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性格化表演是演員塑造人物角色的重要手段。俄國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推崇“體驗派”,法國演員哥格蘭推崇“表現派”,我國導演焦菊隱推崇“心象學”,這三種派別在演員表演創作上有些許差異,但是在性格化塑造上卻有著相同的理論。本文首先對性格化表演的概念進行了闡述分析,其次對影視藝術中的性格化表演路徑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影視;性格化;表演
中圖分類號:J9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15-00-03
性格化是表演領域的專業術語,也是眾演員都想達到的創造目標。通俗地講,性格化表演就是同一個演員能夠在不同的影視作品中塑造出性格迥異的人物形象。近幾年,我國影視產業發展緩慢,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導演太過注重演員的外在條件,忽略了演員的演技、演員表演的主觀能動性,不支持演員對人物再創作,這一行為對演員表演水平提升、影視劇整體質量產生了不利影響。而性格化表演能夠使演員塑造出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使演員表演水平得到飛速提升,為觀眾呈現出高質量的影視劇作品。因此,對性格化表演進行深入探討研究非常有必要。
一、性格化表演定義
性格是人格的重要分支,人格是比較穩定的結構組織,能將每個人個性與特點的獨特之處予以體現。而性格是指受外界因素影響而形成的深層與固定的人的特質,包括剛強、懦弱、寡斷等。性格化表演則是指演員通過自身表演技巧呈現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這類演員既能夠勝任和自身擁有共同特點的角色,又能夠勝任與自身截然不同的角色。影視劇中通常有特別突出的性格特征的角色,如心理層面、生理層面、行為層面等有比較特殊表現,這些都屬于性格化角色。這類角色必須運用性格化表演方式予以塑造,才能使人物性格得到完美的體現。
二、影視藝術中的性格化表演路徑
(一)處理好自我性格與角色性格的矛盾
對影視演員來說,人物性格塑造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這需要演員從現實生活中完全抽離,進入劇情中[1]。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因為演員在長期的現實生活中會建立獨特的性格,導致人物角色很容易受到現實生活的制約。演員自身性格與人物角色性格的區別始終是表演專業的核心課題,演員在塑造角色時,應當如何處理自我性格與角色性格之間的矛盾呢?
第一,在角色中重塑自我。演員在正式表演之前,第一件事就是要對劇本進行研讀分析,在充分了解角色所處時代背景、家庭情況、成長經歷的基礎上,在心中建立有血有肉的人物輪廓,對人物心理、情感進行深入研究,尤其是人物性格,一定要認真分析。這要求演員具備較高的文學素養、豐富的人生閱歷、靈動的想象力,若是沒有足夠的想象力對人物及相關場景畫面進行構思,那么演員將很難準確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更無法滿足導演和編劇的需求。
第二,在自我中融入角色。作為一名影視演員,其關鍵任務是完成角色的塑造。無論什么類型的人物,都需要以演員自身為基礎,圍繞自我對人物性格進行演繹。演員與其所扮演的角色應當在舞臺或熒幕上實現和諧統一,具體來說就是能夠從人物的性格、行為等方面,體現演員自我的個性特點。因此,演員在分析劇本時應逐漸把自身的感知轉移到角色身上,讓自己的外部形態、心理情感能夠最大限度地接近角色,直至將自身充分融入其中,該表演技巧受到了演員的廣泛應用,且效果良好。從某種程度上說,演員在塑造人物形象時,以自身為工具,包括思維邏輯、肢體語言、語言表述、意識情感等,通過這些幫助自身投入角色創作中。
(二)從現實生活中積累素材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藝術工作者,演員一定要注重表演素材的積累,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表演藝術對演員的要求是無止境的,因此演員應當在現實生活中認真觀察揣摩,從中尋找探索對表演有益的元素,不斷提升自己的創作能力。若是演員在創作過程中沒有扎實深厚的生活基礎,那么其呈現出來的表演也是沒有靈魂的。所以,演員一定要養成善于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除了用眼睛去看,還要用心去體會、感受生活中人們無法察覺到的小細節。比如,近期大火的電視劇《狂飆》,菜市場上的魚販子在回應別人喊自己名字的時候,他一邊應著“來了來了”,一邊將剛處理過魚的雙手在就近的魚盆中簡單清洗了一下。如果不是對生活有細致入微的觀察,演員很難注意到這一細節,也正是因為這一幕,高啟強讓人們感受到了真實感和生活氣,更為人們展現了他極高的表演水平。在現實生活中積累表演素材通常分為兩點。
1.在人物形象上的積累
