣如此,即使不再與觀眾進行實時對話,也需要加深臺詞理解,來實現更好的語言表達。
(二)重音停頓
任何一項表演都不能單純依靠標準的普通話來完成,戲劇影視表演更是如此,依賴于不同的語言表達技巧和方法來實現,重音停頓是戲劇表演者需要高度關注的部分。重音劃分為邏輯重音和情感重音,其并非是一成不變的,邏輯與情感的變化有時也要求表演者通過輕讀的方式來實現情感傳遞。重音強調的突出特點就是豐富多樣,其突出對象可以是詞、詞組也可以是完整語句,具體需要表演者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再結合人物和劇情發展來完成。與重音一樣,停頓也是重要的戲劇臺詞表演技巧,適當的停頓可以突出劇情,幫助觀眾理解。停頓可以劃分句子,通過適度的停頓可以凸顯劇情的靈動性,塑造生動的人物形象,營造和諧的表演氛圍。
(三)語調運用
語調的差異是漢語的魅力,同一句話在不同語調下會表達出不同的意思。想要完整地呈現出戲劇影視作品的精髓,其與表演者的角色剖析、情感把握、語調技巧是分不開的。若是臺詞是簡單的語句,就需要結合整個事件及對話雙方關系的差異來實現不同層次的展現。語調表現和情感表達相互影響,人物處于激動的情緒,那么講話的頻率和語速會不斷地加快,而處于低落的情緒時,語速會有所下降。語調的變化會推動人物情感的呈現,因此在戲劇影視呈現中,要求表演者把握好劇情人物的細膩情感和語調,來實現情節的完美演繹。
(四)角色把握
角色是戲劇表演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塑造一個好的戲劇角色,要求表演者完成深入分析,基于角色背景和經歷,融入個人的情感和感受。戲劇表演者擁有自己獨特的嗓音,在表演中,會隨著角色轉變而完成音色轉變,通過系統的學習才能實現不需要配音演員。戲劇影視本身就是戲劇的影視化呈現,對于不同角色的呈現,要求表演者可以根據表演角色年齡段的不同把握好其特色來完成。如兒童在發聲時需要利用口腔與頭腔產生共鳴、中年人需要借助胸腔和口腔共鳴并減緩語速、老年人需要中聲區發聲并增加咽腔與胸腔共鳴。角色的差異要求表演者可以應用不同的發聲技巧,把握好角色特征,塑造好鮮明人物。
三、新媒體時代下戲劇影視藝術語言的美學特征
傳統戲劇發展過程中,受技術的限制導致很多內涵難以形象地呈現出來,因此演員在表演過程中,也會受到諸多限制,難以實現最佳的表演效果。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的不斷應用將解決原有的技術限制,獲得更好的成效。在新媒體時代下,戲劇影視藝術語言具有如下的美學特征。
(一)時間與空間的轉變
多媒體的應用導致其在信息的呈現上更加直觀,將聲音、圖片、燈光等多方面的內容實現了有機整合再統一地呈現出來,帶給觀眾更好的觀看感受。這一形式在現代戲劇影視的呈現上,可以讓演員將情感注入作品中,獲得極致的表演效果。新媒體時代借用多媒體技術,將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觀感,獲得更好的現場氛圍感。影視藝術徹底轉變了傳統戲劇中,觀眾只能在固定角度、固定距離看舞臺的缺陷,改變了戲劇舞臺原有的空間局限性,戲劇影視藝術在時間與空間中都有著更大的靈活性和自由性,打破了舞臺的時空束縛,不僅可以在時間上實現自由切換,更能在空間上實現迅速轉移。此外,時空的轉變除了觀看形式之外,也實現了戲劇影視傳播的轉變,為戲劇影視的高速度、高質量傳播奠定了基礎。
(二)現實與虛擬的溝通
新媒體下的戲劇影視呈現,實現了現實與虛擬的溝通,使得觀眾在觀看作品的過程中,獲得更為真實的感受。如3D戲劇黃梅戲《牛郎織女》就是依托于這一形式來實現的。這部作品在呈現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實現了傳統戲劇和多媒體的融合,帶給觀眾更好的感官體驗,也實現了觀眾與作品之間的互動,提升了作品的好評度,使得戲劇表現張力更好。在新媒體時代,戲劇影視作品實現了現實性和虛擬性之間的有效溝通,不僅是技術的融入,也是傳播呈現上的轉變。新媒體獨有的特點,決定了將信息傳播出去有了更廣闊的平臺。此外,在多媒體技術的呈現上,也實現了將現實表演與虛擬場景的有機融合,實現了戲劇影視藝術的有機發展。
