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美
摘?要: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萊蕪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專業課程為了有效的支撐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全力推動混合式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育思路,在學校提供的多種智慧平臺如優慕課、清華在線等基礎上,利用線上學習平臺和線下學生與教師互動,從教學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4個方面進行了4個學期高職學生的教學實踐,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大幅度提升。
關鍵詞:人工智能;計算機專業;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4.056
0?引言
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與應用,推動信息類產業快速轉型與升級,這對高職院校計算機類專業人才的綜合實踐能力、技術應用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移動5G網絡、數據采集及分析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構建而成智慧教學模式是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相結合,是新技術與教育科學有機融合的產物;人工智能技術支持下的高職計算機類智慧教學新模式將以引領學生實現自主學習、深度學習和無界限學習為目標,以提升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為宗旨,已然成為當下高職計算機類專業課程教學的重點方向。
1?人工智能技術下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創新
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影響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學習的內容不再只局限于課堂上的教學內容,而是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和學習時間的自由度來自主靈活的選擇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教師不僅要精心準備課堂上學生要學習的內容,還要擴充和延伸課堂上沒有的內容,學生通過線下的方式借助該課程的智慧教學平臺,去自主學習課堂上延伸的內容。這就需要教師不但要充分準備課上的內容,更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建設學院的智慧教學平臺,完善課堂上拓展該課程的前沿知識、專業內容,讓學生在課下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的學習,始終走在時代的前沿。
在智慧教學平臺下,教師的授課方式靈活多變,教師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虛擬沉浸式教學和學生教師互動性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枯燥教學模式,通過課件、視頻、趣味問答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眼界,讓學生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學習目標,更有了學習動力。智慧教學平臺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內容和學習渠道,更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智慧教學平臺中,教師根據課程章節的難易程度設置不同的題目,學生登錄智慧教學平臺對教師布置的作業進行答題,以便檢查學生上課的學習效果。智慧平臺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指出學生存在的薄弱環節,并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有效地推送要加強學習的內容,同時把答錯的題目放到錯誤的題庫中,為以后的復習或期末考試前的復習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使復習效率事半功倍。
2?人工智能背景下計算機專業職業教育
2.1?教學分析
智慧教學平臺模式的教學分析主要包括學習需求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和學生學情分析。學習需求分析可充分利用觀察法、訪談法及問卷調查法等收集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等獲得有效可靠的學習需求分析結論。高職計算機類專業課程前后內容銜接緊密,應遵循學生學習規律進行編排并及時調整,針對課程核心內容準確分析其作用與地位,采用歸類分析法、圖解分析法等方法進行學習內容分析;針對高職計算機類專業學生喜歡動手、具象思維強等特點進行分析,制定教學策略,從而實現更為精準的智慧教學。
2.2?教學策略
智慧教學平臺模式下的課堂氣氛相較于傳統課堂更為活躍,強調師生共同推進教學進程。根據學情分析,基于智慧教學平臺的教學功能,選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攻克教學重點和難點;采用線上和線下混合式教學法、項目驅動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頭腦風暴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興趣,幫助學生克服專業課程學習的畏懼心理,激發學習興趣;通過觀察法適時調整課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實踐參與、團隊協作,多角度、多環節地啟發學生學習智慧,提升學生參與度。
2.3?教學過程
(1)課前。通過檢查各種智慧教學平臺中學生工作任務提交情況,并結合在線平臺課前預習數據和課前測試數據,分析得出學生課程內容的薄弱環節,確定本次課教學難點,結合企業導師點評和教學建議,優化教學設計、調整教學策略。
(2)課中。基于各種智慧教學平臺發布本次課的任務工作單,教師分析任務需求,針對難點,著重講解關鍵算法和流程。通過項目驅動教學法、案例演示法、分組討論等方式突破教學難點;利用課前預習視頻導入任務基礎知識,課內分析課前預習成果,學生分小組協作開展任務實踐活動,并將任務成果提交至教學平臺。由企業導師進行點評,強化遵守工作規范,培養學生養成嚴謹細致認真的職業素養。
(3)課后。課后教與學反思,是教學過程進行歸納、總結、調整的重要環節,對后續課程教學設計至關重要。依據智慧教學平臺的分析數據向學生精準推送課后作業,對于掌握良好的學生,推送課后拓展練習;對于掌握較差的學生,推送課堂強化練習,逐個突破課內學習盲區,徹底掌握課堂內知識。師生通過課后教與學反思,調整后續教與學策略,教師通過改進教學內容、調整教學設計,學生通過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師生協同推動教學反思與課后鞏固。
2.4?教學評價
各種智慧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注重多元、多維、多樣的系統化評價方式,充分將教學評價的導向和激勵功能發揮出來。智慧教學評價機制是根據評價對象和評價標準,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根據智慧教學平臺提供的課前、課中和課后拓展等客觀成績,再結合教師評價、小組自評、小組互評和個人自評、個人互評等多元化、多維度的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客觀綜合評價。
3?結束語
從逐年提升的專業課程考核通過率、畢業設計抽查通過率、學生職業技能競賽獲獎率來看,人工智能技術支持下的智慧教學模式經實踐檢驗,能明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智慧教學實踐模式采用線上和線下混合教學法,以“企業導師+學校教師”的雙導師制,利用智慧教學平臺全流程深入教學過程,充分利用Web端、備課端、授課端、App端,多終端、多場景的服務專業課程教學活動設計,實現課前高效備課、學生分組,課堂上師生互動教學、小組合作學習;采集教與學過程性數據并統計分析,課下教師查看課堂報告與學情分析,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打通課上、課下師生互動與交流通道,實現教學過程與崗位工作過程的無縫對接,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強化職業技能。
參考文獻
[1]王明丹,吳金航.智慧教學視域下的教師教學素養:意涵、結構與發展[J].教育科學論壇,2022,(16):6265.
[2]言瑞捷,吳晴.“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課程智慧教學探究[J].黑龍江科學,2022,13(9):126127.
[3]呂明珠.人工智能服務的發展和質量維度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