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摘 要: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傳統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教學需求,不利于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微課是建立在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技術之上的新型教學方式,每個視頻錄制時長控制在6分鐘左右,能夠有效利用學生的碎片化時間。針對當下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存在的教學模式較為固定、學生的基礎能力差別較大、課程教材較為陳舊等問題,探討視唱練耳微課教學的特征與開展方式,以期為音樂學專業相關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信息化;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微課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09-0-03
視唱練耳是我國高校音樂學專業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基礎理論課程,通過系統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可以充分認識與掌握音準、節奏與調性等部分內容,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與鑒賞水平[1]。在視唱練耳的每一個章節內容中都包含了若干個視唱歌曲,要求學生基于辨別高音、節拍與節奏、聽唱、傾聽旋律和特征把握視唱這四個方面進行學習,正因為如此該課程被叫作視唱練耳。視唱練耳課程是高校音樂學專業學生要重點掌握的課程,學生在進行課程內容學習時,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重復進行某個理論知識點的練習,從而導致學生很容易產生疲勞感,不利于學生靈活掌握與應用知識點。所以,加強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改革十分有必要。微課是信息化時代下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以短視頻教學為主,視頻時長通常控制在6分鐘左右,單個視頻教學時間較短、內容整合度高、學習方式靈活多變,適應于較多學習場景[2]。將微課教學模式應用到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有助于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使學生可以充分領悟到音樂自身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文重點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微課在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期望為推動高校相關專業視唱練耳教學創新與發展提供幫助。
一、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課程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理論課程,在進行該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時,教師首先要全面把握當下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情況,針對實踐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從而為后續教學改革活動開展提供良好的借鑒[3]。當下高校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現狀表現如下。
第一,積極方面。大部分高校為視唱練耳課程安排了較為充足的教學課時,課程內容較為緊湊,絕大多數教師可以完成教學內容的傳授,完成教學目標,同時選取一些重要的課程內容帶領學生進行深入探討。此外,從學生層面來看,學生的學習態度較為端正,努力學習各種新知識,加強對課程知識的理解與領悟。
第二,不足之處。當下高校音樂學專業在開展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到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效果,具體如下。首先,教師開展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模式較為固定。許多高校教師認為學生在進入大學生涯之后,對新知識的學習會有自己的方法與思路,為此,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中往往采用傳統理論傳授方式,之后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自行查找相關資料進行深度學習。盡管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然而課程教學氣氛較為壓抑,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三,高校音樂學專業學生的基礎能力差別較大。高校在開展招生工作時,通常是考查學生考試表現情況以及文化課成績,對兩者進行綜合考量后確定招生標準[4]。高校學生往往來自全國多個區域,不同區域與學校學生的音樂基礎水平有著較大的差異。高校視唱練耳課程教師在對這些學生進行統一授課時,可以直觀地感受出來,對教師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產生較大影響。同時一些基礎水平較低的學生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導致課堂教學推進十分困難。
第四,視唱練耳課程教材較為陳舊,教學內容枯燥。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教材品質的高低會對教學效果產生較大影響。然而,當下高校音樂學專業所使用的教材較為陳舊,更新速度較為緩慢,許多內容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教學內容十分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進而造成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5]。
二、視唱練耳教學改革的現實意義
(一)它是推動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教學創新與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
視唱練耳是音樂學專業十分重要的一個學科,關聯學科內容較多,表現出多學科融合滲透的特性[6]。怎樣有效改變傳統教學思維,完善教學方法,摒棄以往“教學方式固定、內容枯燥乏味、時間固定、資源局限”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與領悟視唱練耳的基本技能,還可以引導學生將已掌握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使用到本專業領域的音樂藝術實踐當中,做到學以致用,同時將“教育信息化”的學習主體化、開放化等優勢和擁有多元化特征的視唱練耳教學緊密聯系起來,充分發揮“信息化”應用優勢,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一方面,其是新時期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教學創新與發展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能夠為實現視唱練耳教學可持續發展帶來堅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參考。
(二)它是新時期高校教育教學創新發展的重要趨勢
當下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信息化技術等得到了快速發展與廣泛應用,高校教育事業信息化創新工作也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當下高校音樂學專業在開展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時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與對立,如何有效處理傳統教學和開放教學、灌輸式教學和主動式學習、教學內容和學生具體要求、單一固定教學方式和發展性學習環境等之間的聯系,深入分析與研究信息化時代下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教學方式與方法的改革和實踐問題,一方面,其是推動高校教育教學改革事業進一步發展,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與政策的關鍵方式,另一方面,其是逐步健全與發展高校音樂學專業信息化教學基礎理論、深化教學改革創新的重要方向。
(三)它是對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教學方式“信息化”的有益探索
從當下我國針對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研究現狀來看,大多數研究偏向于理論方面的闡述和研究,如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方法的優化、視唱練耳課程和某個音樂專業學科關系的探析等,沒有基于“高等教育信息化”層面對其進行深入探究。基于此,研究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教學模式“信息化”,一方面豐富了高校音樂信息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對信息化時代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學科教學創新發展的有益探索。
三、信息化背景下視唱練耳微課教學開展方式
(一)基于網絡開展課前預習