(三)假定和逼真的結合
影視藝術本身來源于社會現實但是又高于社會現實,真實、準確地對各種事物的主要特征進行再現。戲劇影視藝術的逼真性來源于對畫面的還原,可以直觀地對事物進行積累,并通過色彩和聲音,來豐富戲劇藝術的紀實性功能和逼真性特征。戲劇影視藝術在對現實進行還原時,會導致觀眾在觀看中難以忍受虛假,包括表演、布景、道具等任何一個環節的虛假,都會影響最終的呈現。假定和逼真是影視藝術的重要特性,兩者對立且統一。藝術假定的前提是逼真,逼真也同樣需要假定來實現藝術化。
(四)個性和多樣的融合
戲劇影視藝術在其表現中,需要具備個性化的特征,一個飽滿的人物形象塑造要求演員從聲臺形表四個方面入手來完成。因此,影視戲劇的語言呈現,對演員的表演能力和臺詞功底都有較高的要求,好的劇本也需要豐富的表演來加以支撐,將表演與臺詞展開有效融合才能賦予人物更多的情感,實現人物角色的豐富。但是每個表演者自身的邏輯思維方式和感受力存在差異,因此在角色理解上也會存在差異,且每個人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語言特征具有獨特性,因此戲劇影視語言存在個性化的特征。劇本的創作者不同,就會形成不同形象的人物刻畫,尤其在表演過程中,同一角色采用不同的表演方式,同一臺詞有不同的講述方式,這就決定了戲劇影視表演的多樣性。戲劇影視藝術之所以內容豐富,依賴于不同場景和對話的展現,也依賴于演員自身的個性呈現,因此個性與多樣的融合,也是新媒體時代下戲劇影視發展的重要趨勢。
(五)沖突性
戲劇和影視之間存在本質差異,影視更貼近生活,而戲劇則是傳統的藝術,戲劇依賴于故事情節展現人物形象,而影視則是通過塑造人物展現故事情節。兩者之間的融合勢必面臨著沖突,這是不可規避的,沖突會造成矛盾的發生,而故事情節的高潮呈現就是矛盾與沖突的展開,這也是吸引觀眾注意力的關鍵。戲劇影視表演中,對演員的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備完善的表演功力及臺詞功底的前提下,實現兩者的融會貫通,將觀眾帶入所要呈現的故事情節中,獲得良好的觀看體驗。在新媒體時代,戲劇影視藝術中的沖突是不可規避的,這是兩種藝術融合的必經過程,也是其未來發展不可回避的關鍵點。
四、結束語
新媒體時代下的戲劇影視藝術是傳統戲劇藝術現代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路徑,依托于新媒體技術,將實現戲劇影視傳播的便捷、高效,這對其語言的呈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戲劇影視而言,其實現了時間與空間的轉變,也完成了現實和虛擬的溝通,在其未來發展中,需要進一步實現假定和逼真的結合,實現個性和多樣的融合,關注沖突的呈現,從而在新時代下,推動戲劇這一傳統藝術的喚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旭光,邱章紅,車琳,等.新媒體,新影像,新語言:新技術賦能下的新媒介藝術[J].視聽理論與實踐,2022(01):12-14.
[2]顧元元.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語言藝術創新分析[J].文化產業,2023(04):34-36.
[3]張志恒.新媒體時代下影視剪輯藝術的發展分析[J].傳播力研究,2022,6(35):131-133.
[4]姚同罡.認知美學視域下新媒體藝術的“亞審美性”研究[J].藝術品鑒, 2020(14):20-22.
[5]趙云.淺析在中國藝術美學影響下的新媒體藝術審美[J].藝術科技,2021,26(10):92-93.
[6]黃琳,曾志剛.新媒體藝術的美學特質[J].民族藝術研究,2021(04):72-74.
作者簡介:郭怡冰(1992-),女,河南漯河人,助教,從事戲劇影視表演藝術與語言藝術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