如果演員只憑借自身的想象、聯想,未曾進行過任何現實的積累,是無法創作出經典的影視形象的,更無法準確掌握自己想創作人物的性格。演員這個職業并不是一塵不染、高高在上的,他們應該將更多注意力放在一些生活中不易察覺的細節上,然后在實踐表演中對其進行合理運用。人物形象積累大多來自生活中的觀察與記憶,所以演員不僅要具備較強的表演技巧,還應當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發現生活中一些細微的小事[2]。每個人的成長經歷、教育程度都不一樣,這也造就了各色各樣性格的人,演員應當對生活中各種職業、身份、年齡、種族的人進行深入全面了解。比如外貌,通過外貌可以體現出這個人之前所處的環境、遭遇以及性格等部分信息。近期熱播的電視劇《人生之路》,其中的角色農村姑娘巧珍,那黝黑的臉龐、枯瘦的身材,將一個每天在田里干農活,風吹日曬雨淋的農村姑娘形象呈現給觀眾。觀眾看到巧珍的外貌就會意識到巧珍是一個勤勞能干、淳樸美麗的姑娘。再比如前幾天重映的電影《泰坦尼克號》,演員凱特溫斯萊特飾演的是一個富家小姐Rose,她面部圓潤,皮膚潔白、細膩有光澤,一眼就能看出是嬌生慣養、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小姐。人的性格特點是可以憑借外貌、穿著打扮予以呈現的,演員應當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與分析能力,認真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兒。
2.在情感方面的積累
此處的情感并非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喜怒哀樂,而是指有較深含義的情感,比如藏匿在個體生命意識中的關于人生困境與本能欲望的情感體驗,其內涵早已超越了生命個體。[3]情感和藝術創作密切相關,演員一定要在情感上有較多的經歷和豐富的體驗,才能滿足不同形式的表演要求。[4]北京著名的表演藝術家雷恪生曾說過,演員所經受的挫折、困苦越多,就越能塑造出成功經典的人物。因為演員在經歷過各種各樣的磨難之后,會在內心和腦海中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和記憶,等到表演過程中有相似情景或狀況時,就會調動這一記憶,將自己當時真實的感受和情感融入表演中,從而塑造出更豐滿立體的人物形象。情感的本質是一種態度,也可以說是在面對問題或事件產生的復雜且穩定的生理評價。情感的產生是因為受到了外界事物的影響,但是因每個人身處環境、性格都不一樣,所以產生的情感也五花八門。情感積累可以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進行積累,對人的情感獲得也應從其遇到事情后做出的行動、語言、表情等方面予以分析。通過分析個體的生活與行為習慣可以發現,其在某一時刻的態度。角色亦是如此,演員應當對不同場合、不同事件個體所表現出的情感進行收集整理,建立記憶儲備庫,為后期表演提供足夠的素材。
(三)對人物的形象進行構思
1.分析劇本中的人物形象
編劇在創作劇本時,通常會設計看得見、摸得著的劇本情節與劇情沖突。而這些矛盾沖突需要多個擁有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才能產生。[5]換句話說,劇本中所有的沖突都離不開角色的性格,面對同一件事,不同性格的人表現出的情緒、做出的行動大不一樣,而這一點也是導致人物今后走向的關鍵。劇本中包含了數不清的大小事件,演員在通讀分析劇本的過程中會發現每件事之間都有一定關聯,而且有核心事件作為引導,是影視劇中的主脈絡,也是支撐人物和情節得以繼續的重要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演員不可以把自己的主觀情緒代入劇本中,應當時刻保持理智冷靜,先從眾多事件中找出核心事件,然后明確自己飾演角色的身份和對劇情的作用,找準自身定位,按照角色發展線索找到主線,圍繞主線開展其他一系列的后續行為。同時,結合劇情發展對各個人物的關系進行梳理,尤其是與劇中沖突相關的角色。在影視劇中,人物不是獨立的,每個角色都和其他的人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通過關系梳理,對人物之間的互動、對話、動作進行深入分析,探究人物在行動上的對立性,以及在思想、情感等層面的變化。較為常見的有戀人關系、同事關系、同學關系、親戚關系等,唯有明確所飾演人物與其他人物之間的關系,尤其是主角之間的關系,才能讓角色在演員心中被深化,進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表演方式。[6]
角色形象分析完成之后,演員還需對角色進行性格方面的分析。在影視劇中,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都有著獨特鮮明的性格特點,從語言、行為、神態上都可以體現出來。[7]一般情況下,對人物性格分析要先從臺詞入手,臺詞和劇本中的人物思想、意愿與規定的情境息息相關,尤其是角色之間的對話,不僅能夠表達出角色的心理活動和情感態度,還可以表達出劇情中隱藏的信息。所以演員在研讀劇本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分析每一句臺詞,從中發現人物語言背后的含義和目的。不僅如此,演員在分析臺詞的同時還應將自己的人生感悟、體驗認知進行結合,通過劇本尋找和人物類似的經歷,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找準對人物的性格定位,塑造角色過程中不斷豐滿,讓演員內心更加充實。該方法也可以在表演練習活動中應用,促使演員在利用自身與人物相近之處的同時克服自身與角色的不同之處,最后將自己成功轉化為劇中人物。
