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培琳 董前程
摘?要:紅色文化作為具有中國特色以及時代特色的寶貴教育資源,有著極其豐富深厚的內涵意義。新時代背景之下,我們應當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對于高校思政課程優化改革的重要促進作用,在高校校園中積極創設紅色文化氛圍,促使紅色文化以理論以及實踐等不同路徑全面融入于高校思政課堂教學中,全面發揮紅色文化具有的重大激勵作用,進一步完善高校思政課的教學體系,有效的提升現階段的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紅色文化;高校教育;思政課程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3.069
紅色文化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現代高校思政課程教學的重要資源以及有效載體。深入開發并利用紅色文化,將其與高校思政課程有機融合,能夠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課程立德樹人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們必須要積極探索實踐有效融合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政課的具體路徑,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推動教育發展的改革,只有這樣才能深化高校思政課的時效性。
1?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融合紅色文化的意義
1.1?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現階段,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內容抽象難懂,教學形式單調,難以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等。如果在思政課教學中有效融合紅色文化,首先可以豐富思政課程教學的內容,使其更加活潑生動,富有趣味,同時教師可以將比較枯燥抽象的知識以故事的形式為學生闡述,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創新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比如組織學生演繹紅色故事小品、學習革命歌曲等;以豐富趣味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于思政課的參與興趣,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前主動收集與教學主題相關的英雄事跡或者有關紅色文化的典故等;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進行分享和講述,充分活躍思政課堂的教學氛圍,促進高校思政課程教學有效性的全面改善與提升。
1.2?有利于提高大學生人格素養
健全的人格修養,是大學生應當具備的基礎素養之一,而紅色文化教育引導有助于大學生健全人格修養的塑造。紅色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的優秀文化,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其中包括高尚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而在高校思政課程教學中合理融合紅色文化教育資源,有助于促進大學生人格修養以及道德品質的良好發展。通過學習紅色文化,有助于培養大學生主動進取、團結友善、互愛互助、為社會服務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高校思政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介紹并解讀有關紅色歷史人物的革命事跡,有效傳遞紅色榜樣的良好品德素養,帶領大學生積極向先輩學習,樹立愛國主義情懷,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健全的道德人格。紅色文化不僅記錄了中華民族偉大的革命發展史,更體現著中華民族勇敢堅毅的意志品格。新時代背景下,促進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深度融合,引導大學生積極傳承并弘揚革命先輩不畏艱難、遇挫彌堅的革命精神,有助于培養當代大學生堅強勇毅的意志品格。
1.3?對教師形成啟發,教學相長互相宜
就內涵而言,紅色文化蘊藏豐富,它不僅擁有正確的道德觀,而且在道德情感等方面既真實又自然。學習紅色文化不僅可以起到激勵學生奮進的作用,還能提煉和豐富馬克思主義真理,使教師對其形成更為清晰和明確的認識,進而激發出紅色文化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做到科學合理地分析各類問題,同時使自身的理論知識更加扎實。
2?傳統高校思政課中紅色文化教育存在的困境
2.1?未能全面闡釋紅色文化的本質內涵
紅色文化自身內涵和底蘊豐富且形式多樣化,對于高校思政課而言是非常寶貴的教學素材,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政課的有機融合,能夠幫助學生高效學習課程知識。然而,因為部分教師對于紅色文化發展的主要脈絡并未清晰梳理,對于可嵌入融合的紅色文化素材把握不夠精準,教學形式過于死板單一,所以紅色文化融入于高校思政課時并未充分闡釋其本質內涵。一些教師自身不具備紅色文化知識基礎,加之對于地方紅色文化發展史缺乏足夠的了解與積累,很少參與專題類的紅色文化解讀,難以靈活高效地為學生講解紅色歷史故事、革命英雄的偉大事跡等。還有一些教師對于紅色文化教育教學的素材把握不夠精準,難以發揮紅色文化應有的價值。
