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蔚霞 羅彬 謝小薰 栗彥飛 張慶梅
[摘 要]組織學實驗課程作為臨床醫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在實際教學中主要以實驗室光學顯微鏡觀察為主,能夠進一步完成對機體微細結構及其相關功能的研究。隨著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印發,課程思政成為所有課堂的主要育人渠道,力求在做好課程思政建設的同時,能夠解決好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的問題。將課程思政貫穿于專業課程教學全過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機融入組織學實驗課程的教學和改革,實現專業知識的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效結合,有利于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也有助于牢固確立教育現代化與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基于此,本文就課程思政融入組織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展開探索。
[關鍵詞]課程思政;組織學實驗課程;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志碼:A
組織學實驗課程的開展,主要是以顯微鏡觀察組織切片為基本實驗方法,通過觀察機體組織切片的微細結構,更好地觀察細胞和組織的微細結構及其在不同狀態下的變化,通過顯微鏡觀察組織切片的微細結構,并將課程思政思維貫穿于組織學實驗課程教學的全過程,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專業課的育人價值,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新時代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舉止,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 課程思政融入組織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的教育價值
首先,課程思政和高等教育專業課程的滲透融合,已成為當前我國現代化政治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將“課程思政”融入組織學課程中,能夠為學生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人文情懷提供教學保障。作為臨床醫學的基礎課程,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育的重點往往放在專業知識的培養當中,而對于人文情懷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存在嚴重缺失的情況,脫離了教育先育人的教育原則,而教師本身將專業課和思想政治課程分開施教,也導致學生自然而然地將思政課程劃分為副科范疇,導致組織學實驗課程難以發揮真正的育人作用。因此,在將課程思政融入組織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的進程中,能夠更好地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1]。
其次,將課程思政融入組織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當中,還可以活躍教學課堂氛圍,能夠有效激發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組織學課程只要是針對人體微觀形態與功能等進行研究的基礎學科,對于學生日后病理學、生理學等內容的學習都有著極大助益。從該學科的教學內容來看,由于學科內容復雜抽象且不易理解,因此學生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往往存在學習興趣不高的情況,導致教學質量大打折扣,而只有將醫學人文知識與具體教學內容相結合,讓所學專業知識和學生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像男性與女性生殖系統的不同、當出現內分泌系統異常情況時造成的侏儒癥、胚胎發育期間造成畸形胚胎等皆可作為學生倫理素養的教學素材[2]。就當下熱議話題進行討論,將人文知識和專業知識相結合,將臨床經典病例、社會倫理熱點事件作為教學素材,能夠更好地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培養學生養成敬畏生命的倫理思想,有利于將課程思政理念貫穿于組織學教學全過程,對于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有著極大的益處,也能夠實現專業知識的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效結合,更好地發揮組織學實驗課程的育人價值。
2 課程思政融入組織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策略
2.1 立足于教材,將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緊密結合
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便是思政元素的融合發展,教師只有在具體教學前安排好合理的教學計劃,立足于教材內容,充分挖掘教材當中的思政元素,才能在具體教學實踐當中發揮思政元素的教學作用。組織學實驗課程是臨床醫學發展的基礎,隨著我國醫學領域的快速發展,科學性、人文性和社會性也蘊藏其中,可以在組織學發展的進程中貫穿愛國主義和人文精神。與此同時,在設計具體教學方案時,還需要適時引入我國科學家在組織學探索過程中所獲得的成果,有利于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并激發其愛國情懷,讓學生能夠為臨床醫學研究無私奉獻,并意識到國家利益勝過個人利益,從而在實驗教學中將愛國主義思想和專業知識緊密結合,實現專業知識的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效統一。
比如,在進行觀察組織切片實驗項目時,便可以穿插講解中國組織學奠基人——馬文昭先生的醫學貢獻,通過講述馬文昭先生在大量動物實驗中研究嗎啡中毒,從而為戒除毒癮研究出有針對性的診療方法,與此同時還研究出了磷脂類物質對組織的作用,對于推動我國生物醫學邁進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在后續臨床醫學發展進程中,也將該理論應用于臨床當中。正是由于馬文昭先生的無私奉獻,我國組織學才實現了大跨步發展[3]。又如,教師在設計血涂片制作這一實驗項目時,對于具體教學的安排設計,可以立足于制作血涂片的練習,讓學生在不斷觀察血細胞的同時,練習并掌握好推血片、血細胞染色技術,在掌握組織學實驗技術的同時,深刻理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而服務貢獻于人類生物醫學的發展,將課程思政全面融入組織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當中,升華組織學實驗課程的教育價值。