2.構思出人物形象的雛形
虛構是藝術最突出的特質,尤其是在表演藝術領域,演員的作用就是將編劇虛構的人物形象具體化、形象化地進行展示。通過演員生動形象的演繹,將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從頭到尾、一點一滴地呈現出來,并且要讓觀眾感受到真實,這對演員的性格化表演提出了極高要求。[8]為了完成更好的性格化表演,演員需要具備豐富且大膽的想象力。編劇的靈感往往來自生活,要想塑造成功的角色,演員必須對生活中的要素進行提煉。當劇本與現實生活環境接近時,演員的表演就比較容易;當劇本和現實生活環境有很大差異時,演員就需要通過自身想象、聯想對人物形象進行塑造。比如,近年來熱播的仙俠類電視劇《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燼如霜》等,其都是圍繞仙界、人間和魔界來描寫的,與現實生活大相徑庭,演員更是沒有這方面的經驗,絕大多數鏡頭都是通過后期特效制作完成的。演員在表演過程中也只是在鋪滿綠布的場景中進行無實物表演。還有電影《奇幻森林》,其講述了從小在狼窩長大的人類小男孩毛克利,為了躲避老虎一路冒險逃離森林的故事。在整個表演過程中,只有男主小男孩一個人對著空氣飆戲,片中存在的狼、老虎等各種飛禽走獸全都是后期特效添加上去的。這些類型的影視劇對演員的想象力有極高要求,身處完全陌生的環境中,演員需要對其所創作的角色進行“理想范本”的深度刻畫,建立角色雛形后再表演,這樣有助于演員對角色的塑造。
想象力是一名演員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演員進行二次創作的重要基礎。與其他物種相比,人類在想象方面有天然的優勢。想象力是演員塑造人物的有力助手,缺乏想象力的演員很難創作出經典的角色和作品。在表演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演員的想象力加持。比如,演員的表演需要與劇中情境完全相符,這要求演員對人物所處的規定情境運用想象不斷將其具象化,并運用想象對劇本的角色進行構想。前提是演員對劇本有深入全面的了解,然后借助生活經驗對角色予以定位。若是演員心中沒有想象出角色的輪廓,那么很難讓角色變得生活化和立體化。要想塑造出經典的人物形象,演員需要在心中構建出人物的雛形,充分進入角色內心,體會感受角色的情緒變化,從而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比如,有鮮明獨特的脾氣性格、品性德行等,將這些性格特點呈現給觀眾后,人物也會在演員腦海中扎根,展現更多的細節,直到看透其中的靈魂。當人物性格化被推向到高點時,觀眾就難以分辨誰是角色,誰是演員,因為二者已經完全融合為一體。
三、結束語
性格讓人和人之間有了明顯區別,性格化的表演讓演員所塑造的角色和角色之間有了區別。所有的表演都應當將人物角色的獨特性予以充分展現。性格化表演是演員塑造角色的重要創作手段,其能夠向觀眾傳達人物的精神生活。演員要想突破自我,建立個性的創作風格,一定要掌握并運用個性化表演技巧,首先,將自身性格與角色性格之間的矛盾進行處理;其次,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從生活中積累素材和經驗,為之后的表演奠定堅實基礎;最后,對人物形象進行構思,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將虛構的故事和人物具象化,為觀眾呈現真實立體的人物形象。
參考文獻:
[1]謝怡靜.試論曹禺話劇《雷雨》中人物的性格化表演[J].名家名作,2022(16):45-47.
[2]曾令東.電視劇表演藝術本色與性格化表演的聯系[J].大觀(論壇),2021(11):65-66.
[3]隋蘭.探析演員在表演藝術中的角色創造[J].傳媒論壇,2019,2(09):174.
[4]鄒建國.戲劇表演藝術中演員塑造人物的情感調動策略淺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06):77-78.
[5]黃冬榮.演員表情與氣質在舞蹈表演藝術中的重要性初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05):60-61.
[6]余毅,劉翼.演員藝術表演“三位一體”與大眾傳播的融合[J].四川戲劇,2018(05):119-121.
[7]石慧.表演藝術中演員與角色的關系研究[J].戲劇之家,2022(20):30-32.
[8]高已原.舞臺表演藝術中演員的情感表達與運用[J].戲劇之家,2020(26):17-18.
作者簡介:施驊彧(2002-),女,遼寧鐵嶺人,本科,從事表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