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教師在基于微課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通常需要制作多種類型的微課教學素材,如教學音頻、視頻、課件以及考試等。在開展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要借助UMU活動學習平臺將準備好的教學資源分享給學生,同時將與課程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視頻、圖文、直播、討論以及考試等內容融入課程當中,使得學生之間可以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另外,在課程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教師需要將課程教學重點與課件等內容制作成微課短視頻,讓學生能夠提前對知識進行預習,并梳理重要的知識點,便于明確學習目標,更好地完成課堂任務。對于視唱練耳課堂中的音頻內容,學生也需要提前進行練習,以便能夠確保學習具有良好的針對性。
(二)改善微課教學品質,提高學生綜合音樂素養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將微課教學模式應用到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時,教師要注重發揮微課短視頻的應用優勢與價值,逐步創設一個新型的、完善的教學體系,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依托微課短視頻在視覺與聽覺兩方面為學生帶來的新奇感受,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視唱練耳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在信息化時代,教師要注重緊隨時代發展潮流,加強教學方式與方法的優化,這樣才可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微課教學當中,收集、整合并制作大量與課程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短視頻,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另外,視唱練耳課程建立在基礎音樂元素基礎之上,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音樂欣賞與剖析資源,一方面有助于改善視唱練耳課程教學品質,另一方面也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領悟與把握音樂專業知識與能力。此外,將微課教學融入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還能夠推動視唱練耳課程和音樂專業其他課程教學內容結合起來,促進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優化創新,不僅能夠很好地提高課程教學品質,還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視唱練耳課程的本質內涵[7]。
(三)深入挖掘教學核心點,改善課程教學效果
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課程教學內容較為煩瑣、多樣,在以往教學開展中并沒有對課程中的教學重點與難點進行提煉與分類,不利于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許多學生還沒有完全領悟本章節內容時,只能被迫追隨教師的教學步伐開展下一章節內容的學習,不僅導致了課程教學效率較低,同時也嚴重阻礙了課程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8]。將微課教學模式應用到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微課短視頻制作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教師可以在適宜的時間與地點進行視頻資料查找與制作。為此,在實際開展課程教學活動前,教師運用微課教學這一特性,對煩瑣、復雜的關鍵知識點進行分析、提煉與整合,為學生提供完善的知識學習體系,一方面使得原本復雜、無序的知識體系變得更加精簡、有序,另一方面也使得學生的學習時間更加自由,能夠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開展學習,讓專業基礎水平較低的學生擁有更多的時間開展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與領悟能力。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課程教學開展過程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可能出現對課程本質理解不透徹、課程重點把握不精準等問題,將微課教學法應用到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可以很好地避免該現象,進一步提高了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目的性與針對性。此外,將微課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方式聯系起來,可以進一步明確課程教學重點,豐富傳統課程教學內容,為學生帶來多樣化的學習方法,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精準把握學習重點,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微課短視頻的幫助,也能夠進一步精進教學內容,更好地明確課程教學重點,不斷提高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效果。
(四)重視教學方式創新,推動教學改革發展
在將微課應用到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時,還應當注重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創設“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方式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方式,不僅是微課教學實踐的創新體驗,同時也有效推動了翻轉課堂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高校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融入翻轉課堂教學法,可以學習與借鑒其他相關課程教學改革方式,充分發揮該教學模式的優勢,使其在學生視唱練耳能力培養與練習中發揮重要作用。將微課與翻轉課堂教學方式結合起來,這兩種教學方式可以通過教學短視頻聯系到一起,具體來說,教師根據課程教學內容在課前制作好微課短視頻,再將教學視頻共享到互聯網學習平臺上,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完成視頻內容的學習,之后在課堂教學中以小組討論、教師答疑為主,最后教師根據課后反饋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方法。微課教學方式是翻轉課堂教學法的重要基礎,將這兩種教學方式看成是點與線的融合,微課教學方式依托于短視頻的制作,讓學生充分明白課程教學的重點內容,而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法的運用能夠將每一個學生個體結合到一起,教師作為教學中的中間角色,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引入微課短視頻,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與方式,更好地完成課程教學目標。翻轉課堂教學開展的根本體現在引入微課課程內容,所以聯系概念化內容的翻轉課堂教學法需要與微課教學融合到一起,實現理論和實踐緊密融合的課程教學效果,不單單表示概念化的名稱,而要充分重視發揮“微課+翻轉課堂”融合應用的價值,兩者要始終保持緊密的聯系,通過不斷的創新與優化,推動視唱練耳課程教學進一步發展。
四、結束語
微課是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具有教學視頻時間短、內容精練程度高、學習時間靈活等特征。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加強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教學改革具有現實意義,其不僅是推動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教學創新與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新時期高校教育教學創新發展的重要趨勢,還是對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教學方式“信息化”的有益探索。當下將微課教學法應用到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研究還較少,相關研究細節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加強對微課教學法的研究是當下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也是視唱練耳課程改革創新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趙楠.基于“微課”模式的高等院校視唱練耳教學的設計與實施[J].音樂創作,2018(11):178-180.
[2]李宇.信息化背景下高師舞蹈專業視唱練耳教學的發展策略研究[J].黃河之聲,2017(05):31.
[3]童玲.基于微課課程模式的高校視唱練耳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64):258-260.
[4]羅澎旎,肖雅.“微課”對《視唱練耳》課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J].藝海,2019(04):112-113.
[5]趙楠.用“微”引導? 以“微”見著——內蒙古高校基本樂科“微課”模式的實證研究[J].藝術科技,2019,32(05):84+86.
[6]趙楠.“微課”視域下內蒙古高校視唱練耳課程教師角色的定位與思考[J].藝術評鑒,2020(01):99-101.
[7]程璐璐.高校基本樂科教改視角下的微課設計研究——以“切分音與切分節奏”專題微課設計為例[J].黃河之聲,2020(22):91-93.
[8]朱紹庚,帖玲,郝冉.“4551”理念下高師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黃山學院學報,2020,22(01):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