比如在組織學實驗課的教育過程中,可從人文教育的角度展開思政教育,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女性的生殖結構,逐步引領學生意識到女性的偉大,體會母親生育的艱難并感受生命的寶貴,從而培養敬畏珍惜生命和孝義之心。而生殖系統章節由于與臨床結合緊密,在具體教學作業設計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和研究生殖系統的基本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生殖系統疾病的病理和病理變化特點,以及當前生殖系統領域的前沿研究熱點,借助對生殖系統中常見病例的深入研究[4],通過對“生殖系統”知識的深入掌握,對相關生殖系統的知識內容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為今后掌握相關臨床醫學知識內容打下基礎。同時,還可以在此過程中訓練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創造力,使科研與教學工作緊密相連,便于學生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發現問題,逐步提高醫療水平。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探究生殖器官的重要內涵,另一方面教師需要承擔起特殊的教育職責,引導學生深入地認識男女生殖器官都有同源部位的不同分化,將不同的性別差異體現為人類自身的、必然的生理現象,并要求他們嚴肅認真地看待此類現象。近年來,生殖系統疾病的發生率正在大幅增加,因此需要利用所謂“生殖系統”的思政教學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與培養。此外,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專業知識與思政知識相結合的探討或答辯等,讓學生能夠通過思考和辯論,正確理解男女生殖器官的不同,從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使得學生能夠進一步正視生理教育,為課程思政的全面融入打下堅實的基礎[5]。
2.2 優化教學方式,將思政元素以多種形式體現
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發展過程中,更多地提倡以多樣化的形式將思政內容較好地融入。組織學實驗課程大多是以實驗室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為主,因此本課程主要是在實驗室內完成理論與實驗教學,但實驗教學的方式相對單一,而課程思政元素也難以以更多形式體現。對此,為了能夠將課程思政和專業知識相融合,便需要對思政元素的具體表現形式進行優化。比如,可以在組織學實驗課程當中,增加“實驗觀察與討論”的環節,使得學生能夠在進一步討論實驗的過程中營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圍,而針對一些組織學理論的發展進程,教師便可以通過播放相關視頻或圖片的方式,讓學生在了解組織學發展史的同時,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以此來強化組織學實驗的教育目的。如此一來,不僅能夠保證專業知識的全面學習和掌握,還達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有利于實現專業課程和課程思政雙軌并進[6]。
比如人體組織學實驗,在顯微鏡下人體由數種細胞有序組成,在學習人體基本組織和重要器官的顯微結構及其相關功能的過程中,能夠了解這些鮮活的細胞是如何為人類的生命保駕護航的,如此一來,學生便能夠在了解人體結構的基礎上,理解生命的脆弱和強大。定期舉辦醫學顯微攝影比賽、組織學繪圖比賽,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從求證人體細胞與組織這些微細結構如何有機組合、生長與修復的現象中,學會尊重客觀科學規律,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理解尊重自己與他人生命的醫學意義,體驗人體結構的美學思考。像固有締結組織相關實驗的講解,可以通過觀察各種結締組織的鏡下細胞組成方式與特點,并區分不同種結締組織;聯系各種結締組織在器官中的分布,解釋其基本功能以及與上皮組織之間的關聯,像血液、淋巴、松軟的固有締結組織和較為堅固的軟骨與骨,在人體內廣泛分布,具有連接、支持、營養、保護和修復創傷等各種功能[7]。教師在上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為直觀且形象地感受締結組織的作用,除了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人體締結組織在機體內的分布視頻外,可以舉辦組織學模型比賽,讓學生利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組織器官模型,讓學生了解機體內鮮活細胞的作用,明白機體內的微細結構是如何有機組合、生長和修復的,從而使學生珍愛生命、敬畏生命、熱愛科學、理解科學。
2.3 豐富教學內容,增加專業課程的日常考核
課程思政融入組織學實驗課程,可以通過豐富教學內容,增加專業課程的日常考核的方式,完成課程思政在專業中的融入,把日常任務安排以及學期課程考核等融入日常教學中。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開展對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內容相結合的探討或答辯,以促進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地把思想理論認識滲透到專業之中,并由此來增強他們對思政內容的認識,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教育目標,使思政教學得以貫徹在組織學實踐的項目之中[8]。
7 結語
綜上所述,組織學實驗課程作為臨床醫學中的一門基礎課程,通過闡述正常人體組織和器官正常微細結構的變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了解生命科學,也為學習其他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課程奠定必要的形態學基礎,而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該專業課程當中,則能夠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意識。通過立足于教材將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緊密結合,優化教學方式將思政元素以多種形式體現,以及豐富教學內容增加專業課程的日常考核的方式等,為組織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也使得該專業課程在改革創新發展的道路上,能夠推動“教書”和“育人”雙管齊下,做到專業課程和課程思政雙軌并進,進一步推動我國課程思政由理論化朝著實踐化的方向發展。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將課程思政融入組織學實驗課程中是當前我國現代化政治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能夠為學生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人文情懷提供教學保障,活躍教學課堂氛圍,有效激發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發揮組織學實驗課程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張金,盧勝,吳學伍. 加強素質教育 培養創新人才──“課題式、論文式、實踐式”教學改革綜述[J]. 華北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9(S1):113-114.
[2]竇肇華. 醫學課程德育功能的研究[M].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杜,2001.
[3]周艷,李淑波,張媛,等. 組織學理論與實習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討與實踐[J]. 解剖學雜志,2018(5):733-734.
[4]賀山明,王曉明,廖春發,等. 新時代工科專業課程思政引入元素探討[J].高教學刊,2021(9):16-19.
[5]李仕春,華燈鑫,邵偉. 工科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路徑探析[J].教育評論,2021(2):94-98.
[6]李靜,王亞平,吳宏,等. “課程思政”融入《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 中國當代醫藥,2019(15):171-174.
[7]史敏,馬懷芬,王敏,等. 在醫學教育中融入醫學人文——以組胚課教學為例[J]. 中國醫學倫理學,2019,32(4):536 -539.
[8]楊永麗,王瑾盛,文凱. 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發展困境與出路[J]. 中國醫學倫理學,2017,30(8):1018-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