2.2?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政課融合的方式缺乏多元性
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政課的有機融合,必須要針對二者文化形態方面的共同點與差異性展開分析,以明確二者相互融合影響的作用機制,從而探究促進二者融合的有效路徑。現階段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并未重點營造良好的紅色文化繼承與發揚的學習氛圍,對于紅色文化并未實現全面有效的覆蓋。同時當前思政課程教學中,紅色文化并未得到有效貫徹,在理論與實踐教學方面以及網絡線上教學方面缺乏合理創新,大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重要作用并未得到有效發揮,課程教學方式依舊以傳統方式為主,紅色文化教育缺乏足夠的親和力以及吸引力。課堂教學以及課外活動之間沒有做好有效協調,顯性教育以及隱性教育的作用并未得到全面發揮,加之教師自身融合意識以及融合能力不到位,課堂融合缺乏科學合理的設計規劃,這些都導致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政課程融合的效果并不理想。
2.3?紅色文化未能很好融入思政教育內容
盡管當前的紅色文化思想與高校思政課程進行了充分結合,然而并沒有特別設置單獨的模塊來展現紅色文化內容,使得學生對其無法更為全面、深刻地理解和學習,在思想上也大多停留于表面層次,在紅色文化上沒有形成一套系統、完整的理論知識體系,紅色文化無法有效實現滲透。此外,站在高校思政教學的角度,當前的實際情況是,紅色文化要順利融入思政教育內容還存在相當大的困難,僅僅只是在思政理論和實踐教學中偶爾插入了一部分,而且還并不明顯,沒有系統、全面地規劃如何進行紅色文化教育,使得思政教育人員在缺乏對紅色文化足夠理解和認識的情況下就開展思政教育活動,因此在教學效果上大多蜻蜓點水,停留表面,沒有緊密結合思政教育內容,從而使紅色文化融入程度大大降低。學校通常借助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將紅色文化內涵灌輸給所有學生,形式較為單一,大多受到教材框架限制,無法對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考慮充分,也沒有很好地將社會教育形勢結合起來,導致學生校外實際體驗匱乏,更是很少形成師生互動,對形式的注重大于實際。
2.4?理論與實踐脫節,紅色文化教育流于形式
深入調查和研究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現狀后得出,只注重理論知識灌輸是大部分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當前社會及經濟發展形勢,使學生在理解紅色文化內涵方面存在一定障礙。同時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方法也存在一定問題,理論灌輸占據了課堂教學的全部或絕大部分,師生互動及生生互動缺乏,使得紅色文化教育只是停留于表面。另外,新時代下,高校學生所處的時代環境已迥然而異于革命戰爭年代,而戰爭年代的精神文化正是紅色文化所展現的主要內容,這對于不同時代下的人而言,要做到跨時代深刻理解和體會過去時代的思想精神存在很大困難,僅僅只是學習理論知識無法達到這種程度。因此,非常需要高校教師發揮指導作用,將學生組織起來,有目的、有意識地觀摩紅色文化基地及紀念館等,使學生沉浸其中,逐步對革命歷史產生深層次理解和思考,從而了悟紅色文化。實際上,很多高校并不重視這方面問題,在組織學生參觀校外紅色文化基地上顯得十分懈怠,一是組織頻率低,二是活動范圍窄。部分教師更是忽視思政實踐課與紅色文化結合的問題,對于提升思政教學質量不利,因此這類教師在綜合素質上還有待提高。
3?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路徑及策略
3.1?樹立融合發展的工作理念,促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開展
3.1.1?創設校園紅色文化學習氛圍
高校校園風紀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構成就是校園文化。學校里的一些景觀設計不僅能夠展現出該校的辦學特色以及教學理念,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斗志。因此,將思想政治內容與校園景觀相融合,能在潛移默化中熏陶學生的思想。除了空間設計上,在校園活動中也有畢業融入思政內容。2019年國慶期間,各大高校紛紛舉辦國慶節校園“快閃”活動,活動規模大,內容豐富,學生們的參與度也很高。在活動中學生們都不由自主流露出熱愛祖國的真情實感,這就也體現出愛國主義教育的達成。因此,綜上所述,高校需要重視校園活動對學生影響的重要性,應當積極鼓勵學校社團等團體在學校里組織開展帶有思政色彩的校園活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思政課的魅力。
3.1.2?樹立良好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紅色文化實踐的基本策略,目的是培養人們良好的精神觀念和行為習慣。打造良好的內外部教育環境,從思想上、意識上認識到紅色文化的重要性并以其為行動指引。因此需要將其充分融入教育當中,這樣才能將充滿紅色文化個性和自覺性的實踐者培養出來。實施紅色文化教育的內在動力在于教育主體使人們形成榮辱觀,選擇行善,紅色文化教育在踐行紅色文化的道路上發生了變化。紅色文化的科學傳播要求社會個體將紅色文化精髓深入思想和靈魂。只有對紅色文化擁有足夠的自信,才能在內心樹立起自強觀念,才能有利于紅色文化的有效傳播。基于對紅色文化的自信、紅色文化的自我提升、尊重歷史事實、情感互動、受眾需求和選擇差異。創新情感和創新意志是實現一個國家創新和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改革開放后,隨著我國對于思政教育的重視提高,人們的思想信念也在不斷升華,并不斷向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靠攏,這對于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開放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3.2?創新高校思想政課與紅色文化教育的方式和資源
3.2.1?拓寬紅色文化的學習渠道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到了新媒體,為我國新媒體指明了未來發展的方向。主要是在新媒體發展的過程中建立起專業的人才隊伍,尤其是在這個過程中認真總結經驗,大膽地進行探索。以文化傳播為基礎,根據業務范圍來整理社會大眾所需要的文化內容和信息,進而將形式多樣、種類豐富的文化產品源源不斷地提供給當下民眾。
思政教學改革的核心和重點之一就是優化和進一步整合紅色文化教學內容。學生采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及方法對當下紅色文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進而找到解決的辦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黨性意識,還有助于深化其思想,使其熱愛和忠誠于黨,進而為實現中國夢做出最大貢獻。所以,整合紅色文化內容極為重要,十分必要。
3.2.2?對教育文化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和傳播
新媒體的發展為文化傳播提供了基礎條件。文化傳播過程的主體是人,要想實現文化傳播效果的最大化,文化傳播單位要積極整合文化發展資源,并且不斷探究新媒體傳播特征和渠道。結合新媒體發展的特點創新教育方式,將紅色文化融入黨員黨性教育之中,從而構建起比較完整的教育資源課程,實現紅色文化的有效傳播和互動。與傳統的文化傳播方式相比,這種傳播方式能夠更加有效地提升整個文化傳播的效果。
高校紅色文化教育中,對于融媒體技術應善加利用,使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第一,網絡資源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高校教師應對其充分利用,將相關紅色文化平臺搭建起來,例如校園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同時對紅色文化內容及知識點進行梳理和總結并實時更新和上傳,以利于學生有效利用時間特別是碎片化時間,進行紅色文化理論學習,可以大大增進其課堂學習效率。
第二,高校教師可進行專題化教學模式構建,組織好紅色文化內容,根據內容深淺層次進行劃分,最終形成四個模塊,對于學生積極參與具有一定激發作用。
3.3?定期舉行紅色文化主題教學實踐活動
首先,為了更好地普及紅色知識,使紅色文化廣泛散播,改善農村義務教育,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寒暑假時間組織支教類活動,使紅色文化知識傳播貫穿于活動的始終,以便于相關知識的普及。
其次,開展社會調查以深入了解紅色文化。紅色文化廣泛分布于社區和鄉鎮,為了對紅色文化有更全面、更深的認識,高校可組織大學生深入其地進行調查和了解,調查內容可以是關于紅色文化的參觀率或相關精神的踐行率等。
最后,高校可以通過尋方紅色遺址、遺跡場館的方式,組織大學生前往,從而使之對革命時期的紅色文化有深刻感受和體悟。為使理論講解具備足夠說服力,可適當開展一些教學實踐活動,使革命精神能有效感染和鼓舞到大學生。對于大學生理解紅色文化內涵大有幫助,使其帶著滿滿的信心和決心,自發自愿地積極傳承和發展紅色文化。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融合紅色文化有利于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提升教學水平以及整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素。要想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進行教學,就需要開展校園紅色文化學習氛圍的建設,樹立良好的教育理念,創新多課程銜接以及教學方式,創新高校思想政課與紅色文化教育的方式和資源。
參考文獻
[1]詹國華.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6):后插8.
[2]周立,謝建平.論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應用[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1,32(4):47.
[3]劉明濤.論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24(6):3032.
[4]陳利紅.論遵義紅色文化融入高校統戰工作的可行性[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21,23(02):109112.
[5]尹歡,谷松嶺.思政視域下新時代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的五維度研究[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21,23(02):126129.
[6]李曉蓉.紅色文化在地方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以遵義長征紅色文化為例[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3,15(02):8790.